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颖:八种最接地气的写作方法,让您孩子作文不再愁


按语  写作是一种表达,借写作的机会抒发情感,对这个世界的见解。写作也有非常现实的作用,它是一种人际交往的方式。所以我们在教孩子写作的时候,不能教那些僵化的作文模式,那不仅限制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更可怕的是,它也许会塑造孩子的双重人格。 

怎样教孩子写真实的东西呢?今天,让我们来听刘颖老师为大家讲述八种最接地气的写作方法让您孩子作文不再愁。

 

关于儿童写作,很多人最头疼的就是孩子无话可说,所以今天首先要说一说,怎样有话可说,而第二个问题就是怎么才能把话说好。

 

1

我手写我口

 

冰心在《只拣儿童多处行》里有这样的描写,“从香山归来,路过颐和园,看见成千盈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颐和园门内挤了出来。”“东一堆,西一簇,叽叽呱呱地,也不知说些什么,笑些什么,个个鼻尖上闪着汗珠,小小的身躯上喷发着太阳的香气息。”我们一定常常有这样的见闻,亲身经历过孩子们叽叽呱呱,闹闹嚷嚷的场面,他们似乎有聊不完的话题,说不完的故事。

 

再比如《窗边的小豆豆》里发生的事,我在《我的故事讲给你听》里写过其中一个经典场景。小豆豆第一次见小林校长,本来很紧张,放松了以后就开始跟校长聊天,把她心里想说的话全部都讲了出来,一直讲了4个多小时,讲完以后,连小豆豆自己都非常意外。在那个场景中,小林校长非常专注地听小豆豆说了4个小时的话,一次也没有打哈欠,一次也没有露出不耐烦的样子,还常常笑着问后来呢?小豆豆心里想,好不容易有人愿意听自己说话,这么好的机会可不能错过。于是她就开心地乱七八糟地说个没完没了,直到她真的找不出什么可以说的,才伤心地停了下来。

 

 《窗边的小豆豆》插图

 

孩子是愿意聊天的,而打开他们话匣子的秘诀就是,我们要做一个愿意聆听的大人,非常真诚、耐心,而且还要兴趣盎然。

 

既然孩子们都是有话可说的,那为什么会提笔犯难呢?也许在孩子写作的时候,他说的不是自己想说的话。

 

大家有没有想过,教孩子写作,到底是为了什么?写作是一种表达,借写作的机会抒发情感,对这个世界的见解。写作也有非常现实的作用,它是一种人际交往的方式。

 

所以我们在教孩子写作的时候,不能教那些僵化的作文模式,那不仅限制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更可怕的是,它也许会塑造孩子的双重人格。有不健康个性的人是不可能快乐的。所以讲真话是做人的基础,同时也是写作的基础。

 

 

如果我们想让孩子有话可说,在写作的时候觉得轻松容易,那就应该让孩子说真话,说他们想说的话。

 

但是在生活中,不少孩子没写真话。在一次和中小学生的交流活动当中,记者问谁在作文中写过假话,几乎所有的同学都举起手来,一个戴眼镜的男孩说,写作文就是编呗,我都写过三次做饭的作文了,可是我从来都没做过饭。另一个男孩说,谁会拿作文里的话当真。

 

我们常常对孩子们说不能撒谎,这好像是教育的一个基本要求。可是与现实生活当中的谎言相比,存在于孩子作文中的无中生有,生编硬造的现象,很多大人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紧张。

 

孩子在作文里不写真实的想法和生活,最根本的一个原因是怕得不到好分数。如果一直拿分数去衡量孩子的写作水平,可能会给更多的孩子很大的打击。我作为语文老师,觉得一两次的作文分数并不能够代表孩子最真实的写作水平,也建议各位家长,不要将眼光老是盯在孩子的作文分数上。提高写作水平不是一蹴而就的。有一些事情急不来,所以我们都要耐下性子来,就像耐心去听像小豆豆那样的孩子,滔滔不绝讲她那些故事一样。

 

2

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

 

写真话是我们要求的,可是生活里有一些尴尬的灰色存在,我们采取逃避的方式,要求孩子写健康向上的生活,但只允许他们写这些,他们的文思怎么可能不枯竭,长此以往编作文就不可避免了。

 

没有谁的生活会永远阳光灿烂, 成年人在重压下也需要倾诉,更何况孩子。老师强迫孩子扮出那些虚假的笑脸,然后来评判哪一个扮得更像,这是不是一件很残忍的事情呢?

