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9个月就可以无障碍交流了,他是怎么做到的?


神奇麻麻在哪里  |  ID:sqmmznl


公司午餐时间,我们几个新手妈妈总会聚在一起,讨论些育儿问题。我说,最近1岁的嘟嘟脾气见长,伊伊啊啊地到处乱指,只要我不得要领,便开始哭闹。但凡没有真正领会他的意图,即使拿到了玩具,都一样给摔!摔!摔!


老外同事Amy有一个一岁半的男孩,听了我的抱怨后直接建议,何不从现在开始教嘟嘟婴儿手语以便沟通?她自豪地宣称:她家18个月的Jack已经有50个手语的词汇量,很多时候她和宝宝沟通,都特别顺利,宝宝不再用哭来表达自己的需求,直接用手语简单明了!


婴儿手语?什么鬼?我们又不是聋哑人,学什么手语?


刚好要给嘟嘟选托班,做school visit,我旁听了一堂12个月宝宝的公开课。在自主进食环节,对于还不会说话的宝宝,发现教师都会用手语与宝宝们交流:“牛奶”,“水”,”睡觉”, “更多”,“冷”, “热”,“我饿了”,“吃饱了”被大量使用, 而在娱乐环节, “Teddy Bear”, “花”,“草”,“书”,“球”等用得也相当频繁。


宝宝手语:更多,比如要吃更多的食物


音乐课上,幼教老师还将手语加入自编歌曲,配合眼神交流,表情夸张,音调丰富地演绎磨耳神曲,宝宝们快乐地跟着做,充分享受这个互动的过程。课后,我得知Daycare中班(9-12个月)的宝宝们2个月以内基本都能学会最常用的15个左右的手语。


听说嘟嘟还不会说话,幼教另外给了我一份宣传手册,其中明确列举了,经美国婴幼儿心理学家和多所大学研究得出的结论:婴儿手语对于宝宝在行为发展上有巨大促进等作用,并嘱咐我认真学习手语,在家多多和宝宝练习,为送入托班做准备。



回家研究,原来手语在美国已经流行了30多年,在美国Daycare(托儿所)更是被广泛使用因为6个月以后宝宝就已经具有表达诉求,只是苦于无法明确地表达需要,于是哭闹便成了他们的潜在语言。学习手语是小宝宝和世界沟通最有效的方法!它还可以:


1.让宝宝更早开口说话,比同龄人更大的词汇量;


2.更强的沟通意愿,日后更易掌握口语或书面等各种形式的交流;


3.激活树突神经元,促进婴儿脑部发育和专注力培养,与同龄人相比平均智商提高12点;


4.更强的自信和自尊,更快乐的宝宝。即使用手语说“不“,都会被赞扬表述明确,能够顺畅交流会更愿意交流,由此形成良性循环。


5.眼与眼的密切对视,肢体间的互动,大幅提升亲子感情,减少带娃挫败感


宝宝手语,请


我立即在线注册了一个婴儿手语学习班,准备让嘟嘟学手语!不过教宝宝手语的过程就跟教小猫小狗一样,一开始充满了挫败感,我也是尝试了很久,才逐渐摸索出一些门道,和妈妈们分享。


Day 1 信心满满的“妈妈”


出于私心,总希望宝宝所有的词汇起源都是从“妈妈”开始。于是趁给他喂晚饭的时候,第一次做了“妈妈”这个手语,心想不就是教这么简单的一个动作嘛。嘟嘟不明所以地看了我一眼,大概觉得我有点无聊,反正也不饿,接着玩他的塑料勺和辅食碗。我接着喊他的名字,用更夸张的声调缓慢地说“妈妈”一边比着手势,重复了五次。


妈妈手语示范(图片来自Baby Sign Language,版权属于原作者)

这回,他抬起眼注视我了,若有所思。咻得一下把他的利器——调羹,狠狠地丢向了我,仿佛在说:妈蛋,老子饿坏了,还不给老子吃!老娘你在搞毛线?!


