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告白征文大赛投票开始啦!

乡村告白大赛征文投票

快来为你心仪的“告白”投票!



什么?

你说想一览各位告白家的芳华?

满足你!


散文篇


陈友 理信信工1602

山泉二沟

我心中最美的乡村是儿时的家乡。

寒假,我狠狠地暗下决心。我要徒步拜访心爱姑娘的家乡。我只知道她的家乡生长在山脚下,不过毕竟我还有导航。早早地出发,此刻雪渐渐地都化作了水中雪,当看到了炊烟中朦胧的山时,我倍感欣喜。一是终于到了,二是我匆忙跳到了山沟里,解了下三急。我跳出来时,银铃般的笑随风荡漾,紧接着三个姑娘异口同声地大喊:“回家喽!过年喽!”。接着又是风吹耳畔。

这股风可把我吹到了小时候的泉山——我的家乡。我在空中俯视着熟悉的轮廓。大雪后白茫茫的大地,淡淡的灰烟。还有不知何时拔地而起的大雪人,再看平房上,大人们在扫雪,小孩儿着急地在前面写下自己的愿望。我还来不及笑,又被风吹回了路旁。猛摇脑袋,我却看到了清晰的绿山。心中感叹真美,揉了揉眼睛,再睁开却是小溪中的绿柳。往左右暼一瞥,成群结队的鸭子正悠闲地在水中漫步,不时还啄啄雪白的羽毛,像是少女在镜子前梳妆一样。看着看着又被河水中的绿拉了回来,再摇摇脑袋,还是那条路。我慌忙地抬头看到了早起的太阳,又被她逼迫到了泉山的夏日。我和小伙伴们早早被鸡鸣叫醒,小心翼翼地穿过一片桃林,到桃林的尽头时,每人都肚子大了起来。随后飞快地跑到盘绕村子的小溪,然后我们脱的光溜溜的,鱼儿般地跃入水光中。一边游泳,一边谈笑风生,还有啃着邻居家的桃子。此时饥饿把我带回了路旁,掏了掏口袋,一把花生。在我印象中,花生代表了秋收。丰收是乡村人们每年每家的盼头。到秋收时,全村都在挂电灯通宵“揪果子(花生)”。无论大人,小孩都在揪,而且乐在其中,你每路过一家,特别是有小孩子的地方,总是笑声不断。不过父亲们时不插句:一边玩去,别捣乱。

也许是被骂醒了,再看着那条通往她家的路,我默默地转过身,悄悄地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总想留下这一路的美好。

如今上大学,家乡只有了冬夏,没有了春秋。现在,冬天村子的小溪被污染成了水沟,再没有了悠闲的鸭子群和戏水的人儿,小孩子们都抱着手机围成一圈开黑。我也不敢再想春秋的泉山。我心中的乡村不是远方的乡村,而是隔着时光的家乡,永远驻在心中,却也永远回不去了的家乡,只能在想起的时候追悼,想念的家乡。


耿晨旭  人文社工1602

那个地方

那是一个极其平凡的地方,是千千万万中国乡村中极其普通的一个。它没有任何可以让我值得炫耀的东西,平凡的就像不存在一样。村东头儿的小河一直流着,村西头儿的老槐树花开又花落也已不知过了几个轮回,村口那几个孩子打打闹闹,一口气儿便横穿了整个村子,还有几个老人不时地说出几句“早先前”,更多的时候是静坐着看着这些已经看了一辈子的东西。夕阳晚霞又来了,暖暖的。是啊,日子就这样缓缓地过着,一切再普通不过。

这个村子对我而言,谈不上有什么刻骨铭心的记忆。正如它的名字“小庄子”,谈不上美,唯一的特点就是小。可我也没有勇气去说有多么了解。多年来并不是有多大的变化,而是我似乎并未认真去感受过这个村子的存在,也许是太过寻常,所以从未有一种仪式感存在。记忆也是模模糊糊断断续续,几乎没有存在感。

高考过后,有一段闲暇的时光,求学的伙伴们再见时谈论的已不再是写完作业后去哪儿玩了。偶尔也能对大人们的谈话插几句嘴,发表一下看法了。听见蝉鸣,也不再是心烦气躁地埋怨它们打扰我们休息了,。看见那颗被伐的老槐树,不再只是想起那夹杂着槐花香和炊烟的怪味道,还有奶奶站在树下喊我回家吃饭的样子,还有和小伙伴不知疲倦地跑来跑去的傻样子。抬头西望,那片麦地让我想起的不再是几个农人在其中穿梭和机器的轰鸣声,更多的是当年捉迷藏时藏在麦田里被大人发现,追着满村子跑的囧样子。还有很多东西也不只想像的样子,再一次面对它却不自觉地哀伤起来,那种淡淡的,说不出理由的哀伤。

它再普通对我来说也是独一无二的,它承载了我太多多已经融进生命里的记忆,所以,爱这个简单又真实的你不需要理由。



郝旭蕾  园艺学院茶学1502班


上大学,第一次离家这么久过,虽离家不远,但也算是一个外出求学的游子了。夜深人静时,思绪总会漂回家乡,想家乡的点点滴滴。

    昌邑,靠近渤海,也算是一个临海城市吧,不大的一个小城市,走在大街上,一抬头就能看见几个熟悉的面孔,绝对不会让人感觉自己孤身一人。

    小城不大,但风景可不少。要说风景,最先想到的便是潍河湿地公园了。在潍河的两岸,有着长达几十里的风景区,放眼望去,满眼的都是绿,有嫩绿,有翠绿,还有墨绿,如油画般重重叠叠的绿,让人心旷神怡。湿地公园中铺着弯弯曲曲的小路,的确有一种曲径通幽处的感觉。

    最美的要数春天了,春天,当万物复苏的时候,你来吧。我们一起骑着单车,畅游湿地公园。你看,那如梦幻般的紫色,那是盛开的二月兰,只要有空地,就有二月兰的身影,一大片一大片的,晃花了眼,让人觉得如幻境一般;你再看,那嫩嫩的粉红色,那是大片的桃花,一片片的桃花林,满枝的花,开得惹人喜爱;你再看,那奔放的火红,是一种海棠花,热烈的火红,仿佛要将人燃烧,让人情不自禁地按下快门;你再看,那素雅的白,那是不施粉黛的梨花,洁白如雪,安安静静的在一旁开放,在花红锦簇的颜色中最不显眼,却丝毫不失魅力。

    最好玩的要数夏天了,在建公园时很好地为游人玩水思考,水边铺了沙子,修了通到水里的台阶,以供游人玩水嬉戏。到那时,带着泳衣来吧,你可以游泳,也可以坐在台阶上,把脖子以下全浸在水中,偶尔会有小鱼从你身边游过,蹭着你的肌肤,痒痒的。

    最文艺的要数秋天了,树叶泛黄飘落,到那时,背着照相机来吧,漫步在堆满落叶的小路上。随便拍一张就是很艺术的照片,在这里,你绝对会找到你爱的那种感觉。你可以捡起地上的落叶制成标本,收藏秋天,你也可以躺在草丛里,呼吸秋天的气息,你还可以为这美丽的秋天高歌一曲或是朗诵一首诗歌。总之,在这里你可以尽情的释放你的文艺才华。

