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玩具的100种玩法



文/ 陌上依依,传媒硕士,互联网从业者,天蝎座,家有两岁狮子座女宝宝一枚,育儿路上痛并快乐,屎尿屁里摸爬滚打,长存赤子心。


...我是分割线...


一直感到玩具具有某种意义上的“生命”,因此喜欢华德福看待它们的方式:停止游戏时,玩具是在“休息”;玩具被放回原处,称“回家”。处处透着尊重与想象力。


前几日整理旧物,拾掇出许多玩具。婴儿期的摇铃和黑白卡片,大块软积木,学步的小推车,这些,我和她几乎每一件都细细把玩过,仿佛一部孩子的成长史,承载着许多美好瞬间与珍贵回忆。留一些有特别意义的为念,余下的转送需要的朋友,或者捐赠,不想它们的价值就此被湮没。


我相信孩子如何定义、使用和对待玩具,决定了他们之间的关系——

,还是只能任其遵照设计者的意图按部就班地进行,以及她能够从中学习到什么。这会在将来进一步发展为她对物事的态度,影响她对自己与世界关系的理解。



厅长(陌上依依的女儿)满两周岁了。前几日整理旧物,拾掇出许多玩具。婴儿期的摇铃和黑白卡片,大块软积木,学步的小推车……这些,我和她几乎每一件都细细把玩过,仿佛一部孩子的成长史,承载着许多美好瞬间与珍贵回忆。


我将她这一时期的玩具依玩耍方式和叙述的便利划作几大类:建构类、角色扮演类、艺术类、感统类、体验类和其它。


建构类玩具


我搭配了几种建构类玩具给她,它们的特点是:


(1)简单:两岁左右的孩子,建构意识尚处于萌芽阶段,注意力仍有限,太复杂的游戏会令他们很快知难而退;


(2)开放:这时的“创作”是随兴的,事先不会计划,有明确目的和固定玩法的设计,远不如能够天马行空地感受建构乐趣的玩具更适合低龄孩子;


(3)丰富:这一阶段对建构类游戏的需要以参与和体验为主,多提供几种尝试,有助于培养与保持兴趣;但需要注意,丰富的不是数量,而是品类。合理组合的前提下,每类有一样即可。


▍入门级乐高


乐高在我看来真是最好的建构类玩具,没有之一。简单的积木块,通过变幻无穷的组合,搭建出一个个奇妙世界,好像变魔术,即使是两岁不到的小小孩也抵挡不了它的魅力。


我挑了两套入门级给厅长。一套是最基础的款,全部是造型略有不同的长方体色块,很容易上手;颗粒大小刚好适合小手抓握,拼插起来毫不费力。



▲初次接触乐高的小宝宝,有一套基础款足够


▲我和厅长合作的乐高“作品”


上图(右)是她全程独力完成的处女作。下图是我和她合作的几件作品。


另一套是Dulpo系列,颗粒大,数量少,组合相对简单;有不同场景,很适合两岁左右、刚开始喜爱角色扮演游戏的孩子。Dulpo虽有趣,因为限制了情景,开放性总不如另一套。


▲乐高Dulpo(得宝)系列


厅长对它们的反应差别很明显:玩基础款时自由又大胆,不许我插手,常常“造”出一些稀奇古怪的玩意,令我和她都捧腹;玩Dulpo时便谨慎许多,总要我帮她搭,我若不照章法胡搭乱建还要急忙指正,因此我私心偏爱基础款更多。



▍经典彩色几何积木



孩子两岁前后对色彩和几何图形有了模糊概念,又认不得太复杂的,这一套包含的几种基础色,色彩柔和又鲜明,几个基本形状也易于辨认,刚好供她“练习”,也算“寓教于乐”了。


▲从小玩到大的经典积木


我们创造出新的玩法,依据形状和颜色来分类:搭一座蓝色的房子(不同形状、相同颜色);或一列彩虹色车厢的火车(不同颜色、相同形状)。我和她轮流,一人“出题”,一人找出相应的形状或颜色,然后一起完成。她很喜欢这样有些小挑战的玩法。


▍彩虹积木

                                           

