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讨论】经济转型升级时期更需要鼓励和保护企业家精神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长江产经智库”

热情 专业 理性

 长江产经 产经智库 原创之库



编者按


如何调动各类企业的积极性,切实保护企业家精神,支持企业家专心创新创业,是当前改革发展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2017223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李伟主任在“2017年政策咨询研究工作九大重点中提到了保护企业家精神,促进民间投资,并指出现阶段,民营企业家最关心的问题是产权保护,而国企改革也要求通过制度设计调动国企管理者的积极性。基于此,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刘志彪教授组织了群内企业家、学者以及各领域专家针对我们这个时代需要什么样的企业家精神?如何保护企业家精神,促进民间投资?展开了讨论。


我们这个时代需要什么样的企业家精神?


龙晓荣(银河天成集团):伟大的企业家所具有的共同基因包括:对所从事行业的深刻理解和专注;博大的胸怀与格局;清晰的发展战略及对未来的洞见能力;诚信,合作共赢的品格,艰苦奋斗的精神!最重要的是不逐浮利的坚持!


踪家峰(南开大学):企业家精神就是不认命、不服输、不安于现状、要折腾出个名堂。


宋常铁(新华网):我们急需真正有原始创新能力,而非简单模仿的自主创新的企业,这才能让民族经济有持续竞争力。我们急需有社会担当的企业,它们有实业家的梦想,在寒冬中依然坚守那些有未来的领域。在社会变迁的关键节点,不逃避,不盲从,能抱团。


新时代的企业家精神,一定要完成后现代转型,充分估量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对人的思维、沟通的剧大影响,保持与时俱进、日日维新。
中国的企业家精神,尤其要处理好与市场和政府的关系。要摆脱所谓重农抑商学而优则化之类传统文化影响,明晰知晓,你没有剥削,你未失德,企业才是主流社会,优秀的企业家是民族的骄傲。


罗立彬(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如果说现在需要什么样的企业家我觉得除了需要明星式企业家之外,我们也需要平民型企业家双创背景下(双创折射的也是一个经济发展阶段的背景),我们甚至更需要平民型的企业家,因为中国现在很可能不是企业家太多了,而是太少了。所以先增加企业家数量才是最重要的。


不能过于高端的定义企业家,应该回到经济学中企业家才能的定义,任何一个敢于直面市场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同时给他所雇佣的人以相对稳定回报(也就是工资)的人都应该被称为企业家。


邵军(长江产经智库特聘研究员):我也认为现代契約精神最重要,企业家、政府、消费者都应遵循,不要倡导超人式的企业家精神。


企业做的好,需要企业家具备领导能力。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捕捉市场机会。至于精神,时代需要企业家精神。但从对企业分析的角度,领导力更易分析。


吴钧琪(中脉科技):企业家首先是专才,成长过程中往高大全靠拢,,具备契约精神越来越重要,同时必须逐步具备工匠精神。


方向阳(中国财政杂志社):1.企业主不一定是企业家。2.称的上企业家的应该说是成功者,但不一定具有企业家精神。3.企业家精神作为意识层面的东西,不一定企业家才有,普通人也可能具备。4.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人不一定能成功(以创造大财富为标准),与环境特别是制度体制机制密切相关。


楼稼平(宁波布衣):1)企业是拟制人,是民法与商法调整的对像,凡其设立程序与实体权利合法且未逾法律禁止条款的,自然人都可以设立企业。企业不是需要不需要的问题,现代社会实际上也不再让某个主体拥有决定企业降生与否的权利。2企业家精神,实际上是人的基本精神素质的某种特别体现与发挥,可遇而不可求。可以让人自由的制度环境,扩大了可遇的基数,增加了可求的概率。


王以丹(南京消防器材股份有限公司):什么是企业家精神? 逐利、冒险、担当。对逐利的欲望要克制。对冒险要有对冲。对担当要鼓励。克制,取决于是企业家自身修为。对冲机制,很值得研究。鼓励,政府肯定行。至于保护,难理解。


企业家精神,从词源上看,是一个舶来品,是与西方近现代工商业文明的崛起相伴生的一种现象,在我看来,也就是作为精英的企业家群体内生的价值取向及其激励与约束自我的行为规范。