    最安静的要数冬天里,北方的冬天总是很安静的,没有风刮过树梢的哗哗声,没有叽叽喳喳的鸟鸣声,也没有草丛里昆虫们的大合奏,只有你走在路上的脚步声和你自己的呼吸声,在这里,你可以尽情地放飞你的思绪,想到哪里都可以,没有人会来打搅你,你可以享受这寂静的时光。

    这么想着想着,一股难以言明的感情又涌上心头。确实是想家了。



李嘉茜 李阳 外国语学院英语1601

缘系风筝之都-潍坊

   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潍坊人,有些人一定会问,潍坊是哪里?潍坊有什么特别的吗?在我的印象里,潍坊人简简单单,有着北方人都有的朴实豪迈,热情好客。这里四季分明,北部紧邻渤海,是个宜居城。

先来告白一下最令潍坊人自豪的“国际风筝之都”吧,因为爸爸是体育老师,每年都会代表学校去浮烟山参加4月20日的风筝会,我自然也就会跟去玩,在这一天,各个地区的代表队都会到场,会有各种各样的风筝,千姿百态,各领风骚。有巨龙状的,有十二生肖动物形态的,总之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出的。这一天潍坊的天空上格外热闹,也是潍坊人最骄傲的一天,我们知道这些飞舞在天空中千姿百态的风筝就象征着潍坊乃至中国古老文化的种子,它会走得更远,尤其是在今天这个交流更加便捷的时代,以潍坊风筝为代表的中国民间传统文化会以更优雅的姿态走向世界的各个角落,撒播下中国文化的芬芳,每一个潍坊人也会因此无比骄傲。

看完风筝之都,再来领略一下潍坊的文人墨客,莫言同志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仿佛还是昨天的事情,这位文学作家凭借自己柔弱的一杆笔震惊了整个中国社会。当然值得我们关注的是莫言的创作是受自己家乡文化的熏陶,莫言出生于潍坊高密市的一个农村,《红高粱》里的元素也是深深刻上了故乡的印记,由此可见一代文人对潍坊的情感。莫言同志火了,同时他的故居也火了,现在被作为一个旅游景点开始接待四面八方的游客,透过莫言的作品,我深深地感受到故乡对一个人的影响,内心也升腾起对潍坊文化博大精深的深切敬意。

现在的我虽然远离家乡在外求学,故乡的那些人和事依旧会萦绕在心头,在我熟睡之际会悄然爬上心头,对我轻轻地耳语。青岛的海风固然沁人心脾,令人沉醉,但依旧敌不过故乡那熟悉的故土气息,它会给人一种安全感,一种无法代替的归属感,一种叶落归根的情愫。

告白我的家乡,告白养育、塑造我这种坚韧性格的家乡,她很平凡,不曾骄傲也不曾自卑,她正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为了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有更好的生活而努力着,未曾停止,这些潍坊人民都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

我想我是幸运的,在我有限的生命里与她相遇,就像歌中唱的,该有多幸运……

她就是我们的母亲,我与她的这份缘分是命中注定的,我们有着血浓于水的感情,无论再过多久,我的心中也会牢牢铭记这份恩情。就算前世没有约定,今生依然要牵手走过,走过千山万水的旅途,只为你明天那美好身影。

我是土生土长的潍坊人,我为潍坊骄傲!


李晓莲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秘书学1501班

吾乡有风,似火燎原

乡里的老人们坐在树荫下聊天的时候,总说:“现在的孩子们啊,是风。小时候,在乡里停留一阵子;长大了,就飘荡到外面去。留不住啊……”

老人们的长叹随风落了地,现如今的我也成了风,飘荡在外。但那些爱憎分明、燥热与冷冽交汇的老时候,却像是发了酵,总让人惦念。

那时候季节简单,界线是分明到一清二楚。夏天是桑葚、知了和漫山遍野的奔跑。冬天是冰溜子、滚雪球和被逼在家的猫冬。至于春秋,大概是因为他们约等于开学,遂是只记得些微微的怨念还有粒粒饱满的大红石榴。

不过,印象最深的还是冬天的风。中学时,学校离家七八公里。年纪小,不想住校,便只好每天骑着小自行车早晚的往返。春秋还好,夏季勉强,冬天最为苦恼。有时候,妖风一刮起来就是八九级,若是顺风,那我自是欢喜。可那风似乎总是喜欢与我作对,基本上都是刮北风的,如此一来,每天晚上顶风回家,如何让人对它有好感?可这世间万物总是相生相克的,折磨我最多的,反倒也是我印象最深的。现在想来,它可真像我的高中老师,时不时地盯上你,接着提点你:孩子,再累也有终点,再坚持会儿,马上就到家了。

后来,读的书慢慢多起来,看到龙应台在《目送》里写“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至此,我才似乎懂了那声散了的长叹。

故乡算是一个滨海的小镇,但我却未它见过沙鸥翔集、岸芷汀兰的样子。只记得夏天的风吹过来,热辣辣的。它,就那样带着热干面的味道,或是一身的云雨,似火燎原。从夏至冬,从他到我。


李云龙  动漫与传媒学院编导1601

我的孤岛 我的夏

 “一日之四时,四时各不同;一年分四季,季季美如画”

四季,在中国人的印象中,似乎只有北方才能亲切的触感她的神奇变换。如在南方,却也只能感受到与北方的天儿格格不入的温嫩娇热。

我的家乡孤岛镇,地属山东,定是地道的北方天儿,几十年的自然更替,让孤岛人悟出了生活的韵律,用季节所赐予的万物,创造着,也改变着。

夏至,蛙鸣。而此时清澈的溪水中,则出现了一些新的精灵。石柱接受着日光的沐浴,已被烘烤的汗汽将蒸,而这些宛如一颗颗黑豆般的小精灵则将其视作挚爱,呼啦啦,一群接一群,黑漆漆的将柱身包围了个“水泄不通”,贪婪地汲取着热量。几个星期后,这些小家伙会摇身一变,成为一位位田园卫士,为本不平静的夏夜,平添一种新的交响曲。

时至七月,孤岛镇独具特色的万亩槐林顿时鼎沸热闹起来。洁如清雪的槐花像一簇簇乳白的“瀑布”,高坠枝头。雪白的花瓣间,是金黄的花蕊和嫩绿的花托,随风漫舞,豪爽的挥洒着沁人心脾的槐香。你若伫立夏风嗅上一口,便也惹得心儿流连忘返,痴醉其中。这里的槐树遥遥望去,似如一际槐海,层层叠叠,美不胜收。也总有一些追随甜蜜的养蜂人,让蜂儿尽情饮醉花间,而槐花有了蜜蜂的追捧,更显高贵典雅。“蜂环丛花,花香漫野,野芳幽悠,悠然夏花”不知是嫉妒槐花的“招蜂引蝶”,还是想与槐林一争高下——夏花,在田野间怒放起来,而她们的翩翩罗裙,则更显雍容华贵,炫美多姿。好似一弯彩虹,傲娇得躺在田野之中,迷恋中土世界的美乐。多么任性,多么惹人疼爱。万亩槐林,烂漫花海,竟把通话中的世界淋漓尽致地呈献给世人,这是无与伦比的美丽与曼妙,更是夏,赋予了这片土地以魔力。