▲很特别的彩虹积木


这也是厅长爱不释手的一款积木,我从香港铜锣湾一家专营华德福玩具及用品的小店淘得。色彩光鲜(真是红橙黄绿青蓝紫),她一眼便爱上。造型简单,搭法却非常多。


▍原木大块积木+长条积木


▲大块木头积木


▲原木长条积木


两套原木积木也是很百变的玩法。我们很少单独用它们,多是配合各种玩偶和道具,搭场景,玩角色扮演。


“林中小木屋”是我们常玩的,也“砌灶”、“拾柴”、“生火炊煮”。厅长在我的“引领”下,渐渐也有自己的心得,主动创造游戏的行为多起来了。这样有态度、有内涵的玩具,也是可以长相守的。


▍基础装磁力片


▲由平面到立体的神奇磁力片


和传统积木不同,磁力片是用平面图形来搭建立体造型,感受二维和三维空间的切换,对于初有立体建构意识的低龄宝宝也是件趣事。


它还有一个好处,不占空间,装起来只一小包,出门带上,交通工具上可以自娱很久,作旅行玩具再理想不过了。


▍磁性砌图


▲怎么砌都是美的

砌图是介于拼图和积木之间的一种建构类玩具。五颜六色、形状经过精细切割的小木片,在平面上随意组合,拼出各种生动的造型和场景。


木片很小,对孩子精细动作是极好锻炼;只是需要提防吞食风险,最好在有成人陪伴时玩。轻巧的金属薄盒包装,打开便可以玩,带出门也方便。


角色扮演类玩具


厅长一岁多便有一些类似角色扮演(也称假装游戏或“过家家”)的举动,比如拿扫帚扫地,给毛绒玩具“喂饭”,但这些更像是单一的模仿行为。


当孩子两岁左右,开始在玩耍中加入更多目的性思考,学习用逻辑关系去组织不同活动,真正意义上的角色扮演游戏便开始了。接下来的几年内,孩子都会热衷于此,并不断在“演出”中加入自己的理解和创造,这对他们认识现实世界和人际关系、发展想象力与社交技能不无裨益。


小人儿“过家家”的愿望其实不需特别关顾,她自会发现和利用身边一切素材,随时随地创造机会发起游戏。


我为她准备的角色扮演类玩具不多,不少是利用家中的现成材料加以改造、组合;对于孩子的玩耍需求,成人的支持比玩具的多寡来得重要。



▍游戏厨房



▲厅长的私家“厨房”


我寻了很久,看遍市面上的游戏厨房(play kitchen),认为宜家这款明星小厨房最适合。


▲“锅碗瓢盆”交响曲


宜家搭配的厨房玩具便很好,炊具与食器的质地、外观仿真度极高,基本就是小几号的实物——比起过度设计的玩具,孩子真正的乐趣来自操作真实的日常物件。


▲“切菜”是她最爱的部分


“果蔬”是毛毡制成,样子很可爱。“切菜”真是一举多得的玩法:可认知蔬果;“切开”的动作,锻炼手眼协调、操作物件(“刀”)的能力;“粘回去”的过程,需要对包括颜色和形状做配对。


我偶尔也会给她一些真实的水果(如香蕉)让她去切,她不知多乐。


▍开放式情景游戏道具


▲用来玩情景游戏的各种玩具和道具


两岁的孩子还组织不起很完整、详细的角色扮演游戏,只需几只玩偶、一些小道具,再加一点创意便可玩得尽兴。


我帮她准备的包括:几只人偶,可随意设置角色;一些动物玩偶,“小猫小狗”、“鸡妈妈”和“鸡宝宝”、“鸭子”、“小鸟”和“鱼”;松果、石子、木头”蘑菇”,也会从外面捡一些小树枝、树叶之类;木头“汽车”、“卡车”和“独木舟”;一个布娃娃(她的“小妹妹”),由她照料,用一只篮子作娃娃的“小床”。


▲模拟“丛林探险”情景

▲模拟情景:

儿歌《Old McDonald Had a Farm》(左)、

“娃娃的一天”(右)


