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写作业不可以像玩儿一样???

“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教会孩子从正确的事情中找寻愉悦。”——柏拉图


“快乐还不足以让人生卓越。重点是在做提升技能、有助于我们成长、能发挥我们潜能的事情时获得快乐。”——"心流之父”米哈伊·契克森米哈伊



前段时间,一个话题在网络上引起热议,陪孩子写作业已成为七零后、八零后家长们的一场噩梦,甚至有陪出心梗的,这陪的哪里是作业,是生命啊!


2017年底,某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平台发布了一项令人震惊的互联网大数据报告,在对其线上及线下近亿注册用户进行了调研之后,结果发现,目前中国学生日均写作业时长为2.82小时,是全球水平的近3倍,近8成家长每天陪孩子写作业,而有3/4家庭曾因孩子写作业而“开战”。陪写作业已成为中国家长幸福感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亲子关系的一大杀手。不仅如此,有8成小学生和9成中学生22点以后才睡觉,以至于影响身体健康和发育。因为熬夜写作业,有85%的学生出现过沮丧、崩溃、自我怀疑等心理问题……


全国有一亿多小学生需要每天放学后写作业,我保守估计,如果此刻读文章的你家里并没有这个烦恼,你的朋友圈里至少会有一个家庭正在因为孩子写作业问题而鸡飞狗跳。


拿我自己来说,我身边就有一堆这样的亲戚、朋友、同学、客户,就经常来找我咨询这个问题。有一次,一个家长突然发来一条消息,说:“快救救我,我陪孩子写作业情绪崩溃了,现在感觉简直要炸了,我不知道该怎么办……”听得出她已经抓狂了。当时我觉得自己简直不是心理咨询师,而是一个消防员,需要紧急扑灭一场大火。好在我的“消防车”里倒是有不少“灭火器”,帮她度过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情绪大火。还有一些急性子家长,情绪上来就对孩子一顿暴打,过后又非常非常后悔,但是总控制不了自己,总在重复同样一个模式,就像是程序陷入死循环一样。



“说了多少遍,要认真,要专心,快点写完不就能早点睡觉了嘛?就是不听!”


这是非常普遍的抱怨和唠叨。像这样的受困扰的家庭还有很多,家长们普遍在寻问的一个问题是:我要如何让孩子做作业不拖拖拉拉,不三心二意,多学习,少玩游戏?


而各类育儿专家的普遍回答基本是:孩子写作业的时候你不要看电视,而是要看书;或者,如果孩子一直玩,你就让他自己承担这样做的后果,下次他就知道了……


当然,这些是会有一定作用,但是,难道这些就是最好的解决办法了吗?我并不满意。我是学积极心理学的,如果我的孩子每天必须花两三个小时来写作业,我认为有必要让这个过程变得非常美好,那样他的童年才会真正美好。于是,当家长们来咨询我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就反问了他们另一个问题——


“为什么写作业不可以像玩儿一样呢?”


没错,我不是在开玩笑。所有陪孩子写作的家长们,我相信这个问题不仅仅可以结束你们的噩梦,还能结束孩子们的噩梦。我觉得你们都应该去多问一问这个开脑洞的问题。


惊讶?疑惑?没关系,我接下来就做进一步解释。


 01.

孩子在玩儿中深度经验心流


首先,你有没有注意过,孩子在玩儿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


这张图来自一位叫Phil Toledano的美国摄影师,他专门捕捉人们在玩游戏时的各种表情。这是他拍到的一个经典的游戏表情。这个孩子正在网络游戏里面对一个史诗般的挑战,而且胜利的可能性非常大,这个表情说明他在深度地专注、沉浸、忘我,跃跃欲试,对于接下来可能发生的不可思议的胜利充满期待。——这个体验就是心流。


如果你现在开始留意去观察自己孩子在玩儿时的状态,你或许可以发现很多像这样的表情。研究发现,心流对我们的生活质量意义重大,它让我们非常投入,轻松而且高效,成长速度特别快。如果是在有意义的事情上更多地经验心流,我们会更健康,更幸福,更有创造力和成就。