夏仙寻

有意寻夏仙,东海孤岛镇。

晨叶含翠露,婷柳弄珠阳。

淋漓雷雨后,蜻蝉苍树鸣。

雀衔云中彩,鱼游荷下耕。

好温催山绿,炽风雕碧岸。

轻舞槐雪径,金蕊溢香清。

烂漫花海棠,疑虹卧野芳。

夏仙何处寻?东海神仙岛。



马彦蕾  汉语言文学2班

《采槐》

学校的红槐花开了,一簇簇向下垂着,点缀着零零散散的碎叶,打远处走过来,满眼的红色,美不胜收。淡淡的槐香让我想到了老家山上的那片槐林。只要等到杨树的叶子舒展开,蝴蝶兰放飞它的紫蝴蝶,等到沂河的水变绿,大贤山上的松树换上新装,那片白色的海洋就像从天外飞来一样,猛的就出现在人们的眼前。每到山槐开的时候,村前都是槐香,隔着老远就能闻到。等着每一簇上的花粒基本都开了,采槐花日子也就到了。

到了这个时节,正好赶上春忙,采槐花这个事基本是由自己家的大孩子去做。一个个穿换上深色的布鞋和长裤,挎筐子,拿布袋,凑到村口的大哥家,大哥就负责用橡皮筏载着他们到河对岸,领着这群孩子去帮大家采槐花。春末夏初,河水流的特别欢腾,河边水草里的鸳鸯鸭也都出来捉小鱼吃,大一点的孩子扬言非抓一只不可。走过窄窄的一小条软沙地带,就到了硌脚的沙砾石滩,各种杂草从石隙间长出来,有的冬季干枯的那节还没退掉,灰了吧唧的,有些高一点的石头上还挂着去年涨水是时冲过来的杂草,石头顶上的青苔都还是枯灰色,下边泛着一点绿,没有夏天的河边那么惹人眼。

常年走的路上是不长草的,但是路两边的那些草还是容易划伤人,大哥在前面踩出路,孩子们跟着走。东边的路上有个大沟,每年走到这个地方,大哥总得跟孩子们讲一遍当年日本鬼子来村里扫荡的时候,他们就躲在那个沟里,吃家里带的窝窝头,提心吊胆的过日子。以后大哥再讲,孩子们也能讲出来了。走过大沟再往上走一点,就是通往槐林的路,路边都是红板树,叶子圆圆的,有的红有的绿,要是运气好,还能遇上娃娃全(一种可食用的果实),孩子们还能吃几口。路上的石头都是大石头风化后的小石板,有点石灰的质感,能在石头上写写字那种,被风铺的蛮平整的。有了槐香吸引,孩子们嬉闹着就到了这片白色的花海。

大都是碗口粗的槐树,嫩绿的枝叶,阳光照耀下,叶子上好像涂了油,光亮着呢。有的地方还横着去年折下来的粗枝,都是好柴,可惜带不回家,上面有的还有干枯了的豆荚,扁扁的,几个连在一个细小的枝上,可能孩子们来了,它们就落地了吧。白色的花朵里有嫩黄色的内心,一长串跟葡萄一样,甚至比葡萄还密。蜜蜂飞来飞去,嗡嗡响。孩子们开始都在抢矮枝上的,顺着下垂的方向,手做喇叭状,从上往下一撸,一簇槐花就被离的干干净净。孩子们争吵着要高处的大朵的,大哥就看好花朵密的,用特制的大长钩把那一枝够下来,让孩子们拽着摘,一人一枝,摘的起劲,有的还唱了学校里学的山歌,歌声在槐林里飘着,传到山下,云上,格外美好。

摘完了长枝上的,孩子们就东一把西一把消磨时间,有的还摘到几多山韭花,放到筐子里,白的白,绿的绿,格外清透。采的山韭花多的,还能回家让父母酿点韭花酱,当父母用烫好的槐花和肉包好水饺,再沾点韭花酱,别提多香了。

下午太阳西斜了,孩子们也摘的差不多了,一群孩子,一商量就全都要回家了。拖着自己的辛劳的成果,可能是饿了吧,没有来时的兴致高了。孩子们向山下走着,附近有“咯咯”的声音,孩子们都知道是山鸡,四处寻找,领头的大一点的孩子终于看到了它,花白脖子,土黄色称着小白斑点,小小的鸡冠,必定是母山鸡啊,抛下袋子就开始追,追到一个大石头后面,山鸡就不见了,没捉到山鸡,孩子们又兴致索然了。等着大哥解开小筏,孩子们坐上船,不约而同的把小手放在水里,扬起朵朵水花,一桨又一桨,小船向家的方向驶去。

下了船孩子们就向家跑去,急着向父母炫耀自己的成果。父母打开袋子,看到白花花的槐花,高兴的合不拢嘴,也为自己的孩子感到骄傲。把新鲜的槐花到处分一分,满村的槐香。家家拿出往年用来洗槐花的大盆,把槐花洗干净晾在篦子上,等水干的差不多,必然会趁着新鲜吃一顿槐花饼或槐花饺子。槐香又沁到人们的心里。

又是一年槐香,老家的槐林哦,又是一片歌声。



牛得荣  动物科技学院动物医学1602

风景这边独好


人人(那个)都说(哎)

沂蒙山好

沂蒙(那个)山上(哎)

好风光

青山(那个)绿水(哎)

多好看

…………

一曲沂蒙山小调,把它展示的淋漓极致,它就是我的家乡。

它位于沂蒙山区的西南部,它依山傍水,风景天然优美。

名呼平邑。又被人称做蒙阳。

它北部蒙山山脉峰峦嵯峨,气势雄伟;南部尼山山脉群峰连绵起伏,风光旖旎;中部谷地、陆地土质肥沃,田畴如画。蒙山主峰龟蒙顶海拔1155.8米,为沂蒙山区第一高峰、山东省第二高峰,素称“岱宗之亚”。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中的东山即指平邑龟蒙景区。

龟蒙顶是蒙山主峰,海拔为1156米,为山东第二高峰,是龟蒙景区的高潮景观区。峰体呈穹窿形,象一只巨大的神龟,伏卧于云端天际,给人以神秘奇幻的感觉。

蒙山还被古人视为华夏神山,天下大宗。

蒙山为道教名山,宋代文豪苏东坡诗中写道:“闻道东蒙有居处,愿借薪水看烧丹”。著名道观有清虚观、承天宫等。道教名人庄周、、王诩(鬼谷子)都曾隐居修炼于蒙山。

蒙山是它的标志,但不是它的全部。

它还是中国金银花之乡。

每年三月之时,漫山遍野的金银花开始陆续开放。刚开始时是满山黄色的花朵,散发着清新诱人的香味,漫布了整个县城。

金银花香,平邑更香。

与此同时,它也是中国花岗石之乡,中国石材之乡。

前年五月十二日,。

访问那天,给我们上了一节两个小时的地理课,在课堂内,他说到,我们平邑的花岗岩的独特与美丽。

平邑还有着浓厚的革命情谊。

在平邑曾发生过柘沟山东省委机关、桃峪一一五师高干会议、苏家崮战斗、仲村阻击战等重大革命事迹。

平邑风景甚是很美,历史更是美丽!作为一名沂蒙人我永远不会平邑的独特美丽!



