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S来了!房地产会不会上演下一部《大空头》?

点击「蓝色微信名」关注我们


今天中午,CDS正式获批的消息炸了天! 曾经在2008年引爆全球次贷危机的这个“魔鬼”,不就是电影《大空头》里的做空利器嘛?



《大空头》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在2008年全球的时候,华尔街四位眼光独到的投资鬼才在2007年美国信贷风暴前就看穿了房地产泡沫假象,通过做空次贷CDS而大幅获益,成为少数在金融灾难中大量获利的投资枭雄。


CDS也就是信用违约互换,是一种对冲信用风险的工具。经过2008年的发酵,这种金融工具一战成名,被人们视为洪水猛兽,视为魔鬼。电影《大空头》中银行家就是通过做空次贷CDS大捞了一笔,现实中对冲基金经理约翰•保尔森也是通过做空CDS而名扬天下。但是更多的人却在这场史无前例的中破产!


华尔街的空头们对美国房地产做空的主要手段就是购买信用违约掉期交易(CDS)。



版CDS已经喊了很多次,却一直迟迟没有推出。早在2010年曾经推出了CRM(信用风险缓释凭证),不过由于信用债很少发生实质性违约,所以这个产品慢慢的就被淡忘了。但是随着我国宏观经济指标的不断下行,社会信用风险事件频发,比如广西有色集团破产,其债权发生违约,又比如东北特钢已经进入了破产程序,为了对冲这些信用风险,急需要推出一些金融工具,包括CDS。


山西省今年8月份就筹建了CDS,为省内煤炭企业增加信用并扩大债券融资。当然了,CDS也可以用于我国银行信贷产品的资产证券化,把不良资产打包以债权的形式出售给潜在的买方,跟美国次贷公司把信用评级低于620分的次级贷款人贷款打包出售给投行一样,可以迅速回收流动性。


那么,很多人担心——在推出CDS,会不会同样引发呢?


我们先来看看美国次贷危机是怎么引爆的:在美联储连续降息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下,在美国1996年房地产价格的持续上涨背景下,一些不符合贷款条件的房地产投资者被次贷经纪公司A包装成合格贷款者,次贷公司B向这些人提供贷款,并把这些贷款卖给投行C(比如说雷曼),投行把这些零碎的、高风险的贷款打包并证券化,接着无良信用评级公司D把这些次级贷款评估为AAA级债券,最后再加上保险公司E的参与,一条长长的债务链就这样形成了。


美国华尔街流行着对次级贷的一个形象比喻:“次级贷是“次贷公司把一盆鸡屎做成了一盘鸡骨酱,而投行把鸡骨酱做成了一盆烤牛排卖了出去”。机构只知道买了AAA级,根本不知道里面的风险。为了逃避加杠杆的风险,这些精明的机构又找了新机构F,“你帮我做违约担保怎么样,我每年付给你5000万保费,连续10年”(把杠杆投资进行保险就是CDS),F也不是傻子啊,回去一看贷款违约率还不到1%,立即成交!随后转手再把这个保险(CDS)卖给下家,下家再卖给下家的下家……如此一来,CDS就像股票一样在市场上被炒来炒去,A、B、C、D、E、F、G……都赚到了钱,直到有一天:


2006年美国房地产市场掉头向下,而为了治理通胀美联储格林斯潘连续13次调高了利率,令房地产市场雪上加霜,次级贷款人无力还贷,这迅速地传导到CDS产品,令买这种保险产品的机构,比如AIG、房地美、房利美等,迅速走到了破产边缘。当年美国5大投行只有高盛、摩根斯坦利硕果仅存。



那么,CDS在会不会也引爆呢?我觉得不必谈虎色变。从美国CDS危机来看,一个原因是基础资产包质量存在很大瑕疵,风险经过层层包装之后被掩盖掉了,本来是一盆鸡屎却被卖成了牛排;另外一个原因是CDS产品在市场上又经过了层层杠杆,风险被无限放大,违约率上升推到了过米诺骨牌,把风险传递到了全球市场。


房地产市场涨价预期在不断地自我强化,投资者情绪非常乐观,这是风险点之一,但是我国首付贷之类的产品在房贷中占比较小,房贷基础资产质量要比美国次贷公司好。另外,从近几年的CPI走势来看,我国并不存在通胀大幅上升的可能性,央行估计不会突然大幅收紧货币政策。日本央行和美联储突然收紧大幅收紧货币政策,一下叫醒了所有投机客,直接导致了房地产市场的掉头向下,相信前车之鉴央行也会借鉴。



其实CDS是常见的信用衍生产品,说白了就是信用保险,将违约风险从CDS卖方转移到买方,一旦出现债券违约,其购买者要对卖方进行赔偿。它只是一种保护,并非一定就是引爆危机的大空头魔鬼。但cds的保护可能导致信贷泛滥,危机一旦爆发,将更加严重。


编辑:何凯欣

来源:头条号艾米米、牛邦网


坪山房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