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心鱼,更关心“四海八荒”的健康——华大海洋平台探路“精准营养”


       当人体摄入饱和脂肪酸在10%以下,单不饱和脂肪酸在70%以上,人体必需脂肪酸欧米伽-3与欧米伽-6的比例为1:4时,人类身体的机能就能处于“绝对健康”状态——这个被称为欧米伽健康理论的研究成果引起了人们对膳食结构的重新审视。


       “为什么我们选择水产?因为华大基因关注中国人的健康状况,致力于调整和改善中国人的膳食结构,特别是蛋白质结构,并依托其在基因组研究方面的基础、平台和积累,开展水生生物基因组相关研究,培育更好、更放心的鱼,以最终实现基因科技造福人类。” 国家基因库主任、华大农业集团董事长梅永红说,中国人食用牛肉、猪肉等红肉较多,鱼肉等白肉较少,华大基因搭建“海洋平台”就是希望帮助大家改善膳食结构,助力“精准营养”。




科研大数据  建“精准”智库



今年1月21日,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与华大海洋(原名华大水产)联合完成的中国水产生物“十百千”组学育种计划(十种基因组育种、百种基因组测序、千种转录组测序)白皮书在《中国科学》发表,公布一期项目涉及的20种基因组育种计划目标物种名录与111种基因组计划目标物种名录。


“十百千”计划只是华大基因投身水产研究的一朵小浪花。事实上,从科研起家的华大基因一直脚踏实地地专注着基础科研和应用科研,经过多年发展,已建成海洋生物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和海洋经济动物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并于去年8月成立了华大海洋研究院,开展海洋生物基础研究、海洋生态保护、海洋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创新育种、海洋药物与保健食品研发及工厂化养殖示范和深加工贸易等工作,进一步深化海洋和水产生物相关的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工作。


经过多年发展,华大海洋已建成两个重点实验室,并成立了华大海洋研究院


从2012年成立至今,华大海洋科研团队与国内外科研院所和企业广泛合作,参与完成了30多种重要经济水产动物的基因组测序与分析工作,占到全国总量的1/3;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6部;申请国家专利30余项,授权13项。仅2016年这一年,华大海洋科研团队就发表SCI学术论文26篇,申请专利15项,出版专著4部。去年年底,其科研团队参与破译了虎尾海马的全基因组,相关研究成果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发表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Nature


“科研的最终目标是造福民众。” 作为资深水产、海洋领域专家,华大农业集团副总裁、华大海洋总经理徐军民比任何人都了解这些科研工作的意义和价值,“众多扎实而又极具价值的科学研究为转化应用和产业发展带来了强劲的源头活水与无穷的想象空间。科研大数据的积累将不断增值,为精准营养奠定基础。”徐军民说,海洋平台研究各种水产生物,破解它们的基因结构,找到食物、营养和健康的关系,就是为未来实现精准、个性化营养建立“智库”,探索方向。


长江流域水生生物科普展示中心


据介绍,为了最大限度地挖掘大数据“金矿”,华大海洋平台建立了海洋生物活体库、长江流域种质资源数据库,并积极建设集活体展示中心、数据存储中心和样本保存中心于一体的水产大数据中心,打造科技引擎,推动海洋生物经济创新发展。


产业广落地  探“精准”路径

 

通过科研和大数据积累,更精确地掌握食物营养成分配比和结构后,便可以结合健康检测、数据跟踪等开发精准营养产品,提供精准营养服务,发展精准营养产业。


只是,这个过程并不容易。


从科研项目到产业落地不能一蹴而就,“提供优质蛋白质——改善人类蛋白质饮食结构——实现精准营养”是华大基因海洋产业发展的阶段化布局。


目前,华大基因已摸索出一条科研加模式带动产业发展的海洋生物经济创新发展新路径。华大海洋拥有十多家分支机构,广布海南、广东、广西、江苏、河南、香港以及老挝等地,覆盖我国的南海、东海等海域和长江、珠江、黄河等淡水流域;下设育种与种业、种质与大数据、水产品与精准营养、国内外贸易四大体系,将源头育种、生态养殖,与后端优质水产品深加工与进出口贸易有机结合在一起,在提供优质蛋白质领域初见成效。


华大海洋遍布各地的基地,各有特色,或擅长生态养殖,出产高品质水产品;或创新模式,承担产业孵化示范重任;或走出国门,实现技术输出和优质资源引进。这些尝试和积累,无疑为未来的精准营养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环境优美的镇江基地


比如环境优美的镇江基地,充分利用优良的江水资源,模拟野生放养环境,生态养殖纯种淡水鱼、江蟹、中华鳖等水产品,为市场提供优质的绿色生态产品;承担《石斑鱼优质新品种的工业循环水养殖示范》项目的深圳坝光基地,其高大上的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可以通过水温调控、水质过滤杀菌、蛋白分离、循环利用和远程在线监测等多种技术手段,使养殖水产品处于一个相对可控的生态环境中,实现海水优质养殖品种石斑鱼的高密度健康养殖。这套系统不仅可以使石斑鱼养殖摆脱恶劣天气等自然因素的束缚,还能最大程度地节约用水,对环境产生极小的影响,也是精准扶贫的新模式;罗非鱼国家级良种场海南基地,占地300余亩,年产罗非鱼苗2亿余尾;走出国门的老挝基地,,将成熟的科研成果、高新技术和先进理念引入老挝,带动老挝渔业产业和海洋产业升级。据了解,华大海洋还与澳大利亚签订协议,计划合作开展金枪鱼分子育种和产业精深加工等方面的合作。


深圳坝光基地的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


瞄准“精准营养”,华大基因用最前沿的基因科技为产业发展做支撑,同时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分阶段推进产业落地。虽然路很漫长,但目标与希望一直都在前方。


扩展阅读

>>>科技“助推器”   水产“变形记”

>>>华大基因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共建“水生生物基因组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