企业家精神,有道与术两个层次:所谓,即,责任感、使命感。正是责任感与使命感,驱使企业家有理想,有抱负,有情怀,有动力,是从事经济活动的原力。所谓,即技巧层面的东西。包括资源整合、人员管理、战略决策等方面的内容。,都非常重要,缺一不可。无,容易走上邪路,如,郭永贵之流。无,则显得空洞,让变成虚幻的形而上的东西。真正的企业家,应该是双修。心中有大,手中有万


刘根荣(厦门大学):所谓企业家精神就是指企业家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与素质,企业家的成功不仅仅靠自身的特质,还需要社会层面的制度激励。


企业家精神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敢于冒险精神。企业家往往能比常人更具风险承担能力,敢于直面不确定性所带来的风险问题,细心求证、果断决策。二是创造性破坏能力。企业家不是墨守陈规的人,他们一般具有明锐的商业意识,以及对现有市场、制度或商业模式进行边际革命的创新意识,挖掘商业机会与利润空间。三是有较强大的资源聚集与整合能力。企业家必须具备整合内外资源,调动各要素所有者积极性的能力;特别是要拥有发现人才、利用人才的慧眼与胆识。四是坚忍不拔的精神。大凡成功的企业家,都勇于面对无论来自商场、家庭、还是社会所带来的失败与挑战,坚持不懈,以近乎偏执的态度取得事业的成功。五是讲究诚信的契约精神。诚信的契约精神也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法宝,是企业家在商场的立足之基,纵观古今中外的成功企业家莫不以诚信为本的契约精神展示其成功的奥秘。


一个地区是否更多地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人文素质与传统,往往跟这个地区的自然禀赋有关。简单比较、观察就可以发现,越是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企业家精神越缺乏,闽南沿海地区自然资源特别是人均土地资源稀缺,导致闽南人企业家精神充足,个个都爱拼才会赢。


王美今(中山大学):企业家精神应根植于有法治基础的市场经济体系,没有清晰的规则,难以说清企业家精神。


卞华舵(和灵资本):企业家精神=冒险精神+机会意识+创新精神+永不满足。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之一,是统领其它生产要素的生产要素。企业家精神主要来自天赋和特殊的人生经历,很难通过教育培养。企业家精神的形成与个人禀赋、民族文化和激励制度相关。


洑福强(苏食集团):1我们这个时代需要的是三创企业:创新财富、创新技术、创新管理。企业家应具的精神:创新精神、敬业精神、合作精神。


企业家应尽的责任:不要让改革倒退、不给消费者添麻烦、不给社会添灾难、不要忘记弱势群体。


孙国民(南京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企业家精神可以划分为五个层面,一是个体企业家精神,二是团队企业家精神,三是公司企业家精神,四是社会企业家精神,五是政府企业家精神。大部分人把企业家精神理解为企业层面外化的企业家精神,忽视了内企业家精神,也就是说,大企业或者事业部制的企业内部仍然存在企业家精神,比如新成立业务部拓展、事业部或者利润中心等。


毛翠英(南京财经大学):能创新,有信念,不违法,懂策略,精管理,有韧性,够执着,这是我自己认为的企业家精神要素。


张晓东(中国管理科学学会):我说企业是三台:灶台,舞台,平台。灶台:解决自身和员工及其家庭吃饭问题;舞台:尽情施展自己的能力;平台:通过它实现自身、客户、员工、社会的价值。


商人和企业家的区别在于,尽管都以通过经营积累和增进利益,俗称的商人止步于此,而企业家则是具有社会责任的。似乎也可以说,企业家是富有社会责任感有情怀的商人。


刘建森(徐工集团):企业家精神的核心是坚持、坚韧、坚强和冒险精神。企业家是善意描绘蓝图的人,也是乐于砌砖垒墙的实干家。


宋凌炎(江苏精诚&精缦毛毯):企业家精神在精神方面看起来是虚的,但却是一种灵魂。在这灵魂深处有一种责任,逼着你往前走,不可以失败;企业家精神是一种顾忌,更多时候考虑让身边的人快乐与舒服;企业家精神是想象的时候永远把自己看得很小,在行动的时候把世界看得很小;真正的企业家精神是一种责任,来自对家庭、团体、社会、国家以及世界的责任,责任与利益面前有所衡量。


黄忠全(江苏五星资产评估公司):企业家精神首先是一种责任、一种担当,一种顶天立地的精神!


