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社光 :有血有肉有灵魂,下一个“中国制造”就是它


胡社光&活动策划人陈郁(前排左二)


曾经无数次在杂志上、展览馆、艺术节、手工坊里见过苗绣的身影,但广西苗寨二楼木屋里的景象,还是令我吃了一惊。




非常开心,这次跟随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综合事业部主任钮海琴女士、活动策划人北京博菲德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陈郁,以及守护深山留守儿童的广西“炭火”志愿者们一道,认识了这一群生于大山、长于大山的可爱苗族妈妈。




她们的热情好客、淳朴友善,虽然保守却夹杂着虔诚手工艺者的朴拙性情,如同她们手中的苗绣一样细致入微,含蓄却又分明地吐露着传统之美的厚重质感。




在吱呀作响的木质苗绣机前,我凝神静气地看了许久。有些年纪的苗族妈妈们,透过厚厚的老花镜,手眼并用地利用最原始的木质工具,来来回回、无限循环往复地交织出复杂的几何图案,将苗家人千百年来最朴实的美好寄托,勾画在这精密细致的绣品当中。





苗绣,是苗族历史文化中特有的表现形式之一。清《开化府志》、《广南府志》、民国《马关县志》、《邱北县志》都记载有苗族妇女“能织苗锦”之句。




其精美绝伦的刺绣技艺和璀璨夺目的银饰令人称奇,已被世人公认为最精美的刺绣艺术品。2006年5月,。






很多年前,我们有过一个口号,叫做“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当那些震撼的石窟佛像、埋藏多年的各类文物、名扬国际的京剧脸谱和《舌尖上的中国》相继风靡全球、成为“China”经典标识的时候,这一方小小的绣布,除了在老一代匠人的手中断断续续,就只剩被记载于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当中,仅仅依赖民间代际传承无异于自生自灭,谈及继承和发扬,说易行难。





宴红、泥土、警世、桀骜……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历史、文物以及价值观融入作品并推向世界,是我一直以来孜孜以求的事情。

 

精湛的苗绣作品、最美的匠人匠心,势必走出静谧的深山竹楼一隅,在更加广阔的世界舞台上,绽放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