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类旁通|故宫藏品赏析— 生活器具

故宫博物院庋藏的生活器具类文物大项有宫灯、盆景、如意、药具药材、锦扇、编织品等,杂项有冰箱、水烟袋、火镰、镜支、梳具、粉盒、茶叶、金属的食具、饮具、花蜡、香等。其来源主要是清宫旧藏,也有少部分来自民间征集或个人捐赠。这些文物绝大多数是在清代制作的,分造办处制作与民间贡品。由造办处制作出的往往不惜成本,取用上乘的原料、指派优良的工匠,费时费力,制作出最为华贵、最具有时尚性、也最反映当朝的工艺水平的艺术精品。而民间贡品则以本地区特有的原材料、施以传统的手工艺技能,精益求精地加工而成。


铜镀金四方委角粉盒

铜镀金四方委角粉盒,

清晚期,长6.3cm,宽6.5cm,高2.6cm。


盒四方委角形,盖前开启式,内安玻璃镜。盒内中隔为二,可盛放胭脂、香粉等化妆品。盒四面均装饰有透雕花卉图案,特别是盖面,制作较为精致,中间透雕五蝠捧寿纹。此盒做工精细,富丽堂皇,是清宫中后妃化妆的用具。



蒋廷锡绘梅雀图康熙帝书雪梅诗折扇

蒋廷锡绘梅雀图康熙帝书雪梅诗折扇,

纵31.3cm,横50cm。


此扇一面为蒋廷锡绘梅花山雀,图中山雀笔法细腻精工,神态自然,有栩栩如生之貌,梅花则勾写兼备,风格清爽。款署“臣蒋廷锡”,钤“臣廷锡”朱白方、“朝朝染翰”白方印。另一面为康熙帝御笔书诗“积雪梅犹冷,春寒竹色沉。占年思易作,恶酒自高吟。久止通辰乐,更新味道深。光风来锦甸,生气佐同心。得梅后宫中树。”钤“康熙宸翰”白方、“保合太和”朱方印,引首印为“佩文斋”白长方印。



蒋廷锡绘梅竹图康熙帝临米芾书折扇

  蒋廷锡绘梅竹图康熙帝临米芾书折扇,

纵34cm,横56cm。


此扇一面为蒋廷锡绘梅竹图,蒋氏的作品大多呈两种面貌,一为墨笔、淡设色的小写意花鸟,一为工笔浓彩的细谨风格。此图即为后者,笔致精细,敷色冶艳,极富皇家华贵典雅的气韵。另一面为康熙帝临米芾书,所书内容出自李衢《都堂试贡士日庆春雪》,释文为:“锡瑞来丰岁,旌贤入贡辰。摇轻梅共笑,飞弱柳和春。绕砌封琼屑,依阶喷玉尘。蜉蝣吟更切,科斗映还新。鹤毳迷难辨,冰壶鉴易真。因歌大君德,率舞咏陶钧。临米芾元章。”


引首钤 “佩文斋”白长方,后钤“康熙宸翰”白方、“保合太和”朱方印。康熙帝的书法以董其昌为主,兼习诸家,具有较好的书法基础,此扇所书作行书,行笔规矩,笔力偏弱,应是他早期的临习之作。



银彩漆仿圈

银彩漆仿圈,清晚期,

长19.8cm,宽12.2cm,高2.3cm。清宫旧藏。


仿圈银质,饰彩漆花叶纹,色彩清新明快,是溥仪少时日常练习书法所用之物。


仿圈是古人学习写字时用来压纸并规范字体大小的用具,兼有镇尺和直尺的作用。中国古代的仿圈有木、铜、银等各种材质,其中金属仿圈更为普遍。清代,皇家对皇子的书法要求很高,从小书写工整的书法成为每个皇帝的必修课,所以,仿圈是每个皇子写字时必备的学习工具。



银烧蓝葵花式墨盒

银烧蓝葵花式墨盒,清晚期,

直径10.3cm,高4.6cm。清宫旧藏。


墨盒银质,整体呈葵花形,盒身与盒盖饰烧蓝花叶纹。


墨盒即盛放墨汁的器皿,为文房清供之一。盛放液体墨汁的墨盒在元末明初时出现,盛行于清代。清代嘉庆、道光时期,随着液体墨水的使用,墨盒开始在文人书房中更为多见。早期的墨盒一般为铜质,后出现银、玉等各种材质。在逊清皇室仍居故宫内廷时,溥仪和他的兄弟伙伴们学习写字,书案上自然少不了这种墨盒。



