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特别策划】匠人•童心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儿童节。说到孩子,我们总会联想到他们天真无邪、纯洁善良、敢作敢为、乐观开朗、善于发现等天性特征。实际上,长大的我们,内心里依然住着一个孩子。保留一颗童心,不知不觉间,就在工作和生活的某一瞬,把孩子一样的专注、快乐、友爱等特点显于颜、践于行。比如那些在我们眼里灵魂高洁、志气高昂的劳模、工匠们,也常常表现出“童心未泯”的一面,于是,他们总能在看似单调、枯燥的生活中找到自己的快乐,总能给自己的心灵点亮一盏希望之灯。

乡邮使者朱正琴:
高兴就笑,不高兴过会再笑

   前一秒还撕心裂肺地哭,下一秒笑得比蜜还甜……这样的“变脸”魔术,似乎是孩子最擅长的。


  不过,在记者接触过的众多采访对象中,就有这么一位,受了委屈,她不会藏着掖着,定会痛痛快快哭出来,不过,等到下一刻,任何一件暖心或有趣的小事,都可以让她破涕而笑。


  她就是全国劳模、。见过她的人,都对她纯真的笑脸、孩童般咯咯的爽朗笑声记忆犹新。
  

有天上午,看到记者在朋友圈发了一条在医院看病的信息,朱正琴马上发来私信关切询问,当记者拍了张刚吃完饭剩下的空盘子发过去,配文“看我这么吃得,真没事”,朱正琴又是一阵咯咯的笑声。
  

朱正琴就是这样,率性、自然,用她的话说:高兴就笑,不高兴了就过一会再笑。


  有一次,朱正琴送邮件到一家企业,一个部门负责人订的一本杂志,这是送来的第二期。


  结果,杂志还没交到对方手上,对方埋怨起来,说不好看。朱正琴跟他解释,表示不好看可以退订。对方不听解释,从朱正琴手里夺过签收卡,签完字后不耐烦地把卡甩在了朱正琴跟前:“滚”。


  委屈的朱正琴啥也没有说,像个孩子一样,噙着泪花,把杂志放在桌上,乖乖地捡起签收卡,转身离开了办公室,止不住的泪水哗哗地流了下来。


  然而,朱正琴又偏偏有种小孩子的执拗劲,感到委屈的她编了条短信发给对方:“在你看来,我的职业是卑微的,但是我们的人格是平等的!请相互尊重!”


  骑上车赶往下一投递点的路上,朱正琴自我安慰着:哎呀,哪样客户都有,形形色色的,世界之大无奇不有,我不去跟他计较!


  等到了投递点,朱正琴又像个没事人一样,满脸堆笑地将邮件、包裹等,送到乡亲们的手上。她不是脸笑肉不笑,她是真心在笑。


  “不忘初心,才能童心未泯”。朱正琴说,自己这种性格应该是与生俱来的。她记得,小时候自己被开水烫得全身起水泡,还提着猪食去喂猪,妈妈说:“你看着弱小,其实很坚强。”


  朱正琴就是这样,无论寒来暑往、刮风下雨,她总是快乐地哼着歌儿,走村串寨,给乡亲们送去各种邮件和捎带买的东西,撒下一路铃铛般的笑声。


  说到小时候放牛砍柴回来,一个人躲在房间吹木叶,没有帮着嫂子干活做饭被母亲打了一顿的点点滴滴,朱正琴在电话那头又笑了,又是一阵咯咯的爽朗笑声!



品酒专家李卫东:
在老师面前我永远是个小学生

  初夏时节,酒香四溢。


  5月28日,金沙窖酒酒业有限公司制酒车间一派热闹景象。金沙酒业2018年“工匠杯”技能大比武隆重开幕,多位中国白酒业专家亲临现场。现已成为国家一级品酒师、国家一级勾兑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金沙窖酒酒业有限公司总勾兑师、总工程师的李卫东,不忘把自己的恩师请到了现场。


  “师父每次见到他的师父,也就是我们师爷的时候,一向严格的他在那一刻就像小学生见了老师一样,特别谦恭,与平时的‘李总’判若两人。”李卫东的徒弟黄进如此评价自己的师父。


