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面人:一面是名校大学生,一面是投机贩毒者|给青春90秒系列报道


“ 很多青少年在外人面前会隐藏自己真实的样子,通常会表现出自己优秀和乖巧的一面,但其实他们心里还有一个不太体面的自己,又不愿意和人沟通,这很可能成为一种青春期的隐患。”


1
“他一直很优秀”

陈世杰(化名),一个来自广西偏僻小县城的男孩。母亲长期患有风湿病,干不了体力活,家里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在外打工的父亲。算不上殷实的家庭,为了让孩子念好书,也是尽其所能。当然,陈世杰也确实一直很争气。


按照其母亲的说法,从小学到高中,他在学校里的表现都很好,老师都很喜欢他。高中毕业后,他以全国第四十二名的成绩考到了重庆的一所知名大学,在老师和同学们的眼里,他学习成绩一直很优异,性格比较孤僻,平时也没有什么不良嗜好。 




2
昂贵的摄影器材

陈世杰读的是戏剧文学专业,课程上有一些需要拍摄的东西,需要购买摄影器材,大概需要5到6万。短短一个月,手头并不宽裕的父母,给陈世杰先后汇了3万多。剩下的钱,夫妻俩合计着拿到该月工钱后,再找亲戚朋友借一下。




3
走上歧路的孝子

深知父母赚钱不易,陈世杰想通过在网上卖点小东西赚钱,来减轻父母的负担,也改善一下自己的生活。他原本卖的都是一些云南批发来的佛珠,广西进货来的核桃,但是生意一直都不是很好。


直到在网上遇到了一份“福利”—— 网上贴吧里免费发放的毒品。陈世杰遇到的那次“福利”,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接下来只好从别人手里买,自己虽然吸的不多,可这吸食毕竟也是“高消费”的嗜好,陈世杰的经济状况根本承担不了。况且,当时的陈世杰正急需一笔钱购买器材,于是,他的脑中便有了贩卖的想法。




一克,进价在25到35左右,陈世杰卖出去,就变成了80到120。巨大的利润,让陈世杰以为自己找到了一条发财的路,他认为只要他多加小心,不出什么问题,自己买器材的钱很快就会凑够,甚至以后还可能会帮扶一下父母。


4
宿舍里的484克

 2015年5月,北京市昌平区公安分局的警察抓获了几名吸毒人员,通过他们的供述,得知他们购买的毒品,是从重庆寄过来的。而寄件人,正是陈世杰。


警察在陈世杰的宿舍里,搜查到了涉案的工具还有毒品484克,另外还有两种新型毒品“毒蘑菇”和“巧克力”(用做的食品)。




陈世杰利用网络卖卖了二三十次,交易金额在一万余元左右。虽然陈世杰交易的金额不大,但检察机关指控,他的行为已经构成了犯罪。


2015年11月23日,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法院对此案做出了一审判决。,并处罚金两千元。案件判决后,陈世杰没有上诉。


5
双面人格博弈的青春期

很多像陈世杰一样的孩子在我们外人眼中,都是品学兼优的,又乖巧、又听话、又上进,但是当他们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可能就要面对一个不太体面的自己。然后这样的自己,又不愿意展露给别人看,不愿意跟别人沟通。这种状态叫做角色丛,或者叫做社会角色的扮演。




青少年时期实际上是一个人的人格发展的最关键的一个时期,也是多种矛盾冲突的一个时期,在特定的状态下,孩子为了赢得获得家长或者是学校的关注和认同,他就会把他好的那一面很大程度地放大和呈现,而把他自己所谓的不好的那一面进行收缩和隐藏。一旦他脱离开家长和学校的环境里面,原来作为好的对立面的那个方向,它就会逐步地被呈现出来。很多青少年的人格里呈现出的这种两面性,这其实是很多青少年走上犯罪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因此,家长和学校要多跟学生们接触,了解他们的人格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尤其是重视他的青春期,重视他的学业以外的东西


善恶之间常常只隔着一层薄膜,一念之差,或许是广阔的天地,亦或是万丈深渊。当恶念开始侵入你的大脑时,不妨留给恶念与恶行一丝间隙,冷静下来,写下脑中未成行的预谋,思考一下后果。整个过程不会超过90秒,却有可能拯救一整个人生。


90秒的方法


书写情绪控制法:

当我们想要去做一个比较冲动的行为时,我们可以按照以下的四个步骤完成情绪的控制。

1、写下自己的想法

2、从文字中了解自己的处境

3、识别当下的风险

4、思考后果,避免错误的选择

在我们的具体的行为实施和书写的预谋之间,形成一个缓冲我们可能就能够规避相应的风险,不再采取危险的,或者是违法的行为。


就以陈世杰为例,他现在碰到了缺钱买摄影器材这件事,动了要卖的这个念头,他可以把自己预谋的计划写下来。我现在有途径能够获得,并且有途径能够把进行销售。在书写的时候,他会发现自己处在一个高危的情境之中,这个事可能会带来很严重的后果,他可能就会有一个判断:不能做。


贫困不是原罪,贪念才是。



案件来源:《今日说法》节目《沉重的核桃》


策划:王秀敏

实习小编:毛彦


欢迎转载,共同普法,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