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抢玩具大人怎么办?


常常看到家长劝宝宝把手里的玩具或零食分给同伴,当宝宝表现出不乐意甚至眼泪汪汪、哭闹的时候,家长们也都百般劝慰,甚至威逼利诱、斥责批评。其实,对于1岁的宝宝,家长不必强迫他们“慷慨大方”。宝宝们还分不清“你的”“我的”概念,在宝宝的世界里,只有“我”与“我的”,所以当宝宝看到东西,都会以为是他们的。此时的宝宝,正处于“自我意识”逐渐形成的时期,“占有欲”也是这阶段的发育特征之一。
何为“占有欲”?

占有欲,这个词本身就是一个中性词,可能许多人觉得它是贬义词,但事实并非如此,占有欲并不是一件坏事,但也不见得是一件多好的事,尤其是程度过了,就会产生许许多多的问题。在面对孩子的时候,特别是1岁后3岁之前的孩子,有些爸妈会觉得自己家的孩子"占有欲"特别强烈,并对此产生过分的忧虑。其实爸爸妈妈们不必太过忧患,这是孩子成长发展过程中正常的心理反应。

  此外,孩子的"占有欲"不同于成人,它解释为产生对他人所有物的欲望,并通过行动占为己有。应该  特别注意的是,孩子的占有欲大部分仅限于情感范畴,家长切勿轻易上升到"品质"的层面加以训斥。事实上,孩子占有欲的表现不一样,家长的应对处理方法也应有所不同。

“占有欲”心理及发展路程

“占有欲”心理发展路程

在一岁前或三岁后的孩子们身上,占有欲表现不会很强烈,而在一到三岁之间孩子的占有欲表现最强当爸爸妈妈遇到孩子独占、抢夺别人的东西时,不要大惊小怪,更不应责骂孩子自私。

1岁前心理发展

1岁前的孩子,基本上是个体活动。他和其他孩子交往时,也会发生不打招呼,互相拿对方的玩具的现象,但"矛盾"一般不会激化。有时,孩子甚至会自动将玩具扔掉,或者递给别人。

1-3岁心理发展

此时宝宝开始萌发了"我的"的概念,但还分不清"自我"和外在世界,在宝宝的世界里,只有"我"和"我的",并不知道和了解还有"你的""他的"的存在,认为看到喜欢的都是自己的。

3岁以后心理发展

3岁后的孩子,自我意识已有一定发展,不仅意识到自己独立存在,意识到自己的力量,已能清楚地区分主体和客体的关系,而且头脑中有了物主代词"你的"、"我的"、"他的"的概念。

“占有欲”心理解析

宝宝喜欢占有不与人分享的表现,让很多父母都认为孩子是自私的,只知道"要,要,要!"然而事实上,我们又有几个能看到孩子自私背后的真实原因呢? 

1、生存本能孩子的本能就像章鱼的触角一样伸展出去,抓住他急不可待想要的东西。这种占有欲使他牢牢地抓住东西,然后像保护自己的生命一样保卫它们。

2、心灵慰藉宝宝成长过程中,他们会不断地对周围事物感兴趣,就像饥饿的人在寻找食物,寻找能满足心灵的东西,并在环境中得到心灵的营养品。如果找不到对其精神有利的"食物",他们的饥饿于是就转移到物品的占有上。

3、父母教导当爸爸妈妈遇到孩子独占、抢夺别人的东西时,不要大惊小怪,更不应责骂孩子自私,这是宝宝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心理阶段,父母适当教育引导即可,不要忽视孩子内心的需要。

“占有欲”表现及案例

一、【做客小插曲】

妈妈抱着快两岁的敏敏到邻居家串门,刚挨着桌边做下,敏敏看到盘子里的糖果不由自主地伸手抓起来。妈妈赶忙制止,要孩子放下糖果,可敏敏小手抓的紧紧的,怎么也不肯松开,还哇哇大哭起来。妈妈边强制着掰开,边斥责说:"没礼貌,怎么能见到别人的东西就想要呢?"邻居见状,忙抓了一把放在孩子手里,敏敏这才停止了哭声。

