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此,他再不染此间浮尘

  我生在“大师”之名零落的年代。风骨、气度、坚守、梦想、勤勉、师道、爱国……很多让人为之心动的词,间或出现在不同师长、名家的身上。却在一次专访之后,让我愿意把这些感觉堆砌在他的名字之前。

  1月8日,噩耗传来,莫名悲从心生。或许像很多仰慕他高风的外围人士一样,这悲痛包含惋惜和错愕,不明真相、不解详情,却不由自主地震撼。接到在新媒体发布讣告的任务后,我怀着肃穆的心情找到一张自认为最合适的照片,将照片调成黑白色,然后配上已经准备好的讣告简讯。在后台时时关注留言,看着浏览量像秒表一样飙升。有幸,渺小如我,亦能如愿为他尽一点力。

  一份简单讣告,瞬间点击量是3万。两天累计7万多。和讣告一起被大量转载和摘用的是宣传部的两篇稿子-我的“诗书传家翰墨骨兴邦济世沁香魂 ”和校报老师的“战略科学家的中国梦”也在短时间时间内累计突破了5万的点击量。我也借此机会,重温了专访他的一个小时零十分钟,回顾每次采访中见过的他的风采,脑海中回顾起他的音容笑貌,更为他的亲友门生及那些未竟的事业一大悲。重读那些粗浅的文字,恨不能言尽他的人、写尽他的魂,愧对“文章千古事”。感激他的宽容和认可,并在其后的一次工作中辅助做一点文字工作,对他的了解加深了一步,敬佩增深了一层,却不成想至今乃是悲痛递进了一分。有幸,微远如我,亦曾为他尽过一点职。

  1月13日,庄严肃穆的送别仪式,卷起了他的人生画卷。因工作原因,看到身边领导同事为他的事忙碌奔波。忽然感受到一句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年少知悉,却至今方感受真切。据说,现场去了800多人,据说,生平视频短片超级感人,据说,他的遗体被抬走时,弟子们都自发跪下送别……千人联谊会、他的好友同窗、他的门生助手,一篇篇朴素的吊唁文章,都触动人心。还有我们这些媒体人,在每帧画面中,在字里行间为他坚守到深夜……“翰墨传家为强国兴邦之愿赤胆丹心身许科研伟业 鞠躬尽瘁为成筑梦拓新之事克俭躬亲挥洒一生豪情”这句由心底流淌而出的挽联,有瑕疵,也不完美,但是被选用了。有幸,为敬重的他尽了一点情。

  那么多人有资格为他写点什么,我其实没有。很多感触累积于心,却终是不愿选择沉默。文辞粗鄙之处,还望海涵。

  新的一天开始了,官微更新的任务完成。写完这些文字,脑海中,是2015年11月见到他时的模样——皮帽、皮夹克、双肩背包,东北的寒风给风尘仆仆的他画上了一点腮红,更为温暖的笑容增添了一丝魅力。“小于你好,很抱歉我来晚了……”

  从此,这位广西籍吉大人的故事便扎根在我心中。

  斯人已逝去,高风永存。自此,他不再染此间浮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