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治理】社会组织的社会创新机制探究

  当前,面对我国社会转型时期日益复杂多样的社会问题,加强社会治理与创新需要新的思路和方式方法。社会创新,作为对社会问题和社会需求的创新性解决方式,正日益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其中,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组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其引领的社会创新是在社会公共领域的创新,对于激发社会活力、满足社会多样性需求、扩大公民的社会参与、推进社会自治和培育公民的参与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那么,什么样的条件和因素促使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组织进行创新?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组织又是如何进行社会创新的?本文针对以上两个问题,通过对国内从事教育、扶贫、环保、社区服务等领域的多个社会组织进行深入的分析,探讨社会创新机制。 


社会创新的三种类型


  通过研究,我们归纳出社会创新的三种类型:即服务模式创新、筹款模式创新和组织形式创新。

  所谓服务模式创新指的是社会组织在服务模式上推陈出新,积极寻找新的方式来实现对受益群体的增值服务。他们紧贴用户需求,整合多方资源,在传统领域内做出突破传统的尝试,从而开发出独具特色的服务模式。例如,在助残领域,北京红丹丹教育文化交流中心(以下简称红丹丹)的服务模式创新颇引人注目。该机构成立于2003年7月,作为一家致力于帮助视障人士的社会组织,他们致力于用声音解说技术为视障人士提供无障碍文化产品的服务,并倡导社会为视障人群提供融合性支持环境。红丹丹通过其品牌项目“心目影院”、“有声电影”等,实现了服务模式上的变革。“心目影院”是由志愿者为盲人“讲电影”的志愿服务项目。经过专业培训的志愿者担任电影讲述人,用生动、丰富和准确的语言解说电影场景,以说书的方式,将影视资源转化为音频资源,最终将电影磁带免费发放给视障人士。通过创新的服务模式,红丹丹为无数视障人士打开了电影艺术的大门,让视障人士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



  社会创新的第二种类型,是筹资方式的创新。筹资是为了实现社会组织的使命和目标,也是为了维持组织的生存和发展。筹资过程本身就是社会组织对其自身的使命、产品和服务进行社会营销的过程,但是目前筹资渠道的匮乏和筹款能力的缺乏制约了社会组织的创新能力。如何突破社会组织的筹资瓶颈?一些社会组织开始采用网络募捐的方法,即在传播方式、捐赠实现以及信息反馈的环节以网络为核心媒介的一种捐赠方式。例如,为乡村小学提供远程支教服务的“支教中国2.0”,就在2015年9月参加了腾讯公益基金会组织的“99公益日”网络筹款行动,将广西、甘肃、河南三个远程课堂的募款项目放到腾讯公益平台上。项目发布后仅5分钟内,筹款就完成了90%以上。可以说,网络筹款大大提升了筹款的效率,同时也创造了全面公益的社会氛围,使得慈善捐助越来越成为社会大众的一种生活方式。

  此外,一些社会组织还积极参与公益众筹行动,即公益机构或个人在回报众筹平台发起的公益筹款项目,出资者对项目进行资金支持,项目发起人则以实物或非实物的方式给予回报。例如,由爱德基金会发起的爱德面包坊就是通过众筹的方式筹集了8万元资金建立的,专为智障人士提供糕点制作和烘焙技能培训及相关工作机会,帮助智障人士融入社会,自强自立。

  一些社会组织还开创了三方引资的新模式,以解决社会组织的资金问题。例如由点赞网首创的三方引资筹款模式——第一方是项目方,主要是公益组织和各种学生公益社团;第二方是投资方,即拥有资金、乐于投资的企业;第三方,也是最具新意、最为重要的一方,是为公益项目点赞的公众,即赞友方。赞友通过点赞网的平台为某项目每点一个赞,企业就会为该项目捐赠一元钱,从而使得赞友得以“免费地”为自己支持的项目筹到一块钱的资金支持;同时,企业可以利用点赞网这个颇受欢迎的平台,为自己的品牌做宣传。以“点赞”这一潮流作为切入点,点赞网创新出一个三方共赢的模式:赞友的点赞,不再仅是态度的表达,同时也拥有了价值,能够切实地帮助项目筹款;项目方得以有效地筹集资金,克服运营中的资金困难;企业的投资更加有的放矢,获得了品牌宣传的效应;以三方共赢模式为基础,点赞网不仅成功地实现了企业的可持续运营,同时也达成了自己的社会使命:创新地引流企业资金,将资金引到最需要的地方。

