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构筑“司法穹顶” 4年受理环境资源案件近60万件

:2012年1月-2016年6月,四年半的时间里,、民事、行政一审案件575777件,审结550138件,数量是之前十年总和的5倍。


一组简单的数据对比,背后是中国环境资源审判从初创探索逐步走向规范成熟的发展历程,。


2014年7月3日,,宣布环境资源审判庭正式成立,集中推进专门审判机构建设,系统的环境资源审判专门化改革由此开始。


受理审结案件大幅

“共受理各类案件632件,审结533件,截至目前审限内结案率均为100%,实现了均衡结案的目标。”两年时间,。


据了解,环境资源审判面对环境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气候变化应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等四大类案件,跨越刑事、民事、行政三大诉讼门类,点多面广,类型多元,数量众多,。


从2014年1月-2016年6月,,审结37216件,生效判决人数47087人;共受理各类环境资源一审民事案件227690件,审结195141件;共受理各类环境资源一审行政案件68489件,审结57738件。


通过个案审理,、指引作用,树立了司法权威,实现了环境正义。而通过对一批典型案例的总结、发布,更能起到加强监督指导、统一裁判尺度的作用,既提高了环境资源审判能力和水平,又提升了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


在江苏泰州“天价”水污染环境公益诉讼再审审查案中,最高法明确了“不能以部分水域的水质得到恢复为由免除污染者应当承担的环境修复责任”的裁判规则;

依法审查腾格里沙漠污染系列环境公益诉讼申请再审案,,对于社会组织是否属于“专门从事环境保护公益活动”的判断标准进行了明确;


在新疆临钢资源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与四川金核矿业有限公司合作勘查合同纠纷一案中,对于在自然保护区内为合作开发矿产资源所缔结的合同,依法认定因损害环境公共利益而宣告合同无效。


审判质效稳步提升


"如何促进环境资源审判质量和工作效率进一步提升?,适时政策指引”的答案。


2014年7月,,确立了环境资源审判专门化总体工作思路,。

2016年6月,,明确了环境资源案件的基本类型和审理原则,为界定环境资源审判机构职责,统筹协调发挥环境资源刑事、民事、行政审判功能奠定了基础。


如何保障司法机关正确地适用法律和公正地裁判案件?、发布工作,形成了内容丰富、涉及面广的环境司法解释系统,为法官裁判案件提供了更为具体、明确的规则依据。


2013年6月,、最高人民联合发布《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进一步加大惩处污染环境犯罪的力度。

2015年1月,,进一步细化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相关规则。


2015年6月发布的《关于审理环境侵权责任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进一步对环境侵权纠纷的归责原则、举证证明责任分配、数人排污的责任承担、环境服务机构的责任以及行为保全、专家意见等作出规定。


机构队伍逐步加强


由于环境资源案件具有高度复合型、专业技术性以及社会本位、国家干预、公私法融合等特性,设立专门审判机构显得十分必要。在最高法的指导下,、转变审判理念、完善程序规则等,初步实现了对环境资源案件的专业化审理。


环境资源审判庭怎么建?建多少?最高法提出要求,“合理设立环境资源专门审判机构。本着确有需要、因地制宜、分步推进的原则。”


如今,。记者了解到,贵州、福建、海南、江苏、河北、山东、广西、江西、河南、广东、重庆、云南、湖南、四川、,。福建、江苏、海南、重庆、。


司法改革有序推进

完善环境资源案件管辖制度是环境资源司法改革和工作机制专门化的重要内容。目前,,逐步改变目前以行政区划确定管辖以致分割自然形成的流域等生态系统的模式,着眼于从水、空气等环境因素的自然属性出发,结合各地的环境资源案件量,探索设立以流域等生态系统或者以生态功能区为单位的跨行政区划环境资源专门审判机构,实行对环境资源案件的集中管辖。


记者获悉,在贵州,根据省内主要河流的流域范围,全省被划分为4个生态司法保护板块,、。在江苏,。类似情况的,还有湖北、广东、河北、青海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地。


除此之外,重点区域环境资源案件管辖机制改革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针对长江经济带,,妥善审理长江流域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案件”的要求。2016年5月,,探索在京津冀地区建立跨区划环境资源案件集中在河北管辖的制度,服务和保障京津冀绿色发展。

而在探索案件归口审理模式中,有两个形象的名词——“二合一”或者“三合一”。2016年4月,、申请再审的行政案件及其业务监督指导工作,调整由环境资源审判庭负责,开始实施审理环境资源案件民事、行政“二合一”工作模式。


最高法环资庭是改革的产物,同时,在新一轮司法改革中,它也是生力军。,,积极探索归口审理模式,积累了很好的经验。


、行政案件“二合一”归口审理模式;福建、江苏、河南、、行政、刑事案件“三合一”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