宋超 丁洪军 化药学院材化1601

                       牡丹梦

    我和牡丹有着同一个家乡——山东菏泽。

    年少时的我,喜欢早起跑到附近的田野地头然后静静的等待朝阳升起,品味着那青草上还有些凉气的露珠香,看着远处嫩绿的杨树苗还有那炊烟袅袅升起的村庄,静静流淌着的小河,当然那时候的我还并不认识牡丹,初春时节的地头牡丹还是一片油绿色与附近的小麦无异,然而此时的牡丹正在默默的汲取营养在努力的孕育芬芳而我却以为它还是普通的植物而已,然而短短两周之后我便被牡丹的国色天香所征服,那硕大的花冠一团团一簇簇奔放热烈姹紫嫣红亭亭玉立,不愧为花中皇后。看到着些我不由得产生对长大后的畅想,梦想自己长大后可以像牡丹一样绽放属于自己的缤纷。

    经过高考的洗礼后便来到了这个陌生的城市,这里的高楼比家乡的树还多还高,这里的商品也满目琳琅,可是这熙熙攘攘的人群并没有带来多少的欢乐,渐渐的在这灯红酒绿中迷失了我自己,渐渐的忘记了自己的那个牡丹梦,

    五一假期,而我却不敢再去那个地方,因为我忘记了那个最初的梦,假期的最后一天我终于鼓起勇气跑到了那个田野,那个梦想升起的地方。昔日的树苗已郁郁葱葱,而我所崇拜的牡丹花也缀满了枝头,朝阳还像往常一样突破彩霞缓缓的升起,一切都还是那么生机盎然充满了勃勃生机。看到怒放的牡丹后我仿佛也看到了我的初心,这牡丹给我的内心注入了一股动力,让我明白了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真正含义!



孙梦华  人文学院社工1601

家乡记忆中的童年

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   ――题记

    在沂蒙山深处有一个小村庄,这里便是我的家乡。或许在别人眼中,这是一片穷山恶水,但在我心中,她是我童年的乐土。

九几年我们出生在这里,这里的童年没有手机,没有电脑,更没有让人上瘾的网络游戏,唯一有的是那只有一两个频道的电视机。也因此孩子们才能和大自然亲密的接触,田间地头、山脚小溪,到处都能看到三三两两活跃着的孩子们。

初春,寒冬的意味还没有散去,但这阻挡不住我们的脚步。小河里的螃蟹经过一冬的沉睡,苏醒过来,这时,可是抓螃蟹的最好时机。约上两三人,带上小水桶,在水边的小洞徒手开挖,河边的软泥挖起来毫不费劲,不用多久,就能响起孩子们的呼声:抓到一只大的!抓螃蟹也是需要技巧的,蟹将军挥舞的大钳子可不是吃素的,我们见招拆招地从后面捏住它的大钳子,再威风的螃蟹也得乖乖束手就擒。回到家后,满身的泥巴自然少不了大人的训斥,当然,这对农村调皮的孩子来说已经习以为常了。夏天,记忆最深刻的是东河的一汪池塘“哗哗啦”,那时的农村,并没有空调,能带给我们清凉的只有“哗哗啦”。把父母不让下水的嘱咐抛在脑后,结伴来到池边,一个接一个扑通跳下,再热的太阳也起不了作用,我的游泳就是在这学会的。光游泳是不够尽兴的,我们分成两派,在欢声笑语中激烈的水仗开始了……秋天,是果实成熟的季节,山上的栗子、柿子、山楂、苹果在秋风中摇摇欲坠。栗子树相当高,唯一的采摘方法就是等其外壳熟透炸裂自然掉落,捡栗子时自然少不了提心吊胆,生怕带刺的毛球砸到身上。通常树顶的柿子是最甜的,天生会上树的我们爬到树顶,尽情享受那甜到发腻的感觉。记忆中的冬天,雪比现在多得多,大雪过后,一帮熊孩子牵出自家的大笨狗,把三四条狗拴在大块的木板上,一个蹲在木板上,另两个在前面吆喝着狗前进。另一种滑行的形式是一个人在前把手向后勾住后面蹲着的那个,前面的跑起来,后面的也借助前面的力量在雪中快速滑行, 刺激惊险的尖叫声响彻大街小巷。

如今身处异乡,这片乐土留给我的那份情怀怎能不愈加深重?



孙圣娜  农学与植物保护学院烟草1602

我与我的乡村,相约在最美的记忆

离家才知离家味,离家方解思乡情。过去童真无知的我,在漫卷书香气中,“为赋新词强说愁”。不似古文人笔下那样炽烈的情感,不同于余光中所写的深沉诗篇,这别样的情绪,裹挟着我对家乡的热爱,在这花开的五月里,送给我一幅记忆中的画。

那生我养我的小小乡村,在我离家月余之后,竟变得如此可爱。青农的一树繁花,青农的湖边绿径,青农的书本流香,一切再自然不过的风景,我竟都能从中窥探到家乡的影子,仿佛连同那花的香气,也与记忆中的如此吻合。

草色漫卷,碧水如蓝,捧一本书,伴着夕阳的余晖,找寻刻意的诗情;绿水盈盈,桃花灼灼,三五个伙伴相约一起,嬉闹游戏;春风落处,是一幕幕姹紫嫣红,远望着遍地锄犁;初夏,遇见柳絮纷飞,汗水浸透衣襟,守望着麦浪绿海。

我想起儿时走过的小路,倔强的我还是没有走到尽头;我想起曾去过的小园,偷摘来的果子好像也没有那么香甜;我想起那条抓鱼的小河,那不知不觉浪费掉的一下午的时光,还有沙石堆砌的城堡,连通的地洞,蹿林过野时跑来衣服上的鬼针草,翻遍石堆寻来的漂亮石头……

原来,默默地、悄无声息地,这个日复一日存留于过去时光的小村子,已在时间的帮助下,为我留下了这么多美丽的记忆碎片,它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着晶莹剔透的光,好让我在离家百里外的地方,依然感受得到那份纯粹的美好。

心归乡土,田园深处停宿。我多庆幸,出生于这样一个农家,生活于这样恬静的村庄,拥有这无与伦比的记忆,而我在这个世界的痕迹,亦不疏离。时光静好,我爱我的乡村。



武佳伟  经管1601

朐城小韵

古城骈邑,沂山北麓,上游弥河,山水眷,灵气钟,这是生养我的故土。当我第一次睁开眼的时候,我知道,我没权利选择,是家乡钟顾了我。

鞠一捧弥河水,望一眼沂山绿,老龙湾的泉水竹林,被枫叶红了的石门坊,四季轮替,改不了黑松林的苍劲,万古更迭,沉淀了山旺的化石,这是我多年的念想,这是醉了生生世世的临朐。

所谓朐,古语同昫,是温暖,也翻作小丘。家乡最多的,是连绵的小山,按照地理上的准确定义,倒也算不上山,归于对山的向往,我更愿称之为山。

沂蒙山的一只分支,沂山,就坐落在临朐,比起红色革命根据地,让沂山扬名的,在于她的灵。自黄帝登封沂山,舜肇封地为重镇,屡有增封,祀典不废。

到了她的四季,春天,是串串害羞的映山红;夏天,百丈崖从高处洒下来,给石头冲着澡;秋天,树上的栗子躁起来了,忙着准备一个人的旅行;冬天也许是最美的时候,映山红走的急,只留下了孤零零的杆,百丈崖也安静了,变成了一面悬着的冰幕,栗子都走了,最懒的栗子树还在那杵着,在这千米海拔的冬天,缓缓的呼出一口气,便被冻住了,他却也喜,自己又多了一件剔透的衣裳。