 

更何况现在很多孩子每天埋头苦读,也许已经对生活失去了敏锐的观察力,那么真实的生活素材叫他到哪里去找呢?所以这成了很多孩子害怕甚至讨厌写作文的原因。

 

我们今天谈作文,同样不能只盯在作文上,也可以从自己做起,用更开放的态度去对待孩子的作品,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告诉他们什么文体,什么内容是必须真实可信的,是不能虚构的,也教他们如何观察,教他们阅读,教他们表达等等。

 

 

大家也不用担心,在现在的考试中,趋势也是越来越注重讲真话,表达真情实感,所以大人放下包袱,鼓励孩子说真话,这就能让孩子在写作上有话可说,这其实也是真正为孩子的未来着想。

 

那么,我们放手让孩子畅所欲言,不压制、不打击,没有条条框框,是不是所有的孩子就都有话可说了,都能够写得非常顺利呢?当然还是会有孩子认为没什么东西可以写,每天的生活都一样,没什么新鲜事,也没有感情可以抒发的。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就如源泉,文章就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这讲的其实就是作文和生活的关系。

 

如何看世界,有时也需要有人教


 我们生活在这个丰富多彩的社会中,每时每刻都在接触体察着形形色色的人和事,也会因此产生各种感受。这都值得通过作文反映出来。孩子们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是因为他们熟视无睹,没有感受到生活的多姿多彩,所以需要老师和父母来启发。而那些和他们的生活靠得最近的,就是最有价值的。

 

现在的孩子们见过很多人事物,可是他们可能没有想到过去闻一闻木头迷人的香味,去听一听种子生长的声音。其实这些都可以成为写作的话题,我们要引导孩子去观察体验生活,让他们发现生活之味。如果我们常能帮助他们捕捉一些细节和灵感,那么写作就有了最好的素材。时间一长,他们对于生活敏感起来,觉得原来很多不起眼的东西,其实都是可以写的。

 

3

阅读是写作好帮手

 

有的家长可能说,这对于我们来讲也挺困难的,因为我们自己也没有这样的敏感度,那怎么去帮助孩子呢?

 

所以在这里,我就要给大家提供一个便捷的方法,就是将阅读跟写作连在一起。有很多书籍就可以帮助我们发现生活的细节。

 

擅记流水账

 

梅子涵老师有一本小说叫《女儿的故事》。在这本书中有几篇“流水帐”故事,写得非常简单,比如:

 

她说,他们今天上舞蹈课,吴奇站在门口,不许男生进去,上个礼拜上舞蹈课,舞蹈房里臭得要命,全部是男生的脚臭,今天吴奇要一个个闻脚,不臭的才可以进去。我说,那么臭的怎么办?她说,臭的到自来水龙头去洗。结果男生差不多都到自来水龙头上去洗了,排队洗。

 

上舞蹈课是要脱掉鞋子的。

 

吴奇是老师。我对她说,以后不许叫老师名字,吴老师就是吴老师。她说,在学校又不叫名字的,在家里叫叫。我说,在家里也不许叫。

 

其实这里讲的都是生活里的小事,孩子的校园生活其实是非常丰富的,有很多故事可以写,可是孩子们见怪不怪,每天生活在其中,不觉得这些事情是值得写的、有趣的,是可以跟别人分享的。

 

 

 平凡人的不平凡

 

如果只是阅读,孩子读完了可能觉得好玩有趣,不会促进他的思想,也就没办法跟他未来如何去观察生活,寻找写作素材联系在一起。比如在这个故事里出现的同学、老师、爸爸、妈妈,都是普通人,当这些故事出现在书本里的时候,孩子们也许会觉得,他们不平凡,所以他们有这么多的故事可以写,我太平凡了,我身边的人也太普通了,我们可以让孩子来找一找,在这个故事里同学的,老师的,爸爸妈妈的平凡之处,跟他们一起讨论这个问题。

 

是不是所有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事都值得写吗?每天早上我们都同样地刷牙、洗脸、吃早餐,去学校,在这些所谓的平凡当中,是不是又有一些不平凡之处?

