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玩具、母校和蜗牛

这是Melody写的第7篇原创文章。




仅以此文纪念我的第一个以教育工作者身份度过的劳动节和我的母校。



1 我的玩具


 我的原生家庭是我在上班之后,才感觉到并不富裕。妈妈告诉我,终于不用为我准备学费而松一口气。一直以来觉得我家属于中等偏下的收入,那个时候我才体会到,原来我家属于城市里低收入的家庭。可是我从小到大,虽然知道我们家没有别人家有钱,可是我从来没有觉得我不快乐。


 早在我妈都知道什么是橡皮泥的那个年代,妈妈就在做饭的时候给我一小块面团,让我自己折腾吧,别在她做饭时候捣乱即可。所以从小,面团对我来说就没有什么吸引力,因为我在每次家里吃饺子的时候,只要我想要的话,就可以得到一小块面团。我可以把那一小团神奇的东西,做成我自己想要的任何样子。在我看来稀松平常的事,30年后和发小聊起来,他说无意中到我家看到我妈给我一小块面让我捏小船,他很好奇阿姨不会觉得我浪费粮食吗。我回答说,不会呀,我妈妈希望我捏出更多的小船。


 时隔今日,我都不记得他啥时候来过我家和我妈让我捏小船的事,但是面团确实是我记忆力快乐的一部分。最近看到书里写到记忆是会骗人的,我就想到肯定是他小时候想捏小船来着吧,我妈就给我面团让我一边玩去,从来不会要我捏个啥

 

 好像我童年时候的要求,要是不过分的话基本都被满足了,最难满足的也是最贵的满足——学乐器,在上大学的时候也被满足了。男生那时候玩的玩具我也有,贴片呀、军棋呀、变形金刚呀(只有5厘米大小的)我都有,有的现在还保存着,以至于我先生看到我的收藏就眼前一亮,动不动就把我的存货偷回他家。有一天我在他的抽屉里无意间看到了我的美少女战士贴片,他呵呵地傻笑着说你的不就是我的嘛!我可不同意!那绝对是我的贴片!他的童年都被父母扔了。


这支小手枪也是当年的珍品。清楚地记得当年主管德育的洪副校长,在国旗下讲话的时候说他做了实验,这个手枪可以进距离打穿4张纸。我回家后就画了一张靶子,距离大概两米远。试着射击,这破枪一张纸都打不穿,顶多大烂而已。看到有男生玩法不当,把枪头都直接打掉了,我就小心翼翼的收起来,20多年都没拿出来过。

 到今天,这把枪已经打不出子弹了,声音倒是还和当年一样。被先生偷走的贴片,我也不准备要了,那也是当年舍不得贴,20多年过去了,背胶都失效了。(我得把剩下的他没发现的赶紧藏好!)


 当年怕玩坏了的手枪、舍不得贴的贴片,现在都到了该扔的时候了。当年的珍惜,变为了如今的垃圾,我没有了不舍,更多的是回忆到满满的快乐。该玩的时候玩够了,我该学习的时候也就学习去了。

 如今的家长以自己的喜好,填满了孩子的时间,却抱怨孩子不学习,上兴趣班不认真无法坚持。在我的周围,自己愿意学啥的孩子都在坚持着自己选择。他们的父母们一开始也告诉孩子虽然有困难,你一旦开始了,就得坚持到一定阶段暂停,但是不能放弃!孩子们也都苦并快乐的学习着。就像最近考察的艺校老师说的,学习嘛,哪有不苦的!


 家长们陪着孩子吃苦,其实是看着孩子吃苦,也应该允许孩子试错。家长应该在能力允许的范围内让孩子试错,年轻不就是从错误中成长吗?等孩子大了,试错或犯错误的成本会大到家长无法承受的程度。怕就怕有的家长自圆其说孩子还小,懂个啥。


 也许有家长会说孩子哪玩得够啊,怎么可能让ta想玩啥就玩啥。我要说这就是看家长自制力与智慧的时候,如何引导、如何身教,就在这时候起到关键作用。而且越小的孩子,家长引导的作用就越明显,这也是我为啥从选择中学教育,又转小学教育,又转专攻幼儿教育研究的原因。就像移苗比挪树容易得多一样,越小的孩子,我们才要用心的呵护才可以让他们在未来飞得更高更远。



2 我的母校


 我这所学校——618中学度过12年的美好时光,我熟悉她的每个角落。小学的时候,我担心即将要退休的老师不带我们到六年级。初中的我们在教室里,学车棚老师催大家下去取车的不标准的普通话,笑成一团。高中的时候,没有哪个老师我不认识,也几乎没有老师不认识我,这使我不得不谨小慎微的过着我本该放肆的青春年华,其实现在想来我也不知道自己那个时候该干啥,就如同大部分的中学生一样,不知道自己要干啥能干啥,无论过去和现在。


