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讨论】如何给民营经济减负?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长江产经智库”

热情 专业 理性

 长江产经 产经智库 原创之库



编者按


近年来,我国民营经济增加值占比不断提高,民营企业提供就业岗位数量不断增加,民营经济已成为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也是我国国民经济成分中最具活力的部分。然而民营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由于生产经营成本高、税收负担重等问题带来的巨大压力,如何给民营经济减负、提振民营企业家信心、激发创新创业新动能,是当下民营经济面临的重要难题。基于此背景,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刘志彪教授提出了如何给民营经济减负?这一议题,我们精选了群内海内外专家、学者、企业家们的观点发布于这一期推文中,如果你有什么有趣的观点或是希望对文中作者的观点进行补充、评价,都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给我们留言。


观  点    


刘志彪(长江产经院):我们之所以讨论民营企业如何减负而不是如何降低民营企业税收,原因就在于除了税费,民营企业还面临数不清的赞助、捐赠、产业扶贫、光彩事业等等,这些也都是企业的负担。


给民企减负不仅具有双向调节供求的政策含义,而且有增强民企信心、刺激投资的政策预期。减负包括降要素成本和降制度成本这两块。前者最重要的途径是提升生产率,由此去降低单位产出的成本。这方面政策的操作空间有,但是并不大,而且大多属于中长期措施,如控制房价、改革金融体系等,由此对企业产生降要素成本效应。后者是要通过制度改革降低交易成本。税收和各种名目繁多的收费,是民企制度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财政支出刚性的前提下,目前我国全面大幅度地实施降税的空间并不大,主要实施的是结构性减税政策,但是可以从尽量减少财政支出、优化收支结构来考虑问题。一是可以阶段性地降低长期居高不下的五险一金费率。降费率有较大的运作空间,。二是目前吃财政饭的事业单位太多太烂,对其改革让各种可面向市场的事业单位、中介机构与政府彻底脱钩,让其参与市场竞争,也是可以尝试的重要降费手段。三是减少用扶持名义对各类企业的乱补贴。这块数字很大,面广量大,分散隐蔽性很强,对其改革的潜力也很大。


举一个娃哈哈集团的例子:“2015年娃哈哈集团及所属企业的缴费项目为212项,缴费金额7412.07万元,包括:一是政府性基金2项,全部为国家设立项目,共3456.43万元;二是行政事业性收费26项,其中,国家设立22项,地方设立4项,共2185.25万元;三是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排污权出让收入)1项,为国家设立项目,共372.91万元;四是经营服务性收费148项,共1236.30万元;五是协会商会会费、订刊费等其他收费35项,共161.17万元。从例子中可以看出,。


杜运苏(南京财经大学):营改增以后,如果没有政府机构改革,降低民营企业税费的难度很大。另外,人工成本不能抵扣对很多劳动密集型民营企业来说也是一项重要负担。目前社保费有一定空间,公务员和事业单位都在推进社保改革,是个比较好的机遇,可以全国统筹规划。


民营经济减负20%,是一个非常具体的目标。通常来说,不外乎开源节流。其中,节流应该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点,但是前提是减负,先要弄清民营经济负担的主要项目,看看哪些是弹性化的可操作的负担。根据经验,初步建议:一是营改增总体税点标准下调10%;二是建设透明化、规范化政商关系,降低民营经济维系政商关系的隐形成本;三是资金成本偏高是民营经济面临的普遍问题,能否采取定向措施,解决民营经济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陶向南(南京大学):相当多的民营制造业,老板的心态是套利,而不是研发和升级,并参与竞争。所以绝不能一刀切的减负,让他们再套利出逃。因此问题的实质不是减负或补贴,而是如何通过有效的减负(-20%),促进社会总财富的创造.+25%)。


宏观政策中通常关心的是减税能否刺激企业扩大投资。我曾经提出过一个方案,把增值税抵扣链条中机器设备投资的抵扣比例提高到1.5倍或2倍,激励企业技术升级。另外,税费负担,还有个地区间的马太效应问题:越是发达地区,税费负担可能越轻,典型的如养老保险费,广东企业缴费率只有14%,不发达地区却是20%


沈凯玲(澳洲国立大学):我借鉴西方失业保险政策的思路看企业纳税的问题:企业的税负为什么一定是根据当期经营状况征收呢?如果企业一直经营纳税都很好,偶尔有一年因为市场情况而经营不利,可不可以按其以前纳税的情况,提供税收返还呢?这样对有实力、且好好纳税的企业有激励,又规避一些短期风险。


