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老挝政府对金三角地区的管理思路


【背景导读】


9月30日在中国国内上映的《湄公河行动》又一次燃爆媒体焦点,并引出了五年前的“10·5”湄公河惨案大量资料的回顾。而大量的案件资料和视频,又将人们的视野推向了神秘的金三角。金三角地带地形复杂,多国交界,,对各个交界国来说,都是一个棘手的地区。若交界国家合作起来联合执法,,因为涉及到跨国执法与追捕,若不然混乱的金三角永远是社会不安定的一颗毒瘤,各种割据和利益派别盘踞,让犯罪不分国界四处流窜。,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


湄公河惨案是一个合作的契机,在该案件发生后中老缅泰四国迅速行动起来,2011年10月31日在中国北京举行了四国湄公河流域执法安全合作会议,并发布了《关于湄公河流域执法安全合作的联合声明》。有了这样一个合作框架之后,“10·5”案件迅速侦破,之前受影响几近停运的湄公河航道恢复了通航。在这场震惊世人的惨案侦破过程中,四国联合执法的策略是将主犯糯康从缅甸逼向老挝,然后再实施抓捕。最终湄公河惨案主犯糯康在老挝境内被抓获,并被老挝引渡到中国。在这一事件中,中老缅泰四国执法合作,中国与老挝的执法合作成本相对较低,也可从中窥探出老挝政府对于金三角地区的治理态度。金三角地区对老挝而言,并非仅仅只是一处边境地区,而是老挝内河水路运输的唯一途径,如若湄公河航道因金三角地区治安问题而停航,那么对于内陆国老挝而言,其打击是巨大的。因此,在金三角地区的治理问题上,老挝政府到目前为止所取得的成效,是较为巨大的。

    

狭义“金三角”是指泰国和缅甸的界河麦赛河由西向东奔流到泰国清莱府的清盛县一带会入泰国、老挝交界的湄公河所形成的属缅甸管辖的一块狭长、肥沃的三角洲。广义上金三角的范围由缅甸东部的掸邦高原一带,到泰国北部的清迈、清莱府这片古老的土地,以及老挝的丰沙里、琅勃拉邦西部、南塔和会晒的部分地区,按国际禁毒组织的官员说法,甚至扩大到缅甸北部与中国云南交界处,是世界最大的产销地之一。在这块毒源地上,盛产专业化贩毒集团及帮派,然而这些贩毒集团的头目大多为缅甸籍,例如较为著名的坤沙、糯康等都是缅甸籍人,于老挝而言,地处金三角的交界国,却非“肇事者”而实际为“牵连者”或“受害者”。


老挝北部靠近金三角地界的山地民族,有种植鸦片的传统,而种植鸦片并没有给当地的农户带来大量的财富,鸦片贩卖所带来的巨额财富实际上被专业的贩毒集团所攫取。一如既往的贫瘠与单一的鸦片种植使得金三角地区的农民生活状况堪忧,并在交易的带动下,承受着大量与毒相关的赌博与色情蔓延的环境,为平和的生活蒙上了巨大不安的阴影。这样的状况对于一直致力于国内改革的老挝政府而言,是不能容忍的。但是对于贩毒集团的治理,跨越了国界,这又非老挝政府在短期内能够凭借自身力量解决的,因此老挝对待屡禁不止的金三角地带,改善当地居民生存环境以及最大程度借助外力成为了政府当前的最优选择。


一、替代种植与引入治理


老挝早在1971年就颁布了禁止鸦片生产、消费、贩运的法律,但是法律的颁布并没有产生实际效果,因为在老挝北部山区,当地山地民族除了种植鸦片没有其他更好的生存途径。1975年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成立后,老挝人革党专政使得国内大规模的贩卖以及鸦片种植受到极大遏制。但是老挝北部边境尤其是围绕金三角一带,少数民族的生活文化与鸦片种植关联甚大,直接取缔是不可能的,因此尽管当时贩卖与种植范围大规模缩减,但是并没有完全取缔。