纪明(广西师院):新时代的企业家应该具有三高:高情商,高胆商,高智商


超高的协调能力,包括处理与政府的关系,也是企业家精神的重要内容。


刘志彪(长江产经院):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基本细胞。细胞有活力、能够不断地进行新陈代谢,经济才可能健康和可持续地发展,否则难以奢谈经济运行稳中求进、稳中向好。健康的、有活力的企业需要企业家精神和其依赖的生态环境。我重点谈一下这两个问题:


对企业家精神,我们不必神话,其实它是一个很朴素的概念,没有那么伟光正、高大上,就是熊彼特讲的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勇于否定自己,毁坏一个旧秩序、创造出一个新事物。具体来说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善于捕捉和发现商业机会;二是敢于把发现的商业机会早于别人付诸于行动和实践。我们很多人都具有前者这种慧眼,但是往往不具备后者的行动能力,因而不具备完整的企业家精神。


倪敏(硅谷创业):我觉得企业家就是给自己打工的,守法经营不就行了吗?为什么非要谈有什么精神?有什么精神和做企业成功之间一定有必然联系吗?我的意思是,多在制度层面去建设良好的营商环境,才能有更多的企业家。企业家做得对,做得好,有市场去褒奖,决策错了依然市场给他教训。谈精神,可能大家就自然而然想去寻找企业家精神领袖,然后给他光环给他便利,可能最后就歪了。


陈传明(南京大学):企业家的原意是冒险者。企业家精神:冒险精神(创新充满风险)、风险意识(努力降低风险)、创业冲动(把风险变成机会)。


杨锐(苏州大学):企业家精神是一种根植于企业家的行为,而非企业家精神这个整体概念的抽象修辞理解。讨论企业家精神,实际上是讨论企业家类型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为此,依据企业家所从事的经济活动来区分,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跟随型企业家;一类是创新型企业家。创新型企业家又分为两个子类:a.创新型非生产性企业家。他们通过寻租、投机...等非生产性行为来谋取社会地位,即报酬。b.创新型生产性企业家。这类企业家的经济活动会增加就业、增加多数人的收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也是最直接的。


杨平宇(南京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企业家精神是在企业家在创新、冒险和前慑性方面的个性特质,以及能将这种特质渗透到公司战略制定和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的能力。


我认为企业家精神可以分为需求侧(市场为主型)企业家精神和供给侧(内部运营型)企业家精神。需求侧企业家精神体现在市场敏锐性和冒险精神,善于抓住市场机会,并快速占领市场,例如温商。以这种需求侧企业家精神为战略导向的企业呈现出一种外延式发展特征。而供给侧企业家精神体现在企业内部运营环节的改善和创新,以这种企业家精神为战略导向的企业更注重于业务流程、生产流程、产品功能等方面的改善和提升。结合当下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和实体经济升级特征,制造业更需要的是供给侧企业家精神去实现制造业价值链升级,并嵌入全球创新价值链。以这种需求侧企业家精神为战略导向的企业呈现出一种内涵式发展特征。现代服务业和新兴产业企业家更需要需求侧企业家精神,利用企业家冒险性、前慑性特质,以实现新业态、新产业快速增长。


蒋青云(复旦大学):企业家首先是以赚钱为使命的人,相信赚钱也是为上帝增加光彩;其次,是为了使命而不妥协的人,敢于冒险,不守陈规,甚至违规;再次,企业家有自己的赚钱逻辑,或相信技术创造价值,或相信管理创造价值,或相信关系创造价值。


朱新聪(海尔):我们需要创业、创新的企业和企业家精神。具体来说就是:一切从用户出发满足现有和潜在用户需求、能坚守社会责任、擅整合资源、敢创造性破坏、愿冒险、耐寂寞。企业家精神没有所有制、规模、行业等之分。


王宜森(金埔园林):企业家的精神应该是企业的责任和社会的责任双重担当。中国的企业家是幸运的,也是最辛苦的。中国有巨大商机和市场,企业家有更多的创业的机会和发展空间,然而中国企业家,特别是民营企业家的社会地位不高,相关法律不健全,人治严重,造成了企业随时面临各种压力。