 

所以第二个问题我们还可以跟孩子讨论一下,那些看起来普普通通的同学、老师、爸爸妈妈,有什么不普通的地方呢?我们就可以通过讨论来让孩子学会去观察身边的普通人身上那些有趣的,不一样的特别之处。

 

这世上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每个人因为他不一样的地方,才成就了独特的他,所以我们的生活里并不是没有特别的故事发生。

 

可以让孩子去准备一个小本子,叫“我的流水帐”。罗列平凡的一天里,发生了哪些可以记录下来的事件。也许一开始他觉得好像每一件事都很普通嘛,那我就写下来吧,把每一个普通写下来,渐渐地就会发现这些普通里的不普通,渐渐地去筛选,把那些真正不普通的,有价值的事情记录在他的流水帐小本子里。

 

4

真实地记录胜过刻意的编排

 

除去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还有什么是可以让孩子去学习和效仿的呢?就是他的表达技巧。他的表达技巧是什么?像说话一样写作。《女儿的故事》的写作方式像说话,没有那些步步紧跟,扣人心弦的情节,也没有铺天盖地的华丽词语和优美句子,可是一样非常吸引人。

 

所以当孩子知道原来文章可以这样写,他的心理就会放松,会觉得很简单。我们不要老是瞪大眼睛去看,这里要有什么曲折,那里需要什么华丽的辞藻。

 

在流水帐中,一开始可以是简单记录,渐渐进行一些筛选。把那些值得记录的事情变成文章,你可以怎么写呢?就是像梅子涵老师这样,怎么想的就怎么写,怎么说的就怎么写。

 

 

最简单的技巧就是真实的记录

 

当你写一个人时,如果能把那人说的话原原本本记录下来,写到文章里,其实就是对那个人最真实最鲜活的描绘。如果你把它变成自己的语言,重新复述反而不是了。有一个重点就是,会观察、能记得,这非常重要。

 

编故事是非常难的,它属于创作,可不要以为孩子胡编乱造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要告诉孩子写真实的东西反倒是简单的。

 

5

模仿是前奏,风格须找寻

 

刚才给大家讲的是梅子涵老师的例子。但不能因此认为写作都是千篇一律,其实有其他非常丰富的写作方式。而且每一个孩子天生都有自己说话和思维的习惯,所以慢慢地会形成自己的风格,这才是最有价值的,所以这些模仿都是前奏,都是开始。

 

好作品是孩子们思维发展的一盏盏明灯,孩子在读的时候会不由得联想到自己的生活。如果这个孩子只关注情节,不去联想,那就是我们需要做的事情,就像刚才梅子涵老师的那篇《流水帐》一样,去设计一些话题,跟孩子讨论。这样的启蒙非常重要,我们在选择作品时也要看看,是不是儿童的视角,是不是有天真的童趣,是不是贴近孩子的生活,成年人觉得非常棒的经典不一定能成为孩子写作的例文。

 

6

珍视孩子的语言,提升写作自信

 

学会珍视儿童眼中的世界和儿童的语言,即使是看起来幼稚可笑的话,孩子也会慢慢建立写作的自信,会越来越有话可说,越来越会表达。

 

珍惜孩子写的每一个故事,去夸赞她笔下的你认为有一点点闪光的那些语言。

 

