Universal Studio, Orlando
排队的时候,遇到三位中国大妈。几乎不用开口,就可以很轻易地在一群老外中辨别出她们是中国人。这是一种很自然的感觉,明明不认识,但你就是知道。
排队的时间很长,我们便攀谈起来。三位大妈来自广西柳州,都六十多岁了,这次是来美国旅游的。说起这次旅行,几位大妈很是自豪,他们的子女都在国内,为她们报了个旅行团,虽然下飞机后会有导游,但是各个机场间转机完全要靠大妈们自己,有些景点导游是不讲解的,比如主题公园只约定集合的地点和时间,自行游玩。
我有些好奇,这里的指示牌全是英文的,机场转机也全都是英文,几位大妈是怎么过来的。说到这里,阿姨们一下子话题就打开了。阿姨们说,她们一句英语都不会,到了机场也不知道到哪儿转机,于是看到中国人就找人帮忙。我说找不到中国人怎么办呢?阿姨们说,可不是啊,有时候一个中国人也找不到,就只好找挂牌子的机场人员,指指自己,指指机票,告诉他我们要转机。我们只有抓着他,一个劲地打手势,有时候人家会懂,有时候人家不懂。姑娘你可是不知道,我们这一路好不容易的,好在人家都很愿意帮忙,这里的人都很好的,他不懂就找会中文的人,告诉我们怎么走,到哪里转机。我们报的团是一个月的,来这里二十多天了 ,去了好多个地方,一路上都是这么走的。
挺佩服这些阿姨,我问她们第一次来美国,来之前有没有担心害怕。阿姨们倒是实在,担心肯定是有的,人生地不熟的,又一点英语都不会,万一出点事什么的,多少还是有些不安的。可是,真正来了这里,发现也就那回事,以后去哪里都不害怕了。看着阿姨们脸上颇为自豪的笑容,我也为她们感到开心。
想起以前给公司高管做英语培训的时候,有位副总曾经有些惆怅地对我说,英语不好,还真不敢一个人去国外。其实,他去过好几次国外,只是每次都有人随行带队。但让他自己一个人去,他还是心存畏惧的。这次回去,我想给他讲讲这几位中国大妈的故事。
既是讲给他听,也是讲给我自己听。几位大妈并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甚至她们认为很困难的事情在我眼里稀松平常,只是我觉得她们身上有一种我所缺乏的特质,这种特质让她们的人生变得不同。她们得到的不仅仅是一次经历,一种异国他乡的见识,更重要的是,她们以后会因此变得更为从容和自信。一句英语都不会,她们都敢来美帝,还有哪里是她们不敢去的呢?
我常常觉得人生的每一种付出都是在种下一个因,你不知道你会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得到一个果。对于大妈们来说,只是想丰富晚年的退休生活,想去外面的世界看一看,虽然陌生,虽然遥远,可是也会新鲜,也会有趣。而我在她们身上看到的却是一种勇气,敢于迈向未知,勤于解决问题,善于向他人求助的勇气。有勇气的人往往看得更高,走得更远,因为当你翻过了一座山的时候,你知道你可以翻过下一座。
也只有真正迈出了那一步,你才知道山其实没有想象的那么高,即使够不着,你也知道自己差的有多远。比起那些只会原地不动的人,即使回到原点,你也见过了别人没见过的风景。Ankh是我认识的一位小朋友,他的梦想就是进入苹果工作,周围的人都觉得他是痴人说梦。他什么都没说,继续关注着苹果的招聘信息,经常去他们店里观察学习。后来他投了简历,却没有通过面试,虽然有些沮丧,却也没有一蹶不振。第二次他继续尝试,这次他通过了一面,尽管没有进入二面,比起第一次却是进步不少。虽然电视里经常有那些一夜成名、鱼跃龙门的故事,但是我觉得真正的生活是没有这么理想化的,更多的是像Ankh这样,一次一次的失败,却一次一次的进步,不管最终能否叩开大门,至少你已经不是昨天的你了。比起那些连梦都不敢,连脚都迈不出的人,你接触的人,看世界的方式,思考的层次已经与他们不一样了。在你的身上,有着更多的可能性。
我想所谓的成长,本质就是不惧怕问题,甚至主动地去拥抱问题,然后努力地解决它。当你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多,难度越来越大,你自己也在逐渐变强。就像那几位大妈,这次旅行之后,出国旅行对她们来说,再也不是什么难事了。她们,也变得比以前更厉害了。相较之下,我自己很是汗颜,总是觉得成长太慢,却又懒散浮躁,不肯付出。以后再偷懒畏难的时候,想一想这几位大妈。人生苦短,又有什么是做不到的呢。
PS:之前出差,有部分后台留言没来得及回复,现在过了回复时限,无法直接回复了, 希望之前留言的宝宝们可以看到。
@中本聪:我看到了哟,抱歉现在才回复你。
@Vivian·EPM:你说的是《读书不是为了记住,这样读书收获更多》这篇文章吧,直接点击标题或者20150731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