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就像个大玩具,从小就出现在她的生活中,静静等待着她长大。
小时候曾经有个阶段,每次我练琴的时候,她会假装哭闹不让我弹下去,好像这个大玩具在跟她抢妈妈。
大到一定程度,当她的手已经可以有力地触动琴键,当五线谱可以被看懂,这个大玩具便理所当然地属于她了。
像很多琴童一样,她或许本来可以去公园滑滑梯,去玩会儿pad,或者去做张数学卷子;而和很多琴童不一样的是,她从来没有哭闹着说不要弹,要去公园滑滑梯玩Pad甚至做数学卷子。我猜她已经习惯这个大玩具就这样待在她的房间里,她对它要不离不弃?
既是老母亲又是老师的我,曾经语气稍稍重点过后便是无限的悔恨,现在我聪明了,每当耐心崩塌到某个临界值,我便自己坐上去磕磕绊绊撸一曲,一曲过后什么脾气也没了,一切又变得非常和谐。
陪练是很需要耐心的,尤其是一首不怎么好听的练习曲,正常审美的孩子一般都讨厌反复练一首曲子,特别还在曲不成调的初练阶段,那么好的,我的经验是放过孩子放过自己,我们不要求她弹得多好听多完整,我们去认真地观察她的肩膀,手臂,手腕,手和手指,是不是在对的地方用对的力气,如果每弹一遍都能做到这些,那效果就有了,熟不熟练只是时间问题。
当然还有个简单粗暴的方法,就是让老师找点简单而好听的曲子备用,一旦孩子出现逆反情绪,马上送上糖衣炮弹,一方面可以锻炼视奏能力,一方面平稳度过危机期。
弹琴和学语言很像,除了天赋以外,付出多少就能收获多少,和家长的期望值无关。也就是说当你发现孩子不再喜欢钢琴了的时候,很有可能,是你的期望值过高,没有人规定他必须越来越爱,而你凭什么觉得他应该越来越爱?大学四六级那会儿你深深地爱上了英语?
精彩,不过正常套路是不是该结尾了?那么就速速结尾吧,把更精彩的留给下一篇,如果还有的话,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