知时节的雨,始于四月,滋润了五月的花。世间花有万千种,故乡的花,唯槐花与梧桐。五月家乡的味道,是槐花香。槐树不善隐藏,尤其是开花的时候,远远的就能闻到空气中沁人心脾的香,接着入眼的是一片片绿,里面拥着簇簇的白花,像葡萄,一串串的,躲在叶荫里笑。每当闻见槐香,便大口的吸来满足我的贪婪。槐花还是一道天然的食品,不仅蜜蜂可以采开酿成槐蜜,摘得一簇带着露水的白花放进嘴里,满口便是甘甜。

在槐花开着的时节,这另一种就没那么张扬了,笔挺立在地上的那是梧桐。相传,梧桐是灵树,知时令。梧桐空心难成材却引得凤栖息。与槐树不同的是,梧桐,花会长在叶的前面,从远处看,能看到一颗树,顶着一个紫色的球。花凋成泥,和着五月的雨变成养料,正上方,叶会更茁壮的长出来,长成一把绿色的大伞。     

临近六月,便是我最钟爱的时候了。伴随着暖风,冷雨悄然而至,带来点点寒意。随骄阳盛暑之时,仍感寒气袭骨。这时,我会趴在窗前,看着顺过了红瓦的雨滴,落在门前的石板处,发出清脆的“哒,哒”声。每到下雨天的傍晚,便有许多人家开始生火做饭,炊烟和着淅沥沥的雨,在阴沉的天色中升起,又随风缕缕飘散。虽没有“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完美融合,但“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韵味也是回味无穷。冷雨过后,村庄的土路两旁,便冒出成片的杂草。挂着雨珠,随风轻轻摇曳着。村前的石板上,也有一层薄薄的青苔覆盖。又湿又滑,是孩子们最喜欢的雨后玩具。老龙湾的山泉也在雨后受到了滋润,清冽的水从泉眼汩汩涌出。不仅吸引了游客,还有大批的鸟儿。它们依泉筑巢,好不热闹!

临朐的山,是集天地造化之气而成,毓秀又不失磅礴,虽无重峦叠嶂,但傲骨嶙嶙;临朐的水,似百变的精灵,既有“小家碧玉”一样的泉水,还有“奔掠如火”般宏伟的瀑布;临朐的景,不仅是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美如画的风景,也有寄托着革命先烈、;临朐的人,有风华正茂的翩翩少年,谦谦君子,也拥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的美丽俏佳人。

回想家乡,那一座小小的山城,刻在我记忆里的风景人情就由淡变浓,这故乡情,永远剪不断。一生注定漂泊,风景处处可观,抹不掉的就是这独好的小山城了。



辛来红  合作社学院

最长情的告白

游走于高楼大厦车水马龙之间,内心深处飘来无声的呐喊,有时候,我更认为那是纯情的告白。身边的微风轻轻吹起,吹来故乡泥土的芬芳。

她不是撑着油纸伞,丁香一样的姑娘。两小辫儿吧嗒吧嗒拍打在腰间,成天忙碌于地里田间。看呐,雨后的天空,有一片儿长相极丑的云彩,就像他一样丑,难怪没有除我之外的第二个人喜欢他。不知地平线那端的他是否也看到了这片云,是否也认为像自己。小辫儿没有太多华丽的装饰一支油菜花轻轻插于发间足以让她高兴大晌午。可她却不知道,金灿灿的油菜花海中,她才是最美的一支。

寥寥远天净,溪路何空蒙。很多时候她总站在那块光滑的青石板上,正因为那是农忙时节庄稼的中转站,乡亲们歇脚的得力助手,日积月累,它才变得如此光滑。眼睛眨也不眨地望着山的那边,心生疑问,山的那边究竟有多美,却曾不知,山那边的人,也时时刻刻望着这边,心生哀叹,何时才能牵起那阔别已久的手。

天色已晚,街边的霓虹灯格外刺眼,此时此刻,山那边的她还蹲在那块光滑的青石板上,戏弄着她的小辫儿,看着余霞散成绮。


徐静怡  经管物流外包1501

我愿化作一粒微尘

锦城虽乐,不如回故乡;乐园虽好,非久留之地。归去来兮。多少离家的人儿心里泛起涟漪,陷入思乡的梦境。在我的梦里,我的家乡,那个小小的村庄,是最美的地方。

多少次向往,多少回梦境,我都愿化作一粒微尘,融入你的怀抱。记得那个盛夏,知了鸣叫不停,小院里欢声笑语。小小的我,捧着一颗大大的西瓜,一不小心将西瓜投入大地的怀抱,看着摔裂的西瓜我无助地大哭起来。爷爷奶奶笑呵呵地安慰我,没事咱们再去摘一颗。推开绿意盎然的小园,我破涕为笑,咿咿呀呀数着西瓜。再后来,某个懒洋洋的冬日早晨,奶奶端着一碗麦粒,撒向一群小鸡,爷爷坐在灶台旁,拉着风箱。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夜晚想起。望着天上一轮银月,我总无法忘怀那个盛夏,那个冬日的早晨。

田野里麦苗一寸寸的长高,绿了又黄,黄了又绿,不知多少个春夏秋冬。一方白布,两座坟墓。爷爷奶奶已经去往天堂,昔日的小院再无人住。每每推开那个吱呀作响的小木门,都有种难以言尽的凄凉。两棵柿子树依旧在,虽然结满果实,却少了一丝生机。我深深地望着柿子树,回忆那年夏天爷爷为我摘下的那颗柿子的香甜。

我愿化作一粒微尘,小心翼翼地融入它温柔的怀抱,去触摸那一寸寸熟悉的土地。这就是我的家乡,温暖我心灵的地方。



徐文君  园林 风景外包1601

 风景这边独好

                         

                                         致   胡菜园村


背着行囊走进胡菜园村的时候,刚开始并没有感觉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不就是一个村吗?这仅仅是刚开始来的时候的第一感觉,可后来,就好像你喜欢一个人一样,越是深入了解,越是被它的独特的地方所吸引。久久难以忘怀,记忆永恒……

天无比的蓝,我心却无比向往这一抹纯情。

来到胡菜园小学,孩子们那羞涩,又好奇的眼神,让他们的单纯毫无保留的暴露在我的面前,每个孩子们的脸颊都是火红的,眼睛乌黑,那手冻的像小馒头一样,给他们上课的时候,他们的顽皮又毫无保留的表现出来,而值得我们学习的是那种知错就改,诚实守信的品德值得我们学习。当遇到问题是,有的同学就会拉住你的手问:‘老师,这个怎么做啊,我不会,你可以教我一下吗’,我回想一下自己小学,高中,甚至大学,我有没有叫住老师,问清弄不明白的题,我的回答是没有,当时的只是害怕老师知道我哪里不会,怕老师批评,我在胡菜菜园的孩子身上学到了很多,这是我一辈子都不能忘记的。平常的时候,孩子们给我带来了很多的乐趣,发自内心的笑容,让我的生活变得有滋有味,远离了枯燥的上课生活,感受一份单纯的快乐,这也许是最美的事情吧。