周斌(省邮电规划设计院):首先要认同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目前真的很重要,无论对国家还是企业,需要深刻理解战争年代英雄是将军,和平年代英雄就是企业家,企业家是稀缺资源,需要保护、培养和挖掘,但这种意识和观念在国内目前并没有得到统一和高度认同,所以真正的企业家其实很累,风险也很大,无论国企还是民企。其次我认为新形势的企业家精神要有在目前复杂的中国特殊环境下,如供给侧改革落到实处、创业创新形成典范、国企改革形成示范等等,能够将资源用对、用大、用活、用强的同时融合工匠精神和基业长青远大理想的特殊精神,这种精神可以说在第一代企业家精神(如马胜利等)、第二代企业家精神(柳传志、、第三代企业家精神(任正非、马云等)基础上的融合和升华,不一定就是很大企业的领导者,即使是小的企业做到极致也可以同样的精神,对中国企业未来发展将有引领式的作用,肩负更高的使命。


中国不缺企业家,也不缺个人英雄色彩的企业家精神。中国缺少的可以传承下去的、能够做百年企业的企业家精神,这种精神需要企业家前赴后继的努力,同时也需要整体土壤的培育,更是要打破寻租型企业家精神,这是目前企业家面临的最大风险和困难。


陈伟贤(江苏省人民医院):企业家精神应该是敏锐的眼光,机会适时把控,改革创新精神,爱国爱民情怀,。


张建华(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企业家精神是人的一种潜能,这不仅从那些有头有脸的企业家身上看得到,在我们身边也能看得到,只是这种潜能能否足够大的释放出来取决于个人的意志力和外部环境。企业家的创业创新活动是不确定的,没有偏好风险的精神,成不了企业家。


盛文军(人行杭州中心支行):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是根据企业的发展阶段来划分的,初创型企业尤其是技术型企业,未来发展如何犹未可知,如何谈社会责任?这与谈企业文化一样,只有发展到一定阶段,规模、市场地位、竞争力等相应具备后,社会责任才有现实意义。


说到企业家精神,自然会想到冒险、合作、敬业、好学、执著、法治、诚信、博爱等一系列与之相关的词汇。其实,这些都是企业家必备的能力与素质。企业家的精神,是企业家在经营与发展中坚守的舍小利取大道的企业文化。


企业家能力仅仅是一种,而企业家精神应该是一种道不通,则术难行。舍小利取大道,企业家不唯经济利润而动,而是要有更高的社会与文化追求。


在当前中国的环境与语境下,企业家要取的大道,包括三个方面:创新扩张、市场担当、社会责任。


创新扩张是企业家的第一天道。创新是企业存在的基础与开端,扩张则是企业成长与发展的本义。江苏的企业,特别是一大批改制过来的民营企业,有着不事创新仅靠机遇而崛起的先天不足。苏南文化中小富即安的局限性,又使很多企业满足现状、不思创新与进取。因而热衷模仿安于现状规模瓶颈,这些词眼成为不少江苏企业家的精神短板


市场担当是中国企业的共同天职。中国市场环境仍有待进一步完善。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维护公平竞争与法治精神是企业家的天职,市场的扭曲需要健康向上的企业家精神来纠正,守正道、行法治、讲公平竞争是现代企业家的共同担当。


社会责任是企业家的价值体现。除了公平、公正对待企业职工的内部社会责任外,最重要的是企业对社会的贡献。这种社会责任不仅仅体现在履行环保责任、产品安全与慈善捐赠上,更为重要的要把企业的经营目标与民生幸福和社会进步结合起来。


徐宁(南京大学):企业家精神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内涵,但其核心要义都是创新,敢于承担风险。改革开放初期,企业家精神表现为用于脱离体制,下海经商尝第一只螃蟹;21世纪初期,企业家精神表现为敢于拥抱世界与信息新技术;当下,企业家精神应该表现为更加集约化的思维,聚焦并收敛于某一具体领域,锤炼工匠精神


如何保护企业家精神,促进民间投资?


宋常铁(新华网):保护企业家,要永远捍卫个人和法人财产权不可侵犯原则,,要允许资本自由流动、出境,不能允许任何强力机关以各种借口干扰生产经营。严厉高层反腐,促进和社会开明,防止腐败分子借机剥夺企业家创业成果。


要加强对中小企业和创新创业企业的金融服务,发展民营银行,规范引导民间借贷市场。加强企业家品牌营销的培训,会重视,会用钱,让更多品牌快成长,快壮大。一定要反对一切用原罪说攻击企业家的行为,是否有罪一定是法律认定。


