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亭四阁金石镇,自费县官李蛮牛


闲话金石镇

金石镇

   金石镇是新宁县政府的所在地,紧靠崀山景区,境内的摩诃岭是崀山丹霞地貌的最后一座山。新宁人经常调侃回龙寺人,说回龙寺是新宁县第二大市, 那么,金石镇就是第一大城市了。不过,这个大城市大得可怜。旧社会有“穿城一里七,围城四里一”的描述。老百姓的形容更加有趣,说是把一粒西瓜籽放在口里,从西门走到东门还没有剥出仁来。金石镇一面靠山,三面环水。未建城之前是一片荒沙滩。因为城的北面有两座独立的山峰挡住了水路,河道拐了一个弯,所以就有了这一小片冲积平地。   

金石镇小归小,但不影响它的繁华。从西门到东门,家家都是店铺,四乡八垌的人都涌到城里来,每到中午,水泄不通。过去,有两个人打赌,赌对方在中午的时候赤身从西门走到东门。对方也不含糊,第二天中午,一丝不挂地从西门一路走来。他肩上杠一根戟钩,大声叫着“不得了了,不得了了,簰也打烂了,簰也打烂了。”戟钩是放簰人的一种专用工具,一根长竹篙,安上一个形同鹰嘴的铁钩,用来拖木头的。过去,有河道的地方就有一种职业叫放簰, 放簰就是把木头捆扎在一起,利用河水的冲力撑到下游去出售。放簰是一种高危险的职业,打烂簰也是常见的事。放簰人在水里作业,赤身是家常便饭。 人们也就见怪不怪了。新宁人形容放簰人下河是畜牲,上岸是书生。说挖煤人是先埋后死,放簰人是先死后埋。曾经有一个人问放簰的人:“你父亲是怎么死的?”“放簰淹死的。”放簰人老实回答,“放簰这样危险,你怎么还放簰。”放簰人反问他:“你父亲是怎么死的?”“在床上死的。”“那你怎么还敢睡床上。”   

正因为有高风险,就有高利润,清朝时候的刘时华,从放簰开始,发家致富, 让子女读书识字。后来四个儿子都成了清朝的中兴大臣。  


新宁县天高皇帝远,自古以来就多灾多难。民风彪悍,八垌瑶民不甘压迫,。县城多次被毁,县址一再迁徙,最后一次选址是在明朝时期。当时有两个候选的地址,一个是县城附近的沙滩,一个是下游五十里的桃花渡。选址的人分成两派,相持不下。最后决定称泥土。用同一个量米的升子各取一升泥土晒干,再称重量。结果这上面的泥土比下面的重。就把县城修在这里。  


新修的县城寄寓着老百姓托庇的厚望。取名为“金、石”,希望它坚如磐石,固若金汤。老百姓宁作太平犬,不作乱世人。  

金石镇是新宁县唯一的物资集散地,新宁县不通车道,只能靠肩膀挑。大宗的货物就依靠水路运输。夫夷江的航线上可通广西的资源县,下可到益阳,洞庭湖。新宁县人至今仍流传着一首民谣,寄寓了父母对子女的期望:“不愿你成龙,不愿你成虎,只要你担子挑得二百五。”  


新宁县盛产杉木,房屋多为瓦木结构,金石镇的铺面一家紧挨一家,为了防止一家失火,四邻遭殃。连接的地方用青砖砌墙,屋顶上再砌四五尺高的防火墙。至今西门一带仍有不少房屋保存完好。  


清朝后期,新宁县有几百个官员受到朝庭的封赏。有很多在金石镇买铺修房。 一时之间出现了空前的繁荣。有一首民谣记录了当时的盛况。“东门银子沏成塔,南门顶子夹得壁(读bia),西门脚子挑得一百八,北门女子上得画。”顶子是清朝时期官员戴的官帽。脚子是挑担子的搬运工。砌塔不会用银子,但砌一座塔肯定要用很多建筑材料。说明东门的银子像建筑材料一样多。



金石镇松风亭村的水杉林


锦绣街

   新宁县城重新修建的时候,当时在外当官的李敏起了关键作用。他极力主张修在离故城不远的沙滩上。他写信给县官和主谋人,说“乱民应重安抚,不可多杀戮,县治以附近筑建为宜,不可远徙劳民伤财。”并派人回乡协助勘定新城地址。又动员家人和李姓族人集迁新宁城,还出资创办绣衣坊,让妇女们专门从事纺纱、绣花、制衣。男人们则改行经商或务工。没有多久,织锦和绣花形成了一项产业,织女们所住的地方变成了一条街道,人们称之为“锦绣街”。这个地名沿用至今,不过已经扩大成了“锦绣社区”。  