热情的村民,在寒冷的冬天,带给了我一丝丝暖意。我们在最寒冷的日子里,我们没有暖炉,没有任何取暖的用器,当我们跑到交他们广场舞的时候,却发现他们已经把还冒着蒸汽的水已经倒好了,有位大娘握着我的手说,孩子冷吗?再冷也不怕了。有的还给我们送去花生。他们的纯朴与热情感动着我,滋养着我。

时光的年轮,飞快转动着,我们再一次背上行囊,脸上不再有期待,不再有笑容,更多的是不舍的泪痕。记得那天下午,我们下乡之教的最后一个活动,开的一个晚会,我唱的最后一首歌,《时间煮雨》,也许埋怨着时间的飞快,也许是离别时的无助。我和我的小弟们抱着痛哭,现在仍历历在目。当时却听到这样一句话,原来相聚这么容易,分别却是这么的痛苦。孩子们在门口外面依依不舍的离开。在一条很短的路上,有了无数次的回头。

我会一直记得,在距离青岛几千米的地方,有无数挂念我的人,也有无数使我挂念的人。

风景那边独好,我却在这边痴痴念想……



李雪  外国语学院英语1601

乡间漫步

在车水马龙的城市中生活久了的人来到乡村,会有种前所未有的清新愉悦之感。漫步于静谧的乡村树林间,聆听喜鹊清脆的叫声,远离城市的喧嚣,抛却所有的忧愁,静下心来感受乡间的舒适,这将是无比美妙的事。

我出生在农村,那是个山清水秀的宝地,还记得小时候在田间地头与小伙伴嬉戏打闹的场景,那种愉悦是城里孩子无法体验到的。上高中后到了县城,城里的花花世界曾一度让我兴奋,我与朋友们逐渐尝试了各种新鲜的事物,像泡网吧、逛商场、唱卡拉ok等这些现在看来再普通不过的事,在那个初涉世事的年代也觉得新鲜感十足。上了大学,我来到了青岛,这是我第一次远离家乡来到一个繁华的都市,我渐渐开阔了视野,认识了外面的世界,但时间久了却对这种喧嚣的城市生活产生了审美疲劳,不再觉得这种生活新鲜有趣,反而对曾经一度想脱离的田园生活产生了深深的眷恋。

今年五一,我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古典的小镇依旧未改它的容颜。农历每逢一六是小镇赶集的日子,我有幸赶上了初六大集。我漫步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间,叫卖声、讨价还价的声音不绝于耳。这平凡的场景让我有种强烈的亲切感。卖菜的大叔大婶质朴的脸上写满了对生活的热爱,他们也一定有一个在外求学的孩子,为了理想远奔他乡,他们一定在想用赶集挣到的钱给回来探家的学子准备一桌丰盛的午饭。我微笑着从集市的一头走到另一头,然后走到自家大门前。我家后面是个小土山,山上已经是一片绿油油的光景,左右两边与邻居家的空隙间是几块开垦的菜田,小葱和豆角已经非常挺拔,整齐排列的小葱犹如整装待发的军队,威严而帅气,附着支架盘旋而上的豆角亦如一条条拔地而起的青龙,兴旺而勃发,但是大门前却被打扫得干干净净,没有一根杂草,这是奶奶的杰作。我上大学后,父母也搬到了青岛,老家只有奶奶一人,因此这几年我很少回来。奶奶为人勤快,在家闲不住,总是把家里打理的井井有条。这几年,她老人家常来城里省亲,我却极少回来看她,作为晚辈实在有些愧疚。

吃过午饭,我说想去田间走走,奶奶塞给我两个苹果,让我在路上吃。去我家农田,必要先经过一个小树林,其间有条小河,清澈见底,里面常有小鱼和螃蟹。小时候上学要经过这里,每经此地,我和小伙伴都要捉鱼戏水,常常误了上学的时间,被老师一顿臭骂,回到家又因湿了鞋袜被父母嫌弃。往事如烟,已飘散在风中,却深深地留在我心底。

我家农田在一个山沟上面,一人多高的玉米已如御林军巍然屹立,绿油油的小麦像极了风中摇曳婀娜的少女。阵阵微风吹来,麦芽的香气使我陶醉,栖息在林间的喜鹊传来悦耳的歌声,让我仿佛置身世外桃源。山沟下是同村一大伯的果园,如聚宝盆般长满了各种果树,每到秋天,这里的各种果子让人馋涎欲滴。

两日的田园之旅使我重温了童年的乐趣,但总归要回到喧嚣的都市追寻最初的梦想。静待繁华历尽,我必将回归故土,与红尘作伴,看细水长流。



张浩博  农学与植物保护学院种子1401班

故乡的印景早已在记忆的封存中沉睡多年,而未被唤醒。当再次将之召唤,他迟缓而又拙滞的拍打了自身的尘土,木讷的再次呈现。其面貌似已不复当年模样。但一如墨汁洇晕于宣纸,水墨间虽风采模糊却气韵犹存。

我终归是不愿再去写故土,美好的事物每每过度消费。便显得极为可怜进而媚俗令人厌恶。世间的兆亿人中却仅有一个莫言与一个马尔克斯。可回首往昔,匆忙走过的二十年中,却大多荒芜而无从印记,唯有最为深远的风物,却可爱而令人不愿罢手。大概这便是童年与故乡这双重美好重叠下形成的一种伟力。

诗人心中的故乡是太过虚无缥缈的;学者眼中的乡土又过于真实与模式化。而我只知道那是距此一千七百多里外的中原村落。莫提飞檐雕栋,粉墙黛瓦。更无天光云影,稻香池满。只是千百年来一群历经困苦的普通村汉所希冀的一片黄土。也正是在这土地上,中国古典文化传统文化之意象风骨被淋漓尽致的挥洒殆尽。

最难却的仍是月夜。清冷的一片残月黯然挂于屋顶,不是温润清雅,亦不是所谓的融融和缓。只是清冷,是不计较体温而又寒彻身骨的清冷。在这一片冷冷中,飒风袭来枯黄的垂柳狭叶,摇摇荡荡停落在一汪池水中,青砖灰瓦的院落。背池对月,孤寂的形单影只。只是在这清灰的房舍中,亦升腾出一阵温暖。年迈的妇人用粗糙的双手摸索着细如发丝的绣针,火盘中的柴火照亮了大黄的毛发,健牛的鼻孔及满屋的柳叶茶香。

于是在这之中是唱不出港台歌手的幽怨曲调;也吼不出西北大汉粗野狂放的秦腔;亦没有哼出吴侬软语的风雅柔腻的越剧。可是总应该有些什么罢。后便有了陈与义的“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有了蒋捷的“对寒影,冷清清,忆旧游。”也有了柳永的“水风轻,蘋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

这里最为风光的年岁,大抵是在千年之前的北宋。只是到了而今多少是有些颓唐了。似一位绝色妇人,芳龄已尽,空留残年,菱花镜里,侧目频顾,眼角不经意间的鱼尾纹,发际线上藏匿的银丝,回首时颈项上的纹络,都别样使人耐烦。只是眉眼间风韵依旧,顾盼中风华尚存。这风韵与风华正是那一干无用文人用笔墨浇灌出来的。虽历经千年却仍在这一间房舍,半个村落中惊鸿乍现。