事实上,游戏是最能带来心流体验的一种活动,因为它具有典型的心流活动的结构特点,也就是:


  • 有清晰的、可实现的小目标,比如过关晋级;

  • 有明确的、即时的反馈,比如得分奖励;

  • 挑战的难度刚好是他能力所能及的程度,在游戏世界里,没有孩子不能胜任的任务。


所以,我们孩子成长过程中玩游戏的时光,几乎全都在心流里。心流让他们专注忘我,让他们无忧无虑,让他们感受到乐趣、能力和成就,这是一种巨大的内在奖赏,促使他们不由自主地想要重复地去经验这个过程。这就是为什么,他们会对游戏欲罢不能。


 02.

孩子游戏成瘾,这值得所有人深思


说到这里,你肯定要质疑我:这么说来,我应该纵容孩子去玩游戏咯?既然心流这么好,那游戏让孩子上瘾这个事情,怎么解释?


其实心流和许多改变时代的伟大事物一样(比如核能、互联网等),都是一把双刃剑。当我们把它用在无意义、不道德、甚至破坏性的事情上时,它会造成伤害和灾难,比如有的青少年可能会因为自己的成长环境混乱无序,没有机会从正道上找到心流,于是就沉迷于网络,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因为在他们所处的环境里,通过这些歪门邪道似乎更容易找寻心流。因此,不是心流这个体验本身不够好,而是有些孩子并没有机会把它用在对的地方,用在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上。


前不久,我对我的博士导师、84岁的“心流之父”米哈伊教授做了一个采访(点此处回看完整采访稿),我刚好问了他这样一个问题:


“我们要如何避免心流的误用,把它用对地方,对此您有什么建议呢?”


他的回答让我印象深刻,他说:


“这个问题很重要。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2500年前就在他的一本书里写道,‘对于人们来说最重要的事情,是教会孩子在正确的事情里获得快乐。’比如,在演奏音乐的时候,在学习数学的时候,在帮助他人的时候,在维护和平的时候……


可是,2500年过去了,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似乎并没有什么真正的进步,作为大人,我们自己也不知道如何实现这一点。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我认为心理学很重要的原因,它有机会在这个方向上帮助人们。我认为,我们应该试图去实现这个目标(——教会孩子在正确的事情里获得快乐)。”


的确,我们似乎一直在教孩子去做正确的事,但是,我们很少去教他们如何从这些事情中得到快乐,得到内在的奖赏。由此看来,孩子不写作业这个问题,其实是个千古难题啊——很可能早在柏拉图时代就已经有人和你一样在焦虑了。


为什么孩子会在游戏世界中沉迷,却不能对写作业“上瘾”呢?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所有人深思。


事实上这说明,孩子在游戏中比在知识和书本中找到了更多的快乐。每个孩子都有寻求乐趣、寻求挑战、寻求心流的本能,可是在学校和家庭中,并没有这样的机会来满足他们,所以他们只好遁入游戏的世界。


更令人悲哀的是,大人们还要阻止他们去玩游戏,剥夺他们唯一获得快乐的来源,迫使他们不得不呆在糟糕的现实里,或焦虑、或无聊地一天天挨过自己的童年,青少年,直至变成一个彻底空虚、迷茫和不快乐的成年人。


03.