银彩漆花卉纹镇尺

银彩漆花卉纹镇尺,清,

长16cm,宽3cm,高1.5cm。清宫旧藏。


镇尺银质,锤錾并髹饰珐琅彩菊花纹,绿色主调的花纹与银白色的质地相映衬,柔和悦目。

镇尺是用来压纸的文房用具,因形如尺而名。清代宫廷中备有一定数量的镇尺,以象牙、玉、银、红木、铜等多种材质制作,其正面以雕刻、捶錾、刻画等工艺技巧做出精美的花纹。,以便于主人拿放。溥仪的书房中亦少不了各种镇尺的使用。



钢笔

钢笔,清,长13.7cm,直径1.2cm。清宫旧藏。


此钢笔内部结构合理,书写流畅。以镀金工艺装饰,其上又錾刻花纹,材质上乘,工艺复杂。


钢笔问世于19世纪,与铅笔相比,最大的优越性在于书写的字迹不易被涂擦,也更加持久。在20世纪的流行风尚中,随身携带的钢笔几乎是文明和富足的象征。这件钢笔丰富了逊清皇室笔类学习用具种类。



铜镀金戒盈持满

铜镀金戒盈持满,清光绪,器高15cm,

直径11.7cm,架子高45.7cm,宽18.5cm。

清宫造办处制作。清宫旧藏。


此器铜质镀金,其正面横梁錾刻“光绪御制”四字篆书,框架中间的杯状容器可在支架上自由转动——如往杯中注水,水至一半时,容器垂直而立,水注满时,则容器翻倒,水泼洒出。因其易倾覆,又名曰“欹器”。


框架下部有一横梁,其下镶嵌条环板,板两面均有阳刻铭文,内容记载孔子观周朝欹器时与守庙者的对话。一面铭文曰:“孔子观于周庙,有欹器焉。孔子问守庙者曰:此为何器?对曰:盖为右座之器。孔子曰:吾闻右座之器,满则覆,虚则欹,中则正,有之乎?对曰:然。孔子使子路取水而试之,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欹。孔子喟然叹曰:呜呼,恶有满而不覆者哉! ”另面刻:“子路曰:敢问持满有道乎?孔子曰:高而能下,满而能虚,富而能俭,贵而能卑,智而能愚,勇而能怯,辩而能纳,博而能浅,明而能闇,是谓损而不极,能行此道,惟至德者及之。”孔子对子路所言之义就是人们常说的“满招损”,即自满则容易覆败的道理。


据清室善后委员会点查报告记载,清逊帝溥仪出宫时,此器存放于紫禁城永寿宫后殿。查宫内活计档,可知此器为内务府清宫造办处在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的作品,作为清末光绪、宣统年间帝王寝宫中的日常摆设,大致为年轻的皇帝置于几案自警,以时刻勿忘持满纳谏之义。



泥蛐蛐罐

泥蛐蛐罐,清,高9.5cm ,径10.5cm。

清宫旧藏。


此蛐蛐罐为泥制,光素无款,表面润滑,有包浆,造型简洁质朴。


南宋时,豢养蛐蛐即在江南盛行。蛐蛐罐为豢养秋虫所用,亦有南北之分,其不同之处即在于南盆腔壁薄而北盆腔壁厚,乃为气候所致。此罐属北器,制作精工,盖腔相扣严丝合缝。据传,蛐蛐罐有取御用金砖斧砍刀削,砥砺打磨成罐者,想是取其澄泥极细的缘故,其名曰“瓦中玉土精盆”。



木制人

木制人,清晚期,高22cm。清宫旧藏。


玩具为一西洋人偶,其头及手足部均为木质,四肢躯干为织物填充,可供儿童把玩。


18世纪,德国的百希加登和尚堡地区的能工巧匠已经在成批雕制小动物,并运到纽伦堡去销售。这些价廉物美、栩栩如生的木制小玩艺被称为纽伦堡小玩物,深受人们喜爱,并通过纽伦堡销往世界各地,到19世纪末,已流行于整个北美和欧洲。19世纪末至20世纪早期,这种木制玩具主要产自德国,或由德籍的美国制造商生产,故其身上所着红色毛毡上衣,头戴的童帽,以及脚上穿着的马靴,皆具有典型的19世纪中后期巴伐利亚地区中产阶级家庭男孩子的服饰特征。