1、替代种植


老挝于上世纪90年代加强禁毒工作,加大禁毒执法力度,并且在中国的支持下开展了鸦片替代种植项目。而在金三角地区,中国对该区替代种植的扶持力度相当大,包括安排专门的境外替代种植专项资金,扶持中国企业到境外发展替代产业,对替代产业生产的产品实行返销等。这些由政府扶持的到境外发展替代项目的企业,都积极参与当地政府及禁毒部门组织的禁毒活动,包括为当地已实现婴粟禁种的村寨发放免费医疗卡、出资开办戒毒所、无偿收治吸毒人员等。另外,由欧盟重金支持的老挝政府禁毒政策颇具影响力,2011年老挝金三角地区已经没有鸦片种植与加工了,只有在非常偏僻的原始森林才能找到小部分鸦片种植地。


老挝政府本身没有足够的资金解决当地鸦片替代种植问题,加之老挝北部山地民族具有毁林烧荒的迁徙传统,在这两者的破坏作用下,老挝北部山林到处都是荒地,有些被烧毁的荒地据称需要20-30年时间才能恢复耕作。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其他方法解决金三角地区原住民的经济来源和生活方式,那么此前单纯的替代种植将无以为续。


2、引入治理


在单纯的替代种植并未完全改变金三角地区原住民的经济和生活方式的状况下,老挝政府引入了外来资金,将金三角划为经济特区,并成立特区管理委员会。目前老挝政府已批准成立了4个经济特区和17个经济专区。其中,金三角经济特区是面积最大、投资额最高、发展最迅速的样板特区。而金三角经济特区的前身,实际上是老挝引入的中国民营企业签署协议建立的世界上首个企业与政府合作的境外特区。这个引入的中国民营企业2007年在老挝建立金木棉集团,金木棉在2008年申请设立了金三角经济特区,2009年9月老挝政府批准了这个除国防、外交、司法权外实行高度自治的特区,并且成为世界上首个“企业境外”特区。因此,金三角经济特区有时也被成为金木棉经济特区。


金木棉集团在金三角经济特区的影响是巨大的,不仅带去了特区内基础设施的改善,也将金三角经济特区这一片建成了产业多元化的城市,为当地人的带去了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大量的工作机会。这种引入治理的方式比单纯引入替代种植项目更能从本质上影响金三角原住民的经济来源和生活方式。而这种影响也极大地打击了当地的贩卖与种植,“10·5”湄公河惨案发生的一个诱因在于中国民营企业所开发和投资的金三角经济特区,极大挤占了糯康贩毒团伙的利益,导致其来源与贸易受阻碍。从这个反面案例可间接证明,老挝政府的引入治理是较为成功的,带来了老挝境内金三角地区社会经济环境与原住民生活方式的本质转变。


二、联合执法弥补警力不足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国际航运始于1990年,在2001年中老缅泰四国根据此前达成的航运协议于2001年6月26日正式实现通航。此后十余年,澜沧江-湄公河流域航运发展迅猛,2011年从事国际航运的船舶已从最初的8艘发展到百余艘,总运力达到了11851吨,490客位,最大单位船载重达300吨,参与国际航运的公司已达30家。但是,湄公河航道也有严重的安全隐患,很多航段都是国与国之间的界河,,因此成为了滋生犯罪活动的温床,绑架、枪击等常有发生。


老挝自身警力和执法装备的不足,加之金三角地区复杂的状况,使得老挝政府在金三角地区治安管辖与边境安全管理上颇有力不从心之势。老挝是内陆国家,因此水上兵力很弱且武器设备落后,上世纪90年代至2010年前后,老挝水军人数不过500-600人左右,水军装备方面拥有内河巡逻艇共52艘,包括江河巡逻艇12艘,小艇约40艘,两栖登陆艇4艘。因此,如若没有联合执法的契机,地处老挝边境的金三角地带,,恐怕就变成了“管不了”。


于老挝而言,自2011年伊始的中老缅泰联合执法巡逻为湄公河航道护航5年,这短短的五年对湄公河尤其金三角地区的治安状况改善颇多,湄公河航道的成为了一条名副其实的东南亚“交通走廊”,唯一内河航道的通畅对内陆国老挝来说,意味着国家发展的一个良好转机。



图片来源: 蚂蜂窝自由行网站              

广西大学中国-东盟研究院老挝所研究助理 方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