玩儿是人的天性,也是我们活下来的原因


孩子是天生的玩家,他们在玩儿中建立对自我和对这个世界的各种认知,他们在玩儿中适应环境的规则,好奇地探索各种可能性,培养各种技能。玩儿不仅仅是带来乐趣而已,可以说,它是我们活下来的原因。


你可能又会惊讶了,呐呢?——不,我不是在开玩笑。


Stuart Brown博士是美国国家玩耍研究所的创始人,他对玩耍做了大量研究。他的研究告诉我们,早年时期缺失玩耍机会,轻则可能让人失去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修车,重则可能导致犯罪和谋杀。


还有一项动物的实验研究,将幼年小白鼠随机分成两组,剥夺其中一组小白鼠任何玩儿的机会,而给另一组小白鼠提供很多玩具。当它们长大后,如果给他们闻猫的气味,两组老鼠都会吓得躲起来,可是有玩耍经验的小白鼠会慢慢探出头来,发现没有危险后就出来寻觅食物,而从来没有玩耍经验的小白鼠则永远躲着不出来,最后活活饿死。


玩耍还是我们人类文明进化和繁荣的推动力。


这是StuartBrown在演讲中展示过的一幅绘画,其中描绘了15世纪欧洲的庭院场景,人们在玩着各种各样的游戏,可见自古以来,玩儿就是人类的天性。


最近有关历史的研究更是有迹象表明,小亚细亚古国吕底亚的人们在公元前一千多年前就用羊骨头制成了世界上第一枚骰子,发明了掷骰子游戏,这个游戏让他们忘记饥饿,从而帮他们度过了18年的饥荒。最终为了生存,他们用掷骰子的方式,选出了一半的民众远走他乡,去寻找新的国土,建立新的王国,而这个王国就是后来兴盛了一千多年的古罗马帝国……


所有这些证据表明,如果有一天,连孩子都不会玩儿了,那将会是全人类的噩梦。

 04.

为什么写作业不可以变成“玩”作业?


有一位美国游戏设计师,毕业于加州伯克利大学的女博士简·麦克戈尼尔,她提出一个宏大的愿景,并且在带领着她的“未来研究所”实现这个愿景。她要让全世界的人每周玩游戏的总时间从30亿小时增长到210亿小时,而且她预计在未来10年里,全球游戏玩家的数量将从现在的5亿增长为15亿。你可能觉得,这个设计师太邪恶了,她简直是要毁灭世界。


但有趣的是,她和《自控力》畅销书作者、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凯利·麦克戈尼尔是一对孪生姐妹——所以这位游戏设计师当然不会是要用自己设计的游戏把她的姐妹所创造的自控力再摧毁掉。事实上,简也写了一本风靡全球的书,叫做《游戏改变世界》。


简发现,每天全世界有那么多的人在自发地玩游戏,他们可以那么坚持,那么团结,可以屡败屡战,可以快速提升技能,可以解决各种各样的难题,唯一的一个问题就是,他们是在虚拟世界里而不是在现实世界里解决难题,于是她想:要是能让大家把这种游戏精神发挥到现实中更有意义的事情上,所有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于是她就成立了一个研究所,叫“未来研究所”,带着她的团队去创造这个未来。他们设计可以极度反映现实的游戏情境,让人们在游戏的心流体验中去解决现实世界的各种重大问题,比如能源危机、环境问题和社会创新等,促使大家将游戏的经验自动迁移到现实生活中。


所以,和简比起来,我这个把“写作业变成‘玩’作业”的梦想,是不是显得并没有那么疯狂?


种种迹象表明,我们真正要做的,不是剥夺孩子玩的自由,而是想办法创造一个环境或流程,让孩子能够在有意义的事情上尽情地玩,投入地玩,玩出心流,玩出意义。


 05. 

如何让孩子做到“玩”作业?


那么问题来了,怎样才能把作业变得像游戏一样好玩呢?我们大部分人都不是游戏设计师,也没有那个本事和成本去设计一套高端的游戏,不是吗?事实上,这是一个严重的误区,很多人认为游戏化就只能存在于网游或手游上,需要高超的技术和巨额资金。对于这种趋势其实我很担忧。因为研究发现,真正能带来幸福的玩法都是那些工具很简单、主动参与度很高的活动,而不是那些融合了密集劳动、资源和技术的活动。也就是说,对于孩子,打篮球或是在沙滩上建“城堡”可能会比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玩手游更加快乐。


