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七天乐 | 什么?鸡年要到了你竟然不了解鸡,带你扒一扒历史文化中的鸡

2017

HAPPY  NEW  YEAR

2017年,是中国干支纪年的丙酉年,即民间生肖纪年的鸡年。鸡是十二生肖中唯一的飞禽,它自古就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传说中美丽的金鸡在太阳里居住,鸡鸣报晓,唤得旭日东升。神话中的三足鸟、火鸟、凤凰,都是它的先祖。神采奕奕的鸡在古代视为祝告喜庆吉祥的象征,是文武兼备的,勇敢、仁义、可信赖的“五德之禽”。所以人们不但在门上贴雄鸡图,以驱邪恶祈平安,而且也把农历新年的首日定为鸡日



早期鸡的形象颇为写实

早在五六千年前,鸡的形象就出现在岩画和陶器上,随后又出现在青铜器上。早期的鸡纹,虽然在形态上以写实为主,但具有图腾色彩,反映了先民对鸡的神性的认识。汉代以后,鸡纹的神性色彩渐淡,人们似乎更重视鸡在“德”方面的表现,并以鸡纹为主纹饰,开发出越来越多的吉祥图案。

近年来,在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文化遗址中,都发现了陶制鸡形器。如在江苏邳州大墩子古文化遗址最下层(距今约6000年),出土了一只正蹲在窝里下蛋的陶鸡。青铜鸡则出土于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实物为昂首挺胸的雄鸡,造型风格颇为写实。因这只青铜雄鸡出土于二号祭祀坑,同坑还出土了众多为青铜树附件的青铜鸟,令人不由想起“扶桑”和“天鸡”、“玉鸡”、“金鸡”的神话传说。

四川三星堆遗址出土青铜雄鸡



清代才有天鸡之形

《玄中记》记载:“东南有桃都山,上有大树,名曰桃都,枝相去三千里。上有天鸡,日初出,光照此木,天鸡则鸣,群鸡皆随之鸣。”《神异经·东荒经》也记载:“扶桑山有玉鸡,玉鸡鸣则金鸡鸣,金鸡鸣则石鸡鸣,石鸡鸣则天下之鸡悉鸣。”

传说“扶桑山”因有“扶桑树”而得名。由此可见,“桃都山”即“扶桑山”,“天鸡”即“玉鸡”,三星堆出土的青铜雄鸡,很有可能就是古人心目中的“天鸡”。

因三星堆的青铜雄鸡近年才出土,数千年来人们只闻“天鸡”之名而不见其形,故其形象塑造只能靠艺术家的想象。而在历代艺术品中,极少见到能与家鸡区分开来的“天鸡”,直到清乾隆年间,才出现了令人耳目一新的“天鸡”艺术形象。

当时的宫廷造办处曾以不同的工艺塑造“天鸡”形象,器型多为“天鸡尊”,有玉器,也有掐丝珐琅,造型奇特,纹饰精美,既像鸡又不像鸡,与三星堆出土的青铜雄鸡相比,更具想象力。

清青玉天鸡尊



鸡有“五德”广受欢迎

十二生肖文化在汉代已广为流行,人们对十二生肖中唯一的禽类格外青睐,并赋予鸡种种优良品德,其中最著名的是《韩诗外传》的“五德说”。《韩诗外传》曰:“君独不见鸡乎?首戴冠者,文也;足搏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见食相告者,仁也;守夜不失时者,信也。”


汉陶鸡



写意之鸡充满倔强之气

在汉代以前,鸡纹只是偶尔出现在一些器物上。经过两汉时期鸡文化的积淀,鸡纹终于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进入了第一个高峰期。从三国末期开始,越窑、瓯窑烧制出一个新品种,名为鸡首壶,迅速风靡大江南北。鸡首壶作为青瓷的典型器物,从西晋、东晋到南北朝,整整流行了数百年。鸡首壶除在江浙大量出土,在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湖北、贵州、四川等地也有出土,范围之广可谓罕见,可见鸡首壶受欢迎程度。

隋唐以后,鸡首壶退出了历史舞台,但陶瓷上的鸡纹并没有消失。从元代开始,鸡纹又重新出现在各种瓷器上。明清时期,鸡纹再次进入高峰期。典型器有明成化斗彩鸡缸杯、清康熙、雍正、乾隆、光绪四朝的官窑鸡纹器物等。

明成化斗彩鸡缸杯



鸡形象大量出现的艺术品,除了陶瓷外,还有传统绘画。在宋代留存至今的花鸟画中,有一幅著名画家王凝的《子母鸡图》及另一幅作者佚名的同名作品,均以写实的手法刻画细腻,设色雅致,将母鸡对雏鸡的呵护表现得淋漓尽致。明清时期的画鸡名家有八大山人、郎世宁等。八大山人的作品重写意,个性极强,充满斗志和倔强之气。郎世宁引入西方油画技法,融合中国传统技法画鸡,别具一格,影响深远。

近现代的画鸡名家有徐悲鸿、齐白石、李苦禅、江寒汀、王雪涛、刘奎龄等。徐悲鸿画的鸡不仅造型准确,形象逼真,而且蕴含着强大的精神力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他画的鸡,多为昂首挺立、“怒发冲冠”的公鸡,气宇轩昂,充满斗志。齐白石则喜欢写雏鸡,寥寥数笔,便形神兼备,栩栩如生,名作有《丝瓜小鸡》、《玉米小鸡》等。

宋《鸡子母图》



其实在一个吃货眼里什么美好都不过


山大化院学生会出品

图文 | 新媒体 孙超

编辑 | 新媒体 孙超

审核 | 程铭 程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