玩具造型很简单,也不必拘泥于玩偶的角色或道具的用途,配合积木,我们模拟出各种有趣又鲜活的情景,发明多样玩法,每次都可加入新的想象。


▍“大家来化妆”


▲利用家中的现成材料作化妆服

我挑几件她婴儿期的旧衣,小外套、连衣裙、帽子、围兜、再搭几条发带,放入篮子,供小小造型师自行搭配使用。


除此,家里的大人也是理想的“模特”,像是给爸爸扎根小辫,给妈妈画个胡子什么的,稀松平常。

▍家务做起来


▲给她一些工具,让她参与到家务劳动中来


厅长对家务的热爱由来已久。“打扫”、“擦洗”、“浇花”,我见她日日“劳作”不辞辛苦,干脆给她一些小工具:儿童尺寸的扫帚、塑料小桶和小抹布,置在她伸手可及的角落;小喷水壶,指定一盆绿植,由她专门照顾。


我为她安排每日的劳动任务,包括帮妈妈铺床、整理玩具、保持活动区域的清洁、将脏衣丢入洗衣机、餐前摆放自己的餐具及餐后将用过的餐具放入盥洗池等。


我让她参与每周一次的大扫除,和大人一起劳动;偶尔也让她试着洗碗——她更多是好玩,还得重洗。


有机会参与到家务中来,感到自己是家庭生活的一分子,让小小的她有一种自主感。对于孩子来说,最快乐的游戏,是能够让他们像对待“工作”一般严肃勤勉的。小不点儿认真起来,真是萌态百出呢。 


艺术类玩具


两岁的孩子懂得艺术吗?事实上,当一个一岁的小家伙专心致志将蛋糕涂满全身,或者在地上的一小片水洼里快乐地跳“踢踏舞”,在我看来,他/她已经在进行艺术“创作”了。


孩子需要艺术,也是天生的艺术家。两岁孩子能够尝试的艺术类游戏,尽管仍很基础,却已相当丰富;不大可能有什么像样的“作品”出现,提供的素材和游戏内容不宜太具体(有时原始的可能是更好的),不拘泥于形式,令小艺术家最大程度地感受艺术的美好,体验自由创造的快乐——这是他们与生俱来的能力,成人能做的,唯不破坏而已。


▍音乐启蒙:喜欢带来抚慰、快乐和安全感的声音


▲可以演奏的玩具

孩子对音乐(及其它艺术形式)有独特的感知方式,他们对声音和节奏敏感,喜爱自然、富于感情和节律的声音。给孩子的乐器虽是玩具,音质上却有要求。即便做不到高仿真,至少要是悦耳的。


孩子接触到的音乐,理想程度排序如下:亲人带着感情为其唱诵的节奏感鲜明的歌谣→大自然和生活中的美好声音→真实乐器演奏的旋律→高仿真“乐器”(音乐玩具)发出的声响→使用好的播放工具播放的好音乐→其它音乐。


▍小小的涂鸦有大大的奥妙


▲厅长的“神奇”涂鸦


孩子的画里,藏着生命的奥秘。给一岁的小家伙一支画笔,她便开始画,那画连”涂鸦“也称不上。

一岁半以后,能够静下来一阵子了。我添了小桌椅给她(正好也可作“餐桌”和手工桌)。桌子一侧悬挂一只小置物袋,没画完的画,截断的蜡笔头,零零碎碎的手工散件,随手收纳。


▲“一桌多用”:既是绘画桌、手工桌,也是小“餐桌”


近了两岁,兴致更高,并开始“研究”自己的画。我引入更多类型的画笔,教她尝试不同涂鸦方式,或在不同质地的界面上画。

▲一些涂鸦工具

▲趴着、躺着也能画,打着滚也能画

工具多了一些,需要考虑收纳。用的是不占空间的移动小推车(手工物件也一并收纳),想在哪儿画,推去便是。


▲涂鸦和手工工具的移动收纳


几种用过的绘画工具比较:

(1)磁性画板:优点是易擦拭,可反复使用;专用画笔,不会弄得到处都是;书写也流畅,不费气力,还有几个可爱的动物图章可用来造型。缺点是板子太小,早期还有些新鲜劲,长大些画两笔便意兴阑珊;磁性笔画出来的东西也谈不上美感,似乎更适合一岁之前,只想握着笔弄出点什么东西来的小宝宝。


(2)粗头水彩笔:也是早期用过的笔,很胖大一支,笨拙小手极好抓握,出来的线条粗粗萌萌,不是很鲜艳的色,好像稀释过,有些淡水彩的味道。不便之处是画一阵子需向下压压笔头才会再出色,小小孩不太好驾驭。


(3)粗蜡笔:厅长的第一盒画笔,从小用到大。它严格讲不是“画”出来的,而靠涂或擦(是真正意义上的“涂鸦”),孩子需要这样的随心所欲。美中不足是她还掌握不好力度,易折断。


(4)彩铅:可爱又安全、耐用的笔,和蜡笔一样矮矮胖胖,棱角打磨得圆润光滑,手感极佳;木质笔杆非常结实,适合厅长这样大力水手型的宝宝。她尤其喜爱笔帽上的一排“笑脸”。彩铅画的质感近似于蜡笔画,只是更细腻些,颜色也更明亮。


(5)手指画颜料手指画颜料色彩鲜艳,在纸上叠加、泼洒、氤氲,视觉冲击极强,无论怎样下“手”都是美的。颜料很好水洗,不必担心清洁问题。


▲很美丽的手指画颜料

▲手指画大师的“洪荒之作”

▍手工DIY,温和有力的艺术

手工这一传统的艺术创作方式,自有温和安静的力量,坐下来做一会儿手工,既锻炼专注力,也是积极的休息与调整。两岁孩子已可从事一些简单的手工DIY活动。


▲五彩的“泥巴”

DIY素材:彩泥

GIOTTO这款彩泥,既安全又环保。配方只蔬菜粉和植物油,闻着是淡淡清香,没有化学制剂的刺鼻气味,即使误食也无害,给口欲期尚未结束的低龄孩子用很理想。


小袋分装,一份的分量正合适小手揉捏。一次性给太多易浪费(统共十八种色),取几个基础色(收纳仍是辅食盒),够玩上好一阵子了。


▲我的“榴黄柳绿”双色小水饺


▲厅长的山寨版“彩色饺子”

盒子里漂亮的彩色泥巴,一下便抓住厅长眼球。怎么玩?需要些创意和灵感。记下几种大受宝宝欢迎的玩法。


游戏一:做彩色饺子。厅长喜欢我给她包的彩色小水饺,我和面擀皮,她也要搭把手。


游戏二:做下午茶点。烘焙用的小型模具,操作容易,可轻松将泥团切割成可爱的“饼干”,“烤箱”也派上用场了;造型简单的水果也是她力所能及的:圆滚滚的苹果和葡萄(我只需帮她稍作润色和修饰)、又长又扁的香蕉……

▲手工“饼干”出炉咯!

▲“水果”下午茶

游戏三:给颜色配对。颜色配对是经典的蒙特梭利感官训练游戏:将同一颜色的泥球放入对应的碗中。捡球、放球的动作,锻炼手部精细运动和手眼协调能力;颜色识别与分类,涉及视觉开发和简单的逻辑推理。两岁孩子已能够完全理解游戏的意图,并独力完成。


▲自制蒙氏教具:颜色配对

▲“好丑的毛毛虫”

DIY素材:纸张

纸张也是随手可得的理想手工材料。一卷彩色A4手工纸,依颜色分作几沓,方便取用。两岁孩子的精细动作发育和理解力尚不足以完成太复杂的纸类手工,简单玩法便能吸引她。

▲可任意剪裁的手工纸

(1)折纸。将手工纸裁剪成正方形小张,供她随意折叠,也可在示范和指导下练习一些基本动作,如对折、反向折、沿边角折,借此感受几何形状的变化,加强图形认知。


(2)剪纸。裁剪一些长纸条,准备一只迷你小信封和一把安全剪刀(在成人监护下使用)。她需要尝试将纸条剪成小段(比直接给一张A4纸让她剪更易操作),再装入信封。


▲两岁孩子的简单剪纸手工

(3)粘纸。创作一幅剪纸画:裁剪出各种图案,请她用胶棒将图案粘到白纸上,教她严格遵守涂抹胶水、检查正反面、粘贴、压实的程序,这种仪式感令小人着迷,好像接受了一项神圣而了不起的任务。

