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社会年会与会大咖简介,青年研究者论坛持续征稿中

点击上方“PETD” 可以订阅哦!
网络社会年会与会大咖简介,青年研究者论坛持续征稿中
来源: iNetworkSociety

作者: 网络社会研究所


2016年11月,中国美术学院网络社会研究所将召开首届国际周年研究会“网络化的力量”(Forces of Reticulation),会议将邀请来自美国、英国、德国、荷兰、比利时以及亚太地区包含中港台与日本的十余位学者,从网络社会下的美学、生态、物质、算法四个主要方面进行批判性地探讨以及对未来的挑战。





会议议题







美学


数码的网络化技术摧生了一种新的“世界影像”(Weltbild),我们直觉地视世界上的所有东西为网络形式﹕任何东西都与其他东西连结在一起。这种美学,表现在来数据视觉化上,同时在媒体理论家Lev Manovich的研究里成为一种分析的工具 –文化分析。这种美学如何成为一种批判的工具而不只是肯定这个世界影像?或者,我们还可以想像其它的网络化影像吗?


生态


网络的核心问题也是生态学的问题。它容许我们理解资讯是如何流通,同时意义如何在网络上由各种器具生产以及组织。这种生态学超越了我们以自然环境为对象的生态学,同时形成了一种媒体﹣技术生态学,我们应该如何理解概念化这种新的生态学?


物质


另外一个问题是构成网络的物质。我们可以从两个层次理解物质性,首先是网络的基建,例如通讯线路、服务器等;另一方面是资讯以及数据的物质性。这种物质性常被错误地视为非物质(Pan Hui)。相反地,这是哲学家利奥塔所说的“非物质”﹣一种新的物质,甚至是斯蒂格勒提出的“超物质”,而这样去理解网络的物质性可以让我们更“新”地去理解所看到的一切?


算法


与铁路、电路相比,数据网络比更容易由算法来调控。算法是自动化地组织这些网络的新力量,无论是推特还是微博,是脸书还是微信息。根据比利时法律以及媒体理论家Antoinette Rouvroy的分析,基于网络的算法引进的是一种她称之为消费主义社会的“算法治理术”的新管治模式。我们如何理解一个变得越来越自动化,同时由算法决定的社会?





与会学者一览






Matthew Fuller 

              英国伦敦金匠学院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及教授,著有Evil Media(MIT Press)、Media Ecologies(MIT Press)等出版物。


Geert Lovink     

               荷兰阿姆斯特丹应用科学大学教授,欧洲高等学院媒体理论教授荷兰网络文化研究中心创始人与主任, 2016年最新著作Social Media Abyss 中文版《社交媒体的深渊》将由中国美术学院网络社会研究所主持出版。












Wendy Chun

               数字媒体研究者,美国布朗大学教授,布朗大学现代文化与媒介研究部主任,古根海姆基金会成员,美国学术团体协会成员。著有Programmed Visions: Software and Memory (2013)、Control and Freedom: Power and Paranoia in the Age of Fiber Optics (2008) 等出版物。














Brian Holmes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现欧洲高等学院(European Graduate School)哲学专业教授,“16 Beaver Group”组织联合创始人著有Hieroglyphs of the Future









  Wolfgang Schäffner

                 德国洪堡大学文化历史理论教授、洪堡da赫尔姆霍兹文化技术中心主任;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系永久教授。著有Punkt 0.1. Zur Genese des analogen Codes in der Frühen Neuzeit(Berlin, Zürich: Diaphanes, 2014)等出版物。





    Erich Hörl

               哲学家与文化理论家,德国吕讷堡大学研究院副院长,吕讷堡大学文化与数字媒体美学研究所(ICAM)教授、数字文化研究实验室高级研究员;曾任德国鲁尔大学媒体技术哲学教授、包豪斯大学文化科技与媒体哲学研究员。著有Dietechnologische Bedingung. Beiträge zur Beschreibung der technischen Welt(Berlin2011: Suhrkamp)等出版物。



Antoinette Rouv




Antoinette Rouvrtoy

                 比利时那慕尔大学哲学系名誉教授,欧洲大学学院博士,现任职于欧洲数据维护与管理(EDPS)中心伦理咨询组, “算法管理术”概念创立者。




       石田英敬

              哲学家,东京大学人文科学艺术学院讲座教授,巴黎第十大学符号与信息学博士,曾任东京大学图书馆馆长。





       东浩纪

              日本东京大学哲学博士,日本早稻田大学客座教授,亦曾参与动画制作。著有《动物化的后现代》等出版物,长篇小说《量子家族》获第二十三届三岛由纪夫奖





       邱林川

              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助理教授,主要研究信息传播技术、阶级、全球化及社会变迁等领域,著有《新媒体事件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信息时代的世界工厂》(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Pan Hui

               德国电信研究院杰出科学家,香港科技大学计算机系教授,港科大系统与媒体实验室主任(SyMLab),英国剑桥大学博士,专注于移动容迟网络研究。





第一届网络社会年度会议“网络化的力量”


时间:2016年11月14-16日

地点:杭州,中国美术学院




想与学术大咖同台展示自己的研究创作实践成果并获得出版机会?


会议现就11月16日青年圆桌分会场向广大华人青年研究者征集关于中国网络化社会的研究成果



议题可包括但不限于关于当下网络社会中物联网、智能物件、社交网络、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所创造的不同形式的网络化社会的研究:


论文征集不限主题,唯需是中国(含港澳台)当地的经验研究;

艺术作品征集不限主题,创作者需以媒体艺术和网络艺术为主


- 投稿要求

(1)500字之内的“论文摘要”或“作品简述”(作品需需附3张呈现效果图)

(2)200字之内的个人简历,中英文皆可;

(3)信件标题注明“Paper for Round Table”或“年会征文投稿”。


- 投稿地址

308645611@qq.com:


 - 截稿时间(由原定7月30日顺延至)

2016年8月10日,24:00点


- 审稿结果公布

八月中旬将在此公众号与研究所网站(http://caa-ins.org)公布会议入选结果,联系并告知截稿日期、赴会细节等事项。




本次会议不收取注册费

与会学者演讲主题、会议期间工作坊等内容将在本订阅号中陆续发布,敬请关注







网络社会研究所

The Institute of Network Society,SIMA,CAA




     



中国美术学院 跨媒体艺术学院出品

研究所主页: http://caa-ins.org

联系洽谈:caains@163.com

———————————————————

中国美术学院 微信号:caa1928

跨媒体艺术学院 微信号:SIMA-CAA

更多会议青年圆桌会议征稿细节请戳阅读原文 ↓ ↓ ↓


了解更多
 
@PETD亚洲善待博士组织
全球华人博士之家
分享知识分享快乐
投稿邮箱:petd2015@163.com
回复:历史消息
可以查看更多往期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