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自家院子里堆放的木头上采来几朵蘑菇,清苑李庄乡北李各庄村刘志强炒了一盘菜,不料却毒倒一家四口。至昨日,刘先生的儿子经抢救无效中毒离世,刘先生及妻子、母亲三人仍未脱离生命危险,在医院接受救治。医生提醒,从家中采的蘑菇也属于野生蘑菇,很多品种都有剧毒且难以区分,因此请不要采食。
昨日上午,保定市清苑区的刘先生、妻子及母亲,躺在北京307医院接受血浆置换和血液净化救治。在ICU病房外,刘先生妻子的姐夫王威愁容满面。据他介绍,妻妹夫是清苑区北李各庄村民,正当壮年。8月19日上午,妻妹夫发现自家院子里堆放的木头上,长出了几朵肥大的白蘑菇。当地村民普遍认为,从家中干净木头上长出来的蘑菇是无毒的,以前多有人采下来炒着吃,也没有出过什么事情。因此,妻妹夫就把几朵蘑菇采了下来,当日中午炒了一盘菜。
午餐时,妻妹夫吃的炒蘑菇最多,10岁的儿子也吃了不少。其母亲因为下地去干活回来晚了,不愿意再做新的,就用馒头就着剩下的蘑菇汤汁吃了。
当日晚上8时许,吃过晚饭后刘先生和其儿子接连出现上吐下泻症状,被家人送往清苑区人民医院。刚开始,家人还怀疑晚餐吃的疙瘩汤有问题。当医生了解到刘先生等人午餐吃过从院子里采来的蘑菇后,抽取了血样送往河北农业大学医院做毒物检验分析。8月20日凌晨3点,刘先生家人拿到了检验报告,结果显示刘先生及其儿子体内均发现有毒肽成分,基本确定为食用毒蘑菇后中毒。而此时,刘先生的妻子和母亲,也陆续出现了类似中毒症状。
8月20日上午,因为病情严重,刘先生一家转往保定医院不久后,医生建议迅速转往条件更好的北京医院解毒。然而在准备转往北京医院时,刘先生的儿子先后两次出现休克症状,病情极度严重。经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初步抢救后,救护车运送刘先生一家四口转往北京307医院。但当日下午5时许赶到北京307医院后,刘先生的儿子经后心跳呼吸停止,再也没能醒过来。为了不影响救治,孩子离世的消息家人一直瞒着刘先生夫妻。
至昨日,经过三天多连续的血浆置换、血液净化,刘先生夫妻及其母亲的中毒程度已经明显减轻,但仍然没有脱离生命危险。他们的肝、肾等脏器受到很大损伤,出现不同程度肝、肾衰竭症状。即便身体内的蘑菇毒素被清除干净,也可能出现肝、肾坏死等最坏结果。而一天两三万元的救治费用,也开始让家人感到捉襟见肘。
“这个教训太大了,看来以后可不能随便吃了!”眼见妻妹夫幸福的一家被毒蘑菇毁掉,王威感慨地说。据刘先生的主治医师介绍,农家院子堆放木头上长出来的蘑菇,也属于野生蘑菇,很多都含有剧毒成分。而且毒蘑菇与无毒蘑菇在外观上往往非常相像,连专业人士都很难区别分辨。认为家里干净木头上长出来的蘑菇就无毒,是一种错误观点。为确保安全,应坚决不采不吃这种蘑菇。
1.白毒鹅膏菌
分布于中国河北、吉林、辽宁沈阳、江苏、福建、安徽、陜西、甘肃、湖北、湖南、山西、广西、广东、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此蘑菇极毒。毒素为毒肽和毒伞肽。中毒症状主要以肝损害型为主,死亡率很高。
2.白黄粘盖牛肝菌
分布于我国辽宁、吉林、云南、香港、辽宁、陕西、西藏、四川、广东等地。于松林中地上单生或群生。
食后往往引起腹泻,但经浸泡、煮沸淘洗后可食用。属外生菌根菌,与松等形成菌根。
3.半卵形斑褶菇
半卵形斑褶菇,又称“致幻蘑菇”,因其子实体具有毒性、人类食用中毒后可引起幻觉反应而得名。
分在草地林中空地牛、马粪上单生或群生。分布於台湾、甘肃、陜西、新疆、青海、西藏、四川等地区,多见於高山牧场。此种在青藏高原的松潘地区草地多见,而在内蒙草原却未发现。此菌有毒,中毒後可引起幻觉反应。