爱新觉罗•溥仪登基时尚不满3岁,尽管“承继同治,兼祧光绪”,但因为年幼,由其父载沣代理朝政。对于这样一位幼龄天子,玩乐游戏还是一项主要的宫廷活动。由于商埠既开,西洋玩具便得以源源不绝地购入宫中,这件藏品即是其一。

青玉凤蝠纹如意

青玉凤蝠如意,清,长42.7cm。


如意青玉质,如意头灵芝形,上饰蝙蝠衔符节,配以灵芝纹。柄部修长弯曲,拱面上浮雕凤纹和万年青等图案。


《晋书》记载:王敦“每酒后辄咏魏武帝乐府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壶,壶边尽缺。”唐代诗人李贺《始为奉礼忆昌谷山居》诗中有:“向壁悬如意,当帘阅角巾”之句。可见晋唐时代,我国已有如意。当时如意的功能主要是用来搔痒。


作为工艺美术品的如意,以清代为多,明代亦有但今天已少见。如意的品类有珐琅如意、木嵌镶如意、天然木如意、金如意、玉如意、沉香如意等等。康熙年间,如意大量出现在皇宫。溥仪时期,如意仍是皇帝与后妃们的把玩之物,寝殿中、宝座旁随处可见,取吉祥、顺心之蕴义,甚至皇帝还以如意赏赐亲近的王公大臣。



银镀金寿字火碗

银镀金寿字火碗,清晚期,高25cm,直径22.8cm。


火碗银质,由三部分组成,火碗、三角支架和小银酒精碗,每部分可以分开。碗盖及碗身錾刻有寿字,三角支架设计为如意形,都充分体现出清宫器物纹饰上吉祥美好的蕴意。


“寿”字,是人们用来祈求长寿的一个图符。自古至今由“寿”字演化的图案达三百余种。其中有以单字表意的图案,形长者叫“长寿”,形圆者称“圆寿”或“团寿”等,也有多字表意的图案,有“百寿图”、“双百寿图”等,由不同形体的“寿”组成。“寿”字图符在清宫中广泛地运用于日常生活及礼仪生活中。更有将“寿”字图符用于餐食制作中者,清代孔令贻向慈禧太后祝寿四品大碗菜中分别制有“万”、“寿”、“无”、“疆”四字,饽饽四品中则有“寿字油糕”。

火碗为宫中暖餐具类,是宫廷中用来温热食品的器具。这件银镀金寿字火碗用于皇帝寿筵,做工精致,为清宫典型的御膳器皿之一。



水浒人物图纸牌

水浒人物图纸牌,清,牌长8.5cm,宽0.4cm。 


纸牌是中国古代一种流行很广的游戏,是由唐代的叶子格发展衍变而成。纸牌因其玩法简单又富有刺激性,成为国人十分热衷的一种游戏。

这副纸牌是清宫后妃当年使用的。整副牌为120张,牌呈长方形,牌面以白色为地,四周饰黑、绿、黄等各色边。牌面根据需要呈现不同的图形,诸如“万贯”类有一万至九万,皆为水浒人物;“索子”皆为贯钱的索形;“文钱”则以图形表示。牌中图案刻画细腻,线条简洁而神态逼真,是清代宫廷游戏中一件别具特色的游戏器具。



骨质麻将牌

骨质麻将牌,清,

牌长2.3cm,宽1.5cm,高3.1cm。 


麻将牌是由明中叶的马吊牌发展而来。其内在结构和游戏规则都承继了马吊牌,是在长时间的游戏中同骨牌、纸牌等斗牌游戏相互结合、嫁接,从而创造出的一种新的娱乐游戏。玩麻将牌在清末逐渐成为国人最喜爱的休闲游戏。

此副麻将牌是清宫后妃们日常游戏所用,以象牙为面,竹木背,内容以条、“万”字为主,选材精美,造型别致。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宫廷麻将牌将民间所用牌中的“中”、“发”改为“龙”、“凤”,体现了皇家的特色。



朱漆描金澡盆

朱漆描金澡盆,清,高31cm,长110cm,宽90cm。


此澡盆是清代宫中使用的洗澡器具,木质,呈椭圆形,内外皆髹红漆,上有描金勾莲纹和卷草纹,花卉纹饰饱满富丽,色彩鲜艳。



黄色缂丝凤栖梧桐图团扇

黄色缂丝凤栖梧桐图团扇,

清,长49cm,宽33.5cm。


宫扇作桐叶式。扇面于黄色地上缂织一棵梧桐树,一只凤凰独立于树干,湖石旁牡丹绽放。扇配四方紫檀木柄,通体刻“寿”字描金,两端镶象牙,系黄丝穗。此扇为双面缂,配色自然柔和,缂工细致入微。