儿童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呢?我们虽然有过童年,但可能已经忘记了。我希望每一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个孩子,而那个孩子永远都不要长大。儿童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呢?也许是水泥地上小鸟的脚印,也许是窗外那些高楼大厦,或者是窗台上的那些瓶子,墙上的涂鸦,一座老房子,或者是和小伙伴一起打球,作业。没有成人世界里那些计算和所谓的处事之道,所以他们看世界的方式和大人是不同的,他们眼里的世界当然也跟大人不一样。这些世界是在他这个特殊的年龄下积极构建的。

 

7

好文章千千万,真情实感排第一

 

好文章有很多标准,但最重要的就是真情实感。情感是文章的生命,一篇为人称道的好文章渗透着作者浓厚真挚的感情。也只有这样的文章才能够生发感动。所以我们珍惜这些独创的精神产品。

 

 

找到属于自己的表达,拒绝“庸俗”词汇

 

很多家长朋友说,孩子读了很多书,可还是写不好。这需要一个过程。有一些事情要有一点耐心,除了耐心以外,我们还要跟孩子在阅读的时候,讨论一些问题,因为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最终都是帮助孩子思考的。只有思考变得强健,才能写出属于自己的独特作品。

 

所以我们也应该帮助孩子养成思考的习惯。比如说描写心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情。孩子也会写到自己的心情,你们有没有发现当孩子去描绘自己高兴的时候,他通常会用“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事实上他也不知道“一蹦三尺高”是多高兴,高兴的程度是一样的吗?除了“一蹦三尺高”还有别的描绘吗?

 

比如描绘紧张,那就是“15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或者“揣了一个小鹿”之类,其实他从来没有揣过小鹿,甚至从来没有细细地体会过,揣着小鹿到底是个什么感觉,可是他想别人都这么用,我就这么用。

 

读书帮助写作不是这样来做的,不是看到别人写了什么,我一点思考也没有,就这样用到自己的文章里,这些词语也许不能恰当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那它就不是真实的,是无法打动别人的。

 

 

描述更具体,感受更细腻

 

针对“讲述心情”这件事,我们怎么通过阅读来帮助孩子呢?下面个例子,来自于《傻狗温迪克》,这里有一段话是来描绘“高兴”的。

 

突然,我感到好快乐。我有一只狗,有一份工作,有芬妮小姐当我的朋友,现在还有我在纽奥米市接到的第一个聚会邀请。虽然这个聚会是来自一个五岁的小孩,而且还要等到九月份,可是我不再觉得寂寞了。

 

原来在写高兴的时候,可以不止是去简单写心情本身,当像文章中这样描绘“高兴”的时候,“高兴”变得非常具体。

 

再举一个“孤独”的例子。这个比较难。

 

在《夏洛的网》中有一只非常著名的小猪,叫威尔伯。威尔伯有一段时间非常非常孤独,那作者怎么去写他的孤独呢?

 

第二天下雨,天色阴沉沉的,雨水打乱了威尔伯的计划,他在屋里扫兴地站了好一会,接着他走到门口望出去等等,他发现,当他孤独的时候,他觉得什么都不好,窝又冷又湿。那么爱吃的威尔伯,居然对食物都提不起兴趣来。他特别想要一个朋友陪伴,他总是想哭,而我们会发现原来孤独就是想有人来陪,做什么事情提不兴趣,站也不是,坐也不是,变得非常脆弱。

 

怎样把自己的心情,这种一刹那的微妙变化富有层次地表达出来呢?可以去看看儿童文学作品是怎么来描绘心情的?除了情节的有序和丰富,我们也可以把描述心情的片断整理出来,跟孩子讨论。孩子也许从来没体会过自己那种丰富的心境,通过阅读,他变成了一个细腻的人。当他的心思变得细腻的时候,他的笔下是不是也会更加丰富呢?