4.臭黄菇
黄菇又称鸡屎菌(广西)、油辣菇(四川)、黄辣子、牛犊菌(广西)、牛马菇(福建)。
潜伏期短,发病快。一般可于食后半小时左右即发病,主要为胃肠道症状,如剧烈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有的还出现精神错乱,头晕眼花,乱说乱唱,严重者则有面部抽搐,牙关紧闭,视力减弱,昏睡等。一般病程较短,如经及时治疗,可很快痊愈。
此菌味辛辣,具臭气味,有毒。在有些地方有人将它漂洗后食用,但往往不能彻底去毒。此菌在四川等地被群众晒干,煮洗后食用。但在不少地区往往食后中毒。主要表现为胃肠道病症,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甚至精神错乱、昏睡、面部肌肉抽搐、牙关紧闭等症状。一般发病快,初期及时催吐可减轻病症。
5.大鹿花菌
在针叶林中地上靠近腐木单生或群生。分布于中国的吉林、西藏等地区。可能有毒,毒性因人而异,不可食用
毒蘑菇中毒一般分为胃肠炎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脏器损害型和日光皮炎型五种类型。其中胃肠炎型和神经精神型潜伏期一般为半小时至4~6小时,最短在进食毒蘑菇10分钟后即可发病,但预后较好。而溶血型和脏器损害型中毒较为严重,脏器损害型是毒蘑菇引起中毒死亡的主要类型,通常在误食后6--72小时发病,先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伴头晕、头痛、四肢乏力等症状,一般持续1-2天后渐缓解。这时候病人易误认为好转而不继续治疗,但此时毒素逐渐侵犯人体各脏器。病人中毒后2-5天内出现内脏损害,尤以肝损害最为严重,极易造成死亡。致命白毒伞中毒就属于这一类型。
6.毒鹅膏菌
毒鹅膏菌又称绿帽菌、鬼笔鹅膏、蒜叶菌、高把菌、毒伞。
在阔叶林中地上单生或群生。在南方的江苏、江西、湖北、安徽、福建、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区。此菌极毒,据记载幼小菌体毒性更大。
7.毒蝇鹅膏菌
又称哈蟆菌、捕蝇菌、毒蝇菌、毒蝇伞。在林中地上成群生长。生长环境遍及北半球温带和极地地区,在松林里与松树等植物共生,现在成为全球性的物种。
此蘑菇因可以毒杀苍蝇而得名。误食后约6小时以内发病,产生剧烈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及精神错乱,出汗、发冷、肌肉抽搐、脉搏减慢、呼吸困难或牙关紧闭,头晕眼花,神志不清等症状。
8.粪锈伞
粪锈伞的子实体一般较小。菌盖近钟形,半膜质,表面粘,光滑,中部淡黄色或柠檬黄色,有皱纹,向边缘渐变为米黄色,直径2-4.5cm,边缘有细长条棱,可接近顶部。菌肉很薄。菌褶近弯生,密或稍稀,窄,深肉桂色,褶沿色淡。菌柄细长,柱形,长5-10cm,粗0.2-0.3cm,质脆,有透明感,光滑或上部有白色细粉粒,污黄白色,空心,基部稍许膨大。
9.介味滑锈伞
常生在针阔叶混交林中地上,单生或群生。
分布于吉林、云南、陕西、山西等地。有强烈的芥菜气味,口尝有辣味。有毒,不宜食用。
10.毛头乳菇
毛头乳菇,此种蘑菇有毒,含胃肠道刺激物。食后引起胃肠炎或产生四肢末端剧烈疼痛等病症。还有含毒蝇碱等毒素等的记载。但在苏联地区生长的可食用。子实体含橡胶物质。属外生菌根菌,与区、榛、桦、鹅耳枥等树木形成菌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