方向阳(中国财政杂志社):涉企税收(包括企业所得税)都是按比例征收的,与丰年歉年无关;过去名义税率高,但逃避税方便,征收率不高,现在税务部门征管系统先进,实际税负接近税法税率;对企业来说,费比税更硬,很难逃脱。


当前民营经济发展的最大问题在于体制机制性障碍,包括政府不当管制、民企信心活力不足等,即使采取降税措施,也会遇上类似于货币的流动性陷阱一样,存在降税政策陷阱:也就是不断降税,却对实现宏观经济目标不起作用,同时却可能影响财政的合理支出规模。


左健伟(政府办):民营经济减负核心是希望降低民营经济的成本。而且因为民营经济的特殊性,解决其负担,不仅仅是税费负担,还有各种生产资料价格的奇高,比如水、电、气、油,还有资金价格,都比国外高出很多。我们在担心特朗普的之前,中国的外贸出口就已经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说明中国制造的成本优势,正在丧失。因此,降低民营企业的成本负担,很大程度是结构性、体制性的。


另一方面,我们要看到,民营经济的困难,还与中国经济进入下行通道有关。在一个蒸蒸日上的经济中,企业的任何成本,都会因为下游需求和价格传递得以转嫁。因为无论是税费还是垄断资源品的价格高,都不会对民营经济产生不利影响,但是经济下行周期,就完全不同,民营经济就开始裸泳。

民营经济的困难,还与中国经济的,特别是民营企业的运营方式有很大关系。长期以来,我们实行的是跟随战略,模仿、规模、价格战是绝大多数企业的基本生存法则,甚至是成功法则,因而在中国成为第二大经济体之后,企业发展遇到了技术瓶颈和成本瓶颈,原有的规模战略和低价格竞争,拼的就是成本,在成本拼不下去的时候,又没有核心技术,也就死路一条。因此,在企业不突破技术瓶颈的情况下,任何的减负,可能只能让企业在拼价格道路上再多走一段。核心还是需要培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大对于科技创新的扶持。


孙国民(南京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中国企业目前各类负担到底是多少?假定税、费以及政府人员在行政审批、工作往来和行政执法中给企业带来的其他商务成本的总体负担是35%左右,那么减负20%,那就要减负7个百分点。怎么做到,恐怕要多措并举:一是减税,最为理想的状态,最好是一步到位,在现有营改增的基础上,将三档的税收各自降低2个百分点;同时对小微企业做好免税,放水养鱼,搞活经济。二是减费,建议取消所有各类费用,一律改为政府承担,就像取消农业税一样。三是费改税。因为各地存在各种费的不同,造成一些乱收费现象以及区域企业负担的不公平,建议费改税,全国统一征收。四是税费之外的综合降本的方法,就是要加快构建以市场化为导向,多层次、多元化、多渠道的投融资机制,各地可以有重点的进行改革试点。主要包括几点:(1)进一步优化债务结构,推进置换债券和新增债券,启动资产证券化,特别是要放开民营企业资产证券化硬约束,逐渐提升直接融资和政策性银行融资在总融资中的比重。为此,就需要启动和活跃资本市场(包括新三板)、债券市场等直融市场;(2)针对间接融资,特别是银行贷款,要将反映贷款价格的利率降到合理水平,如贷款和存款之间的整体利差要缩小到1-2个百分点以内;(3)结构性减税,主要对科技创新、设备添置、知识产权保护等免交或少交税费;除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减税外,对科技型中小企业也要进行减税,比如实行5个点的税收优惠;(4)对电、气、水等能源价格进一步优化,在之前级差定价的基础上,结合以三去一降一补为主要内容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定向调控的力度,进一步明确扶优淘劣的产业导向。这里重点谈一下电力体制改革,就是要抓住机遇加快电力设施布局,然后通过电力体制改革,降低电力成本(就是要再降低电价),从而实现企业的降本。同时,还建议国家将综合降本作为政府为企业减负的一项重要工作列入年度岗位目标考核当中,要抓铁有痕地去落地实施,切实抓出成效。


梁君(广西师大):税收负担只占企业综合成本的6%,税收负担占企业综合成本的比重其实很低。

减轻民营企业税负的思路:一是优惠政策应逐步着重于以技术创新为代表的企业竞争能力培育,兼顾待业人员再就业、福利企业等解决社会问题的领域;二是探索更具体的间接优惠方式,如加速折旧、投资抵免、延期纳税,而不局限于一般的税率优惠和减免税直接优惠;三是民营企业中有很多是小规模纳税人,应保证其与一般纳税人一样,贯彻增值额多的多征,增值额小的少征,无增值额的不征