  由于工作原因,如今李卫东与恩师也是实难见上一面。这次金沙酒业的盛会算是他邀请恩师的一个契机。而这位54岁的七尺男儿,在见到恩师之前,就“异常”地表现出了细心、体贴的一面,他叮嘱弟子们:“老师的饭菜要安排得清淡一些,开车要慢一些,住宿要安排到安静的地方……”


  徒弟看到一向大大咧咧的师父变得这般婆婆妈妈,诧异地看着李卫东,他笑道:“我在师父面前永远是个孩子,就像你们在我面前就是个孩子一样。”徒弟们相视而笑。


  而在细心的黄进眼里,师父每次在酒体品质取得突破的时候,也像个孩子。“当他成功研究出一款新品种酒时,严肃的脸上立刻绽开灿烂的笑容,高兴得手舞足蹈,就像是学生考试考了满分一样。这样的状态一直会持续到给我们上培训课,我们从他脸上的表情,就知道师父又取得突破了。”


  好酒有情,美酒有韵。人们说,金沙回沙酒之所以醇美,除了原料、工艺、气候、岁月沉淀等因素外,还凝聚了金沙酒业人数十年的智慧和汗水。作为中国第二大酱香型白酒生产企业的技术“掌舵人”,李卫东把一生的情感和心血都注入了金沙回沙酒品牌之中,而更为重要的是,他怀着一颗尊师如父的“童心”,让徒弟们更加明白了尊师重道和业精于勤等为人、敬业之道。



黔菜翘楚孙俊革:
儿时的味道是最美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大名鼎鼎的苏东坡也是一个美食家,他烹制的“东坡肉”闻名遐迩、千载流芳。他曾在《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一词中透露,游山时偶尝的清茶野餐,才真正堪称“有味”。


      相似的感悟、相同的情怀,出现在孙俊革的一席话中:“一生围着炉火转,自己研发的菜就有800多道,也曾远赴全国各地参加烹饪比赛、美食节,见过的食材、调料,品尝过的美食数不胜数。然而,记忆中最难忘的美味,却是儿时母亲做的清水煮鱼。”孙俊革一面回忆,脸上浮现出一种恬然知足的表情。


      从业34年,孙俊革的人生在三尺灶台上大放异彩:从一名学徒工,到贵州饭店餐饮部中厨房厨师长、主管;贵州烹饪界第一位省级劳模;全国烹饪大赛5块金牌获得者……


      作为烹饪界翘楚,比起精湛的厨艺和雕花手艺,孙俊革最为人们心悦诚服的,是他一直秉承着的“亮德、匠心、拒烹、裸烹”的理念。


      “儿时的味道之所以如此令我回味,并非因为母亲的厨艺多么高超,而是因为那种‘无添加’‘原生态’的自然美味,才能给予我们极致的舌尖上的享受。”孙俊革说,“就像我平时喜欢和小孩子在一起,因为他们单纯、无心机,相处起来轻松自在。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变得浮躁的人心,就像宴席上那些五花八门的大鱼大肉,看得人眼花缭乱却难以入脑入心。”


      因为工作的特殊性,孙俊革常年都是早出晚归。别人的节假日,却是他最忙碌之时。难得休息,他最爱做两件事,一是陪女儿玩耍,二是找个清净的地方钓鱼。


      每每钓上新鲜肥美的活鱼,他和同伴们就会像孩子扮家家一样,热烈地讨论起“烹鱼”的话题。有人建议烤,有人建议油炸,孙俊革都会反对,然后颇有私心地发表一番“食品养生论”,“强迫”大家接受他的“裸烹”理念,趁机回味一下儿时清水煮鱼的味道。


      哪怕是参加重量级的厨艺大赛,孙俊革也总是“童心萌动”。1993年,来自全省各地的数百名大厨齐聚一堂,要选拔20名厨师代表贵州参加5年一届的全国烹饪技术比赛。鱼翅、海参、鲍鱼、龙虾……参赛者们为争荣誉纷纷出血本,把世间最名贵的三牲五鼎都抬上了桌。唯有孙大厨别出心裁,原料采用成本仅6元的草鱼,借中国古代 “鱼精化龙”传说,以红、黄、绿等新鲜蔬果酱料晕染出美轮美奂的神话色彩,烹制了一道中国风大菜“二龙戏珠”。没想到,这一独辟蹊径的创举竟获得专家们一致好评。孙俊革获个人赛银奖,同时,贵州代表队获大赛团体金奖。


