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卡通形象,能让艺术和商业取得双重成功?

弗洛伦泰因·霍夫曼《大黄兔》

“卡通形象”早已不止存在于漫画、插画里,而常被艺术家运用于更多领域。近年来,它们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多元化产业链,各种深入人心的形象被发展运用在不同产品上,吸引人们主动去购买和消费。“卡通形象”引发排队-拍照-打卡的的现象经常出现,这背后是消费人群对于设计的关注,还是设计越来越被成功商业应用了呢?优荑和你一起探索❤️。

本文已获授权,内容转载自时尚芭莎艺术(公众号:bazaaratchina)


文化与商业的双重推进


提起卡通形象这个话题,你会想起什么?是最近掀起一阵热潮并和各大品牌合作的小猪佩奇,还是前段时间风靡全球的养成游戏里的旅行青蛙?让我们先来看看艺术家弗洛伦泰因·霍夫曼(Florentijin Hofman)的作品。

弗洛伦泰因·霍夫曼《大黄兔》


他是以大型公共空间雕塑而闻名的荷兰艺术家,想让人们从作品中获得幸福感和蔚籍。其作品大多以卡通形象为主,充满了童真。霍夫曼曾受万科集团邀请,在深圳盐田市中心呈现了为城市发展而设计的作品《海怪》(Kraken)。

弗洛伦泰因·霍夫曼《海怪》


针对“该区域海滨地带是由前苏联航空母舰改装的主题公园”这一情况,艺术家为儿童和家庭打造了一个可爱的、包容的、富有想象力的空间。而Kraken本来指的是同名传说中以攻击帆船而闻名的巨型海怪。

弗洛伦泰因·霍夫曼《海怪》


另外,他还曾和香港创意工作室AllRightsReserved联手打造了大型户外大象艺术裝置《Bubblecoat Elephant》。这次合作则是为了庆祝深圳万象天地开幕,而特別打造的“Spread The Hope”计划,整个装置的创作目的也是传递希望与爱。

弗洛伦泰因·霍夫曼《Bubblecoat Elephant》


《Bubblecoat Elephant》整个装置重量达到了30吨,象鼻的长度更是达到了24米。它是目前全球象鼻最长的大象喷水公共艺术装置,象鼻里也会定时喷水,给观众带去欢快愉悦的互动体验。同时,官方也推出了同系列的大象公仔,并迎来了一波购买热潮。


当然,提起霍夫曼,你一定会想到其最著名的作品——巡游世界的橡皮鸭。它于2007年在法国的圣纳泽尔首次亮相后,就陆续出现在更多的城市。

弗洛伦泰因·霍夫曼《橡皮鸭》


而其灵感则是来源于1992年那次著名的“小鸭漂流事件”——一艘货船在太平洋上遭遇到了巨浪,而其中一箱装着小黄鸭的货柜翻倒,进而导致了2万9千只黄色橡皮小鸭随着洋流开始了一次游列世界的旅程。

弗洛伦泰因·霍夫曼《橡皮鸭》


同样受到此次事件启发的,还有香港品牌B.Duck。当时,国内还没有自己的小黄鸭品牌,品牌创始人Eddie就思考如何能转变“在生产环节中,中国只能赚取微薄加工费”的情况。水汪汪的眼睛和招牌的可爱笑容,搭配上创始人的发型,一只陪伴他儿子Thomas成长、活泼健康的小黄鸭就这样诞生了。至今,B.Duck还一直抢占着浴室用品、家居用品的中高端消费市场。

B.Duck品牌宣传图


卡通形象设计成为战略发展策略Line Friends店铺内景


在纽约时代广场上的无数个电子屏幕上, 除了有无数当红的节目、品牌和百老汇戏剧的身影,Line Friends卡通形象也是常客。

Line Friends官方产品图


NHN Japan作为韩国互联网集团NHN的子公司,最早在制定LINE(即时通信APP)发展方针时,制定了不同于其它公司的策略:它把卡通设计放在首位,并以卡通表情打开市场

Line Friends卡通表情图


据说,在800人的LINE Japan团队中,美术团队就占到了1/4。而美术团队中最核心的事情就是设计生动且具有故事性的卡通形象,他们赋予主打人物不同的角色定位,使其分别具有甜美、呆萌、夸张、搞笑等性格。

Line Friends官方产品图


如今,Line Friends已经全面打开市场。原先仅存在于APP内的表情贴图,早已活跃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Line Friends已经推出各种卡通形象的衍生生活用品,并在各大城市开设旗舰店、品牌咖啡馆等。早前,在上海新开的新天地店一度出现了大排长龙的情况。

