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桥培中古村落的文化传承与保护利用(二)

点击上方“中国最美民族村寨”可以订阅哦!

作者:陈水德,广西梧州市苍梧县文物管理所。


摘要:广西苍梧县培中古村落是一个有着深厚历史渊源的乡土建筑群落,二百多年的历史沉淀赋予了这个古村落特殊的意义。以古石桥、龙岩、天后宫等丰富的人文环境及自然景观,体现了石桥镇社会的历史变迁,反映了苍梧大路官道商路的盛衰兴废的历史,见证了东安文化的起起落落,更体现了历史文化在现代得以传承,对古村落的保护利用也是我们当下一代的责任。


关键词:培中  古村落  文化元素  建筑艺术  保护


三、古村落鲜明的建筑风格


在培中古村落带有鲜明清代、民国风格的特色建筑随处可见。现存最古老的建筑历史约200年左右,鼎盛时期有30多座建筑,人口500人左右,村落中现存的古建筑,最早为清乾隆年间,最迟也在民国初年。


从建筑的总体布局设计来看它是整体效果比较好的,因为它当时有护城河、护城墙和九道门;村落四角设有炮楼,有瞭望、防御各方面的功能。古村的建筑群是“井”字形结构,建筑布局设计照顾全面,规模恢宏,当时最繁荣的时候,这种院落有三十多间,古宅多为石砖青瓦的砖木建筑。


从建筑形制来看建筑构件里所表现的信息。例如柱础,是清中期工匠用精巧技艺制作,选材是花岗岩石料的,在当地花岗岩石作建筑材料是清代以后才开始用。再看木雕的纹饰,在清代多用吉祥寓意的纹饰,比如瓜蒂连绵、福禄寿等清代常见,所以在风格上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出南方建筑的时代特征。



这个建筑群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中轴”管理发挥的整体效果,当时培中村里有祠堂、学堂、公共晒场、吸排水设施等,无论是生活设施还是公共设施都比较完善。公共设施的建设,譬如巷道、给排水、包括防盗的设施都是整体做出来的效果,每间屋子是相连的,空中走廊也是相连的。


在培中古村落,我们发现,这里的吸排水系统保存得比较好,即使到了今天,它依然可以发挥一定的作用。在防盗设施上根据当时动荡的社会形势进行设计,几乎所有的房屋的大门都是岭南特色的九栊拉闸门。


村里其中有一间潘氏民居的建筑就是五逾砖,其中间有一逾砖是不施灰的,外来的盗贼挖盗洞的时候那一层砖便会卸下来,自动封闭盗洞。在外墙,居民还在墙上用花岗岩石开凿出的镂空窗口,窗口里大外小,以便观察屋外情况。看到这种设计,我们真为建筑者的巧妙构思而折服,令人叹为观止。走进这座民居,首先映入眼前的是美轮美奂的神龛。


神龛横额为“英灵不坠”的卷书装饰,顶上装饰有生动的双凤朝阳祥云镂花,镂花下是精美的牡丹卷草雕花,左右两边也有“喜上眉梢”的雕花。神龛中间摆放着造型小巧的神案,两旁是一副对联:神恩共浴知春煦,祖德常明似日光。神龛的底座也有一副对联:盖世文章垂世业,合家和睦满家春。在屋子的房檐下方,还横放着一个望梁,望梁雕刻着福禄寿和祥云雕花,两端装饰有雀替镂花。


房屋的左右两旁的墙还凿出了两个空格子,是这户人家古时用作放书之用。造型精巧的神龛、浓浓的文化气息,都昭示这石桥古村落深厚的文化底蕴。


古村落的整体规划到房屋细节的构造,在这里能彰显出它独到之处。村里一幢幢华阁拨地而起,雕檐塑脊的古民宅突现在视觉之中,深入石巷之后,才真正领悟到培中村的神秘。古民居、古石巷和门楼、楹联、牌匾以及墙体灰塑、配诗壁画,这古韵犹存的建筑艺术风格,让人感觉到时间的流逝,恰是古村落的精魂所在,历史和文化的积淀,它生生不息地流动和延续。



建筑装饰艺术精美的石雕、砖雕、木雕和缕花、雕花工艺的神龛还有那梁柱、斗拱、檩椽和脊兽、脊朔以及山墙灰塑,却又千姿百态,既富态堂皇,又玲珑别致,独具一格,更令你神思缠绵,挥之不去。分明向世人展示着潘氏先人的智慧和培中人的文明足迹。


四、古村落的科学文化价值

古村落的科学文化价值反映在聚落规划,村落防匪,人居环境,文化生态,文化景观,文化整合等方面,都得到很好的体现。从文化生态角度看,培中古村落与培中的自然环境具有制约,适应,再现和选择关系。