罗立彬(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其实企业界成功人士往往都是做小生意起家的。当年俞敏洪被问到希望自己的孩子以后做什么的时候,他就说只要自己的孩子能够养活自己,就算到哪里去摆个小摊位也是光荣的。我觉得我们社会对企业家的定义门槛太高了。如果人们总是本能的觉得只有做到多么成功才算是企业家,才是企业家才能的体现,那我想这并不有利于真正充分发挥中国潜在的企业家才能这种生产要素的作用。其实双创倡议在经济增长的背景下看,就是要把高成本的劳动力转化为低成本的企业家才能如果把企业家的门槛定义的太高,是不利于这个目标实现的。


楼稼平(宁波布衣):1)如何保护企业家精神的问题,显然隐含着设置前提,那就是来保护。由政府来保护乃至鼓励,本质上是把可遇问题替换为可求。保护乃至鼓励,就是过去耳熟能详的倾斜政策,那些三十年前曾被各种各样的倾斜政策惠顾的企业和企业家现在还剩几棵常青树?支撑那些常青树的生命力的,是政客天赋还是商人特质?有保护企业家精神的权力主体,同时必定对企业家精神有选择。徐翔的企业家精神是有的吧,但那是保护与鼓励的结果吗?该保护吗?所以问题归结为,对企业家精神的选择会与市场选择同一吗?无论是谁都会认为不同一吧。人为选择的前提,肯定是基于市场是不完美的假设,而且同时存在的前提,是我们会比市场做得更好。这种荒谬,学理上很容易论证,但实际上大家都不甘心。2)促进民间投资,其前提也一样,肯定是指政府”“官员”“政策,而且仍然离不开选择问题,因而也不可能是普惠式的。3)学者既不是企业家,也不是官员。我们大概清楚我们没有能力告诉企业家该怎么做。但我们往往自信可以告诉官员该怎么做,这是我们中国学者根深蒂固的帝师基因。但实际上,都虚妄得很。我觉得,在需要什么样的企业和企业家精神问题上,学者特别应该告诉官府,没你什么事;在如何保护企业家精神、促进民间投资问题上,学者特别应该告诉官府,你觉得能做好的,实际上都是会做坏的,不做是最好的姿态。当然,如果能从法律上取缔这种手段,那是更好的。学者还应该告诉公众,保护企业家精神和促使民间投资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事儿,是新时代该有的公共意志,而公共意志应体现在法律上,只有法律,才是可求的正途,只有法律,才能创造可遇的最大基数,一个自由竞争并被法律藩篱定义的市场,能创造并实现可求和可遇的最高概率。


真正的保护,不是为企业家群体在制度与规范上开绿灯,走特权,而是要从头走正规化之路。从政策导向上讲,要想培养出健康正态的企业家精神,就是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不要把企业家们搞成神经。


刘根荣(厦门大学):要守护一个社会的企业家精神,调动企业家的积极性,是政府的职责所在。政府爱护企业家,激励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是确定产权,明确私有产权神圣原则。产权制度是保护企业家精神的基本制度,也是鼓励企业家创新的主要制度激励。完善产权保护制度,重点是完善法人财产权与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二是要维护契约自由精神。只要法无禁止就允许企业家特别是民营企业家的市场创新行为,以契约自由精神保证民营企业家的投资,不得以国家利益或集体利益的名义破坏市场契约精神,打破企业家的稳定预期。三是要公平对待体制内外的企业家,特别是要鼓励宣传民营企业家的精神,引导社会正确认知企业家的社会责任与社会贡献,不抹黑污化企业家的社会功能。四是要改善政府服务,重新塑造良好的政商关系。政府服务是否到位,是否公正、公开、公平,是决定政商关系的重要因素。企业家精力有限,特别是民营企业家需要更多地处理政商关系,不仅大量占用其时间精力等资源,更不利于民营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培养与激励。五是要通过鼓励创新、创业,为潜在的企业家提供足够的舞台,让更多的企业家脱颖而出。


洑福强(苏食集团):中国企业最大的问题是生存,中国企业家最重要的是本分。金箔集团江宝全主席说:目前,有些政府职能部门在对待民营企业的观念和做法上,还有三道门要打破:一是卷帘门,拉下来让你吃闭门羹;二是玻璃门,表面上通畅实为一堵墙;三是旋转门,职能部门令企业绕弯子。


