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城事件反思:“乡村一体化”跑偏,村医有苦难言

广西恭城因为讨要自己的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而被行拘的几名村医目前已经“刑满”释放了,恭城村医坚持了20天的关门停诊已经结束了,媒体的关注度也随着一阵倒春寒而渐渐冷却了,一切似乎又回复了往日的平静。


然而,被“消失”的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还是没有踪影。


之所以出现此类现象,恭城村医们认为,都是“乡村一体化”惹的祸。那么什么是“乡村一体化”,村医为何对一体化有那么大意见?今天老徐就来和大家说道说道——

 

1

国家为啥要推行“乡村一体化”?

 

“乡村一体化”全称“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

 

提出“乡村一体化”的初衷,是为了合理规划和配置乡村卫生资源,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能力,促进新农合制度的巩固和完善,推动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健康持续发展,满足广大农村居民的医疗卫生需求。

 

主要做法是,在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统一规划和组织下,以乡镇为范围,对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行政、业务、药械、财务和绩效考核等方面予以“乡村一体”管理。在“乡村一体化”管理中,乡镇卫生院受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的委托,承担对村卫生室的管理和指导职能。

 

将卫生室委托给卫生院管理——也许问题就出在了这里。

 

因为自此以后,村医的基本医疗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做的好不好,补助发放多少,都由卫生院说了算(实际上是由院长说了算)。

 

当然,这还不是问题的根本。更可怕的是,很多县级卫生行政部门不懂管理、不会管理,甚至故意浑水摸鱼,迟迟没有一个明确具体的补助资金考核发放“细则”,把太多太多的“自由裁量权”给了自己和卫生院,因此村医补助被“克扣”的现象就非常普遍地出现了。

 

也许,,因此在“乡村一体化”文件中指出,各地在实施“乡村一体化”管理过程中,要及时总结管理经验,逐步完善制度建设。采取积极措施,切实保护好乡村医生的合法权益,不得向村卫生室和乡村医生收取国家规定以外的任何费用。

 

然而,不幸还是发生了。


一些地方的“乡村一体化”已经被“坏人”利用,偏离了方向,原本善良的政策设计却让村医怨声载道。

 

2

“乡村一体化”为何会跑偏?

 

乡村医生本来就是“农民”身份,可以说他们的一切都必须“依赖”卫生院和县卫计局。

 

,乡村医生的注册、发证、补员、五年“有效期”满后的再注册、,可以说是赋予了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绝对的生杀予夺的权力。

 

而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村卫生室的设置,自然也是县卫计局的权力。此外,。

 

乡村医生先天存在的“基因”缺陷,使得他们没有抗争的能力,也没有抗争的权力和砝码,所以只能靠“天”吃饭。

 

而这个“天”,实际上,就是卫计局领导和卫生院院长。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在实施“乡村一体化”过程中,一旦哪个环节出现问题,就可能使乡村医生遭受不公,恭城村医罢诊事件恰恰说明了这一点。

 

3

如何建立一种机制,让村医安心工作?

 

让村医不再为补贴发愁,安心工作,建立强有力且常态化的监督机制无疑是最最重要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村医的补助不至于变成“唐僧肉”,才能使得“坏人”不敢“使坏”。


当然,一个公正廉洁的好领导也同样重要,能在政策执行之时起到关键作用,为村医撑腰,让村医免受“欺负”。

 


所以说,上面的政策再好,如果没有好的监督和执行,最终就可能走向反面。因此,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还要增加时,村医却不敢高兴,只是担心这些补助最终能不能到自己手中……

作者:徐毓才

编辑:吴振伟


村医之家

微信号:zgsqys-cyzj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