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是在抢玩具,就是在被抢玩具

抢玩具大战每天都发生在幼儿园、小区、游乐场、家里、亲戚朋友家,任何你能想到和想不到的anywhere。
 
有的小孩家里的玩具不爱玩,出去就爱抢别人的玩,抢不过还哭。有的小孩手里的玩具总被别的小孩抢走,不会应对也只能哭。
 
于是给我们大人一种无奈的感觉:孩子不是在抢玩具,就是在被抢玩具。


事 实上,2~3岁的宝宝其实并不太懂“你的”“我的”“分享”“合作”什么的。他们的世界里只有喜欢和不喜欢,他们的自制力也极差,尤其是外面玩的时候看到 一个他当时手里并没有的玩具,本能的反应就是拿过来。所以才会发生小孩一出去就爱抢别人的玩具,当看到新的玩具了他又会抛下刚抢到的那个。
 
有的性格好胜的小孩会试图抢回自己的玩具,结果就演变成了肢体大战。而那些性格比较柔弱的小孩就会咧嘴大哭,寻求大人的帮助。
 
当孩子被抢了玩具,我们应该怎么教他应对?抢回来或是冷处理?
当孩子去抢玩具,我们应该怎么教育?也抢走他的玩具还是告诉他大道理?

如果家长在场,碰上别人抢你小孩的玩具,一定要制止,不让对方小孩得逞。装作大度让孩子说“给别人玩会儿吧”那都是伪分享

如果家长不在场,碰上别人抢了你小孩的玩具,你需要和孩子共情,对他的遭遇表示理解,比如说:你的玩具被抢了很难过对不对,要是有人抢了妈妈的鸡腿妈妈也很难过,来,咱们抱抱。”当孩子情绪稳定下来了再跟孩子沟通可行的解决方案。

下面我们用一个具体的场景来教导孩子如何面对抢玩具这件事情:
 
一 群孩子在玩拼插积木,大一点的孩子眼疾手快地占了一大堆积木块。小一点的孩子分别拿了剩下的少量的积木。玩着玩着,大孩子的手中的积木都拼插完了,就去抢 小孩子的积木。当小孩子的积木也没了,大孩子甚至去拆对方正在建造的“建筑”。小孩子急了,但是不知道该怎么办,于是只好哭。
 
我们应该如何教育双方?很简单。
 
对被抢玩具的孩子说:“这是你的玩具,你不想给别人,就要说‘不行’。”家长可以在家里模拟玩玩具时抢玩具的场景来训练孩子说“不”的能力,让孩子试着学说“不行”(教孩子分享那是我们以后要讲的事情,这里先不赘述)。
 
当孩子能够勇敢坚定地说出“不行”的时候,家长要继续教孩子“除非问你借或者拿玩具跟你交换的时候才可以给他。但是必须是你想要这样做的情况下才可以。”慢慢的孩子就会形成这样的常识,没有人可以在不经过自己允许下拿走自己的玩具,但是作为好朋友我们可以彼此交换玩具玩,我愿意的话也可以借给你玩。
 
对抢别人玩具的孩子说:“如果你想玩别人的玩具,一定要经过别人的允许才可以”。

给孩子普及物权意识,让孩子能够知道这个世界上有“你的”“他的”,而不全都是“我的”。家长一定要及时告诉孩子,什么是自己的,什么是别人的。如果想玩别人的玩具,需要得到别人的允许。同理也可以在家里模拟一个场景,培养孩子在动别人玩具前先询问别人的习惯:“我可以玩/借会儿你的玩具吗?”
 
如果孩子向别人借玩具玩时遭到了拒绝,则可以让孩子学会拿自己的玩具跟对方交换,或者向另外一个小朋友借玩具玩。
 
开始孩子可能会当时答应的很好,过后还是会抢玩具,家长千万就不要放弃了,因为家长的不作为会强化孩子的这一不良行为。
 
如 果孩子已经抢了别人的玩具,家长要以身示范,拉着孩子的手温和地问:“你能不能将玩具还给小朋友?”,一起将别人的玩具送回。当玩具还回去了,家长还要做 到及时表扬:“宝宝做得很好,很棒。”一定要有耐心地进行这个步骤,如果孩子不肯归还,家长要耐心地讲道理,让他共情,做到坚定但不强硬。

喵姐曾经在美国时发现美国幼儿园里有一项不成文的规定:玩具是要轮流玩的。每个孩子手里只能拿有限的几个玩具,孩子可以一直玩到自己愿意放下为止。但如果放下被别的小朋友拿走了,就不能再找借口去抢这个玩具了。
 
所以跟孩子们一开始就约定好“轮流玩”的规则,也是一个不错的有效制止孩子抢玩具的方法。


孩 子之间的这种争夺行为多从为了占有玩具、游乐设备中来。年纪大一些、发育得更好的孩子明显占优势,成为去抢夺的主动方。剩下被抢的孩子一般都是年龄稍小、 反应稍慢的孩子。当孩子有了自我意识后,想要占有物品的想法是正常的。我们教孩子去抢很容易,但是教育的目的之一是帮助孩子学习到符合社会行为要求的认 知。
 

所以家长可以让自己孩子认清一个事实:有人愿意分享给你,因为他喜欢/爱你,有人不愿意分享给你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因为你也有不愿意给别人的时候。这个世界就是如此,不可能想要什么就有什么,要学会接受“别人的东西不能强求”,也要学着接受“喜欢的东西不一定要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