李敏是新宁县白沙人,他的号也叫做“白沙”。他是新宁县自古以来第一个做大官的人。他自幼敏慧好学,明永乐十八年中举,二十二年登宽榜进士,任南京行人,福建道监察御史,助郑和出使西洋有功,迁升广西按察使兼兵备道佥事,后擢升都御史兼两广总督,并受理“外夷事宜”。李平生所得俸禄,多用以捐建公共设施,周济贫困。任广西按察使时,捐俸银万两,整修灵渠,建甘棠渡浮桥、码头(今广西灵川县仍有纪念碑);他任职两广总督时,与粤人共同捐资修建宋代名将杨再兴神祠庙。李以“耕读传家,诗书置产”为家训,府宅名“乐善堂”。明宣宗曾赐敕褒之:“唯尔发身贤科,擢任斯职,既历显要,式克慎勤,是用赐之敕命,以示褒嘉”。  


敏是在任上去世的,死时没有留下财产,他的夫人变卖首饰才把他运回家乡。一路上,没有人知道死者是朝庭命官。李敏的后代至今生活在金石镇及其周边乡村。每年清明,共聚一起,为李敏扫墓挂青。缅怀这位无私奉献,正直清廉的老公公。  


李敏出生的时候,距离杨再兴的朝代相去不远,家乡人民不满元的野蛮统治。极力推崇这位抗击外侮的热血英雄。他们把灭国的仇恨融入到对英豪的祭祀之中,杨再兴的英勇故事也在人们的口口相授中流传下来。蒙古统治者无可奈何。寺庙是前朝修建的,地方人祭拜自己家乡的神灵合情合理,无懈可击。  


李敏自幼就对这位英雄偶像的事迹烂熟于胸。他在广东修建杨再兴的祠庙,就是要让这位家乡英雄的精神发扬光大。




金石镇北门老街



三亭四阁

  金石镇过去有三亭四阁,三亭是白公亭,怀远亭,问水亭。白公亭和怀远亭是因渡口而设亭,白公亭在东门河对岸的水头村,年代久远,是纪念战国时期的白善将军而修建的。怀远亭在西门河对岸的车头村。只有问水亭在城内,与白公亭遥遥相对。是民众赏景观鱼的好地方。四阁是文昌阁、大兴阁、凝秀阁、 放生阁。文昌阁是书院,是读书人的学堂,大兴阁是社会名流和商贾聚会的地方。放生阁修建在江边的石壁上,山崖上古松虬集,阁楼下面是碧波深潭。站在窗口眺望,崀山风景历历在目,一不小心,自己也成了别人眼中的风景。行善的信士们把放生的水族做上记号或刻上字,从山崖上的石级接近水面,口中念念有词地把放生之物小心翼翼地送入水中。那虔诚的神态让人肃然起敬。  


凝秀阁是专为纪念李蛮牛而修建的。李蛮牛名叫李尚卿,小名叫蛮牛。河北人,曾经两度在新宁县任知县。老百姓称赞他“清如水,明如镜”。凝秀阁里立有一块比人头还高的石碑,记载他在新宁的事迹。他初到新宁的时候,盗贼猖獗,官场腐败。不堪言。   

李蛮牛崇尚无为而治,但却有超人的胆识与谋略,他对鱼肉平民的豪绅和污吏深恶痛绝。他对家人和属下要求极严,如有犯奸作恶,一律严惩不贷。

 

他曾经孤身一人深入匪巢,击毙匪首,劝散匪众。   

他事无巨细,都要求得水落石出。老百姓中至今仍流传着李蛮牛审茄子审鸡蛋的故事。  


李蛮牛人称草鞋县官,他经常脚穿草鞋,身穿一件旧蓝布长袍,走村串户体察民情。有什么问题就地解决。不用百姓们进衙门打官司。   

李蛮牛是自费县官,他的母亲每月都记着他派人回家取钱的日子,如果晚了几天,她就要念叨“我家蛮牛是不是在外做了”。李蛮牛把自己应得的俸银都用来周济穷人和孤寡老人,每年除夕的夜晚,他让衙役挑着铜钱,亲手一包包地塞进穷苦人家的窗口。  


邵阳地区至今有一首儿歌在传唱。“水打状元洲,清官不久留,要想清官到,只有李蛮牛”。



金石镇放生阁



鸣谢:

           杨小龙文

编辑:辛游之  新宁二中:www.hnxnez.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