  社会创新的第三种类型,是组织形式上的创新。社会企业作为社会组织的一种创新形式,是社会创新的重要推动力。它是以实现社会使命为目标,采取企业运营模式,通过提供产品和服务获取收入,但其利润主要用于再投资组织本身或其他社会公益事业。国内公益组织的组织形式发展往往是从一个志愿者组织发展为一个制度化的民办非企业,但由于民办非企业的组织形式往往较依赖于外部捐赠,自有资金相对缺乏,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社会组织需要自我造血,一些社会组织开始往社会企业的发展方向转型。海上青焙坊就是这样一个例子。海上青焙坊初创于2009年,是一家教授贫困地区青少年专业烘焙技巧、促进青年就业,从而实现扶贫目标的社会企业。海上青焙坊成立之初,仅是一个由志愿者组成的项目团队,后来挂靠在智行基金会下,作为基金会的子项目进行运作。随着项目的不断进展,他们愈发意识到稳定的资金来源是项目可持续性的最重要保证。于是,2011年,海上青焙坊成立了“海上青焙坊管理咨询(上海)有限公司”,作为一家工商注册的社会企业,它为企业提供烘焙课程,并销售学员制作的面包成品,以此获得营收,用于其公益项目的运作。至此,作为一家社会企业,海上青焙坊在实现可持续的“自我造血”的基础上,兼顾了社会使命以及企业营收。


社会创新的条件


  今天,当社会创新已日益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时,我们不禁要思考其实现的条件。我们认为,那些致力于真正解决社会问题、不断追求可持续发展、同时关注受益人的联结与赋权的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组织,才有条件实现社会创新。

  首先,那些致力于社会创新的社会组织,往往致力于真正解决社会问题,而非施舍和怜悯。他们会不断地追问社会问题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力求“根治”。这样的思路,往往促使其打破原有的表层服务做法,创新出更为深入的服务模式。海上青焙坊的贫困青年烘焙职业技术培训,即是为根治社会问题而产生的创新之举。作为一家扶贫组织,海上青焙坊经过大量调研发现:贫困地区之所以贫困,在于大量青壮年无法就业,而无法就业的原因是缺乏专项技能。正是出于对根治社会问题的“执念”,海上青焙坊创新了扶贫新模式,不再仅是提供短期的食物、经济救助,而是尝试以职业技能培训解决就业难题。经过培训,海上青焙坊的学员几乎百分百地实现了就业,脱离了贫困。因此,对于根治社会问题的不懈追求,是推动创新的重要条件。

  其次,对可持续性的不断追求,是促进创新产生的重要土壤。对社会问题的根治往往不能一蹴而就,它需要一个长期的、可持续的过程。因而,社会组织一方面力求根治问题,另一方面要努力打造出一种可持续的解决方案。“绿色地球”是一家位于成都的专业从事城市生活垃圾单流程回收及资源化的社会企业。它成立于2008年,致力于推广城市垃圾分类和绿色健康生活方式。首先,绿色地球选择了扎根社区的运作方式,鼓励社区居民以实名制的方式,参与垃圾分类回收,并且在社区内设立了多个回收站。这样一来,其服务对象就不再是流动的群体,而是固定的社区居民,从而使垃圾回收服务更加有的放矢。其次,绿色地球创新出用户积分回馈机制,用户每一次垃圾分类、回收的举动,都可以换来积分,最终可以兑换奖品。这一创新机制,成功地促进社区居民养成垃圾分类回收的习惯,进而为环境保护找到可持续的方案。

