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梅·萨藤《独居日记》的执念,并非是出于其名声

今天是2016年7月17日 星期日

这是我们为你准备的第437次推送



这本书写给热爱独处的人,也写给因孤独而迷茫的人。


梅·萨藤作为一位声誉卓著的作家,在诗歌、小说及非虚构领域均有建树,其中,日记构成了她写作中一道独具魅力的风景,她的《独居日记》也早已名声在外。这本书收录了梅·萨藤的两本日记《过去的痛》(Recovering)与《梦里晴空》(After the Stroke),她在书中坦诚地记载了人生中的两段艰难时期:66岁,一段多年的感情走到了尽头,此时她不仅深陷抑郁症的泥潭,还接受了切除手术,但 “打击唤醒了隐藏的力量”,她凭借坚韧的勇气继续阅读和写作、悉心打理自己的生活空间,最终以卓然之姿走出了困境。73岁,她不幸中风,却仍未被击倒,而是从大自然和日常生活中汲取力量,深入思考自身与过去的关系,完成了一段精神与身体的康复之旅。



对梅·萨藤《独居日记》的执念

并非是出于其名声


文丨苍悝


在很多年前,当我还是一个不快乐的人时,恰好读了它的简介。正在情绪的沼泽中救赎无门,妄图从别人孤独的生活状态中窥探答案,找一个共鸣的陪伴,以示我的“正常”及该好好活着。


可是在很多年之后我才弥补了这个执念。而此时的我已不再需要从中寻求慰藉,只是在偶然间得知如今不费周张就能读到它时,又回想起当时郁郁寡欢的探求。

 

是的,我早已走出了彼时的痛苦,却仍想一探究竟。

 

现如今读过之后,方知这和我从前想要寻求的慰藉大相径庭。梅·萨藤在缅因河岸独居时,要与年老和抑郁对抗,这听来多不幸,可她始终是诗意的。


日记不需要讲求技法,融入的是习惯性的语言,或是一种沉淀之后修为,于是读来真实。梅在老年时写的日记,也并非如禅学那般平静, 不过是独居的日常。


她保持着思考的习惯,在意人与物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等等,生活的关系。我甚至看不到她在抑郁症中的痛苦。


她也许是痛苦的,但不只看到自己的情绪。


所以我说这是诗意。


从前我读不到这本书何尝不是一个意外的好运。


我仍旧可以清晰的描述出自己彼时的心境。当时的我可能知道诗歌,却全然不知生活的诗意。尤其是在敏感孤独的挣扎中,我一定满腹犹疑。十多岁经历漫长的失眠和孤独的病态时,我欣赏不来矛盾的美好,也接受不了更多的阴郁。


我陷入自己的情绪中,妄图别人也一样,并且只和这样的情绪和平共处。


这就是从前为什么持续的不快乐。


我平静的想起这些。


庆幸不再需要慰藉。



《过去的痛:梅·萨藤独居日记》

[美] 梅·萨藤 著;马永波 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6年6月出版


★ 著作等身的女作家、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梅·萨藤至诚之作,坦然讲述人生中的艰难时期,探讨对人性的深刻思考。


★ 独居,正在成为很多人的主动选择。到2013年,我国独居人口比例已达14.6%,梅·萨藤的日记为向往独居生活的人展示了一种真实的生活范式:她一面读书写作、接受采访、出席讲座,一面照顾猫狗、接待好友、钻研园艺。数十年来,她的日记都是独居者的必读之书。


★ 梅·萨藤说:“孤单是自我的贫乏,孤独是自我的丰富。有两种人对我的作品极感兴趣——首先是生活孤独的人……而第二种,是还没有对生活做出承诺的年轻人,既在工作也在爱情方面。”


★ 梅·萨藤与同性伴侣朱迪相知数十年,却因对方患上奥兹海默症而痛失所爱。她在日记中回顾自己身为女性、身为作家、身为少数群体的人生,以及走出情感伤痛的历程。“一个人必须足够强大才能承认自己的需要,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更多关于本书的精彩书摘

可以继续查看今日推送第二则内容




推荐阅读:

※ 欧洲杯决赛在即,我们请兰帕德给中国读者们录了一段视频

※ 2016年7月新书书讯丨用一本好书拂去夏日的炎热

※ 新书首发丨如果说《少年游》是“朝花夕拾”,这本《鹅城人物志》就是“生死场”




-END-

广西师大出版社 出品

如需转载注明出处

欢迎各类微信公号联络合作

合作请联系 微信号 bbtst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