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古书真的需要戴手套吗?

广见闻,开心智,乐人生。这里是《深港书评》。

书评君小Tips


闲暇时不知道看什么书?点击“书单”给你推荐

安静时不知道如何修心?点击“氧气”读点书吧

寂寞时不知道如何排遣?点击“文化”查看文化动态


▽本期关键字▽

古书 | 阅读 | 修复



我们可能在图书馆或博物馆隔着玻璃橱窗,“膜拜”过这样的古籍珍品▼


也可能曾在工作人员“要小心”的千叮万嘱中,怀抱着崇敬的心态轻手轻脚地踏入某一间古籍特藏室▼


但是这些年来,你是不是和我们一样有个疑问,但始终没好意思问,就是——看古书究竟需不需要戴手套?


今天就让我们来聊一聊这个问题。




我见过严阵以待、进特藏部如进生化室的图书馆,也见过赤手摩挲书页、丝毫不以为意的收藏大家。


那么,戴手套究竟是怕汗湿了书?还是怕尘染了手呢?个问题萦绕在脑中,许久不得解。


直到读到著名版本目录学家沈津先生的《书海扬舲录》


《书海扬舲录》沈津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16-11



书中有一篇《看书要戴手套和口罩》,沈津先生讲述了自己仅有的几次“被”戴手套和口罩的经历,还配了现场照片。


其中,尤以在澳门何东图书馆看书的段落和图片最为有趣,读之抚掌大笑。


他写道:“馆方是怕我等过一会汗水溢出污染了善本,也怕我等说话间不小心将唾沫星子喷射四方,所以要封口禁汗。”



配图中,一干专家戴着医用橡胶手套、蓝色医用口罩,默默无语地翻阅宝贵的善本。


那场景,让我想起了工厂的无菌车间或是医院的检验室。


沈津先生作为著名版本目录学家顾廷龙的弟子,几十年来辗转上海图书馆、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退休后又被邀请到中山大学图书馆指导工作,经眼超过两万种善本,戴上手套看古书的事只碰上这么几回。


我也曾有幸跟随沈津先生出入过图书馆特藏部和私人藏家的书房阅览古书,沈先生用手指轻轻捻过纸张,就知是日本皮纸。在版本鉴定中,对于纸张的判断,有时不亲手触摸只靠眼观是很难辨别的。


想来,沈先生必是细心之人,将这有趣之事一一写进书中。



不止这些,沈津先后师从顾廷龙、潘景郑、瞿凤起几位大师,又与“国宝”徐森玉、昌彼得、蒋复璁、饶宗颐、杨振宁等大家熟识,书中有大量的篇目记载了他们之间的交往


这些人为版本目录学、图书馆的管理以及古籍文献的收藏做出了非凡的贡献,虽享有盛名,但后人对他们的研究和回忆却只有寥寥片言,鲜见于世。


沈津


幸得沈先生此书,得以一窥大师们当年的风貌


比如他写徐森玉到上海图书馆找顾廷龙见面,去之前,汪庆正都会电话通知“森老要到上图,请顾馆长准备。”森老的老式龟式小轿车一到,顾廷龙便率潘景郑、瞿凤起、吴织、沈津到三楼口电梯旁列队恭候。


“森老胖胖的身躯,拄着拐杖”,但“声若洪钟、中气十足”。有了这些文字,徐森玉、顾廷龙这些人物不再是故纸堆里日益发黄褪色的名字,他们穿越纸张站在你的面前,音容宛在。


沈津(左)与恩师顾廷龙(右)在顾的北京寓所合影


还不止这些,书中最令人动容的,是因战乱而四散的学人们,虽身处世界各地,亦努力捡拾分散在海角天涯的古籍善本,著成各个善本书目,拼出古籍善本的世界地图。


比如已故的台湾“故宫博物院”院长蒋复璁,影印出版文渊阁本《四库全书》,心心念念想要看到上图和北图的善本书目,可他直到去世都没有等到北图的《善本书目》;还有沈津和他的同事编写的《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藏中文善本汇刊》……


没有他们对学术的奉献,我们无缘获知那些散佚在海外的古书。




古籍修复需要哪些步骤?


中华古籍历经久远,在流传过程中如果保存不当,就会形成破损,严重的就会出现粘连、脆化、絮化等问题,有些破损严重的古籍就像“酥皮点心”,一拿就碎。通过古籍修复师的双手为古籍“号脉治病”,少则数周多则数月,有的古籍便能恢复干净整洁的模样,使古籍寿命得以延续、经典得以永存。


下面我们来简单介绍一下修复古籍的步骤。


修复古籍时常用的部分工具


1

分解、拆开古籍

主要有三个办法:用竹制起子干揭、用水湿润古籍后湿揭、古籍上笼屉蒸后再揭。“蒸揭”的意思即是“给古籍包上纸、裹上毛巾,防止蒸汽的直接冲击,靠热气把书页粘连的部分软化。


2

补破

面对古籍书页上千疮百孔的虫蛀小洞,补洞的方法就用到了“微相入”技术,即将撕出来的补纸纤维跟古籍被咬的轮廓边缘微搭,哪破补哪,用最少的修复材料解决破损问题,而不能直接在背面托裱上一张纸。因为直接托上纸,整本书都会变厚,外观变了,有违最少干预和整旧如旧原则。而且,有的书卷背后也有字迹信息,托上修复纸后就看不到了,而且原纸的帘纹也都被挡住,这就给以后可能研究古籍纸张的人带来难度,所以要尽量保持原样。


陕西省图书馆古籍文献修复师薛继民

在修复明代出版的善本《遗山诗集》


3

捶平

古籍修复工序大概有一百多种,但平时常用的工序也就二十多种,而每一种工序在实际中都要灵活运用。补破之后的一项常规工序就是“捶平”。如果古籍纸张柔韧性很差,直接捶平极易造成二次损伤,可在书页中衬上一张纸,这样既可恢复书叶平整度,又避免了对书籍的二次损伤。


4

装帧复原

在将书页剪齐恢复原状后,这是最后一步。前人修复古籍经常出于各种原因而改变装帧形式,其中改装最多的是宋元时期的蝴蝶装书籍,改装的形式有多种,如包背装、线装、金镶玉等等。但是专家提出,由于这些改装书籍年代久远,其自身已经具有了新的历史文物性。因此,对于前人改装过的书籍装帧形式不宜轻易恢复,应给予保留。



关于古书古籍,

你还有什么想要和我们交流的吗?

欢迎在文末留言评论。



文字 | 谢晨星

编辑 | 罗婉

部分古籍修复的文字整理自公众号:瞭望


亲可能,还会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点击文字获取相关内容


达达101,庆祝无意义 | 这位神女辗转亚欧大陆,出走北美,让历史成为空间游戏 | 我一定是买了本“假书”| 回南天书籍保养及自救指南 | 不按套路出牌,廊桥遗梦的结局会怎样?纸上漫步、背包走读,你选哪个? | 外面的世界万马奔腾 工匠却不为所动 | 12封写给树的“情书” | 异域同源:日本古画里的中国传统



深港是起点 书评是风帆

这里是《深港书评》

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