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2期《红豆》:【诗歌现场】诗歌的写作策略与有效性 | 凌冬笑 整理

诗歌的写作策略与有效性

凌冬笑  整理


2016年11月18日至20日,第四届“诗意岭南”采风创作研讨活动在广西玉林市举行。与会的北京和两广诗人、评论家,围绕高作余与湖南锈才的诗作,进行了激烈的讨论。本刊认为,其中一些观点颇有启发意义,故选摘如下。

张德明(岭南师范学院教授):高作余的《猛虎集》为写作者提供了一种思路,抓到了一种意向,找到了一种策略。这样的尝试非常有意义。湖南锈才的诗,自然呈现,原生态诗意呈现,具有可贵的品质。其原生态又分为三方面:生活原生态、情感原生态、语言原生态,似乎不做技术处理,直接呈现内心激动。

霍俊明 (中国作协创研部研究员):应该肯定,高作余进入了一种诗歌的状态,体现了诗人的精神主体。但值得一问的是:真有必要写那么多虎吗?湖南锈才的诗都有精神出处,以故乡为空间,围绕广东、工厂、打工体验展开。他诗歌里的几个关键词“炊烟、断指”有了精神呼应。其诗歌呈现的疼痛感较强,特别如“断指”一类,影射苦难。不足之处是:在乡土诗同质化严重的今天,写这类诗写炊烟,难度加大,是一种冒险。

谷禾 (《十月》杂志诗歌编辑、诗人):《猛虎集》塑造了一群不一样的老虎形象,语言张力不错,有想象空间,思索了人类的命运。缺点是:表达上不够准确,写作有效性的问题值得一问。湖南锈才的诗,可以用六字形容对他诗歌的感觉:惊喜、发现、遗憾。比如他写打工的题材,非常好。《枯水期》一诗,写出了一种小地方人物的自足感,非常有特色。“小地方就是世界的中心”,把小地方的特色写出来,就是好东西。建议是:在传递当下乡村现实时,要写出言外之言,发现生活中的一缕阳光。

刘频 (诗人):《猛虎集》对人性荒漠的挖掘,有将诗歌向形而上延伸的自觉。缺点是:宽度不够。多种语言、写作方式探索不多,要多尝试;其次,不要用力过猛。湖南锈才“出道”才几年,这几年进步可谓神速。他的诗体现了南方独有的乡愁,现代楚国式乡愁,有现实中的撕裂感,接地气,语言更从容,地方特色明显。缺点是:已经有剑,尚缺一剑封喉的“锋”。

陆辉艳 (诗人):《猛虎集》让我们看到了整体化、系统化的创作野心。组诗中各种老虎的意向、生命体验、隐喻,无形又有形。缺点是:意象缺乏在场感,有诗意模糊的特点。湖南锈才写故乡,写城乡冲突的诗,呈现了一种抒情与叙事的功能,印象很深。缺点是:太注重叙事,可能导致诗意转化不够,要注意逻辑,记得写诗“用减法”。

关注我们

红豆杂志

投稿邮箱

散文:hongdousw1972@163.com

小说:hongdouxs1972@163.com

诗歌:hongdousg1972@163.com

授权申明

凡在本刊投稿获得刊出的稿件,均视为稿件作者自愿同意下述“稿件授权声明”之全部内容。

1、作者保证拥有该著作权(版权),该作品没有侵犯其他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并有权获得《红豆》杂志支付的一次性稿酬。

2、《红豆》杂志有权以任何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纸媒、电子杂志、网络、无线增值业务、手持终端、光盘等介质)编辑、修改、出版、使用或授权使用该作品的权益,而无须另行征得作者同意,亦无须另行支付支付稿酬。

3、未经《红豆》杂志书面同意,作者不能同意任何单位或个人以任何形式使用或授权使用该作品,著作权法另有规定的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