孙月平(江苏省委党校):民企减负是个操作性很强的问题,目的是降本增效,我的分析:
1.
政府层面:一是降税减费,费改税,二是改间接税为主为直接税为主,三是发展直接融资。
2.
社会层面:推进科技进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企业运行效率,减少物流等费用。
3.
企业层面:一是税收筹划,二是推进重组,三是用活用足政策。


孙军(淮海工学院):在总体税负不能够大幅下降,经济必须分化的前提下,为企业减负主要应该是为那些中等技术、服务水平的企业减负,这些企业应该是减负的主体,是支撑中国中产阶级形成的核心,是中国摆脱陷阱的关键。给这些企业提供能够生存下去,凤凰涅槃的机会。另外,要为创新型企业出现提供环境,减少补贴。因此,一是要具体研究每个行业中等水平企业的情况,拿出针对性的减负措施,这类行业应该鼓励竞争和创新;二是要给创新型企业提供生存的条件,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补贴。另外,放松政府垄断行业的行政管制,降低企业成本、增加利润空间,同样相当于减负。


洑福强(苏食集团):提几个问题:
一是劳动法部分条款将员工责任让民企最大化承担合理吗?
二是国家倡导工资收入倍增计划符合经济规律并可持续吗?
三是企业对外合作资产评估升值部分必须缴纳所得税不是杀鸡取卵吗?
四是水、电、气、油、运的供应都是国企垄断的,其低效率高成本有可能下降吗?
解决民企税费高问题关键还是要政府自身改革。
一是杜绝乱收费。实施费改税,凡是税费必需依法征收。
二是减少乱䃼贴。各种行业扶持政策及项目补贴都会造成不公平竞争和不正之风!


林学军(暨南大学):税收是一个资源的重新分配,政府拿多了,民间资金就少了。税收会带来两个效应,一个是收入效应,即因为税收使人的收入减少;另一个是替代效应,即因为有税收,影响商品的相对价格,使人的福利水平受到影响。如果利用税收进行投资,国营企业的利润高于民营企业,投资也由国营企业利润返还,这就不至于造成负担。因此,必须弄清公私之间的资源配置是否合理,是否给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


降低税收负担,首先是要降低老百姓的税负,对百姓日常生活必需品征收低税收,降低劳动者的边际税率,鼓励就业。还要鼓励百姓储蓄和投资。对企业,应当制定合理的企业所得税率,可以实行累进税率,根据企业的经营情况浮动收税。还要允许企业加速折旧,鼓励企业更新生产设备,提高劳动生产率。还要允许企业用利润弥补亏损,减小经营风险。


张建华(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就我所了解的印刷行业来看,企业最期望降低的负担集中在四方面:一是,降低税收,主要是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二是,降低费用,主要是人工成本增长过快,包括工资,养老金及失业保险金。三是,降低利息,包括从银行和中介机构的贷款利率高以及担保费用高。四是,降低电费,包括工业用电和商业用电。
此外,从政府的角度看,还应该从以下三方面为民企减负:一是,健康的营商环境,包括政策透明,减少政策的不确定性;依法行事,保护企业合法的产权,经营管理权;规范政府部门和官员的行为,不再对企业吃拿卡要。二是,降低物流成本。三是,为中小微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提供免费或低费用培训,以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和生产率,提高管理者对产业政策和宏观经济的认识能力。


经济环境塑造经济制度。当前民企负担重,是由于国内外经济环境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而我们的体制机制没有进行与时俱进的变革,造成越来越大的扭曲,使得不同经济部门之间越来越不协调,经济和社会的运行成本日益增加,一些民企的逆向选择(如脱实向虚,投资海外)在所难免。


崔卫东(蓝鲸咨询):统一企业政策,由各级深改办牵头,上一级深改办检查下一级地方,凡给其他类型企业的政策,民营企业参照享受。比如:开发区给予的招商引资政策,现有民营企业同时享受(类似于WTO的最优待遇原则)。只要有一家企业享有的政策,这个地方的其他企业同时享受,这个地方就形成税费洼地。


张友良(湖南省委党校):各类企业的情况不一样,应分类施策。高新企业主要是人才成本和技术转化问题,这方面政府可出台一些地方政策支持。服务企业主要是物业房产上涨较快。制造业的用工成本不断上升对企业压力较大。另外,民企的融资利率在12%也是难以承受的。