缂丝是中国传统丝织工艺品种之一,历史悠久,起源不晚于唐代,繁盛于宋代。在清代,缂织御制诗文书画、梵经佛像、服装等大为流行,且工艺较前代有了很大的发展,其中之一就是创造了双面“透缂”技术,使织物两面的花纹相同,线条清晰平整,特别适合装饰插屏、扇子的使用要求,宫中有大量的团扇都使用了“透缂”的技术。由于缂丝工艺繁复,一件成功的作品,所用人力物力非普通人家可以承受,故有“一寸缂丝一寸金”之说,由此可见宫中后妃生活的奢华。



八音盒

八音盒,19世纪,长51cm,宽29cm,高23cm。


瑞士制作。八音盒为木质,外壳髹漆,盒内有音乐机械装置。八音盒的发音部分由滚筒和两部分组成。每个滚筒上焊以有规律的凸点,附近有一个,滚筒转动,凸点从边缘划过,由于凸点的不同,而使发音不同,再加上固定的转速,旋转一周,会奏出一首固定的乐曲。

此八音盒内配置了10个滚筒,每个滚筒能演奏4首曲子,可根据个人的喜好随意更换滚筒。八音盒包括了多种乐器的声音,清澈、透亮的音质给人们带来美妙的享受。在制作上要求技艺精湛,所以在18、19世纪八音盒价格相当昂贵,仅在皇宫和上层社会中流传,一般百姓望洋兴叹。



铜镀金累丝嵌翠三镶如意

铜镀金累丝嵌翠三镶如意,

清,长61cm,宽15cm,高15cm。


如意通身为古铜钱纹,柄刻暗八仙,首、身、尾三处各嵌翠一块,上琢竹子和松等图案。镶玉底座有团“寿”、蝴蝶等图案循环围绕。黄丝穗结如“寿”字,上下各系有两个“万”字纹的小绳。此如意制作精巧,根据黄签所记,此为恭亲王所进。


三镶如意是乾隆时创造的一种新形制,初见于竹木材质的如意,此后非常流行,扩展到竹木以外的材质,所嵌也不止是玉饰。后产生出只镶首尾的两镶如意和只镶柄首的单镶如意等异型。



普洱茶膏

普洱茶膏,清晚期,

盒长17.8cm,宽10.5cm,高3.9cm。


云南境内普洱茶历史悠久,早在唐朝就有“西番有普茶”的记载,普茶即普洱茶。历代普洱茶是在散茶的基础上,再加工成多种形式的成品茶,普洱茶膏就是其中之一。它取材于云南大叶普洱茶,经熬制、厌模两道主要程序而成。其工艺极为考究,色如黑漆,膏体平滑细腻。造型呈四方委角形,正面中心为团“寿”字,四角以蝙蝠纹装饰,图案布局疏密均匀,花纹规整,纹样呈阳文,与茶膏表平面形成鲜明的凸凹感,具有独特的美感。据清晚期《本草纲目拾遗》卷六中记载,茶膏“能治百病,如肚胀受寒用姜汤发散出汗即愈;口破喉颡受热疼痛,用五分噙口过夜即愈;受暑擦破皮血者,擦研敷之即愈”。可见,茶膏一年四季诸种欠安可医,既可内服还可外用,方便快捷,可谓帝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茶中精品,一剂茶即为特色的养身良药。



人参茶膏

人参茶膏,清晚期,罐直径12cm,高14.5cm。

中国是发现茶叶、种植与利用茶叶最早的国家,自古就有“神农氏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的记载。其中“荼”即是“茶”的意思。可知,茶最初为药用。随着时光的推移,民间积极借鉴前人的制茶经验,逐渐形成散茶、紧压茶(诸如茶砖、茶饼)等多品种。清代贡茶中的人参茶膏,是取名贵药材中的人参与茶叶混合熬制,再用模板压制成型。人参具有补五脏、安精神、除邪气,以及治血崩等功效,将其与茶叶匹配制成茶膏,达到了既品尝茶香,又益于身体滋补的目的,实为养生之妙。


此茶膏呈长条形,将几十块装入青花瓷罐,外用明黄缎包裹,一面墨书“人参茶膏”。明黄色在皇家用色中为最高等级,它揭示出此茶膏是帝后的饮品。



文章内容源于网络,仅供参考与学习



长按二维码

置顶一时道场公众号

更新不错过


喜欢的话请随手点赞,并转发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