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液化气深加工进入结构调整期——“炼厂自己玩”

作者:安迅思—王燕


安迅思跟踪观察,随着炼厂对细分后的液化气资源的整合推进、中国成品油升级进程的推进,中国液化气深加工进入结构调整期。即炼厂作为深加工装置主体的参与度在提升,单个深加工装置的化工企业生存空间将受压缩。换言之,中国的炼厂已不局限于或者说不满足于仅作为液化气深加工的原料气的生产及供应商,主营及地方炼厂在不断的扩充自有深加工装置能力,炼厂自己“玩”深加工。


油品升级需求下,炼厂纷纷规划投建深加工装置


在油品升级的大背景下,炼厂希望对油品生产有更多的主动权和掌控力。同时因炼厂原料气资源多为烯烃资源,故而以下分析以烯烃深加工装置进行。


安迅思数据显示,现有体量的中国液化气烯烃深加工装置中,仅20%左右的装置主体是炼厂,其他则归于化工企业。尤其是市场影响最大的烷基化装置,总装置能力达1600万吨/年左右,但属于炼厂性质的不到300万吨/年。


但从项目规划来看可以发现,炼厂自上装置增多。2017年-2018年投产可能性较高的共计400来万吨的烯烃深加工项目中,75%左右的装置能力属于炼厂,仅25%左右属于化工企业。且炼厂在近两年仍有明确的项目投建规划。


中石化炼销方面表示,已经确定要上的烷基化装置有12套,随着装置的陆续投产,中石化外放的烯烃原料气必然会减少。安迅思分析,预计2017-2018年可投产5套左右。


中石油昆仑销售公司也表示,除锦西石化2016年底投产30万吨烷基化装置外,目前明确在建的有大连石化及华北石化的两套烷基化装置。其他则在规划中。同期安迅思了解到,广西石化在进行烷基化装置的项目调研。


除主营炼厂外,地炼也纷纷拉长产业链条,增加原料自用。如东明石化、宏润石化计划投产异构化装置等。


供不应求的原料气市场,掌握原料即掌握了话语权


在中国烯烃市场原料气供不应求的状态下,掌握了原料气的炼厂很大程度上即掌握了深加工市场发展的话语权。中国现有醚后碳四的商品量约在1100万/年不到,考虑过去两年烯烃装置开工率测算,醚后碳四的供应缺口在300万吨/年附近。安迅思数据显示,醚后碳四资源中,炼厂供应占比达8成以上。中石油中石化供应占比在6成左右。


安迅思数据显示,在2016年到2017年3月份,原料采购优势较大的烷基化装置的平均开工率也仅为60%左右。那么粗略计算下,仅以中石油中石化在此期间投产的烷基化装置计算(计入锦西石化2016年12月投产的烷基化),2017-2018年醚后碳四的商品量至少减少200万吨以上。


如此,炼厂在深加工市场的主体地位更强,但化工企业则在原料紧缺,下游调油品的消费税影响的双重影响下,生存环境趋于恶劣。


当然,炼厂在跟化工企业合作的同时,自上装置成为必然的趋势。但是炼厂基于整体生产及效益考虑,自上装置的流程时间将更长,且最终达成的装置能力总体量预计有限。



版权声明
• 转载请注明来自“安迅思”

• 投稿及合作请联系: 

  marketing@icis-china.com

英国“脱欧”、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这些发生在 2016 年的主要变化将为 2017 年的走向定下什么样的基调呢?

 

ICIS 安迅思发布了 2017 年全球系列专题杂志,内容涵盖下列关键化工品市场2016年的详细回顾及未来一年的市场展望:

• 塑料/聚合物  

• 烯烃   

• 芳烃  

• 橡胶  

• 醇类  

• 表面活性剂  

• 基础油  

• 溶剂油

以及更多产品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立即免费下载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