,却于此刻不相适宜。暗自思忖只有两句不知名的残章多少是有些暗合。叫做“英雄到老皆皈佛,宿将还山不论兵。”可叹的这里叫做“马岗”,驻马之地,想必是英雄未老,宿将未还时候的事罢。


记叙文篇

陈秋梅  外院日语1501

麦田的守望

     作为一个出生在农村的90后,我拥有一段无比珍贵的童年记忆,那是属于新世纪之初的中国农村。

我小时候,改革开放的步伐已持续二十年之久,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早就使我们这么偏远的贫困村子家家户户都能吃白馍,从不为吃发愁。可大人们依旧捡拾收割后落下的麦穗,或许经历过饥荒与挨饿,那种难受的滋味能让人记一辈子,他们不敢浪费也不能浪费。“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是很久以前,人们便已懂悟的。

我姥姥便是这样一个人,她用小脚从封建走来,经历过战争时期的逃亡,也领受过挨饿的滋味。姥姥固守着老一辈人的信念:节俭、朴素。即便生活安定下来,改善了许多,可她仍极其珍惜每一粒粮食。

记得麦忙时节,常常随在姥姥身后在田间路上捡拾遗落的麦穗。当时的中国科技落后,更别提中国的一个偏远小村庄。没有收割机,人们只能头顶烈日,手臂努力挥舞着镰刀,用自己的汗水与蛮力去收获。割掉的麦穗被原始的交通工具----牛车拉回家。田路凹凸不平,摇摇晃晃总会有遗落的麦穗。我和姥姥捡的便是这些。捡到的麦穗会平铺在村中大马路上,让过往的车辆帮忙脱粒,村东到村西,满满的覆盖。

如今,机器声隆隆作响,科技的发展使人们摆脱了大部分过于劳累的工作。他们不必再面朝黄土,背顶骄阳,加之交通的畅达,简陋的交通工具被淘汰,田路间不会再有遗落的麦穗,也不会再有捡拾麦穗的人。机械缩短了人们的农忙时间,使更多人享受到马路树荫下闲谈的悠然。

伴随着老人的逝去,那段难以忘怀的岁月渐渐被时代的发展湮没,新一代的人对此了解甚少甚至不知。因为从未体验过老一代人的辛苦,新一代的人也便肆无忌惮的浪费,社会原本的温良恭俭也在慢慢消退。在这个日新月异、高速发展的时代,科技带给我们无限的便利,机械化占据半壁江山,我们在利用机械的便利与高效率的同时,也不应遗忘老一辈人的勤劳节俭与朴素,用行动去坚守美德,还社会原本的温良恭俭。



黄钰凯  中文1602

神派莱西来摄我魂魄

    身在大学,虽与家相距只有一个小时车程的距离,但我仍是在外求学的游子。每当一个人独处或受了什么委屈时,思乡之情更甚,当别人问我是哪里人时,我便默默提醒自己,现在的我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我的家乡。谁不说自己的家乡好,我虽不能称出家乡的什么在我心里是最重的,但是我可以在你们面前对家乡的美如数家珍。

,莱西的经济现实力和未来发展潜力不容小觑。且不提那几大购物商场,几条商业步行街,几家四星级酒店等,作为一个从那里走出来的文科生,我最想谈的是莱西的对宜居城市中市民生活方面的建设。

    我一直坚信如果真的有天堂,那么一定是书店的样子。莱西有两个大的新华书店,一个大型市民读书楼,在十几个学校周围各有那么一两个书店,而且,你若走在安静的街头,常常可以偷过橱窗看到几家安静的咖啡厅里面摆放的一排排书籍。作为一个小书迷,我是新华书店这十几年来发展变化的见证者之一。书柜摆放规模越来越大,在电子书和网购途径的双重冲击下,不断调整销售,一步步变成现在这样可以在休息区买上一杯饮品既可享受身体和心灵的盛宴又可在与老板聊一聊茶艺和陶瓷文化,在这里你不仅买到各种学习机器和学习文具,也可以买到各种灵动优雅的礼品和充满文艺气息的书房摆饰,这里的辅助书本销售的产品不断丰富,读书的环境也更加让人流连忘返,可谓双赢。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莱西的小区绿化面积在土地审批过程中有很高标准,城市规划中总会贴心的市民建设许多公园和林荫道。你若去月湖公园走一走呀,那里全是年轻的人,无论白发还是黑发,你定可以从他们身上找到青春的光彩。月湖公园是1984年兴建的一处水色柔美、风光秀丽的现代园林,并且设计师总会为它逐年增添一些时尚元素。此园因湖面弯弯,清寒如月,故名“月湖公园”。因为它富有月宫的意镜,当你在其中时便仿佛置身人间仙境,“园中有湖,湖中有园”便是它的一大特色。

莱西的地美人更美,身在其中的我们享受着家乡带给我们的自豪感的同时,也在塑造着我们莱西人共同的优秀品质:热情好客、实诚、爽快、正直、勤奋、节约等。因为莱西的所有,我爱上一座城,因为它把开放和传统、北方的豪放似火和北方的柔情似水谱成了一首滋润心灵的歌,我愿为它的高潮献出我的力量。



杨帅  合作社学院 发展(营销)1601

孙蓓蓓  理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软件外包1606

我和我的小时候 

    小的时候我是一个人的,在七岁之后便没有了同龄的玩伴。因为我们那个村子本来人就少,只有三十几户人家,所以和我同龄的人只有五个,当然我这里的同龄只是说年龄相差一两岁的那种,不单指同一年出生的。但,后来,他们大都被父母送到了县城去读书,而我的小学时光一直都是在邻村的小学度过,所以,在村子里面我是孤独的。但,这并不影响我小时候的愉悦。现在回首望去,小时候好像真的过去了很久,可我却并没有真正的长大。

小时候,除去在小学正常上课度过的时光,剩下的便是一些愉悦的时间了。其中,我最常去的地方便是“大坑”了。“大坑”是村后的一个大坑,听父亲说,他小的时候,“大坑”还是一个池塘,后来便干枯了,成了一个大坑。到我小的时候,“大坑”里面的树都已经很壮实了。夏天一到,便绿草如茵,绿树成荫。“大坑”最吸引我的地方莫过于坑边了,只因那里可以挖出“胶泥”。“胶泥”有点类似于今天的橡皮泥,只不过前者是土的一种罢了。那时,大都是我一个人在坑边,用手来扒“胶泥”。扒出一小堆后,再将它们摔成一块大的“胶泥”,最后再将大的“胶泥”摔成不同的形状。有时,会往“胶泥”上吐痰,来增加它的粘性,当然,那时候并不会去想卫不卫生这种问题,只是单纯地想让“胶泥”更粘一点罢了。那时,刚看过《神探狄仁杰》,便想着去做个自己的“玉玺”。便把一大块“胶泥”摔成了正方形,再找来树枝,在“胶泥”的一面画上个边框,紧接着用树枝在上面写上,杨帅专用四个大字。然后,便将它视如珍宝,赶紧带回家去。放在阳台上晾晒,一直晒到它变得“坚不可摧”,我才把它收进我的橱子里。不管它当时,是不是真的坚不可摧,但那时的我是那么认为的。