      “贵州山川秀丽、气候宜人,黔菜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优势,野趣天成。在我看来,要光大黔菜,不是喊喊口号,什么‘力创九大菜系’之类,而是要真正在食材和烹制上用心、讲良心,要选用纯天然的食材,在烹制过程中不能投机取巧、偷工减料。有的地方做酸汤鱼,用柠檬酸、醋酸调制的酸,而非自然发酵的酸,内行人一尝便知,这不是砸了自己的招牌吗?”孙俊革有些激动地说,“做人做事,都应该像孩子学习,保持一颗纯净的童心,不要好高骛远、急功近利!”


民间匠人夫妇:
“玩”出来的手工艺品

       青岩古镇,一个锁住悠悠时光的魔法小镇。在那里,人们歇下匆匆的步伐,在两边店铺的吆喝声中停停走走,看看玩玩,这种生活我理解成一种慢时光的方式,能让身心放松直到你感到舒服为止,有时候,更像是一朵云……


  在古镇里,一家小店临街而立,店铺里的小木马、竹蜻蜓、各种精致的刺绣小物件隔着玻璃窗,却生动得如同拽着你衣襟的顽童,把你牵引进了店铺,分毫由不得自己。会飞的竹蜻蜓,不再是儿时多拉爱梦里的神奇梦想,竹蜻蜓的嘴尖轻巧地啄着枝头,在力学平衡的作用下,挥舞着翅膀。店里摆放的风雨桥,亭台楼阁如同精美的玩具。那些蚕茧上的绣件儿,一枚精美绝伦的胸针被装在透明的小盒子里,被绣上各种刺绣的小葫芦,顿时让你想到了儿时动画片里的葫芦娃。


      这是王楚岚和罗勇开的夫妻店。里面的作品都是出自两人之手。两人年纪加起来已超过百岁,但手中作品不乏童趣、少女的灵气,以及智者看透世事,不争不抢的洒脱之情……


  王楚岚创新的蚕茧绣是像小孩子一样玩出来的,“养蚕是我们小时候都干过的事情,现在得更加认真地去养好它们。”为做板丝绣她买来几千只蚕卵,看着它们一个个出卵变成比蚂蚁还小的小虫虫,釆来最嫩的桑叶喂养它们,小心地防着蚊子、蜘蛛来偷袭,看着蚕宝逐日变大,经历了一个多月,蚕宝直接吐丝吐在门板上,待它们吐完丝,上面便有了一层蚕丝布料,再从门板上轻轻地撕下来。于是王楚岚在展厅里支着几大块木板,得时时看护它们。为了不能让它们互相吐丝把对方压在木板上,她还要不停轻轻地移动它们。几千只蚕在几大块木板上爬来爬去,一连一个多星期,蚕才吐完丝。王楚岚意外地发现几只有自己想法的蚕宝宝找了个角落里结成了茧?,蚕茧有质感并且有着曲线型造型,像个白亮亮的花生壳,她便尝试在上面绣起花来,各种花样地绣起来。


      “创新就是一种新玩法而已。”再比如王楚岚的灵芝上刺绣。她的睡眠很差,朋友送来些灵芝,要她泡水喝可改善。结果,泡完后,看着那些可爱小巧的灵芝,完全舍不得丢掉,便开始尝试在上面刺绣。灵芝很硬,一针针扎下去,手指很吃力,为了完成一个作品,手指常常被扎很多个伤口。再加上没有食指,在刺绣的时候就更加困难。但是对于王楚岚来说,这些苦都不算什么,她只是在制作的时候会莫名兴奋,会期待,会在一个新作品出来前辗转反侧,坐立不安。


      “喜爱手工的匠人都会有点小孩子脾气,不管多大的年纪,依然还是任性。”王楚岚已是一头灰发奔60的女人了,大概是因为她的手工艺品充满灵气,使得她本人也自带几分少女气。