吴皆宜(南京大学新加坡校友会会长):企业家最重要的是要对社会负责任,才具有企业家精神。现阶段的中国,必须尽快培养在新规范行为准则下的会计与审计专业人才,这是一国财政来源的支柱,并给出各个行业应有的标准化账目规格和审计要求,同时规范此行业的专业行为刑罚规则,对政府审核人员定立明确责任刑责。我发现没人谈及此方面的基础强化问题,这么基本的问题不深化,代表猫腻就在此处。只有在先强化基本财务报告的基础上,再谈税务优化才可行。保护主义正抬头,有好的审计制度才能吸引中小外资企业,他们需要当地政府的保护而不是官员的敲诈。在好的财务制度下,才能出好的企业家。否则好多企业家的企业家精神都是伪命题。


孙军(淮海工学院):目前有些企业遇到的问题,除了经济环境不好,并由此导致的税负等凸显之外,很大程度上也与企业家精神缺失有关。2008年以来,各级政府为了避免衰退开始刺激经济,经济刺激为粗放式增长、企业家精神的缺失提供了坏的土壤。


刘志彪(长江产经院):可以这样说,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就是企业家精神的形成、释放和发挥作用的历史,也是培育企业家精神的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的进程,否则中国经济不可能维持三十多年的持续稳定增长。现在中国经济转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说到底也是企业家精神出了问题。现在讲要保护、鼓励企业家精神,促进民间投资,其实不如讲稳定其政策预期,稳预期其实就是要稳政策,稳政策更需要稳法律法规,稳市场营商环境。
这里的关键问题就是几条:一是要依法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宪法授予的合法权益;二是要进一步在执法中强调民营企业与公有企业一样,其产权神圣不可侵犯,坚决纠正一批侵犯民企产权的案件;三是不可追究民企的原罪,否则谁也不敢在政策不明朗的模糊地带进行创新;四是要坚决纠正实践中严格立法,普遍违法,选择性执法的倾向。


陈传明(南京大学):保护企业家,或更准确地说保护企业家精神,除了有产权制度、契约制度等制度环境的完善外,可能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不能秋后算账,不能用今天的法律去追究以外的行为,否则今天的创新就可能成为明天的犯罪。


此外,企业内部也有个保护企业家精神的问题。要让内部有企业家精神的人不仅有冒险精神、风险意识、以及创业能力,还要让他们从内部创业中获得足够的利益。要把现代企业变成内企业家联盟。把内部有企业家精神的人变成内企业家要比把他们推向外部变成竞争者好。


周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我觉得企业家应该具备人文主义的情怀、善于发现机会的敏锐、应变环境变化的能力,做好决策者、协调者、联络者的中心角色。一等的企业家带方向,二等的企业家做机会,三等的企业家做市场。


杨平宇(南京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首先以影响企业家认识为路径,引导和有效发挥企业家精神。其次,加强政府诚信建设。政府诚信问题让交易成本充满了不确定性,严重的干扰了企业家的投资决策。打造透明化政府树立政府诚信是保护企业精神的关键举措。第三,金融支持。主要体现在资金周转困难时,银行放贷的及时性。第四,对于外向型企业,更需要政府提供法律问题的支持,以及强大国家后盾。


朱新聪(海尔):要有并完善明确产权、保护私有产权、经营激励的制度,要有完善的契约制度公平竞争的经营及法制环境,鼓励和倡导企业家精神的社会氛围。


我觉得所谓企业家精神,其实是与市场化程度有关的。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化程度的加深,企业家精神的表现形式也不一样。改革早期很多企业家精神表现为率先突破制度的羁绊、领先于正式制度安排。当前企业的转型升级,也是企业家精神的转型升级。让市场竞争来选择企业家,是对企业家精神的最大尊重。各地都在培育新一代企业家,更应当是放在公平、友好的市场环境上,尤其是法治环境上。


周斌(省邮电规划设计院):首先国家的整体环境,现在中国迫切需要能激活企业家精神的新的土壤,如战后日本长期的高科技的扶持形成的效应、美国硅谷近20年的精神引领等;其次所有的经济政策最终落到实处时对企业、企业家精神的鼓励、引导和扶持,现在社会对企业、企业家的唯高学历、唯海外、唯高技术、唯税收、唯外企、唯央企等态度,一定程度上是对企业家精神的弱化和绞杀,企业家精神需要保驾护航和赞扬,但真正的检验是市场,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的建立才是企业家精神培养的摇篮,而经过努力成长的优质企业,无论创始人还是企业本身是什么背景,都将给予相应的鼓励和回报,这需要从制度、政策、金融、教育等多种途径去创造环境;最后保护企业家精神、保护民营,在目前环境下,做到平等就足够了,该放开的都放开,该扶持的都扶持,该处罚的都处罚。以前有徽商精神、晋商精神...近代有潮汕商人、温州商人....他们是聚精神,不是个精神所以现代环境我们要打造新的企业家精神,同时尽可能多的培养多企业家精神。


