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河一镇书记的民情日记:农村真苦,农民真难!



3月17日,星期五,我从早上8点到下午6点,走访了柳树村10多户贫困户,3家养殖大户(合作社),1家制药厂。所见所闻,有欣喜,更多的是揪心。脱贫攻坚怎么抓?今天推出《脱贫攻坚看柳树:干部沉下去,工作搞上来!》


【按语】每次下村入户,走进那些贫困户家中,看到他们有的家徒四壁,生活艰难;有的儿孙不孝,孤独无靠;有的就业无门,生财无道;有的年老体弱,重病在床,有的互相攀比,争等靠要……内心有一种说不出的沉重感!


新中国成立以来,别是改革开放近40年来,在党的领导下,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了极大的提升,但农村还有那么一少部分群众,真苦!真难!


实践再次证明,。同在一片蓝天下,同在一块土地上,守望相助是动物都具备的灵性,何况是人!!


沉下去,把工作搞上来!把贫困群众带出来,这是时代赋予我们这一代基层干部的职责。我坚信,有上级的坚强领导,有全体镇村干部和广大贫困户的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能走出贫困!


【跋语】最近用三天时间,三次调研跑了三个村,发现了一些问题,得到了一些启示。这次深入柳树村调研中发现,也希望全镇各村,在具体工作中注意以下三个问题:一、贫困户买房子必须严控面积、房价、自筹“三条红线”。二、合作社必须要带动至少20户以上贫困户脱贫,否则顶多算一个大户。三、干部必须沉下去,一户一户地跑,一件一件的干,解决实际问题,把工作搞上来。 


3月17日8点半,我接待完来访群众,就和联村领导左自武一起,深入柳树村。柳树村有4个村民小组,343户1447人,其中评选出建档立卡贫困户 181户535 人。计划2017年脱贫 10户36 人。2018年10底前整村脱贫。



上午9点,我们来到柳树村一组贫困户熊祖贵家中,老熊今年53岁了,29岁那年双目失明至今。老父亲89岁,老母亲87岁,瘫痪在床,还住在老家杨家山上面在老房子里,由他二哥二嫂照顾。


媳妇儿胡才英51岁,去年在广东鞋厂上班,每月2800块钱。听老熊说,去年年底鞋厂倒了,老板跑了,后来只要到了80%的工资。今年刚过去,换到电子厂上班了,还不知道一个月挣多少钱。


老熊的儿子2009年考上大学,2013年大学毕业之后,一直在广西务工,每年也只是过年回来一下。我问儿子挣钱给你吗?他说给不了,他只能顾他自己。老熊的女儿熊培,今年22岁,在西安上大学,今年大三。媳妇儿挣的钱,除了帮补家用,多数供女儿上学了。


在交谈中,村支书潘布清、村文书张忠鼎,老熊告诉我,老熊是2014年从老家杨家山上搬迁到了集镇辐射区,享受了国家补助。年迈的父母还在山上的老房里。


村支书潘布清说,老熊家确实困难,一直是村上照顾的重点对象,自有低保制度以来,一直都评的有这一户。户口本上5人,享受一类低保,每人每月260元,每年15600元,政策兜底生活没有问题。两位高龄老人每月每人有100元的高龄补贴,每人每月还有100元的养老保险。媳妇在外如果能挣个两三万块钱,就能逐步走出贫困。



我看到老熊用的手机太老太小基本没用的时候,我安排工作人员,把我办公室的仅剩的一部老人手机,送到家里来,并当场安排移动公司的经理,尽快给老熊换上使用。



10点,我们来到张家场路里贫困户张显庭家里。老张告诉我,他今年65岁了,全家6口人,只有他和老伴在家里,照顾两个孙女上学,儿子在山东金矿务工,儿媳都在山东苹果厂上班,去年总共大约给家里汇了15000块钱。



老张说,国家政策好,去年腊月二十五,儿子张忠良回来,在天逸小区冷厚路里,4楼购买了一套113平米的房子,总房价16万。在谈到搬迁后要拆老房子恢复耕地时,他说我不想拆老房子,家具农具没有地方放,我们两个老的住不惯。老张家的经济收入脱贫,主要靠老张的儿子和儿媳妇在山东务工,希望他们在外平安,有一个好的收入。



10点半,我们来到了白家沟贫困户白文学家里,白文学不在家,听村干部和白文学的媳妇说,他们两口子身体都不太好,都有腰椎间盘突出病。白文学是个水泥大工,经常在集镇建筑工地干活。一个孩子在中心小学上学。