 

安房直子有一篇故事叫《日暮时分的客人》,里面讲到很多色彩。一只神奇的猫,它到一家店里,想给黑色斗篷配一个红色的里子。店主就拿出一块红色丝绸给它,可是它却不要。猫说,这块红是红的,可是我要的是炉火的颜色,你这个红是太阳的颜色呀。在这个故事里出现了很多句描绘红的语言。夏天正午太阳的颜色,火辣辣的,向日葵也好、美人蕉也好、西红柿也好、西瓜也好全都一块燃烧起来了,就是要这样的红。然后还提到劈柴火炉的,煤气火炉的,石油火炉的,不同火炉的感觉,而这些感觉全部都跟色彩联系在一起。这只神奇的猫甚至教那个粗糙的店主如何去辨别不一样的颜色。颜色除了闻,甚至还可以舔。那些描绘色彩的语言,孩子会觉得好丰富,好令人意外。

 

当然,如果是一个心思比较粗糙的人,同样的世界呈现在他面前的时候,他觉得是挺没劲的,树就是树,红就是红,有什么特别的。很多文学作品有多种特殊的表达方式,在读这些故事的时候,我们应该从里面挑选出那些很特殊的部分,跟孩子讨论,不光让孩子学习琢磨语言,同时也学习琢磨这个世界。

 

8

学会修改文章

 


在写作过程里,我们还要帮助孩子养成修改的习惯,让他学习去评价别人的文章,反思自己的文章。

 

 

 这里举一个《西游记》的例子。这个片断留给大家去问一问自己的孩子。这个片断讲的是猪八戒在盘丝洞里,被丝缠住的情景。讲他摔跤,有四个词,面磕地,倒栽葱、嘴吻地和竖蜻蜓。我刚才一直在说阅读要思考,阅读要琢磨,它才能对你的写作有帮助,我们就用这个例子来试一试,跟孩子讨论一下特别有趣,这四种摔跤有什么不一样?比如说面磕地和嘴吻地不一样吗?它不同在哪儿,作者为什么这么安排?这个特别有意思。

 

 

再来看一下文章的修改。上图两篇文章其实讲的是同一件事,这个孩子为什么能够把它修改得更好?是因为我们在讨论的时候问他,这个故事的开始,比如说遇见陌生人的时候你心里是怎么想的?后来你是怎么努力鼓起勇气跟对方打招呼的?打完了招呼之后发生了什么事呢?这是一个二年级升三年级的孩子写的。我们帮助一个孩子分析,给他提一些问题,他其实可以回忆起那些细节,并且把它变成作品里的一部分。这样,他的文章就会变得很具体,很可感。

 

在跟孩子讨论修改的时候,可以让孩子先自由地说一说,有没有什么地方是你觉得需要修改的呢。如果某个孩子有优点,为了把这个优点提示出来,让别的孩子也学习到,我们可以问一问这个写作的孩子,你的文章写得特别有条理,在这个之前你列提纲了吗?在跟孩子讨论习作的时候,你问题的本身,对他其实就是一种修改的指导,也是对他以后写作的一种指导。

 

很多家长说我的孩子写东西条理不清楚,我的孩子抓不住重点,我的孩子写东西啰啰嗦嗦等等,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帮他自己去发现,自己去纠正。

 

一个有这样习惯的孩子,阅读是可以直接帮助他来写作的。不是每一个孩子都有,所以需要大人的帮助。

 

今天跟大家交流了一些孩子写作的经验,跟孩子交流的一些经验,包括如何从阅读过渡到写作,更好地帮助孩子写作。无论是读书也好,写作也好,锻炼的其实都是孩子的思维能力。所以这是一件挺费神的事情。如果孩子觉得写作很轻松,那他可能真的是非常喜欢,他不觉得累,如果我们能够通过各种方式,让孩子喜欢上写作,那对批改作文的老师和家长来说,对孩子来说都会变得非常的愉快。


 

作者简介


刘颖:著名儿童阅读推广人,亲近母语课题组核心成员。刘颖老师教写作的书目如下:

《我的故事讲给你听——从阅读到讲述》刘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儿童写作指导解决方案:《我的写作课》(1-6年级)亲近母语研究院/编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延伸阅读

找到好老师,让孩子爱上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