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愿意和小朋友分享自己的玩具时,如何维护孩子的权利说“不”


弗洛尔和其他所有孩子一样,她只是做出了她这个年龄的小孩的正常反应。实际上,2~4岁的孩子开始构筑自己人格的核心部分了。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个过程。

让我们想象一下,在她这个年纪,孩子的世界像是由一块块的拼图组合出来的,这里有:对父母的爱、对兄弟姐妹的嫉妒、对权威的恐惧、犯了错误的罪恶感、必须守的规矩和可以突破的底线,还有她喜欢的金鱼、她的“小恋人”、她的玩具等等。这一块块拼图,在她的世界里暂时都是混乱无序的,她正试图用这些拼图构筑起一个完整的画面。还要再成长两年时间,她才能完成这幅拼图。如果这期间有人推倒或弄乱她的拼图,不难理解她会有多受伤。

那么,在她这个年纪,在她内心深处构筑自我的过程中,有什么会打破她的平静呢?比如,家里新添了一个小弟弟就会打乱她已经适应的秩序。因为爸爸、妈妈突然都围着小弟弟转了,分给她的关注比原来少了,孩子就会感到父母没有以前那么爱她了。在内在的自我构筑中,她心理上的安全感就会降低。

还有一些情况也会打破这种稳定,不过造成的反应可能没有家里添丁进口那么激烈:孩子需要舍弃一块拼图,比如把玩具借给小朋友。在成年人看来,给别人一个玩具没什么大不了,但对孩子来说却是大事,因为这打散了他们好不容易才拼好的拼图。以她的年龄,一件玩具是她的拥有物的一部分,也就是自我的外延。在这个年龄段,感觉和客体都是她自我意识的一部分,拿走她的一件玩具,就是硬生生地在她苦心构建的自我拼图上抠下一块。所以,当大人强行要孩子把玩具借给另一个孩子时,孩子会大哭大闹,强烈抗拒。


孩子在2~4 岁时忙于构建自我,因此,你要理解孩子都有这么一段“自我主义”或“自我中心”的时期,即孩子万事只以“我”为中心。


每个妈妈也许都碰到过这个难题:别的小朋友想玩自己家孩子的玩具,但是孩子说啥都不乐意拿出来。


这时候的你,是会继续鼓励他“分享”呢,还是尊重宝宝就此打住?


聪明的父母这样做

孩子在小公园里玩的时候,如果有别的小朋友要借孩子的铲子或是小三轮车,孩子不愿意的时候别强迫他,告诉他可以拒绝这些要求,“只要说不就好了”

可以和那位小朋友说:“现在他还不想借给你,你别生气。这回就算了好不好?下回再借给你行吗?”孩子一定会很感激你的理解,也感谢你对他的维护,帮助他守卫了自己的心理优势地位。在那些要带去小公园玩的玩具上刻上他的姓,让他能辨认出自己的东西,这样做也能让他更加安心。身为爸爸、妈妈,就是要做孩子的保护神。 

我们小时候(包括现在还会有),别的小朋友看上了自己的玩具,家长常常会因为不好意思很大方地将它送给别人。

一旦我们因此哭闹、发脾气,还会被爸妈指责:“不能这么小气”、“别这么不懂事”、“有什么大不了的,不就是个玩具吗?”

可是对孩子来说,你眼中算不上什么重要的玩具,对他来说却是“唯一”。

妈妈随手送人的小汽车,可能是他“汽车库”中最重要的一辆;你以为孩子看腻了的书,提出要送给别人时他会急得跳脚——这可是曾经陪伴自己无数个夜晚的哄睡故事,它的意义又哪止一本书那么简单?


一位妈妈的同事带着孩子去她家里玩,看上自己孩子的玩具走的时候一定要带走,但是这位妈妈的孩子已经表示出不愿意送给她,可是这个同事的孩子依然哭闹不止,并对这位妈妈说:“能不能今天给我先带走,下次给孩子买一个更好的?”

这位妈妈看看自己孩子,孩子看着她表示出了不同意,就回绝了同事的建议,当时这个同事直接很不高兴的走了,并边走边表示自己的不满。并在之后对身边的人表达自己的不满并称这位妈妈太没有礼貌。


可能有些人会觉得这样很不礼貌


但是不礼貌的究竟是谁呢?是这样做的孩子和自己吗?还是明知别人不愿意,却仍希望别人能够将自己的东西分享给他人的人呢?”


举个例子:一个成人到公园吃东西,会有陌生人要求他分享这食物吗?

如果他明确表达了拒绝,那些有礼貌的、伸手向他要求分享食物的人会感觉到不高兴吗?答案都是否定的。


这位妈妈最后坚定了自己的教育理念——她会告诉孩子:我们并非活在一个只要有人要求某件东西,你就得放弃的世界。


 ♥如果你在家里招待来做客的小朋友,最好让这些小客人也带上自己的玩具,这样孩子就不怕别人来抢他的玩具了。


还有人觉得“有什么大不了的”,能把话说得这么轻巧的人,真让他尝到这滋味,他铁定再也不会这样说。 


有网友就曾经在网上吐槽过自己小时候被妈妈坑的事——


家里来了小客人,妈妈让小客人去她衣柜随便挑,然后一件新买的衣服就这样被挑走了。

在自己表达反抗后,妈妈还甚为不屑。


她为此采取了坚定的“报复”措施——没几天后,她姨来到她家,她把妈妈的包都拿出来了让姨选,那一刻妈妈的脸都绿了。


立刻让人感同身受啊,有木有?回击得漂亮!


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的东西,在不愿意分享的时候可以拒绝。

我们常常教给孩子,分享是一种美德、分享是应该被倡导的观念;却忘了教给孩子,也要保护好自己的东西。


这些东西的所属权或者分配权并不在那些为了面子、为了看起来很大方、会“慷他人之慨”的家长身上,而在他自己。


如果不愿意,他完全可以大声说“不”。

当你的孩子不愿拿出自己的东西分享的时候,请别再给他贴上“小气”、“不懂礼貌”的标签。


从小我们就在“孔融让梨”的教育中,学会“谦让、分享和无私”,但很少有人告诉我们,如何尊重自我意志、勇于争取和保护自己的正当权利。


这是教孩子内心强大的重要一课,更是让他在未来懂得坚持真理、珍爱自己的示范与鼓励。

也许有一天,你再次碰到全文开头的那个难题,请记得保护好孩子勇敢说“不”的权利。


(部分摘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