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出现懒惰散漫等行为,使用正确的引导方式,避免催促和唠叨

我家的大宝自从上了小学,作为宝妈的我忙得不可开交。每天早上就跟打仗一样,孩子拖拉磨蹭,我是催了又催,也不见他有任何着急的。

这开学已久,孩子的习惯却丝毫没有改变,真是不催就不知道着急啊。真的很担心孩子养成懒惰散漫的坏习惯。

很多家长都会同我一样有这样的经历,甚至还会极为生气,有的甚至直接替孩子完成,省得跟孩子生气。

面对这种困扰,父母管了虽然提速了,但是孩子毛病习惯不会改变。不管靠怒吼,孩子内心会抗拒,甚至胆子也会变小,可是习惯反而有增无减。

孩子懒惰散漫是父母极为头疼的事情,小小的年纪就这样,长大后要如何去更好地发展。知道孩子变懒惰的原因,是父母首要做的事情。

原因一、在父母的羽翼下成长

父母对孩子总是过度呵护,包办代替他们做很多事情。本来孩子应该做的事,家长却无由分说的全部代劳。父母这种代劳,让孩子失去了动手的机会,也没有得到锻炼。

所以即便是以后需要自己做了,他们也没有去做的意识,反而顺理成章的寻求他人的代替和帮助,怎么能不懒散呢?

孩子出现懒散拖拉的行为,还跟父母的催促和唠叨有关。一些总爱啰嗦话多的父母,好像围在孩子身边的“复读机”,说了一遍又一遍。

催促、唠叨让孩子内心反感,有的时候孩子也会故意用这种懒散拖拉行为表示抗议和不满。

孩子的一些习惯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受父母影响的,如果父母自身就有懒散拖拉的行为,孩子就避免不了。所以有的时候家长要先看看自己,再去责怪孩子。

小的时候,父母没有给孩子树立规则意识。也缺乏习惯和规则的建立,小的时候认为孩子小,没有必要。

长大后想在管理就更难了。培根曾说过:“习惯有着顽强巨大的力量,它甚至可以主宰人的一生”,所以从小忽略习惯,孩子必然会懒散、缺乏约束。

孩子懒散其实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当他们专注做某一件事情的时候,这件事情很吸引他们,他们很感兴趣。所以对于周围的一切干扰会自动屏蔽,而在父母眼中就成了一种“拖拉”和“懒散”。

莎士比亚曾说过“坏习惯会阻碍你走向成名和获利的道路”,可见懒惰散漫的行为有多么地可怕,影响不是一点点,反而会伴随一生。

如果父母不及时关注和引导孩子这种行为,会让孩子变得任性,甚至会不知轻重。而且长大后也会错失很多机会。

因为人们在成功的时候,除了需要有勇气和胆量,最重要的就是机遇,而懒散的人往往会因为自己的懒散,错失成功。

孩子身上出现了懒惰和散漫,明白了其中的原因,就需要有针对性的去引导。而不是光靠打骂和怒吼,其实可以试试以下几个方法。

改变孩子,家长要学会反思。从自身行为进行审视,看看生活中自己有没有错误的行为影响孩子。如果有一定要尽力克制和改变,让自己正能量的行为熏陶影响孩子。

孩子最好地学习其实是需要从动手体验开始的,通过看、摸等方式来提升认知。所以父母要懂得放手,让孩子有机会和时间去体验。

在不断的体验中获得成长的经验,而且动手能力和积极性也会提升。不会只知道依赖他人,良好的习惯也会从中建立。

父母不要等到孩子大了再去建立孩子的习惯,因为习惯需要从小建立,就如盖房子,孩子要想优秀,习惯就是地基。

所以从小的时候注重早睡早起,有良好的作息制度,在生活中有规则意识,让良好的习惯渗透其中,才能有效地改变孩子拖拉懒散的坏行为。

孩子的成长是个漫长的过程,父母要稳定好自己的情绪,千万不要总是动不动就大动肝火。给孩子的成长多留一些空间和时间,让他们有机会学习和探索。

从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多理解他们,挖掘孩子拖拉磨蹭的原因,然后再去想法解决才是最适宜的方法。

当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父母一定要改变自己说话和引导方式。不要总是唠唠叨叨或者盲目地催促。

一定要知道其中的原因,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告诉孩子该做什么,怎样做,让孩子听得明白。使用正面教育,总比反面强化好得多。

孩子懒惰散漫父母不希望看到,但是有的时候也是不能避免的。因为人都是有惰性的,特别是小孩子,父母要想孩子改变,就要先从自身开始做到反思。

然后让孩子做家务,不要只知道学习。稳定自己的情绪,给予孩子成长的机会和空间,注重习惯的建立,才能帮助孩子远离懒惰和散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