Day 2-Day 4 开始有身份联系


,教会这个能让我倍儿有存在感的手语:“妈妈”。但每次都以臭小子不耐烦地报复式反抗告终,看起来晚饭之前不是个好的timing,估计臭小子遗传他爸,饿的时候脾气也不会太好。但比较令人欣慰的是,嘟嘟开始渐渐将“妈妈”的这个手语同我的身份关联起来。娃他爸对着嘟嘟做这个手势,他便扭头望向我。不管是因为听到了“妈妈”这个单词还是看到了“妈妈”这个手语,能对应到正确的人物上,还是令人可喜的进步。



专家支招:我查看宝宝手语网站,果然专家建议不要在三餐前进行手语学习,会给宝宝一种不好的心理暗示,将吃饭与学习的奖励联系在一起。吃饭应该是一件纯粹,愉快,享受的事情。千万别让孩子感觉你是在以食物相威胁。更何况,饥饿状态的宝宝是不可能有好状态进行记忆的。


Day 5-Day 8 宝宝明确把手指向我!


既然晚餐不是一个好的学习场合,那就酒足饭饱后吧。依然是教“妈妈”,每组5次,不同的是,吃完饭后,我便把他从餐饮上转移到了爬行垫上了,告诉嘟嘟吃饭这个步骤已经结束,接下来我们要进行下一个项目咯,每天的晚自习手语时间到啦!


嘟嘟应该是意识到我在有意图地每天对他做相同的手势,他开始会定睛看我的动作和嘴型,看到我严肃地对着他重复着奇怪的动作,他就故意做滑稽的鬼脸逗我笑。这时千万!一定!必须要hold住宝宝的试探!一笑场你就输了。好好利用他这得之不易的注意力,这凝神静止的一、二分钟背后,宝宝的数万树突神经元正在被激活,记忆正在被强化。嘟嘟依然没有模仿的企图,但明显已经适应了我固定的手语课程时间,五分钟之内一般都不会吵闹,同时娃他爸若默念“妈妈”配合手语动作,他明确地将小手直直地指向我。


专家建议从最简单常用的3-5个单词开始,最好有实物,玩具,模型让宝宝触摸参照。无声地默念单词,目光接触,并用手语演示,之后再让宝宝感受到实物,加深印象。对于6个月以下的小宝宝,默念往往难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清晰而缓慢地念出声音,配合手势,重复五次以上,让小宝宝有充分的适应期,知道是在刻意教授这个单词和动作。之后的几天,尽可能多地提到这个词,每次提及故意放慢语速并配合动作。从“妈妈”,“爸爸”,“牛奶”这些最常接触到的人和物开始,会最容易对应起来。


母乳/配方奶/牛奶:双手放胸前由张开变成抓握的姿势,再放开再抓握,就像挤牛奶

Day 9-Day 14 小有所成的“妈妈”


这其中的某一天,我用拇指在触碰自己下巴做“妈妈”的手语时,他先来抓我的手,然后摸我的下巴,我知道他准备好了,正在意图模仿我的动作。于是我将嘟嘟的拇指轻轻摁到了他自己的下巴上,嘴里一边重复着“妈妈”。他居然害羞地微笑了一下。


我接着帮助嘟嘟重复了几遍这个手势。他似懂非懂地,依然对着我笑,自顾自地做着他平时一直擅长的另一个动作:两个食指尖相触,我们管这个动作叫“一言为定”。要让他好好吃饭,吃完饭后才能玩其他项目,之后往往都会用到这个动作和嘟嘟达成协议。但现在是让他学习“妈妈”,他却做了另外一个我们内部的手语,还得意地望向我,好似在说:你看我也会做手势。这种状态持续了几天,我也就配合嘟嘟,和他接着玩“一言为定”,一边做着“妈妈”的手语,一边用我的食指尖与嘟宝相触,嘴里说着:妈妈和嘟嘟一言为定!


