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自私娃,不分享还抢玩具!恭喜你!这说明孩子有了自我意识

点击上方“家庭育儿堂”,选择“置顶公众号”

家庭育儿我们是专业的,抢沙发点赞你们是最快的



早教好歌曲,和宝宝一起听吧


家有“自私”娃,自己的玩具不肯分享,别人的玩具也想要。




经常有家长跟家庭育儿堂(ID:kexueyuer2013)小堂抱怨,自己家孩子很小气,不肯和小朋友分享玩具,看到喜欢的玩具上手就抢。


在公共场所,孩子口头上答应爸妈,愿意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可一玩起来常常为一个玩具跟小朋友大打出手。


宝爸妈很头痛,一方面觉得没面子,一方面担心孩子不懂分享,影响以后和他人打交道的能力。


我的孩子为什么这么“自私”


为什么孩子会这么“自私”,难道真的是因为独生子女太独了吗?


2~4岁之间的孩子常常会有些“自私”的表现,典型的就是他们不喜欢与人分享。


其实,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他们的这种行为是正常的


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了自我中心主义这一概念。


皮亚杰认为,儿童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行为和观点上,常常有不良的个性特征,譬如,自私、任性、霸道等,这些现象都称为自我中心主义。


小时候,我们都有过这样的想法:为什么我走的时候,月亮一直跟着我走呢?这其实就是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特点。


处在自我中心阶段的孩子,经常会用自己的想法去代替别人的想法,因为他们不能认识到:自己和他人的观点不一样。


比如,小女孩会送给妈妈一个她最喜欢的毛绒玩具,并期待着妈妈的满心欢喜。但是她不会想到,妈妈早已过了玩毛绒玩具的年纪,她自认为妈妈和她喜欢一样的东西。


所以,对于自己的东西,他只会考虑“这是我的玩具”,给别的孩子玩,在他眼中不是借出去,而是东西被掠夺了。


孩子的“自私”≠成人理解的“自私”


孩子表现出来的“自私”,和我们成年人所理解的自私是不一样的。


成年人理解的自私,是不考虑他人的利益。


而孩子的“自私”,是自我中心的心理发展阶段的必然现象,孩子意识不到自己和他人有何不同,所以不能从他人的角度来理解。


但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以自我为中心这种自我意识非常重要,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必经阶段。


大概2岁左右,孩子就开始懂得拥有的概念,并逐渐变得以自我为中心。


他们常常喜欢说“我的”,比如“我的衣服”“我的玩具”“我的食物”……心理研究发现,孩子往往要先形成自我意识,才能判断何为自己、何为他人。


当孩子说“我的”的时候,家长需要意识到,孩子的自我意识正在确立,孩子自私或大方的性格,都容易在这个阶段建立起来。


如何引导“自私”的孩子


面对孩子的“自私”行为,家长可以做些什么工作呢?


第一,不要轻易地评价或指责孩子,也不要强迫孩子分享。


我们常常听到一些父母责怪孩子“你怎么这么自私”“你看看别人,多懂事,多大方” ……


当父母指责孩子,或当着孩子的面,和其他小朋友比较的时候,孩子会很难过。


父母这样做,要么会让孩子变得讨好别人,要么会让孩子对别的孩子充满敌意,更不愿分享自己的玩具。


第二,用游戏或故事引导孩子自愿地分享。


市面上有很多以分享为主题的绘本,比如《全都是我的》《月亮是谁的》,等等,既可以讲成故事,也可以和孩子玩类似的游戏。


当孩子为公共玩具起争执的时候,可以向他们抛出问题“怎样做,才能让大家都玩到玩具”,用游戏的方式引导孩子想办法。


第三,看到孩子的情绪,理解孩子的情绪。


无论孩子是不想分享玩具,还是玩具被别人拿走了,都要看到孩子的情绪,并帮助孩子理解自己的情绪。


第四,为孩子准备可以分享的物品。


当家里准备接待客人的时候,提前准备好比较方便分享的物品,比如同样的玩具等。


孩子的占有欲是伴随着自我意识的成长而产生的,2~4岁的孩子想保护自己的玩具,不愿和他人分享,是正常心理成长需求。


自我意识确立后或到了5岁多,如果孩子还有比较明显的占有欲或争抢行为的话,就需要父母及时对孩子进行疏导。


这时候,不能无条件、无原则地满足孩子的占有欲,应多让孩子与同龄孩子玩耍,去体会分享的快乐。


作者介绍


吴在天,二级心理咨询师,婚姻家庭咨询师、沙盘游戏治疗师 ,心理行业从业7年,始终在自我成长的路上。


别走开,下滑,小堂有话对你说喔


早安·堂亲

为宝宝记录100首童谣,和宝宝一起认知世界、养成好习惯:

《葡萄》葡萄籽,种地下,长出藤儿架上爬。爬呀爬,上树梢,树梢上面挂葡萄。摘葡萄,请大家,大家吃了乐哈哈。


这个时期的娃黏人又胆小,培养宝宝的安全感,爸妈请不要悄悄离开


用心实用干货 戳鼓励一下小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