在听说他们准备在集镇买房时,我一再叮嘱随行的村干部,一定要给贫困群众宣传好政策,当好参谋,严控购房面积、房屋价格、自筹资金三条红线。


具体我给他讲,你家3个人,按人均住房面积以20平方米为宜,不得超过25平方米,最大不能买超过75平方米的房子。买房子的房价妥在1200块钱左右为宜。个人自筹资金人均不能超过2500块,总共不能超过7500元。


我还详细地给他讲,国家制定这三条红线的政策,主要是落实国家“贫困户搬迁不举债,脱贫有保障”的要求,不能让贫困户因为搬迁而更加欠债贫困。



11点,我们来到了柳树村二组贫困户张显奎家里,正好遇到了下村走访入户的村主任汪乃军。在座谈中得知,老张85岁了,老伴儿65岁了,双目失明。



儿子张忠喜是这一家的顶梁柱,小张告诉我,他今年37岁了,去年以前常年在山东河南务工,在矿山给别人开铲车,他笑着说,他是自学的,没有证件,在工地干活不需要。



小张说他去年每月四五千块钱,在外找媳妇儿,花了一些钱,还是没有找成。他说今年新疆有几个工地给他打电话,让他过去干活儿,他准备把家里安顿好了就过去。


在谈到他家的住房条件很差时,他说国家政策好,昨天晚上我在镇里,签下了合同,买了一套70平方米的房子,总房价8万块钱,合1142元每平方米。



接着,我们来到了隔壁的贫困户张山邦家里,儿子也在山东金矿务工,去年挣了4万多块钱回来。儿媳妇早年离婚走了。现在只有老两口,在家里照顾13岁的孙女,上初一。


在谈到易地扶贫搬迁时,张山邦说,今年正月十九,儿子还在家里的时候,在天逸小区路里4楼,15万元的价格,定下一套120平方米的房子,每平方米合1250元。


我告诉他,国家政策贫困户人均只能住20平方米,最多人均不能超过25平方米的房子,你家四个贫困人口,最多只能住100平方米的房子。两个老人有难言之隐的样子,好像是儿子决定的,想住大一点儿的房子。



11点半,我们来到了柳树村培育的旺秦养殖合作社,合作社负责人王全军带我们参观了他的养猪场和养牛场,随后我们在他的办公室里进行了座谈。



他介绍说,去年年底卖了21头,最大的一头牛1050斤,最小的一头有600多斤,平均每头牛700斤左右,直接卖向市场12块5一斤,每头牛大约能卖8000块钱左右。现在还存栏38头母牛,到今年年底还能下小牛30头左右。


他说他从去年开始,主要养殖太湖黑猪,去年六月,从山西一次性进了50头母猪,截至目前全部成活了,有的已经下两窝小猪仔了,总共下了120多只。


他想把全组37户贫困户中,愿意养猪的群众都带动起来,养殖太湖黑猪,发放猪仔,签订保护价回收合同,负责免费指导贫困户养殖和防疫。我安排随行的联村领导包村干部,要尽快加强指导,使他的想法变成现实,召开贫困户加入合作社大会。


在谈到2017年的想法时,他说还准备去进一批黑母猪,养殖规模达到200头左右,计划每年下2500只仔猪。想出栏牛40头。



下午2点又从政府准时出发,首先我们来到了坐在柳树村水田沟口的大地制药厂。我们嘱咐厂里的负责人,要抓紧时间落实前不久李县长到厂里面调研的指示精神,抓紧时间办理有关手续,树立药厂标志。


随后,我们来到柳树村三组水田沟里。我们经常走的是正沟,听村干部说,左侧的山坡上,还居住着很多贫困户,上面还有一个比较大的养殖场。



我们沿着山间林中小路,往山上进发。路上看到我2013年10月带队摘除蜂子包的那户贫困户,村干部告诉我,那个人早病死了。眼前只留下了那一个破败的小土房,我莫名的感到一阵伤感,也感到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四年了。


在山上泥泞的公路上,我们遇到了正在这一组下队的镇政府包村干部周家斌,他下村中午没有回镇,他告诉我,上午在这一片收了1700块钱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避免了老百姓到村上去来回跑的路程。



大约走了将近40来分钟,我们来到了柳树村三组贫困户杨全美家里,老杨说,他家3个人,他今年79岁了,儿子杨克才今年42岁了,儿媳妇好多年前服毒死了,12岁的孙女在中心小学上五年级。他说儿子去年还窖了50窝天麻,儿子今天不在家,他也不知道长得怎么样。


在我们动员他和儿子易地搬迁时,他说:“党的政策虽然好,可是我们哪有能力买房子啊?我现在住的这土房子是安全的,住在山上柴方水便的,还有菜园,搬到集镇去,我们怎么生活呀?”


