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童案例分析】如何提高苏州自闭症幼儿舌头运动机能

飞飞(化名),男,4岁4个月,有一定的语言理解及认知能力,但在表达时,吐字不清,如:舌尖前音ZCS,舌尖中音DTNL,舌根音GKH,舌尖后音ZHICHISHR,这些声母与韵母组合的发音都不能清晰的发好。如常用的再见(ZAI)的发音,大象的(DA)的发音,海苔(TAI)的发音,你好(NI)的发音,哥哥(GE)的发音等等,这些发音都是舌音在发出时需要舌头的位置变化,幼儿不能很好的发清楚这些音说明舌头灵活度存在问题,不能进行有效的运动,因此作为干预方向。

根据幼儿发音年龄发展表,DTNL这四个舌尖中音,是上述不清发音中应最先发展出来的音,也较为符合幼儿发音规律。所以这次以舌头的灵活运动为主要目标,引导发DTNL,进而将幼儿能发好的声母与韵母组合成高频音节,在实际生活中表达运用。

幼儿有上述发音问题及表现,也同时说明他的口腔感知觉较弱,需要加强外界刺激,因此我首先对口腔及舌头进行被动按摩。准备硅胶的口腔按摩棒,可放入冰箱冷藏,形成“冰手指”,在孩子的口腔中进行有规律的按摩,如:唇(外部点触刺激),口腔内壁及上下牙龈,舌(舌面、舌两侧)都可以来按摩到,达到刺激幼儿口腔,增加口腔感知觉及肌肉活性的目的。刚开始按摩时,主要是以幼儿不排斥按摩为主,慢慢增加按摩时长,每次5-10分钟。

接下来就是舌部的运动训练,分为:伸缩舌、左右舔、上舔,舔绕唇,用舌顶两腮,前后卷舌,左右卷舌,舔上下门齿内外,口腔内的左右移动。

在这里我们主要对左右舔的舌头运动技能进行练习,此技能是舌尖的上抬、下压、舌根后缩活动的先决条件,完成此技能需要增强舌横肌的力量与灵活性。这里选用的工具为舌尖左右转移训练器、压舌板

使用舌尖左右转移训练器时,使舌边进入凹槽,被动转移舌尖向左右各运动20次,每20次为一组,在课上时会做2-3组,在家中家长会做2-3组,进行一段时间后,尝试着由舌部的被动运动转为主动运动。

使用压舌板蘸取幼儿喜欢的番茄酱或果酱,放在幼儿的左右唇边,诱导幼儿伸舌进行舔舐,在唇边可以舔舐之后逐渐转移到左右嘴角,一开始时幼儿没有那么大的力量,只能在口腔内或者唇边的位置来进行舔舐,慢慢的幼儿的力量增强,可以很标准的舔到嘴角后,发音练习就顺利了很多。幼儿发LA时,正确率在提升,这时我借用《啦啦歌》来帮助幼儿进行大量练习来习得LA的音。

与此同时,舌尖的左右移动我再次提高难度,由诱导完成变成模仿完成,老师示范舔左右嘴角,幼儿可跟随模仿完成后,逐渐加快左右移动的速度,提高舌部运动的灵活性。在发音方面,在取得LA的发音之后,又将L的音与其他韵母相结合,如LI,LE,LU,LAO,进一步帮助幼儿巩固发音。用同样的训练方法我又将另外的三个舌尖中音继续练习拓展发音。

目前可在仿说的时候说清DLN三个声母与单韵母、复韵母组成的常用高频音节,进一步的目标就是引导幼儿从仿说过渡的独立发音。而声母T是送气音,幼儿目前还没有完全能掌握后期也会配合气息的练习继续加强发音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