现在有的企业和投资人,花费重金开发能提升孩子专注力的高科技游戏设备,造成大众的盲目追捧,以为只有这个产品才是改变孩子的救命稻草。在我看来,有这个工夫,还不如让孩子到大自然里去观察一只虫子。有这个钱,还不如投入在对孩子的正念教育上,而不是高科技产品的开发上。正念对于孩子来说,就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小游戏,几乎不需要任何高尖端工具,而且已经有大量科学研究证明了它的各种积极效果,正念教育在欧美的学校里都已经广泛普及,非常受欢迎。孩子不需要那么复杂的工具来帮助他们达到专注,几首正念音频、几本画册,再加上老师的正确指引,就足够了。


对于孩子“玩”作业这事,我们是认真的,我们不仅有理论依据,还有实操工具。最后,我就为家长们总结一些“玩”作业的具体办法,并附上一段给孩子们听的音频工具,作为例子。


1). “执行外太空特殊任务”——营造“玩”作业的情境


在游戏中,通常都会有一个虚构的、很有使命感的故事线索,它可以把人带入到一个情境,在这个情境里的活动可以迁移到生活中,自动触发一系列行为。所以,我们可以用故事情境教给孩子,写作业不仅仅是写作业,还是为了实现某个更宏大、更崇高的使命,比如打败外太空里的怪兽,维护宇宙和平。当然,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我们可以设置适用于他们的不同故事情境。


2) “原来写作业可以很好玩”——创造“玩”作业的理念


很多孩子不爱写作业,是因为大人们可能在早年就已经给他们灌输了“写作业很困难、很辛苦”这样的理念,比如,用写作业来惩罚他们。这导致他们在认知上就认为写作业是痛苦的,因此会本能地逃避。如果家长平时在言谈举止间就巧妙地传达一种“写作业可以很好玩”的理念,甚至自己也轻松地“玩”起自己的工作来,那孩子也会渐渐地认同这一点。比如,当孩子该写作业的时候,你可以对他说:“宇宙战士,我们要登上飞船去外太空打怪兽了,准备好飞上豌豆天梯了吗?今天你估计可以采集多少豌豆?”这样,孩子会不会觉得好玩很多呢?


3) “小步前进,过关升级”——建立“玩”作业的流程


要让孩子在写作业过程中深度专注忘我,需要按照心流活动的游戏化规则来设计作业流程,也就是说,要有清晰的、可实现的小目标,明确的、即时的反馈,并且挑战难度与他的能力相匹配。比如,你可以和孩子一起设定,在接下来的一个番茄钟时间(比如25分钟)里,打算完成哪些任务,然后检查这段时间完成得怎么样。最好这个目标是符合孩子当前学习能力的,随着他的能力提高,效率提升,你再帮助他设置更高一些的难度级别,像这样循序渐进。


4) “我能在作业中找到乐趣”——树立“玩”作业的自信


如果孩子总能把作业玩得很好,每次都在自己的舒适范围内完成任务,他就会建立起对自己写作业的自我效能感,也就是自信,并且这个自信会不断扩大,促使他在学习的更多方面也找到自信。这将会是你可以给孩子的一笔最好的无形财富。注意,只有孩子亲身经验了这个过程,他才能真正相信自己可以做到。而说教、惩罚或是剥夺玩耍等方式都会适得其反。


我和我的小伙伴不负“玩”的使命,结合积极心理学的多个前沿科学原理,研发了一系列音频工具,专治各种不写作业的熊孩子,这是其中之一,现在不妨就让你的孩子听听吧——



儿童游戏化正念音频(试听)

研发&录制:Helen Yan

版权归属幸福知道


但愿孩子们都能成为作业的玩家,人生的赢家。那样,我们也算是可以终结一个千古难题,真的把现实世界变成一个乐园!


文|Helen Yan


= end =


(关注“幸福知道”服务号,后台回复“玩作业”,即可下载本文中的试听MP3,更多音频工具,点文末“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