我在母校里也收获了快乐,当年和我一届上重点高中的同学中,有很多没有我们土生土长的高考成绩好。


教学楼我看着她从一字形变成了L形,几经粉刷,换窗户,有了今天的模样。校门口不知何时竖起的电子显示屏,让我偶尔路过的时候,觉得母校越来越洋活了。课间现在已经没有了原来刺耳的铃声,取而代之的是优美的音乐。就像中国的教育事业,表面上看起来总是在改进,骨子里是多少年都没有变的。能变的,早就变了。


 “我对得起我的学生,更要对得起我自己!”那坚定有力的声音从一位我一直以为如李清照一样的文人嘴里吐出,使我暗叹怪不得我喜欢她。在我斗胆发问之后,又笑她连这都不知道,枉我当年以为她啥都知道,我明白了这么多年,她在当老师之余,还是在当学生!至今记得她在课堂上读《老残游记》里,王晓玉说书的那段畅快淋漓,才是真正的余音绕梁。谁说公办学校没有好老师,不变的是我的公办老师对工作在热忱,和对学生的关爱!


 看着老师对2017届学生的只言片语,明明不是写我们那届的,可是我看到泪水几次模糊了双眼。李女士,您这煽起情来不愧是语文老师啊!


  西安的教育问政,使我把眼光又放回这里。这里也曾经走出过清华北大的、哥伦比亚的、哈佛的校友。如今却因为好生源的流失,老师们不得不向学生的水平妥协。(希望我文章可以改善我母校的生源,我也知道作用不大)


我曾经觉得自己是应试教育的牺牲品,可是在不看课本考试的日子里,我竟想不起一些自己为自己日后工作或者事业做点什么的事情。我相信我并不是个例。这些也是学校里不教的。可是应试教育没有不让我想自己要干什么啊!这是家长的责任。记得去年易中天老师在他的公众号里,谈到的对孩子教育的问题时,他说得好,要让孩子学会善良、学会一样本领或是技能,成绩其实不是最重要的。听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


看看身处应试浪潮中的家长哪个不焦虑不心急如焚,可是转眼看看孩子们,家长的焦虑丝毫不影响学生课间来问我我多少岁,有么有孩子,那个老师结婚没之类的问题。我找不到皇上不急太监急之外再合适的形容,也不想用这样的字眼来形容应试教育下,没有眼光的父母们和孩子的关系。更是看到可以确定有心理问题的孩子,却因为家长的无知,只是觉得这孩子怎么突然变了,而不断的抱怨,还不知是孩子仅仅是缺少爱和关注,而深深对孩子感到痛心和惋惜。我能做的只是引导那个我恰好看到的家长而已。


幸好最近一周的调查表里,朋友们的反馈里,无论孩子的大小,家长们都最关心孩子的心理问题。这也是我意料之中,我的朋友们基本都是大学本科以上学历,而且基本是学历越高的家长越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

成长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家长和孩子都要积累,否则高的一方就会被低一方拉低到平均水平。



3 我的蜗牛


假期偶然的机会,我和孩子在老家的院子里发现一只蜗牛。以前也是毛毛虫都不怕的我,现在看到菜青虫都会尖叫,强烈要求先生承包余生洗菜的任务。蜗牛也是我现在比较恶心的物种之一。但是我没有表达我对蜗牛的爱憎,只是找来一截小棍子,告诉女儿你碰它的触角,蜗牛就会缩回去。

 

可是那只蜗牛那天不知是吃了什么,我们怎么碰它的触角,它都是缩了触角,继续向前爬,没有停下的意思。我估计它是急着回家喂娃吧!

 索性给蜗牛来个特写,估计城里娃基本都没怎么见过蜗牛了吧。

 

 记不清是那篇文章里曾经写过,其实每个孩子都是一只小蜗牛你能期待ta跑多快?还不是急坏了自己。其实我觉得碰见蜗牛最应该做的是和孩子一起蹲下来,观察,甚至允许孩子捉弄捉弄它。玩死了,也没啥,毕竟蜗牛在农家人眼里是害虫。家长们要学的其实是如何有效的陪伴,而不是把自己的视角直接告诉孩子,要引导和启发孩子去思考。更多的时候,我们做家长应该看看自己的小蜗牛到底要爬向哪里,或者引导,或者为她摇旗呐喊就好吧。


 还有篇文章里也写过,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种子,ta是什么样子早已注定,不要期待你的柳树种子会开出美丽的花或结甜美的果,我们做家长的,应该先学会欣赏自己的种子,给ta松土、施肥、静待ta成长,为ta除草、除虫,但是不用为ta要经历风雨而担惊受怕。我也是边当家长边总结而已。



没有参与问卷调查的朋友请支持我的研究,填写以下问卷,感谢支持!我也是为了让您看到更想看到的内容。



我是宝妈一枚,更希望成为育儿专家!
新手爸妈咱不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