培中古村落秀丽的风光给予这里的人以特有的书生意气,谦谦君子,彬彬有礼,在书的海洋里孕育美好的品质;开阔的胸襟,落落大方,一呼一吸间尽显优雅。


从文化景观角度看,培中古村落观照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向气质,和谐风格和伦理内核。在大岭顶山上俯瞰整个村落,我们会发现几条纵向的巷子把村落房屋巧妙地隔开,在陡斜的土地上古屋摆放得整整齐齐,一座紧挨着一座。


培中古村落的古屋建造的高度不是很高,每座房屋的屋檐上描绘的精致的图画,一如国人的优秀品质,低调而细腻,含蓄而和谐。继续向前远望,眼界得到大大的开阔,整个石桥圩镇都展现在眼前,美轮美奂,让人心旷神怡。勤劳的人们、热闹的圩镇节日、在烟雨中朦胧可现的龙岩山和几座古石桥,都让我们回想起古石桥的“苍梧大路”上繁华的商业贸易情景。


从文化整合角度看,培中古村落是培中潘氏家族整体经济实力和东安文化以诗书传家思想观念的外在表现。培中古村落地处商业交汇的地带,本土东安文化、北方中原文化、南方岭南文化在这里碰撞融合,富庶的经济、优异的文化造就了古村落的琅琅读书声。


经过时间的沉淀,褪去对金钱的激进追逐之情,古村落的人逐渐积累了浓厚的书生之气,古有孩提幼子稚嫩读书声,今有耄耋老人手持诗词集细细品味,时间流淌,不变的是培中古村落的深厚学风。


培中古村落实质就是我县先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见证,是一部凝固的史书。它见证了昔日的繁华辉煌,经历了百年的风风雨雨,陪着一代代的村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歇。


暮色中的培中古村落,留给我们的除了几分寥寂的记忆,更多的是保护这些古村落文化生态的一份责任。


五、古村落保护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

培中古村落的保护现状属于一般,原先的城墙和护城水塘除了后山城墙残留部分外,已不复存在。岗哨楼已拆除。


旧的祠堂已不存,现祠堂属于近年新建,规模比原来的小了许多。街巷路面的卵石散落,青砖路基也多脱落缺失。情况稍好的就是现存老房民居14座,除两座为民国初年建造外,其余都是清代建造。


有几座已经闲置,多数仍有村民居住,但仍年久失修。原因在于这些民居虽然整体结构尚存,有个别区域保存完好,但多数局部的保护不尽如人意,除了时期拆毁破坏的部分,还有现在居住者拆除新建的部分,有几座民居的局部已经腐朽破烂,有坍塌的危险。居住的村民在民居堆放柴草杂物,保护情况也不好。


鉴于调查研究的情况,我们认为还是存在一些难点和问题:培中古村落年久失修,并且局部残缺,缺乏必要的保护;村民对古民居保护意识差,保护与利用的发展观念落后;当地政府、村委没有制定可行性实施的保护发展方案计划,加之财力不足,缺乏相关的政策扶持和修缮资金;培中古村落的周边设施和环境与保护的条件不协调。居民混建、改建、拆旧建新的情况严重。


不可否认,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古民居的结构和布局越来越不能满足现代人追求舒适生活目标的需求,而且传统建筑的部分功能也在逐渐衰退,越来越多的古建筑只能让位于现代建筑的建造,这也导致了对古建筑的严重破坏。


随着近年来城市旅游业的发展和对古建和古迹的保护和开发,传统建筑被纳入到城市的整体规划和开发策略中,这是对古建筑的一种强有力的保护。研究培中古村落,具有一定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传统的民居是历史人文不可多得的活动载体,中国古人讲究安居乐业,一座祖屋记载了历代先人所追求的梦想,民居精致而又复杂的装饰则是先人对中国美学特有的理解和展现,这对研究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具有深刻的意义。


培中古村落的古建筑为该地区的建筑考古研究提供了充足的例证,为现代建筑装饰艺术提供了更多内容、形式、技法和理念的启示和借鉴,为现代建筑设计提供了更丰富的参考借鉴元素。



结束语:其实真正的难点还是居民的实际生活要求和古村落保护之间的矛盾,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要政府重视并且大力支持,调拨资金,协调群众。更需要各部门的专家学者费尽心血研究考量,想出真正切实可行的保护方案。总之,社会在进步,培中古村落日益成为我们的一笔巨大的财富,是人文历史的,是现在的,也是子孙后代的,保护培中古村落势在必行,也会任重而道远。希望我们的古村落调查研究能引起更多人对古村落的重视,使这些独特的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得到更好的保护。




往期相关内容链接:

石桥培中古村落的文化传承与保护(一)


※下拉屏幕参与文章留言







长按二维码关注中国最美民族村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