一、关于民营企业税负降低20%。我个人理解,一是税负应当指宏观税负,包括税与费。二是也可理解为当期(当年)税负比上期(上年)税负降低20%。三是20%这个比例符合企业发展或盈力能力,如28定律。


二、关于民营企业税负降低20%的经济学意义。我个人理解,一是大幅度提升企业盈利能力,二是落实民营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具体举措,尤其是大大降低了企业财税规范成本,三是为民营企业战略与产业转型提供了发展空间。


三、关于降低民营企业税负的具体举措,我个人理解:一是进一步规范营改增后的遗留问题,尤其是进项税管理问题,切实解决发票开具难的问题。二是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改革,规范费管理,费变税一部分,费废除与消灭一部分,费减免与优惠一部分。三是民营企业本身也要加强财税管理,用足用活税收政策,如可以进行合理税务筹划,加强顶层税务设计,实施业务财务税务法务一体化。四是建议从国家层面进行税制改革,与国家财政预算相衔接,在保证刚性的前提下,增强弹性。五是民营企业要积极转型,适应新常态,加大研发投入,争取更多的税收优惠。


刘根荣(厦门大学):要降低民营经济的负担,一是要压缩政府的财政支出,为降低税费腾出空间;二是要规范税费,切实降低企业税费负担;三是降低物流成本、降低商业用电、用水价格。四是要降低雇工成本,特别要降低企业负担的养老金比例。


王修志(广西师大):相对于国企,除显性的税费负担外(其解决须借助税费制度改革,可借鉴类似于当初GATTWTO关税削减的方式),民企的负担还来自各种隐性成本,其中主要有两类:一是办理相关业务(手续)的时间成本。据我们针对桂林部分民企调研座谈所获得的信息显示,其办理业务所耗费的时间明显超过国企,职能部门拖延现象较为普遍(不知道东部发达地区是否好些?)。二是办理业务所花费的潜规则资金成本。相较于本身即拥有权力资源的国企,民企要付出更多的潜规则费用,才能获取发展所需的相关资源。所以切实推进职能部门简政放权也是必须的(从桂林的情况看,现在还是很难)。这些隐性的负担(比如职能部门拖延工作所增加的时间成本及其它潜规则成本),通过深化改革可以有较大的降负空间。


宋凌炎(江苏精诚&精缦毛毯):为企业减税的话题比较敏感,与其说减税,不如说如何在国际化进程中让中国企业有相对竞争力,我参加全国各种企业商会60个,了解下来中国民营企业真正负担重在:


一、是劳动法部分条款将员工责任让民企最大化承担,导致企业需要额外购买保险作为防范增加无形成本;五险一金给民企带来负担也很沉重。


二、中国的增值税应该要重新划分界线,建议在生产过程中劳动力成本不应该归纳为增值部分交增值税。中国制造离全面智能化还有很长的路,劳动力文化知识和技能跟不上企业的发展,必须要保留部分循序渐进的改造升级的企业来安排低文化知识和技能人员工作。


三、既然是信息时代,我们也走全球化、中国制造也要面对全球化竞争,需要考虑的问题是:我们需要了解其他国家的经济政策,与国际上各个国家对比,中国制造不要失去绝对竞争力。否则不但会造成企业与资金外流、长期以来越来越多企业将面临倒闭,经济将倒退。


四、减税不是目的,短期的减少企业负担是让企业能够在走国际化道路上健康成长。建议不要动不动就把一些暂时没有盈利的企业归为僵尸企业,要知道过去人口红利和信息封闭时代,企业的利润有一定空间,足够承担各种费用,而如今企业面临国际化各方面问题,首先考虑如何活着、如何活好,然后考虑如何发展;要知道有时候不是母鸡不下蛋了,而是母鸡生病了,等母鸡健康了自然就会下蛋。中国的东北、西部地区开发还是需要一些时间和过程的,全面推进智能制造还需要时间和空间,不可忽略的社会基层人员的工作如何安排问题也值得思考。


马健(买付通国际租赁):民营企业的减负,需要解决融资渠道缺乏、融资难的问题,间接降低民营企业的运营成本,而不仅仅是从减税降费方面着手。民营企业融资成本占其经营成本的比重较大,现有环境下靠国有银行的融资极度困难,靠其它融资渠道如小贷、融资租赁、民间借贷等,由于资金融通的中间环节较多,信用体系不健全导致风险控制环节复杂、难度高,这些因素转嫁到企业导致融资成本高昂。政策调整的路径可以是:减少资金中间环节、加快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大数据化的信用体系建设以及改变民营企业的融资手段和方式等。


