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角│晚年图书管理员徐中远的“圆梦班”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徐中远(左)



    2012年,、,开始了对贫困学子捐资助学,经过几年的实践摸索,基金会最终将工作重点明确为“圆梦班”助学模式。谈起成立基金会的初衷及捐资助学的成果,这位已过古稀之年的老人如数家珍。


    “一件睡衣穿了20年”


    出生于1944年的徐中远,,专职负责的图书服务管理工作,在主席身边一干就是10年。


    “生前很喜欢穿的一件睡衣,他老人家穿了20多年,上面缝补了67个补丁他也不让换。用了多年的一条毛巾被补了73块补丁他还继续用。一双破拖鞋补了又补,缝了又缝,后来实在没法缝补了,服务人员就把它扔到垃圾桶去了,知道后非要服务员把它从垃圾桶里找回来继续穿不可。”时隔半个世纪,徐中远至今还能清晰地回忆起当年的点点滴滴。


    徐中远认为,作为老一辈共产党员的代表,是真正的、合格的共产党员。“每一个共产党员、、,以他们为榜样,做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正是出于这样的认识,2005年,他退休之后,决定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一项毕生的事业来继续耕耘。


    2012年春天,在一些爱心人士和民营企业家的共同帮助之下,徐中远发起成立了江苏中远助学帮老基金会。2013年9月,、中央组织部部长宋平的指导下,基金会分别在甘肃省会宁县(国家级贫困县)第一中学、广西壮族自治区隆安县隆安中学试行设立第一批“圆梦班”,由宋平题写班名。



▲徐中远和学生在一起


    60人的“圆梦班”,52人考入重点大学


    徐中远发现国家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和学生的支持力度都很大,大学的相关助学政策也很完善,而高中阶段正是很多贫困学子求学途中“青黄不接”的时期。 “高中这三年,是孩子成长、进步非常重要的阶段,帮助家境贫困高中学子完成高中学业,让他们顺利考上大学,这对培养孩子成人成才,实现他们的人生梦想至关重要。”为了让更多贫困学子接受高等教育,实现人生梦想,徐中远踏上了他的“圆梦之旅”。


    3年间,基金会在全国11个省、自治区的贫困地区、革命老区和边远地区遴选了14所高中,捐资设立了14个“圆梦班”。


    每个“圆梦班”招收60名学生,由所在地区教育部门和学校从当地家庭生活贫困的学生中挑选出来。进入“圆梦班”的学生,除了家庭经济条件确实困难之外,还要求品学兼优。


    每个“圆梦班”,基金会捐资120万元人民币。其中90万元帮助学生解决在校的生活费用、书本和学习资料等费用,另30万元作为奖励基金,专门用于奖励教“圆梦班”的班主任及各科任课老师,以吸纳优秀师资。


    2016年6月,首批两个“圆梦班”学生毕业了。其中,会宁县第一中学“圆梦班”的60名学生全部考上大学,52人考入北大、清华、复旦、上海交大等国家重点大学,另8名同学也都被一本院校录取。 “对一个国家级贫困县的中学来说,一个班能有这么多学生考上北大、清华、复旦等国家名牌大学,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看到孩子们离自己的梦想越来越近,徐中远很是欣慰。


    3年间给学生写了100余封信


    徐中远和基金会成员,每学年都到学校与学校老师和受助的贫困学生见面,了解孩子们在校的学习、生活、思想、品德方面的情况。、等老一辈革命家刻苦读书、勤俭生活、献身国家的故事,启发他们要有理想、有追求。”徐中远说。




    同时,他还与受助的贫困学生长期保持通信往来。每个“圆梦班”从高一开学启动仪式起,到高三毕业拿到高校录取通知书止,在不同阶段都能收到徐中远的信。“孩子们对家长、对老师难以启齿的话对我们都说了。我们把它作为舒畅学生心理、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圆梦信心、鼓舞前行斗志的一种重要措施。”


    3年下来,徐中远写给受助学生的书信、邮件、信息多达上百封。学生们写给他的就更多了,而他几乎每一封都回复。“这样做,我本人很费时、很费神、很辛苦,但能及时、有针对性、有显著成效地帮助学生解决一些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


    而孩子们的问候,也成了徐中远“甜蜜的负担”。2014年除夕夜是“圆梦班”启动后的第一个除夕,他与往常一样坐在电视机前看春节联欢晚会。晚会开始不一会,短信“轰炸”就开始了。同学们的拜年信息接踵而至,一晚上手机响个不停。


    把“圆梦班”的旗帜插遍祖国各个贫困角落


    说到基金会未来的规划,徐中远表示,“圆梦班”才办了14个,还远远没有达到他的目标。今后,他计划每年按新增3到5个“圆梦班”数量继续推进。


    “按照宋平同志希望把‘圆梦班’办到西部各省的贫困地区、革命老区、边远地区去,把‘圆梦班’的旗帜插遍祖国各个贫困地区,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我们任重而道远。”


    在做好推进新增“圆梦班”工作的同时,2017年徐中远还想开创新的助学帮困模式。“对考不上高中、考不上大学的贫困家庭孩子进行职业技术、技能的培训,让他们学习掌握一至两方面专业技术、技能,帮助他们就业脱贫。”徐中远表示,这也是国家脱贫“攻坚战”的迫切需要。

  

 王艺锭/文

图片来源于网络

点击▼阅读原文▼看《科教新报》电子版,掌握新鲜教育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