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吕梁于成龙:“天下廉吏第一”清俭家风传世

于成龙在他为官的20余年中,三次被举“卓异”,以卓著的政绩和廉洁刻苦的一生,深得百姓爱戴,被赞誉为“天下廉吏第一”。于成龙长孙于准,总结汲取于成龙等于氏先祖的家风家训,编订《于氏族规》22条,《于氏家训》41条,为吕梁于氏族人立下了世代践行的行为规范。

于成龙雕像



一代廉吏于成龙之族规家训【纪录片】


于成龙(1617-1684)字北溟,号于山,清代山西永宁州(今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人。

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于成龙参加乡试,考取副榜贡生。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于成龙被任命为广西罗城县知县。康熙六年(1667年),于成龙升任四川合州(今重庆合川区)知州。由于招民垦荒政绩显著,康熙八年(1669年),于成龙被擢升为湖广黄州府同知。后历任代理武昌知府、黄州知府、下江防道、福建按察使、福建布政使、直隶巡抚、两江总督等职。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卒于南京两江总督府。去世后,被追封太子太保,赠谥号“清端”。

于成龙在20余年的宦海生涯中,三次被举“卓异”,以卓著的政绩和廉洁刻苦的一生,深得百姓爱戴,被康熙赞誉为“天下廉吏第一”。

于成龙故居

于成龙家族故居位于山西省方山县北武当山西麓来堡村,据考证,由于成龙的父亲于时煌祖屋、于成龙的兄长于化龙故居和于成龙故居三个院落组成。

这三个院落都靠山而建,窑洞形制。其中于时煌祖屋在最东面,正屋九间,坐西向东三间。祖屋高程要比于成龙、于化龙兄弟的故居高三米左右。祖屋建于明末清初,其中最东三间有雨檐廊柱。于化龙故居正屋五间,建于清代早期,东西厢房分别是豆腐坊、油坊醋坊。于成龙故居在最西面,正坊五间为于氏后人后来新建,坐西向东五间,是遗存清早期建筑。目前,,是山西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于氏族规家训

康熙四十六年,于成龙长孙于准秉承先祖遗风,在整理编纂《于清端公政书》的基础上,总结汲取于氏先祖的家风家训,历时四年,续修《于氏宗谱》,编订《于氏族规》22条,《于氏家训》41条。

于氏族规家训以“勤耕读、尚节俭,循法礼、孝乡里,廉仕吏、存仁德”等为核心要义,涵盖“勤、俭、学、善、廉”等朴素道理,既是对于氏先祖良好品行的总结与传承,更是对后人行为规范的谆谆教诲和殷殷期盼。

于氏族规家训没有空洞的说教,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该怎么做,做成什么样,都清晰明确,娓娓道来。譬如“人贵立志。志非大言不惭之谓也,乃念念向上一等做去”;又譬如“我志在富,则当以勤俭致之,我志在贵,则当以读书致之,所谓有志者,事竟成也”。

于氏族规家训对于于氏后人养成恭良谦让、急公尚义、勤俭持家等行为品质具有重要作用,对当地民俗民风也有着长远影响。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