  第三,关注联结与赋权。社会创新,往往还体现为对于用户的“联结”与“赋权”,体现为“软实力”的输送。以南京雨花翠竹社区互助会为例,该社区互助会作为社区居民联结的发动机,牵头组建俱乐部,号召兴趣相投的青年加入。于是,以相同的兴趣为依托,社区居民的联结从青年人开始,逐渐覆盖至各自的家庭。同时,社区互助会还努力为社区居民“赋权”,不仅手把手地教社区居民成立理事会,使其逐渐养成公共事务公开、集体举手表决的习惯;同时,社区互助会积极推动财政公开,在杜绝公款挪用的同时,也让俱乐部更具备公信力。在社区互助会的帮助下,社区居民养成了自我管理、自我决策的习惯,在此基础上,社区互助会打造出互帮互助、邻里和善的和谐社区。社会创新,正是在自下而上的联结与赋权中得以实现。


社会创新的方式与手段


  当前,社会创新实现的方法主要包括对用户需求的深入理解、借助互联网技术以及创造资源。

  一是洞察用户的需求。一切从用户需求出发,是社会创新的首要方法。真正有价值的创新必须从用户的实际需求出发,深入理解用户究竟想要什么,而对于用户需求的深入理解,正是培育创新的肥沃土壤。红丹丹的“心目影院”和“心目图书馆”可以说是洞察用户需求、进而实现创新的范例。作为一家帮助视障人士的社会企业,红丹丹没有将目光仅仅局限在视障人士的安全出行、就业帮助上,而是看到了视障人士对于文化生活的迫切需要。 

  二是以“互联网+”为助力。社会创新还体现为引入“互联网+”的技术平台。互联网作为一项建立普遍联系的现代技术,往往可以为社会企业搭建起跨空间、跨时间、多方参与的服务平台。支教中国2.0首次将“互联网+”的运作平台引入到了支教领域,以远程网络课堂取代了传统的实体课堂,从而创新地实现了跨空间的远程支教。一方面,“互联网+”使得支教团队的服务范围大大延展,让更多地区的孩子受益;另一方面,支教老师不用再离开熟悉的环境,从而使得更多的志愿者可以参与到支教中来。

  三是“创造”资源。创造资源是社会创新的一项重要手段。当许多人抱怨资源匮乏的时候,富有创造力的志愿者和社会企业家,索性自己创造出所需资源。这种创造,实际上是从另一个角度来审视原本闲置的资源,开掘出闲置资源所包含的巨大潜能,从而利用这些资源,进行独树一帜的社会创新。例如,支教中国2.0创新地引入网络支教模式,使得大量无法进入山区进行教学的、需要上班和照顾家人的志愿者成为能量巨大的资源,他们人数众多、各有所长,从而使支教事业获得了新的支撑与拓展。

  创造资源还可以通过把握潮流,赋予潮流以价值,从而让潮流成为商业模式的重要支撑。当下,微信朋友圈的使用广泛,“点赞”也悄然成为一种潮流,成为人与人线上互动的一种重要方式。点赞网团队便从中发现契机,由此设计出前文提到的独具特色的三方模式,使“点赞”这一潮流被赋予了价值——赞友的态度不再仅仅是个人观点的表达,还能形成对公益项目的切实资助。潮流由此不仅作为公众意见的表达、成为引资的重要渠道,也让企业的投资更加有的放矢、富于社会意义;同时,潮流也成为点赞网商业模式的最有力支撑。

  未来,随着我国政府职能的进一步转变,社会组织将越来越多地参与社会治理的各个领域,成为社会创新的重要推动力。我们希望通过不断探索和完善政府、社会组织和企业间的多元合作的社会创新机制,构建社会创新的新合力。■

责任编辑/张小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