那时的暑假,总是少不了捉蚂蚱的。当时,不知道为了什么去捉蚂蚱?现在,我想多半是为了打发那些无聊时光的吧!毕竟,那个时代,对于农村里的孩子,还没有像今天这样有很多多种多样且可供选择的娱乐方式。当然,捉蚂蚱的地点也和“大坑”有关,在“大坑”里面。那时,一捉就是一下午,待到要回家的时候,小瓶里总会有七八只蚂蚱。有时候,我会选择放生,将逮到的蚂蚱再放出来;而有的时候,我却会回到家将它们养起来,至少当时我认为是养起来,其实就是在小瓶里放一些草的叶子罢了。后来,养起来的蚂蚱大都被我抛弃了,因为过不了几天小瓶里便会有很多小的圆颗粒,时间久了,我便知道那是蚂蚱的排泄物了,便将它们连着小瓶一起丢回“大坑”了。

小时候,让我惊奇的一件事便是:蚂蚁会飞。到了夏天快结束的时候,一些黑色且带有翅膀的蚂蚁会被红色的蚂蚁从蚁穴里拖出来,然后这些黑色的蚂蚁大都拍拍翅膀,一飞冲天。当时,可真是惊呆我了。一连几天都想不通,蚂蚁为什么会飞这个问题。后来,便也不再去想了。因为,我又要忙着去电蚂蚁了。那时候,用废旧打火机里面的电打火,蹲在我家的院子里电蚂蚁也是一大乐事。我乐此不疲,一直蹲到腰酸背痛。但,你可不要误会,那个电打火的电压是不足以电死蚂蚁的,只能将它们击晕罢了。过不了多久,它们就会醒来了,至于它们会不会失忆我就不得而知了。毕竟,我又不是蚂蚁。可我却很享受那个过程,去操纵它们。现在,手机也换过几部了,电子游戏也玩过了不少,可我却再也没有找到小时候电蚂蚁、捉蚂蚱、摔“胶泥”时的快乐。

我的小时候有很多很多的故事,很多很多的快乐,但却都已被埋在了时光里。所以现在,我试着写出来,为了我和我的小时候。


诗歌篇


高希猛  理信学院 物联1601

公园路的夏天

我多么想念你在我身边的样子

平阳东路的新一

总有一种天气让人怀念

马踏飞燕在哭泣

而我在异乡的夜里

322.9公里的距离

想念着你

当别人问起我 我说:

关于邹城 我知道的不多

灰飞烟灭是我的灵魂

藕断丝连的是这座城池



渠非  植保1502

             如山


1997年,家里还有一个大果园

树林里的那口老井

水还是那么香甜

爷爷栽的那棵槐树

已经粗的像口碗


昨天前院给的桃还没吃完

今天又送来了蛋

妈妈抱着我在村里转呀

偶尔坐下听听蝉


2007年,云已不再那么淡

爷爷住进了荒野

奶奶独自种起了田

院里的那老槐树啊

皮肤皲裂成了斑

落满尘埃的旧扁担

没人想起它的从前


偷着去河里洗澡

被妈妈打得哭了半天

爸爸摸着我的头说

“儿子呀,你怎么长的这么慢”


2017年,回家以天计算

双脚走的越远

心里越是强烈的想念


瞥见父亲手上的老茧

我在灯光下湿了眼

杂草丛生在老井旁啊

槐树的绿色我又看见


那就是我心里的一座山

山的那边没有海

却永远树立着远航的帆



谭媛媛  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食用菌)1601班

一只蝴蝶的春秋

梦里我回到了家乡
化身一只蚕蛹
尽管在广袤的大地上
我是那么地微不足道

我破茧于春的怀抱
与万千花儿共生长
我好像喜欢上了墨河边的杨柳
因为我沉醉于她搔首弄的美丽

我成长于夏的热情
在雨后乡村的田地里
听河底蛙叫
与树上蝉儿共舞
在港中旅的金色沙滩上
看孩子们溅起的童年浪花

我沉浸在秋丰收的喜悦里
我喜欢那个精巧的锄头上刺眼的刀光
我喜欢背着一颗颗金黄色的麦粒在收割机旁欢舞
我更喜欢马山顶上朴实的人们烧起的祈求平安丰收的香

可是飞着飞着我飞不动了
于是,我沉睡在冬天
这一刻,我安静了
梦醒了……



王昆石  园林与林学院林学院

我的家乡

                           王昆石

(一)


天道清明,地德无疆

闾丘乞寿,弥水灵光

回看昨日历史的悠久,
赞叹今日辉煌的成就。

看,天上的云彩,化作了雨

滴落在满怀芬芳的思乡路上

弥河两岸,柳绿槐香。
花园住宅,欧陆风采。

名品荟萃,特色琳琅。

高山流水,知音且知性

谁能读懂尔之温柔

看芦花飞絮,烹虾蟹,炖鲜鱼,
瓜枣果蔬,衣锦食玉

食之味兮无穷,游之地兮谁忘


(二)


风雨无情,啊,我的家乡

岁月静好,

你就像牡丹园里的牡丹

你依旧那么美,那么艳

回眸一笑,只剩一个缘份

伴着淫雨霏霏

迎着风吹,如此日升夜降
越发逞强地,开了

在湖边、在林间、在山峦


(三)


都说树很绿,却理不清你的心绪;

都说花很美,却来不及让你沉醉;

都说湖很清,却道不出你我心声;

都说天很蓝,却撩不动你的心弦;

都说山很高,却挡不住尔之风骚。

漫步弥河两岸,微风吹动衣衫。

游着美丽的湖泊,充满着清新时尚,

承载者太多人的梦想

自古创造奇迹的神州,
在家乡这里,又一次彰显了,
她往昔的辉煌。

成长吧,我的家乡

风雨中、你的美

为你守候



王璐  理信学院 电信专业1601

依山傍水的桃林

第一次喜叹桃林西大山的雄壮

第一次呼呼的飞进初中校园

上学的路上有我们这群孩童的陪伴

田野里的红富士苹果林却最是我们的乐趣

虽然可是愁坏了面对孩童开怀大笑的大爷大娘们


四下是一望无际的田野丘岭和小山

正面对的是横亘我们面前的西大山

两排的树种的小小嫩嫩的松树

在桃林一向调皮的这群初中生们

双休日那是自然少不了的成群结队的去爬西大山了

尤其是下午登上山的尖端的时刻

整个桃林已经被我征服了


春夏的西大山是深绿色的

地理位置的优势,村落民居的平淡,绿树桃树苹果树等

桃林绿茶,茶叶是我们桃林人一叶一叶的采下来的

随便放学的时候,骑着小车子,再挎上一个小篮子就是去采摘了


其实采茶叶真的好累又无趣

现在却又那么想再去采摘又感觉应该多惬意啊

当月下独步又抬头望月之时又觉家乡好美好

莞尔一笑,总不能总是沉迷于安逸的家乡吧

处在了大学中又要踏入社会之中呀

正要充分实现人生的最大的价值

有危则长不具备的能力 苦中苦则助人上人

十年育树百年育人与修诚务德厚德载物之至理

做人与成才方是真正意义的人才

而这两条路又漫漫且修远兮,必须上下而求索兮

十思疏貌似也适应于当下

一生应赢得生前身后名,一代却又是飞鸿踏雪泥

我的家乡啊---桃林,等我们带回来衣锦还乡的荣耀可好啊






编辑:李勤勤

责任编辑:党宇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