DIY素材:串珠

▲做些“针线活”贴补家用咯

厅长爱戴我的首饰臭美,我教她自己动手做:用绳子将漂亮的珠子一颗颗串起来,变成小手链和项链。


两岁孩子的“针线活”已很娴熟,只要注意挑选大颗粒串珠(避免吞食),保证珠子中间的洞眼足够宽敞,及粗粗大大的硬质“针头”,她便能很顺利地“穿针引线“了。


感统类玩具

感统,是“感觉统合”的简称,指人体利用自身感官(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从环境中获取信息输入大脑,后者再对其进行加工处理,并作出适应性反应的能力,简言之即身体与大脑互相协调的学习过程。

我为厅长挑选这类玩具时,并无目的,只凭有趣,至于“训练”效果,只当意外收获了。


彩虹塔:感知三维空间的魅力


▲百变彩虹塔

彩虹塔是彩虹积木的姊妹版,由一组大小依次递减的不规则多边体木块组成。


看似简单的游戏,内涵颇丰富:除促进精细动作和手眼协调能力发展,还可加强对颜色、形状、数字等抽象概念,以及一系列对立的逻辑概念,包括体积(大与小)、重量(重与轻)、顺序(上与下)、等级(递进与递减)等的感性认识;通过目测和比较三维空间的细微差异变化,锻炼观察力和判断力。

▍几何嵌板:建立对形状的触觉记忆

▲摸起来很美的木质几何嵌板

这些木块立体感十足,手感圆滑而细腻;只着两种清净美丽的原木色,淡化视觉刺激,鼓励孩子用手触摸形状。


玩法是将木块完整嵌入木板上对应的洞中。几何嵌板具有蒙氏理论主张的“自主教育”功能,即玩具本身能够让孩子自己发现并纠正错误(如正方形木块无法与长方形的洞吻合),而不必依靠成人说教或提示。通过重复努力克服困难,获得相应能力,对于孩子的身心发展至关重要。


▍创意拼图:认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厅长能够熟练操作几何嵌板后,我趁热打铁引入两套拼图。拼图涉及不规则形状的识别,以及对整体与局部关系的认知,对观察力和记忆力要求更高,越味性也更胜一筹,可作为几何嵌板的“进阶版”。


一套是大块彩虹兔拼图,共六块(给低龄孩子的拼图块数不宜太多),组成大小两只兔子。

▲大块彩虹兔拼图

另一套是“小熊换装”拼图,给小熊一家分别搭配服装(分上下装,可借此理解上下概念),还可换上不同表情的脸。


▲小熊换装拼图


体验类玩具


“体验类”玩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模拟真实的、自然场景下的经验和感官,可作为无法直接接触某类事物时的替代,供孩子经常性地、重复体验相似乐趣。


▍大型轨道玩具:火车快跑!

▲轰隆隆,小火车开动咯!

轨道玩具选择很多。初期搭建简单的小型轨道即可,随孩子成长,渐渐加大精细和复杂程度;若是“发烧友”,将轨道铺满整间屋子也未尝不可。


我们可以用乐高来DIY情景配件:站台、高架桥、交通指引灯、工作车辆、树……


火车轨道玩具融合建构与角色扮演,玩法丰富;通过模拟真实的火车运行场景,小车迷可过一把当火车司机的瘾,体验一回大型交通工具的魅力。


造型各异的木质轨道片,经自由拼装,搭建出变化无穷的轨道系统,培养想象力和动手能力;控制列车在轨道间前行后退、穿隧道、上下坡的过程,锻炼平衡感和操控能力,帮助孩子感知物体在三维空间的运动方式。


戏水玩具:洗手池里的“水上乐园”


 ▲洗手池里的“水上乐园”

