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爸爸,我用橡皮泥做的玩具兔坏掉了!
爸爸:没事,这没什么好哭的,重新做一个就好。
孩子:不,我就要原来那一只!
这个场景是不是觉得很熟悉呢?今天,一起来读一读阿黛尔 法伯和伊莱恩 玛兹丽施写的《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该书选取的案例都是育儿最为常见的场景。
书中,作者从帮助孩子直面内心感受、鼓励孩子与父母合作、代替惩罚的方法、鼓励孩子自立、学会赞赏孩子、让孩子从角色中释放、融会贯通七个方面,详细阐述了父母应当如何与孩子交流、相处。
开篇举的例子源自第一章的内容,如何帮助孩子直面内心感受。一起来看看,书中是如何说的。当孩子不开心时,遭到否认或忽略,会更不开心。这时父母即使提供正确的解决办法也不会有效果。应该先听听孩子在说什么,哪怕简单的“哦”“嗯”,孩子也能感觉到被倾听,被尊重。
说出孩子的感受会让他觉得自己被理解了,同时也能帮助孩子学会表达感受。当孩子听到父母说出他的感受时,他就更愿意倾听,此时用启发式的问题可以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如果是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尝试用幻想的方式来解决,孩子会很感激你。比如书中有这样一段对话。
孩子:爸爸,我用橡皮泥做的玩具兔坏掉了!
爸爸:嗯,捏耳朵确实不是一件容易事,那我们一起想办法修好它怎么样?你说我们该怎么修好它呢?
或者:我猜你一定想学会一个咒语,让兔耳朵再变出来对不对。
爸爸:好,我们来玩念咒语的游戏吧!
当需要制止孩子的行为时,仍然可以接纳孩子的感受。先从孩子角度想他为什么这样做,那家长的怒气也能消掉很多。
让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阅读该书的经历,是一次学习爱的技巧与接受爱的训练的过程,它给了你走进孩子内心世界的钥匙,指引你切身体会孩子内心的感受。通过一系列实用有效的方法,帮助家长和孩子建立一个快乐交流的平台,使孩子变得愿意与父母配合。掌握了“如何说”“怎么听”的技巧,就能开启孩子的心灵世界,与孩子很好地交流沟通,让孩子在家长的引导下身心健康发展。
该书提供了一些与孩子沟通交流的方法,家长们尤其要记住:不要经常否定、打骂孩子。这并不能让孩子真正学会解决问题;多给孩子一些耐心和爱;多与孩子进行沟通和交流;让孩子在温馨甜蜜的环境中健康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