妈妈和嘟嘟一言为定!


专家建议:对于1岁前刚开始接触手语的宝宝,建议要在固定的地点和时段,没有太多干扰和其他新鲜刺激的状态下, 规律化地引入。科学家们做过统计,5-6个月大的宝宝注意力只可维持几秒钟,1岁左右的孩子对于感兴趣的事物也只能维持5-8分钟的专注度,而要到将近2岁才能有10分钟的专注力。学习手语的早期阶段,高效利用宝宝有限的注意力集中期是相对重要的。一旦注意力难以集中或者明显不感兴趣了,就先暂停,明天继续。


Day 16 终于学会了“妈妈”


引入手语的第16天,上班的时候,爸妈突发发过来条语音微信:你儿子会跟着我们做“妈妈”的手势了。我高兴坏了,立马给他们回了条:发张照片来看看。结果回复却是:嘟嘟动作太快,没来得及抓拍。


下班回家兴冲冲地,第一件事就是检查臭小子是不是真会了。大叫一声:妈妈回来啦!配合着手语,看他什么反应。臭小子就在那边蹦跶蹦跶对着我咧开嘴笑,完全将手语这事忘得一干二净。还是在固定的晚饭后开始操练吧。他确实是跟着做了我的手语,但动作潦草到,只剩摸下巴这一个举动。”妈妈”被嘟嘟简化成了摸下巴。不管怎样,这点到为止的动作也算是第一个手语单词的掌握。


这是宝宝自创的手语 功夫?


专家建议爸妈如果白天不能亲自带娃,由长辈们代劳,建议长时间照料者最好一起参与。宝宝只要开始模仿这些手势,并固定使用即算习得,山寨或自创的手语一样被鼓励。


Day 17-Day 31 突飞猛进


这段时间里,我们除了每天重复“妈妈”的手语,开始教嘟嘟两个新的单词“爸爸”和“吃饱了”。教“爸爸”的手语,当然也是为了增强娃爸的幸福感。“吃饱了”完全是为了避免宝宝被硬塞


爸爸手语示范

有了先前的基础,这两个单词学得很快。但嘟嘟的篡改一直在进行中。把“爸爸”改良成了摸额头,至于“吃饱了”完全是自创手语:拍拍小肚子……他的这些自由发挥成了我们之间的默契,每次看到我大笑,他也笑起来,更带劲了。没关系,标不标准一点都不重要,能够传递爱表达爱就是好的交流。


专家建议:越是小的宝宝学习周期越是长,9个月以后的宝宝通常两个月就能学会基本的5-10个手语单词,而1岁后的宝宝接受能力更强,学得更快,平均1个月就能掌握5个及以上的词汇量。要注意的是:1岁以下宝宝具有短时记忆的特点,不断重复学会的手语直至完全掌握,充分使用才是最靠谱的婴儿“打开方式”。教授越多越容易混淆,连我也经常把妈妈和外婆的手语搞混,对待宝宝更不可急于求成。总而言之,持之以恒,坚持才是最强大的力量。


宝宝手语:我爱你


交流是亲密育儿的第一步,是孩子所有成长的起点,交宝宝手语最重要的目的是就是交流,爸妈第一时间读懂宝宝的需求,不必绞尽脑汁去猜测小家伙脑袋里到底在想些什么了。


不过美国儿科医生也提醒,手语只是一个过渡期,是宝宝口语发展不成熟时的辅助沟通方式,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孩子“更聪明”,所以不要强迫孩子学习。


最后我们跟着动图一起来学习几个基本手语吧!

妈妈

爸爸

外婆、奶奶

外公、爷爷

更多

牛奶


文章来源:神奇麻麻在哪里 (ID:sqmmznl):我是瓜妈,和好朋友、长居欧洲的Cindy给大家带来最靠谱的育儿知识和全球好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