案例分析:这时候的敏敏开始有了一定的自我意识,但是对物品的所有权还是很模糊的。他们分不清楚东西还存在着"你的""他的""我的"区别,认为自己喜欢感兴趣的东西都是自己的。所以一旦发现感兴趣的东西,就伸手占为己用。

措施方法:家长要认识到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现象,不必大惊小怪,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大和自我意识水平的增长,一般能克服这种习惯。为了让孩子尽快认识到“你”“我”之分,家长可经常提醒孩子,哪些属于自己的,哪些是别人的,别人的东西我们不能随便拿。

二、【顺手牵羊】

周末时,琳琳随着父母到姑姑家做客。表妹萱萱拿出新买的芭比娃娃和琳琳一起玩耍,两人都玩得很开心,特别是琳琳。到了吃饭的时候,还意犹未尽。回家后,爸爸打开琳琳的背包时,去发现琳琳的背包里藏着表妹萱萱的芭比娃娃,当从琳琳手中拿回给表弟浩浩时,琳琳却开始哭闹起来。

案例分析:琳琳此时还处理自我意识混沌起,即便知道芭比娃娃是表妹拿出来的,可能归属于表妹的,但是这种归属理解也是模糊不清的。并且,孩子的自我控制力还是很弱的,行为举止往往是感情超过理性,当看到自己喜欢的物品时,都会不理解这是"你的""他的"。

措施方法:孩子不论采取什么方式占有别人的东西,家长都应该予以纠正,以免孩子养成坏习惯,单不能采取粗暴的斥责、打骂方式。家长可以慢慢教导孩子,慢慢让孩子理解。

如何拯救宝宝的“占有欲”?

平常心

首先关于宝宝的“占有欲”,妈妈不用太担心,也不用自责。 因为宝宝长到快两岁时,他们已经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头脑中有了“我的”、“我自己的”概念,但对“你的”、“他的”概念又比较模糊。所以,对一切他们有兴趣的东西,都认为是自己的。“顺手牵羊”在这时的宝宝当中非常正常,并不是因为哪些东西家里没有或者是妈妈平时教育不够,而仅仅是因为他喜欢
顺应宝宝不强求

宝宝自己的东西,如果别的小朋友一起来玩的时候,也大可不必非得让自己的宝宝把东西拿出来分享。这个年龄段的宝宝不愿意分享是正常的,家长没有必要非得强迫自己的孩子去分享,反而会让他们有更加保护占有的欲望了。

注意力转移

如果有些宝宝不愿意和你的宝宝分享的话,你这个时候,也不要去打扰其他的宝宝,可以把你的宝宝抱开,也可以给你的宝宝讲一些故事,从而让宝宝的注意力,从其他的宝宝的玩具上分散开来。

增加宝宝相关知识

教会宝宝什么是你的,什么是我的。对于年龄小的宝宝来讲,还不懂什么是你的,什么是我的。所以,宝宝看到东西后,都相当然地觉得,我要拥有他。这个时候,告诉宝宝,这个东西不是你的,是别的宝宝的,你的东西,一直在家里,从而让宝宝养成分辨你我的东西。

分享小指导

当孩子第一次分享后,得到了小朋友的认可和其他的家长的夸奖后,这个时候,家长要开始给宝宝上课了,告诉宝宝,你看,你学会了分享,人家叔叔阿姨就夸你是好宝宝,小朋友和你玩得多开心,通过这种,宝宝会自我认识到,分享是会得到快乐的。

尊重宝宝的“占有欲”

在这种情况下,家里来了小客人,你也可以告诉自己的宝宝,你的哪些玩具,愿意和小宝宝一起玩,哪些不愿意和他一起玩,这样,把玩具分成两部分,愿意玩的就拿出来和小宝宝一起玩,不愿意玩的,则单独放起来。

现在的宝宝不似3岁后的孩子,自我意识已有一定发展已能清楚地区分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占有欲”只是因为宝宝不清楚物品所有权,认为所有的东西都是“我的”。家长们不要过于忧虑,这与小孩子自不自私无关,这只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阶段特征之一。家长只需慢慢得告诉宝宝,哪些东西是宝宝的,哪些东西不是宝宝的,是别人的,拿别人的东西,是不对的。宝宝就会慢慢的理解,有的东西是“你的”“他的”,不是“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