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孩子,更善于独处 | 伴读

感谢您关注中国教育报官方微信!如果您尚未关注,请点击标题下方的“中国教育报”关注我们 


文章授权转载自“凯叔讲故事”(ID:kaishujianggushi),作者多多黛

主播 | 夜莺

栏目主持 | 杜润楠


闺蜜和老公闹别扭了,来我家小住几天。

 

刚过了一天,她就开始对我的育儿方式有所质疑。她也是一个全职妈妈,她觉得我带娃太随意,不关注孩子。

 

比如,晚饭后,一般我和孩子们都是自由活动,我会打开电脑写稿子,女儿写作业或者是画画,儿子呢,就是玩玩具,或者自己去看一会电视,或者拿着点读笔去看书。

 

据她观察我儿子在玩汽车的时候,自言自语,很投入,她焦虑地问我:“我坐在他的旁边,他全然不顾,自己玩汽车,自言自语,细思极恐啊。”

 

我摇摇头说:“我觉得这样很好啊,让他自己独处一会,沉浸在自己的游戏当中。”

 

闺蜜家女儿三岁了,特别懂事和可爱,可是最大的毛病就是一刻不能离人。

 

这让闺蜜很苦恼,而她老公觉得孩子这么大了,做家务的时间应该还是有的,闺蜜说娃上卫生间都要她陪着……

 

孩子如此黏人,闺蜜应该反思。很可能是因为她在孩子的世界里干预太多,导致孩子一旦离开她,就不会和自己相处。

 

偶尔的安静独处,并不是就如她说,是孤独症。独处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一种能力。

 

独处是培养独立的前奏,家长过度的教导,会剥夺孩子自我探索和判断的机会。

 

养娃的家长都知道,现在的玩具价格不便宜,当孩子得到一个玩具的时候,因为担心孩子弄坏玩具。于是,站在旁边开始指手画脚,这个该怎么打开,那个该如何安装,在家长所谓指导下,孩子可能很容易就驾驭了玩具,可是,买玩具的价值却被忽略了。

 

在独处中,孩子可以通过自己的方式体验环境,用自己的方式玩耍,解决问题。没有被家长干扰,孩子可以更好的展现自己的动手和动脑的机会。

  

独处有利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孩子的独处机会,完全被家长破坏之后,他们开始无限制地依赖家长,不管做什么,都必须有人陪伴。

 

朋友家的孩子在幼儿园,是班级里分离焦虑最严重的一个孩子,因为没有了妈妈陪,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后,老师稍微不关注她,就会让她发脾气。

 

独处让孩子更有创造性

孩子在独处的时候,思维不被干扰,可以天马行空,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玩。

 

这几天,我们这儿下了一场大雪。带孩子们在楼下堆雪人,可是,言宝弄了一个很奇特的造型,他说自己堆的是一个伤心的雪人,他没有了耳朵和手臂,看着那一个残缺的雪堆。我很庆幸自己没有告诉他雪人应该怎么去堆。

 

一旦发现了孩子的独处能力萌芽了,我们就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宝宝建立独处的能力,这里提供3个步骤:

  

1 创造独处的时间

 

在家里开辟出一个孩子可以自由活动的安全区域,可以供孩子爬行,在周边放置一些玩具,前提是这些玩具,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就可以拿到。

 

家长把孩子放进这个区域后,就可以离开,让孩子独自玩一会。让他习惯在这个时间里,自己玩。

 

在孩子大一点后,也可以弄一个玩具角落,或者是读书角之类的,这些地方,他们可以安静自己独处,不被打扰。

 

设置独处的时间

 

发现宝宝感兴趣的一件事,把这件事设置成为她独处的时间,有助于宝宝专注力的养成,不被外界打扰。

 

言宝是一个对吃特别有兴趣的孩子,于是,在他八个月以后,我在辅食上下了一番功夫。

 

颜色和形状都很特别,每一次吃辅食的时候,把他放在餐椅上,让他自己吃,他的用餐时间大概有十几分钟。而这十几分钟里,我就做我自己的事。

  

提供独处的辅助工具

 

在安排好空间和时间后,就需要提供一些辅助的工具。促进宝宝自己动手、动眼和动脑的能力。

 

可以给孩子玩一些动手多的玩具,比如拼图、积木、穿绳之类的玩具,一次提供一种。

 

当玩具到手后,孩子会自己开始研究一下,而家长只需要在旁边陪着就好了,等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再适时地出现,让孩子做玩具的主人。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独处是人的一生中,不可缺少或阶段性的生存方式。

 

一个人的独处能力不仅决定人生的幸福感,甚至也是决定人生成败的重要因素。所以家长们,要给孩子独处的机会,培养他们独处的能力。

 

当然,在培养孩子独处的时候,也一定要确保孩子在安全的情况下。




责任编辑 | 郭可畅



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不错的话,就给小编点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