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联盟】宝宝得了手足口病,家长该怎么办?

宝宝得了手足口病,家长该怎么办?

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引起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潜伏期一般为2-7天,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重症患者可出现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肺水肿和心肌炎等并发症。手足口病的传播方式主要是密切接触传染源,也可通过空气飞沫,或经口或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传播。该病四季均可发病,一般3月份逐渐增多, 5-6月可达到病发高峰,该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快的特点,特别容易造成暴发流行。


手足口病如何预防?

01


   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与饮食习惯。饭前便后及外出后要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

   做好室内室外的卫生清洁工作。室内勤通风换气、洗晒衣物;避免带孩子去大量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

   每天对幼儿用品及时消毒。对于幼儿的玩具、生活用品和个人用品要及时清洗、消毒。

    加强幼儿免疫力。注意食谱的合理性,注重营养搭配;多带孩子出去运动、晒晒太阳;保证孩子充足的休息。



如果孩子真的患上了手足口病,家长具体该怎么做呢?

1、立即隔离。在孩子被确诊为手足口病后,家长应该第一时间将孩子安置在家中隔离休养。在孩子病情好转时,也可以在适宜天气到户外散步活动,但是仍要避免与其他孩子接触,也不要让孩子去玩公共体育器械,以免交叉感染。


2、开窗通风。孩子的房间应每天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的空气清新,但在开窗通风时,要注意为孩子保暖,以免孩子受风着凉。



3、卫生消毒。

(1)要让孩子勤洗手,保证卫生清洁。

(2)凡是孩子接触的物体及玩具可在阳光下暴晒消毒,也可用消毒水擦拭消毒。

(3)孩子的餐具应专人专用,每次需在煮沸消毒5分钟后再使用。

4、病儿护理。

(1)口腔护理。由于口腔疱疹的原因,孩子会因疼痛影响甚至拒绝进食,所以为孩子准备餐点时,应注意以清淡、软烂、容易吞咽的食物为主,少食多餐,并要保持口腔清洁,饭前饭后用生理盐水漱口,对不会漱口的宝宝,可以用棉棒蘸生理盐水轻轻地清洁口腔。

(2)皮肤护理。对于孩子手、足等部位的皮疹,家长要注意帮助孩子保持皮肤清洁,防止感染。要为孩子穿着清洁、柔软、舒适的衣服,并经常更换,对于臀部有皮疹的小宝宝,应随时清理他的大小便,以保持臀部的清洁干燥。

特别提示:

² 家长在护理孩子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病情,如发现孩子有持续高热不退,精神差,呕吐, 肢体肌阵挛,肢体无力,抽搐,呼吸或心率增快,出冷汗,末梢循环不良, 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手足口病绝大多数会在7-10天痊愈,对于已入幼儿园的孩子来说,在手足口病确诊时应及时通知幼儿园,从确诊到病愈共需要休养隔离两周时间,并需要到医院开具病愈诊断书后,才可以上幼儿园。

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的措施

1. 每天用消毒液擦拭地面,随脏随擦,不留死角。

2. 餐桌每次餐前15分钟用消毒液擦拭、冲洗,晾干后用餐。

3. 口杯每天幼儿离园后刷洗干净,消毒柜消毒。毛巾一次一巾,按时清洗消毒晾晒,每天早上放口杯和毛巾前用消毒水把口杯杯架和毛巾架擦干净。

4. 幼儿餐具每餐一消。

5. 玩具、图书按要求用消毒液,紫外线消毒灯及日光曝光等方法定期消毒。

6. 保温桶每天幼儿离园后把剩水倒掉,刷洗干净,每周用小苏打泡内壁一次,半小时后再用清水刷洗。

7. 洗手盆、水龙头、小便器每天用消毒水擦拭一次,大便器随时消毒,垃圾桶每天消毒一次。

8. 晴好天气,室内全天开窗通风。

9. 每天幼儿离园后利用紫外线消毒灯对空气进行1小时的消毒。

10. 对幼儿进行个人卫生方面的教育,指导幼儿饭前、便后勤洗手,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11. 一旦发现在园幼儿发热、出皮疹,立即与其他幼儿分开,单独安置在隔离室内,并及时通知家长带病儿去医院就诊。

12. 有发热幼儿的班级,保育员老师要对班级进行终末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