没有哪只小家伙能够抵抗沙子和水的魅力。在家中备些简易的沙水玩具,既是炎炎夏日的最佳玩伴,又可“拯救”独力带孩子的全职妈妈——总能换来至少半小时的清净。


Plantoys这套木质戏水玩具是厅长的心头好。Plantoys使用的材料是天然橡木,不必担心开裂和褪色的问题,包括憨态可掬的海龟、海星、鱼,渔网和两只流速不同的水碗;再加一块海绵,让她体验绵块吸水、释水后的重量变化。


除作洗澡玩具,还有许多有趣玩法:


玩法一:激流勇进。将一只塑料箱子置于洗手池内(下水管道保持通畅),水龙头下方,打开龙头,一会儿功夫便形成两重“瀑布”和潺潺“溪流”;她陶醉于伸出小手感受水流的落差,喜爱看动物们一遍遍从“瀑布”顶端一跃而下,跌入“溪”中。


玩法二:“海”边嬉戏。将下水口封闭,放上一池水,让动物们在“海”里自由自在游泳,玩“捞鱼”和舀水;利用箱盖在池中造一块“陆地”,海龟可以爬上“岸”晒太阳。


玩法三:魔法“海洋”。放入少许肥皂水,搅上一搅,阳光一照,海面上便升起许多五彩斑斓的泡泡;搁些冰块进去,让她观察“冰山”消融、物质由固态向液态转化的过程。


仿真玩具沙:一捧沙子,一方乐土

▲沙子的神奇,在于它介于生命与物质之间

玩具沙也可用大米和决明子代替但对于低龄孩子有误入口鼻耳的风险。多方尝试后选用这款仿真“动力沙”,它介于沙子和粘土之间,手感像湿沙,内里却完全干燥;沙质细腻干净,不粘手,也很好塑型。沙是无味无毒的,且可重复使用。


有几个常玩的游戏:


玩法一:沙滩闲情。夏日海边,小猫小狗追逐嬉闹;沙滩上有一排矮房,人们从房子里出来,在“椰子树”(松果)的树荫下野餐乘凉。故事也可以是迷途的旅者骑着“骆驼”(用乐高里的“山羊”代替)在荒漠中寻找绿洲。


玩法二:沙子变身。没有现成模具,利用手边一切可用之物,积木、瓶瓶罐罐、烘焙工具,也能变出城堡、汽车、水果、蛋糕和美丽的几何图案。


玩法三:沙漠寻宝。厅长懂得客体永恒的道理后,尤其热衷于将各种东西埋进沙里变没的把戏:漂亮的石头、彩色回形针、乐高小人,还有我和她的手。


▍游戏帐篷和隧道:秘密与冒险

▲秘密王国与冒险之旅

,开始希望在家中拥有属于自己的“私人领地”。不妨划出一处固定地点,作为孩子的“秘密王国”,一顶合适的游戏帐篷会是不错的选择。


可随需搬来搬去,不用时静立一角,全不占空间。扔几只软垫、抱枕进去,挂一串彩灯,夜里点亮,浪漫满室,厅长凑近啧啧惊叹:“美!美!”岂止是她的“秘密王国”,连我也想据为己有。


我将游戏隧道帐篷和滑梯连起来,组成“越野“赛道,请她由隧道这头钻过去,从滑梯滑进阳台的“游乐场”,在蹦床上跳上一阵,再沿原路返回。


这款也是可以随时收纳的,下次拿出来,换一个玩法照样捧场。




厅长这一阶段的玩具和围绕它们展开的游戏记叙得差不多了。这些玩具并不是同时全部提供给她;日常可见,通常在十件上下,我会视情况,隔段时间以新的替换下一两件旧的,如此既可保持热情与新意,又令她能够专注、深入地玩耍,而不会因选择太多件件皆浅尝辄止。


坚持给孩子的玩具要少而优,对物事有节制、有态度,方有敬畏,有欢喜。


我相信有一天厅长看见这些文字和照片,会知道,她自由而丰盛的人生,是从一个不被干扰、尽情玩耍的童年走来;而这一切,重要和不重要的点滴,被观察、被记录,是因为深深地、郑重地,被爱。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