Line Friends官方产品图


另外,如果要追溯到早期,卡通形象被作为一项功能必需品被列入计划内,要属粉红顽皮豹第一次在《乌龙帮办》中出现。他的形象由华纳兄弟电影出身的大卫·迪帕达(David DePatie)设计,最初只是被设计用来调和影片氛围。出人意外地,傻豹的形象一出现就收获了大批粉丝。

《乌龙帮办》电影海报图


粉红顽皮豹以“The Pink Panther”之名行走江湖,是通过创作人Friz Freleng制作的一段长达七分钟,名为《The Pink Pink》的动画短片而被认知的。在走红后,粉红豹又推出了九部喜剧主题音乐系列电影,后来更是被制做成动画,成为家喻户晓的卡通人物。

《粉红顽皮豹》动画图


经过了50多年,粉红顽皮豹仍旧受到全球人们的喜爱。在艺术家巴加尼·梅尔高的作品中、在安室奈美惠的MV中,我们都可以看到顽皮豹的身影。同时,粉红顽皮豹也经历了一些形象的设计变化,每一次细微的改变都根据当代人们的生活状态或者偏好而设计。

粉红顽皮豹形象进程图


每一次设计变更,在商业上都是为了更好地售卖商品。随着消费水平的提升,在厂家愿意推出或打造这些卡通形象的同时,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为设计付费。

粉红顽皮豹周边图


电视行业里的新浪潮


当代电视行业已经接近达到“峰值”,想要再推出一个类似“辛普森”的动画角色,显然是极难的。而就有这样一部被评价说“是世界上最丧的动画片,生产的砒霜比鸡汤还好喝”的——《马男波杰克》,成功推出了下一个“辛普森”。

马男波杰克Netflix影像静帧图


“马头男身”的波杰克是不快乐的中产阶级典型。他对无奈的生活、,而他犀利的面对现实生活的态度却受到大众的追捧和肯定——丧是另一种真实的标签。

马男波杰克动画图


这部剧最初的概念来自拉斐尔·鲍勃· 瓦克斯伯格(Rapheal Bob-Waksberg),他的灵感则来自于年轻时“毫无头绪,但又自以为是”的焦虑,而马男波杰克的形象设计来自于丽莎·哈纳沃尔特(Lisa Hanawait)。他们本是一对恋人,分开后各自去了巴德学院和UCLA念书,十年后因为这部动画又进行了合作。

马男波杰克宣传海报图

拉斐尔·鲍勃· 瓦克斯伯格(Rapheal Bob-Waksberg)


哈纳沃尔特从小就喜欢马,并想要长大后通过马成名。但她这个梦想一直被嘲笑,也一直觉得自己是个懒惰、没有天赋的艺术家。

马男波杰克人物草稿图


直到2010年,瓦克斯伯格找到她,叙述了故事梗概,并提出了希望得到她关于马男的形象作品的想法。虽然她一度觉得故事很丧很悲观,但还是出于对马的喜爱,开始了这一设计工作。

马男波杰克场景草稿图


角色被创作出来后,也被认为其代表了美国新的千禧一代(1982-2000年出生的人),他们面对了更多迷茫,展现了更多焦虑,但也更加注重个体价值。甚至有人得出关于幸福的公式:幸福=现实-期望,可悲的是结果通常为负数。

马男波杰克动画影像静帧图


当然,《马男波杰克》中也有治愈的部分,在新推出的第四季中,故事内容在保持原有基调的基础上,又增添了一份新的思考。有时候,丧和治愈仅在一线之间。

马男波杰克动画影像静帧图


《马男波杰克》如今已经收获了很好的口碑,实现了这个人物的个体价值。除了在电视行业有所建树,马男波杰克的形象也成为了艺术家们的创作内容,他还登上了《纽约客》的封面。


Bendik Kaltenborn《纽约客》封面图


在卡通文化盛行的当代,每一个卡通形象身上都承载着某种精神品质或文化寄托。它们代表着我们当下的偏好和期望,有着来自我们心底的声音。


△ 撰文:裘纯纯 时尚芭莎艺术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到其它公众号

请给该公众号留言获取内容授权

About 优荑众创

 United Thinking Industrial Co., Ltd.


非凡体验  共享时尚

洞察发现  商业孵化


Contact us


 utic-social@foxmail.com

商业合作请发送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