从减税、降费的操作层面上来说:减税环节复杂、流程慢,难度不亚于攀登珠穆朗玛峰,对振兴民营经济来说是远水不解近渴;降费的空间非常有限,对民营企业减负来说是杯水车薪,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可操作的思路是依据当前稳货币、松财政的政策取向,按照民营企业以往税收贡献比例,对民营企业的融资(包括非银行融资)进行财政贴息,使税收取之于企业,用之于企业。,各级财政遵照执行。


彭本红(南信大):从营商环境方面来说,民企减负可以围绕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政府要调研和梳理一下民企承担的税费,合并或取消不合理的税费;二是重新检视劳动合同法,比如最低工资制度、五险一金制度等,有些与当前实际不太适应了;三是运营过程中的制度性成本,比如疏通政府职能部门的关系成本等。 


盛文军(人行杭州中心支行):关于为民企减轻税负的建议:
,目前对企业的税负的减免基本来自地方,但增值税改革后,地方收入减少,导致对企业税负减免不到位。另一方面,为弥补地方财政缺口,不得不求助于房地产市场。
二是企业要发展才是根本,在现有的国情下,税收是对民企其中的负担之一,与其说减税改税制不如从企业解决就业率的比例来给于用工补助,出台保险政策。
三是税收基调要调整,不是有盈利就缴税,而是多盈利多缴,少盈利少缴。


谈镇(江苏省委党校):去年底在省里调研时,顺便了解营改增的影响,大多企业普遍反映营改增对企业税负影响很小,工业企业本来就是销项税减进项税,服务业企业又没什么可以抵扣的!降低民营企业赋税负担是一个系统改革设计,其中的关键还是推进改革。需要结局的问题有:(1)税费合一;(2)合并国税地税;(3)减税降费前提是拆庙送神,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总之要让创造财富的人比耗费财富的人更有话语权。


周景梅(扬农化工):作为企业,目前更感兴趣的是在现行税收体制下如何合理避税,即如何合理利用好国家税收的优惠政策。比如:评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所得税由25%下降为15%;一些费用可以税前列支,如职工教育经费,部分职工生活福利费等;一些费用可在成本中加倍体现,如技术开发费可以1.5倍计入成本等等,这些都可以减少企业缴税。


夏海力(苏州科技大学):我的理解:一是,加大力度全面清理民营企业现在抱怨较多的一些部门巧立名目设立的各种收费和罚款。二是,可以加大民营企业发展的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方面税收优惠政策,降低企业用工成本。三是,八项规定之下,一些官员一味避开民营企业也不行,还要建立一种亲商的政商关系,为民营企业发展解决后顾之忧和营造畅通的沟通渠道。 


文字整理:查婷俊

每周一三五推出原创观点


往期精华:

如何发挥混合所有制改革作为国企改革重要突破口的作用

恢复房地产消费品属性的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

积分落户制的合理性及其背后公共福利不均等问题

川普上台对中国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长江产经智库新年百人调研:中国经济的回首与前瞻

县域经济的地位及其在供给侧结构改革中的作用

为什么现阶段资金不肯流入实体经济?

发展智能制造与振兴实体经济

如何发挥外资对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重大结构性失衡下如何加快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

全球化逆境中的开放战略与建设制造强国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的土地流转问题

江苏聚焦富民问题的症结和解决的途径

产城融合创新:江苏版特色小镇的建设方略

当前产业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对策

当下经济如何做到“以进促稳,进中求好”?

中国经济是否已经见底?

从“双顺差”到“一顺一逆”:我国国际收支变化的动因、影响与对策

如何“去杠杆”,防范金融风险?

扬子江城市群如何协同发展?

房地产业作为“动力产业”的功能:历史地位、现实窘境和未来展望

苏北发展能否走生态经济新路?

苏北发展能否走生态经济新路?

新能源骗补现象产生原因与对策

精准扶贫:路径与机制

实现东北振兴的关键在哪里?

如何缓解资产荒?

发展高端产业等同于创新吗?

如何实现产业转移?

史上最严房地产调控:走势及其对经济运行的影响

诈骗为什么会形成产业集聚?

G20后中国经济社会形势与任务

解读“全球增长共赢链”

- END -


     长按并识别二维码关注长江产经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