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分享”, 想都别想!


作者 | 小时光专栏作者 霏霏和我

来源 | 宝宝树小时光App

本文为原创内容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自宝宝树小时光App”


小朋友们在一起玩,总能听到“分享”这个词,孩子们因为玩具起了纠纷,解决的办法是分享。想交朋友时,会让他们分享糖果或是小玩具拉近关系。教育小朋友要团结友爱时,嘱咐他们要有分享意识。看来分享真的是解决问题的不二法定呢?但听了多了,就会发现一些问题。


霏宝三岁多的时候,带着新买的沙滩玩具跟好多小朋友一起玩沙子,小朋友都纷纷过来借玩具,霏宝很大方的与大家“分享”。一个小姑娘,看中了霏宝手里的小铲子过来就抢,霏宝死死地抓着不撒手。结果女孩的妈妈过来了,“让小姐姐玩一会儿,小朋友要懂得分享啊!”


霏宝不说话,但就是不撒手。奇妙地一幕发生了,这位妈妈从地上捡起一块小石头,递给霏宝说:“姐姐跟你分享小石头,这回可以让姐姐用铲子了吧?”


本来想让霏宝自己解决问题,但看到对方家长都开始利用自己智商上的优势来碾压三岁的小孩了,我也只好出面了。




我问霏宝“宝宝不想借给姐姐,是吗?”


“嗯。”她很委屈地点头。


于是我跟小女孩说,“妹妹要用这个铲子,不能借给,你可以玩别的。”结果小女孩的妈妈又开口了,这回轮到我被教育了,“你这么教育孩子会让孩子很自私的。”接着数落霏宝“小朋友这么小气,以后没有小朋友跟你玩!”


“铲子是我们的,我们不想借给你”我一字一顿地说。


对峙几秒钟后,那位妈妈转身跟女儿讲,“她们不讲道理,连分享都不懂,咱们不理她了,自己玩去。”


后来,有宝妈跟我讲,那位妈妈经常以分享的名义要求玩别的孩子的自行车、小玩具、游戏机,如果不能得逞,就会说对方小气自私,为了不伤和气,有的妈妈们就会“动员”孩子把东西借给她们玩,经常为这事把自己的孩子弄哭。


这位妈妈是在教孩子分享吗,明明是道德绑架,是明抢嘛!




这种被冒犯的感觉,会让我们不舒服,一般很容易感觉到,并理智地拒绝。但有时,我们家庭内部也经常会有类似的行为,发生在亲近人之间,会被我们忽视,不知不觉中对孩子造成伤害。


亲戚家的小孩子来坐客,喜欢你家宝宝的小海豚(你家宝宝有N个海豚)玩具,想拿走一个,你有没有自作主张地送给人家呢?孩子不同意,就用“以后再给你买个好的”来搪塞。


明明知道孩子不愿意,但还是逼他把手里的糖果分给小朋友一起吃,只为了满足家长 “我家的孩子真大方!多懂事!多有礼貌! ”的虚荣心。


作为生日礼物送给孩子的游戏机,爸爸总是霸占着,想玩就玩,从不征求孩子的意见,甚至当孩子也想玩的时候,也要等爸爸结束游戏,还强词夺理“东西都是我给买的,玩玩怎么了。”


小宝贝之间因为玩具而起争端,各种撕扯和哭闹时。为了息事宁人,解决办法常常是抢走一个相对安静宝贝的玩具交给另一个大声哭闹的宝贝,没有谁注意这个玩具到底是谁的。


这些所谓的“分享”行为都在伤害着孩子正在建立的物权意识。


一般孩子在2、3岁时,开始懂得有些东西是属于自己的,有保护自己的东西的意识,你会发现原来大方的他变得异常“小气”,什么东西都是“我的”。家长对孩子正在萌发的特权意识要给予足够的尊重,更要明白,物品给了孩子,它就属于孩子了,是自己玩还是送人,由他自己做主。我们可以提建议,但真的无权处理,更不能强迫他按我们的意志行事。


如果我们随意处置孩子的东西,会给他造成错觉,“原来东西是不分你我的,别人可以处理我的东西,那我也可以占有别人的东西呀。”如果哪天他变成了一个抢别人东西的小霸王,或是“顺手牵羊”的孩子,真心的不怪他呀。也不要嘲笑他们小气自私,想想我们自己,爸爸的电子产品,妈妈的包包,也不想与其它人分享啊,我们和孩子是一样一样一样的。




女儿霏宝2岁多的时候,经常像一只警惕的小狗一样看着自己的玩具,生怕别人拿了她的东西,家里来了小朋友她更是紧张得不行。为了让她安心,我们给她指定了一个专门的小柜子,存放自己心爱的物品。现在都还记得她每次打开柜子的表情,仿佛检阅财富宝库一样,其实都是一些玩具、小饰品之类的,但对她来讲好像是拥有了全世界一样,那种自信与满足无法形容。心理学家说的,孩子拥有了物权安全感,才能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可能就这这个意思吧。


有一次,我打算将一些她实在穿不了的衣服和已经不玩的玩具送人,她一看到我往包里装这些东西,就上来抢夺,大哭着说:“你干嘛把我的东西送给别人,就是不让你送给别人!”


我告诉她,这些衣服和玩具你用不到了,它们自已呆着好伤心啊,我们把它送给跟你一起玩的颖颖妹妹,玩具有了新主人,会很开心的,颖颖妹妹也会高兴啊,不好吗?霏宝认真地想了一会,开心地跟我一起给颖颖送玩具去了。


我曾建议将霏宝的一个玩具车送给亲戚家的小男孩,她坚决不同意,说宁肯摔坏了也不能送他,因为她不喜欢那个男孩,但她同意送给另外一个男孩,因为他曾为她摘过花朵。好吧,东西是她的,只能听她的。她的这种感觉也很好理解,我们也会因为与朋友的远近亲疏不同而选择分享与否,或分享不同的东西,所以她当然有权选择分享的对象、分享的物品和分享的时机。 


我们经常会用金钱来衡量价值,有时会觉得孩子玩过的玩具,有的甚至是破了脏了的,不值几个钱,让别人玩玩甚至送给别人也没什么。而在孩子的眼中,可能那个外面捡的小石头跟我们的钻戒没什么差别,我们不会把钻戒跟别人分享,也就不要强迫孩子把那个不值钱的小石头让小妹妹或是小姐姐玩一会了。




为了让孩子与外界有良好的互动,我们经常会鼓励他去与人分享,怕他因为“小气”而失去朋友。从独占到乐于分享是一个很长的心理过程,有时需要几年,要孩子慢慢去体会,如果他一时做不到,也不要勉强或是威胁他。


其实,分享与保物权意识并不冲突,物权是前提,有了物权才能分享啊,而分享的另一个关键点就是快乐。当他体验到分享给他带来的乐趣,自然会乐于与人分享。如果在孩子的体验中,所谓的分享就是痛苦地看着别人拿走自己的东西,那他自然会回避与人“分享”。我们更需要警惕那些不尊重孩子的物权,让孩子感觉不舒服的所谓分享行为,无论是来自外界还是家庭内部,请果断拒绝,让他们想都别想!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宝宝树小时光App

记录最美好的家庭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