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报名丨中国往事:战争阴云下的年轻人



七十年的时间,足以消磨一切

然而没有消逝的

是那些遭遇战争的老人们

心中无法抹平的怨恨、哀伤


他们也曾经年轻过


希望透过这二十一位老人

对抗日战争的点滴回忆

年轻的一代可以触摸感受到


历史在非黑即白的世界之外

还有很多值得触摸和探寻的所在



关于书

《述林1:战争阴云下的年轻人——1931—1945中国往事》

编者著 : 张钧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 2016年11月


本书是中国传媒大学口述历史研究中团队采集的非虚构纪实文集,团队成员走访了二十一位中国抗日战争的亲历者及其家属,收录了二十一位老人对抗日战争的点滴回忆。


这些世纪老人回忆年轻时代遭遇这场战争时迁徙漂泊、辗转求学、敌后杀敌、远征缅甸、文艺抗敌,用故事和细节勾画出一幅普通民众的抗日战争史。


书中所收录的这些讲述、手记,用故事和细节,为我们提供了触摸那场战争的另一种路径。个人的记忆,呈现的也是一个时代的真实。



关于著者


张钧

口述历史研究中心首席记者,策划并执行了多个口述历史项目,完成大量个体生命史访谈。所带领的《述林》创作团队汇聚了中心多个采编岗位的青年力量,在口述历史资料的整理、选编和应用等方面有丰富的经验。



「中国往事:战争阴云下的年轻人」

——《述林》厦门读者见面会暨新书签售会


主讲人

 张钧

活动时间

 2 月26 日(周日)  15:00

报名方式

(扫描二维码即可在线报名)

活动地点

厦门大摩「纸的时代」书店

(海沧大摩阿罗海城市广场B263-268单元)


主办单位





口述历史研究中心

成立于2012年,专门从事口述史料的收集、整理、学术研究,以及传播、交流工作。


自2002年始,至2015年底,口述历史团队收集并整理涉及电影、外交、战争、知识分子、知青和民营企业六大领域,逾4000人次、近百万分钟的口述历史采访影像及大量相关视频、图文和实物资料,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口述历史影像库之一。



历史听得见

1.民众视角

,提供大历史视角外,。


2.人性与历史

人性从来都是接近历史真相最好的工具,善良或者贪婪,今人古人并无不同。如果能洞悉人性,你就很可能会洞悉历史。



关于《叙林》

——“口述历史中最核心的东西是人”


自2002 年底,团队开始做口述历史的收集工作,至今已近14 年。数千老人、数十万分钟的历史记忆通过影像得以留存,但除了少数影像在电视和网络上以电视栏目、纪录片的形式有所披露和传播,绝大多数内容都未面世,依旧存于磁带和硬盘里。


2012 年2 月,口述历史研究中心成立,口述历史资料的整理出版被提上日程。挖掘整理现存的口述历史资料,不定期地出版《述林》,就是这种努力的一次尝试。


我们希望它的出版,能为仍显荒芜的口述历史出版领域送上一点切实的果实;为对中国现当代历史仍保有热情和兴趣的朋友开一条回望过去的小路;为那些拿出宝贵时间坐在摄像机前和我们分享自己人生经历的老人,送去一点微薄的慰藉——如今他们正日益衰老,有的已离我们而去。


口述历史中最核心的东西是人。《述林》也将始终把个人的命运置于大历史的背景之前,用人物、故事、细节去勾勒口述历史视野下的中国历史。《述林》的内容,将主要取材于中国传媒大学口述历史研究中心的现有素材。数千老人,涵盖近百年中国历史的讲述,将为《述林》的存续,提供足够多的选题灵感。


把原生态的口述变成更具历史价值和阅读快感的文本,是《述林》努力的方向。书中呈现的文本,是我们运用历史学方法对原始文本进行校订、注释、考证,对口述者讲述的历史背景、史实和细节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加以辨析后的产物。文字上,在不损害口述者原意和其口语化特点的前提下,我们主要做了“缩水”工作,“水”是口水——口语中的零碎、重复的内容,与主题不相关的累赘表达,等等。我们希望在《述林》中展现的文字,是通顺的、亲切的、逻辑清晰的。而每篇正文后的“校注手记”,则是采访者或校注者对口述者、历史背景和相关事实的介绍和补充,希望这些手记,能够为读者的阅读,清除一些障碍。


取名“述林”,是因为这名字简直就是我们研究中心最好的代称。


述是讲述,林喻众多,“述林”者,众多讲述的集合也。林是树组成的,每一棵树都有自己的纹理,切开来都有自己的年轮,而对每个老人口述历史的采访难道不正是勾画纹理、抚摸年轮的过程吗?


架桥筑屋,木可堪材;构建历史,口述历史也是重要的史料来源。我们十多年所做的,不正是这让木成材的工程吗?


我们不指望一夜成林,只希望通过对《述林》日积月累的浇灌,一棵棵小树苗能早日长大,直至林立。


—— 口述历史研究中心

2015 年11 月16 日



「老照片影展」已开展


- E N D -

问达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