听着79岁的老杨说的这些朴实的话语,我感觉老杨说的有他的道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他已经在山上的房子里住了79年了,一是没有能力搬,二是搬下去可能真的不习惯。


村干部告诉我,这家人的确困难,组上村上把这家评为一类低保户了,全家三个人,每人每月260元,一年享受国家低保金9360元,基本的生活没有问题,但是靠什么增加收入是个难题。



我们又沿着崎岖的山路前行,下午3点半,我们来到了三组贫困户杨全保中。也许是一个人在家里呆久了,看到镇村干部家里来,他有点儿激动。



杨全保告诉我,他今年70岁了,儿子杨克军今年43岁,15年前到山东金矿务工,在那边买了一院石头砌的房子,在当地找了个媳妇,娃子两岁的时候跑了,,现在上初三了。他的户口本上只有杨全保、杨克军两人。


我问他儿子经常回来看你吗?给你钱用吗?老杨说,他哪儿顾得上我呀?前几年他害病的时候回来了,还取的我低保卡上的钱给他治的。他一般不回来,也没有钱给我用。


老杨继续说,。去年年底杀了一头猪,200斤重,卖了一半,1500元。随行的村干部说,老杨一家现在享受的是低保二类,每人每月175块钱,全年能享受国家低保4200元。



在座谈中,我们镇村干部看到老杨家里家徒四壁,生活孤独无靠。村干部说,春季困难群众生活救助给他安排了500元。在今年低保动态调整的时候,考虑给他评上一类低保,每人每月享受260元。


在我们动员老杨易地扶贫搬迁的时候,老杨说:“我不想搬,也搬不起!,我搬下去了,冬天冷夏天热,生活不习惯,在山上我还能种点菜园,每年喂上一两头猪,生活还得过,搬下去了怎么办呢?一个人……”



听到老杨说这些,这些都是实话,我们干任何工作,,再好的政策如果老百姓不欢迎,或者是接受不了,我们还是应该顺其自然。离开老杨的家,看到那他破烂不堪的房子,村上的干部说,给他申报贫困户危房改造项目,把他的房子维修加固一下。



时间已经下午4点多了,我们继续向山上走去,听包村干部和村上的干部给我说,山上的丁家庄,有一位叫丁波的人,创办了一个金丰养殖合作社,一定要让我去看看。



我们又大约走了半个多小时,山上的泥土路虽然泥泞,但雨后的空气清新,山上的地势很开阔,春天的田野花开灿烂,一派田园风光令人心旷神怡。



看到我们来,丁波一家人很热情很高兴地迎接我们,并带我们参观了他的养殖场。在山梁梁的边上,他新建了1100多平方米的两个养殖场,几群黑色的小猪仔,在围圈中欢快的慢跑。



在座谈中,丁波告诉我们,他家有四口人,他们两口子,两个孩子都在念书。他于2012年通过陕南移民搬迁到天逸小区,享受了国家补助。他说,过去他们两口子常年在山东金矿务工,每年也挣五六万块钱,但基本上外面挣,外面都花掉了。


从2016年上半年起,他返乡创业,兴办了这个金丰养殖场,养殖生态黑猪。去年6月份从山西进回了50头黑母猪。至今已经卖了176头小黑猪仔,今年春季这批母猪,就即将进入高产期。他说,按一头母猪一年产两窝半,预计今年年底将产小猪仔500头以上。


他给我说,从山下到山上3.5公里的泥土路,是他养殖最大的制约,希望能争取项目硬化一下。我给他讲,现在该修的路一定要修,但没有必要修的路,我们争取不来。


脱贫攻坚期间修路,必须要自然人口居住在200人以上,还要上面有产业园。现在硬化每公里路,听说需要三四十万块钱,3.5公里的路硬化,至少需要100万元以上。


我给他讲,你非常不容易,在这样的高山之上,还兴办了这么大的养猪场,目前的效益已经做得很好,值得充分的肯定。下一步你要把你的注意力和重点,放在如何带动周边贫困户脱贫上来!


快下午5点半了,丁波一家人热情的留我们吃饭,但是星期五了,我们婉言谢了。从山上往山下返回的路上,为了节省时间,边走边给村上的干部开了一个会。



我充分的肯定了柳树村近年来,在培育市场主体、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做出的工作成绩,也指出了他们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我讲了三点意见,一是希望他们班子精诚团结,密切配合,搞好今年的各项工作。二是希望他们勤勉敬业,踏实苦干,工作玩不出来,吹不出来,是干出来的。三是要突出抓好党建和脱贫攻坚工作,工作要一件一件地干,贫困户要一户一户地跑,把情况弄清,因户施策,因地制宜,干部要沉下去,把工作搞上来!

原标题:农村真苦,农民真难,让我们沉下去,把工作搞上来!

来源:海波说事微信平台

投稿爆料:微信491985777



阅读原文 直达白河同城旗下微信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