      “只要是我想做的,不喝不吃不睡都要做出来;只要能做出美丽的物件,付出多少代价都心甘情愿;如果我在创作的时候,谁要是打扰我,别怪我跟他甩脸子,连老罗也不行。”王楚岚笑着说,最幸福的事情,是每一个自己满意的手工品做成之后,那种成就感“简直不要太美好”。


      “她跟个小孩子没啥区别,看着做好的东西,就跟娃娃拿着喜欢的玩具一样,连续几天吃饭都要端着碗看看她的宝贝。”王楚岚的老公在一旁,一边削木头一边说。可爱的小木马已差不多成型。王楚岚回应了一句:“其实,老罗,我俩真是半斤八两,某些人对自己做的宝贝是一点都不能碰的,哪怕是不小心。”说罢,两夫妻不约而同会心一笑。因为,老罗知道,王楚岚说的是当初她不小心弄坏了自己做的风雨桥里的其中一个小阁楼,为此整整半个月没跟她说话。对于匠人来说,有时候手工艺品比任何东西都重要,一旦被毁,将失去的除了物件本身,还有更多的精力再也补不回来。

发明达人梁伟雄:
为孩子“造”朋友

     之前是个教书匠,现在是个智能迷,谈起匠人匠心,这个掌握着上亿年产值的科技公司老总似乎不太能够沾边:“西装是工作需要,工作服才是问道者的孜孜以求。”手拿第二代侃奇宝贝,梁伟雄自信的话语中多了一份自豪。


      1980年出生的梁伟雄,中专毕业后遵从父愿分配到黔东南老家的一所村小,从事起教书匠的职业。在大家看来,梁伟雄的路子走得方方正正,四平八稳,农家男孩算是出息了。


      “总感觉少点什么,坐立不安,我的一辈子难道就得窝在村里混吃等死吗?”梁伟雄像个不开心的孩子,每天都在不断扪心自问,这难道是自己想要的人生吗?


      去贵阳,上学!梁伟雄的决定让家乡人挠破了头皮。学什么呢?根据自己对当时就业情况的了解,计算机相关专业“前途无量”,加上自己对计算机软件开发的一股子热爱,没多想,梁伟雄果断报了名。就在这里,他结识了后来的佰仕佳集团其他三名创始人——易永祥、陈英林、唐发智。


      2015年1月,贵州佰仕佳集团挂牌成立,一时间,四人创业成功成为周遭津津乐道的话题,从每人3000元起家,经过9年艰苦创业,成立之初企业年产值竟超过了7000万元。


      “做陪伴机器人的初衷源于自己曾经的教书经历,孩子们缺少陪伴是现代家庭最敏感的话题之一。”走进梁伟雄办公室,好像进入了一个孩子的玩具房,从办公桌到书柜全是各种各样的儿童智能玩具和儿童书籍。他随手拿起了一款卡通人形的产品,给记者介绍起来……


      每次产品调试都是要创新,创新就意味着推倒重来,只有不断打磨,陪伴机器人才能适应市场需求,研发阶段,梁伟雄每天靠着几包小熊饼干泡在了实验室。


      “做研发,我们可以学习孩子精神,只有激活自己内心住着的小孩,用孩子般的专注和努力去想问题,才能成功。”梁伟雄道出了产品成功的秘诀,二代陪伴机器人还未上市,预定量已经过万,梁伟雄看到了商机和奇迹。


      从产品规划设计到软件调试,每一个环节倾入了梁伟雄大量心血,软件部分没有问题了,但硬件还需要从电路板的结构设计入手,最后还要对外观进行打磨,每一个环节都按照孩子的思路进行设计。“我一直将自己定位为‘大孩子’,我觉得孩子的思维最直接最单纯。”梁伟雄将自己的研发精神戏称为“童心未泯”。


      2017年11月,侃奇宝贝二代正式批量生产,新产品具有人工智能语音对话功能,并且接入了3-8岁年龄段的孩子学习资源,深受家长和孩子的喜爱。佰仕佳人工智能在儿童领域投入应用,成为贵州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用工匠精神去打磨一款产品,梁伟雄做到了。很快,产品成功推向了全国。

供稿:劳动时报全媒体记者  程瑞林  崔晓飞  曾艳  曾万锦 张亚

本期编辑:付卉妍

邮箱:1457523609@qq.com

新闻热线:0851-85941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