谈镇(江苏省委党校):现阶段重点要解决的是企业家阶层生存的环境,企业家精神培育的土壤。所以,比经济形势好转更为重要是制度环境创新(法治社会的推进),当下的中国比制度创新更重要的是组织创新(政府职能的转变,。


张建华(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企业家精神表现为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制度创新,即改革开放设计者的首创精神;第二个层面是实体创新,即无数的企业家。因此,在当今中国这个环境中,制度创新是首要的问题,随着企业家精神越来越被认可,随着企业家精神实践的深化,制度创新的深度和广度越来越迫切,尤其是在思想观念和法律上建立官、商、民平等的关系。


王丰(江苏东鋆科技):中国现在最大的问题还不是经济增长快一点慢一点,最大的问题是企业家精神的流失。目前创业的环境,、资本环境、制度环境等,越来越有利于大公司发展,不利于创业型企业家的出现。而企业家的成功,除了自身内在的原因,还需要外在的因素有:1)法律层面:社会对物权和制度的尊重。2)金融支撑:稳定的公共财政、债务管理、货币体系。3)基础设施:交通、通信、网络。


郑江淮(南京大学):企业家精神其实是一种角色、一种职能,需要一种特别判断力和执行力,能够发现创新机会,能够实现创新机会。此时发挥了这种角色功能就称之为具有企业家精神,彼时不发挥这种角色,就不再具有企业家精神。当前中国要提出鼓励企业家精神,就是鼓励创新创业,在全社会营造鼓励企业家角色功能发挥的体制和机制。由于这种角色是比较特殊的,也是本能的,很多人很多时候是不具备的,因此需要更为鼓励、呵护、容忍企业家角色功能的发挥。因此,改革现行的创业、创新的体制,降低其成本,都是鼓励企业家精神的最重要、最直接的手段。


孙月平(江苏省委党校):企业家精神最核心的内涵是创新与冒险,企业家以此对社会做贡献,成功与失败都是贡献。企业家、企业家精神是一个社会最稀缺的资源,对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必须尊重、激励和保护,其中最重要的是营造自由、宽松、容错的机制和环境,企业家法无禁止皆可为,政府法无授权不可为。


林学军(暨南大学):当前,我国的企业家队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一是创新能力不足,二是缺少社会责任。因此,要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的企业家群体。


培养企业家的创新精神首先要激发企业家创新的动力和动机。改革开放之初企业家多是洗脚上田的农民,他们创业的动机是因为人穷思变。今天,我国已经达到小康的生活水平,因此,创业和创新的原动力在减弱。如何激发企业家创新和创业的动机?我认为,首先应当有一个尊重企业家的环境,中国千年的儒家文化鼓励学而优则仕,而非学而做大事,经商办企业,为社会创造财富;其次企业家应当有良好的品德素养,他们不满足于生存,而应当有社会的责任,关爱社会,奉献国家,有远大的理想,才有伟大的事业;其三要有良好的经营环境,例如完备的法律体系,保护产权,维护公平竞争,以保护企业家发展进取的信心;其四要鼓励创新,在当前知识经济的时代中,要改变经济增长方式,企业家不能只一味苦干,还要巧干,通过创新寻找市场机会,通过创新提高市场竞争力等。


朱长征(长平经济论坛):企业家精神的存在,不只在商界。企业家精神的扩散,依赖一定的社会环境(温度、土壤),能不能对冒险、失败更加宽容些?能不能有自由思想的市场,让各种主义、流派、思潮,各种奇思妙想,各色人等进行砥砺、沟通、交锋?


文字整理:查婷俊

每周一三五推出独家观点


推荐你读

关注 | 长江产经智库学者看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


关注 | 刘志彪委员观点集锦(一)


关注 | 刘志彪委员观点集锦(二)


现场 | 刘志彪:要把降低企业杠杆率作为重中之重 ----学习《政府工作报告》的一点感想


- END -

     长按并识别二维码关注长江产经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