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你当爸爸,你把我当玩具

作者/筱泓



近日,马来西亚一个网红Rozlan,直播了他抱着两岁的女儿从60米高空蹦极的视频。

视频上,他巨石耸立的峡谷上空来回摇摆,孩子躲在他的怀抱里,没有任何抗。


Rozlan说,女儿身上绑有安全带(尽管在镜头中很难看到),但我们很明确地看到,那么小的孩子,头上并没有戴安全头盔。


他说:是孩子自己要求一起蹦极的。


武汉一位爸爸,带着两岁女儿模仿视频里的高难度动作:

让女儿拽着自己的手向上翻转一圈。

但孩子在翻转过程中,他突然失手, 孩子头部着地摔了下来,造成脊髓严重受损,严重的四肢运动障碍,连医生也无法预估菲菲能够恢复到什么程度。


武汉的爸爸带着三岁儿子玩技巧动作“双人翻跟头亲亲”,结果造成孩子桡骨头半脱位……


都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离不开爸爸的陪伴。爸爸陪孩子的方式有千千万万种,唯独那种把孩子当玩具、无视孩子安全的陪伴方式,是最可怕的一种

 


我家楼上的邻居家里的宝宝2岁多,长得虎头虎脑,他爸爸到了晚上就带他到小区楼下:“我看我家这小子,成好玩了。”


说着,当着我们的面抛向空中,孩子在空中手舞足蹈,哇哇大哭,他乐得哈哈大笑:“看我家的大宝贝,多好玩。”


我看着他一下又一下地抛孩子,阻止他道:哎呀,孩子是用来抱的哄的,可不是用来玩的。


他说:“孩子不用来玩,那我一直抱着他得多无聊?”


很多爸爸以为,小小的孩子,聊天也聊不到一起去,玩也玩不来,逗弄逗弄孩子,大家一起开心就好:


用大雪块砸


门上拉透明胶带

n度的大回环

爸爸会对妈妈说:你看,我都一直陪着孩子玩。


可是育儿专家说:爸爸在陪孩子时,经常玩的那些高抛孩子、抓着孩子的手转圈、让孩子“骑脖马”……,这些动作其实很危险,一个不小心,很有可能会给孩子带来致命的伤害。


重要的是,这些行为不仅有安全隐患,还会给孩子造成心理阴影。


2岁后的儿童,开始有害怕的情绪反应。

在玩这些危险动作的过程中,万一失手,带给孩子的将是身体与心理的双重伤害。

爸爸在孩子心中的形象永远是安全、快乐、权威。


在他们的心里,爸爸给予比妈妈更多的安全感。


当爸爸在逗弄孩子做危险动作时,开心得哈哈大笑时,孩子却因为害怕恐惧、疼痛而大哭。


客体关系心理学说:即便是婴儿,也会透过抚养者的表情、声音、肢体动作,来感知他们的内在状态。


我把你当爸爸,你却把我当玩具。

(意外发生在自己身上,只有0和100%的区别)


这样的伤害,将让他们失去对爸爸的信任。


童年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成人后往往得付出加倍的努力,才能弥补安全感的缺失。


怎么样才算陪孩子玩?

需要清楚的一点就是:陪孩子玩绝对不是玩孩子。

陪孩子玩是亲子游戏,玩孩子是把孩子当玩具。

心理学上,所有的亲子游戏都是以促进孩子对父母的安全依恋为前提而进行的。是以孩子为主,需要我们用一颗童心参与到他们的世界里,关注他们内心的渴望和需求,让他们开心的同时,还能有所收获。

当我们随心所欲地对孩子,做一系列危险的动作、游戏时,此时就是把孩子当玩具。

正如文章开头的马来西亚爸爸,他让毫无认知能力的孩子,陪着自己玩高危挑战,完全是出于个人的自我满足。

成年人在蹦极之前尚且要体检登记,测量心率、血压,确认你的精神状态,然后签署自愿协议。

而两岁的孩子,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都处在关键发育期。从医学角度讲,极易造成孩子视网膜脱落和过度脑充血。

孩子在什么年纪,就做什么事情,这是自然的成长规律。

 



真正的陪孩子,不是仅仅停留在孩子身边,而是要参与到他们的生命里、生活中,参与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笑,陪他玩、陪他闹,陪他做那个年龄时间段里应当做的事,陪着他们经历每个成长阶段里不同的经历。


01.我们是孩子最好的玩具


作家金伯莉·布雷恩说: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


每一个爸爸都必须知道,我们比任何玩具都更让孩子喜欢和着迷。


陈赫晒出了九宫格,并用女儿Anan的口吻说道:粑粑最好玩了!

贝克汉姆的女儿小七在他身上随意涂鸦;把他打扮成小公主的模样;随心所欲地捏脸颊、抓头发……


邓超说:我真正的身份,是孩子的大玩具。


在每一个孩子心里,爸爸比起那些益智玩具或电视节目,更重要、更好玩、更令他们快乐。


爸爸是我的玩具,将温暖孩子的一生。

 

02.陪孩子做他能做的事


“奶茶妹妹”章泽天曾晒出一张照片,上面是刘强东正在陪女儿爬地垫,她写道:“粑粑你好。”

照片中,刘强东对着镜头微笑,穿着粉色衣服的孩子,在一旁认真地爬着。最美妙的感觉就是如此:原来,爸爸在和我一样的事 。


03.给他造个玩具


电影《伴你高飞》中,小主人公艾米在一场交通事故中失去了妈妈,被送到与妈妈离异多年的爸爸身边。面对着艾米,爸爸不知所措,两人最初的相处生疏而隔阂。

为让艾米努力适应农场生活,爸爸亲手为她制作了一架滑翔机,让她带着小雁学会飞翔,然后在迁徙季节一路护送“雁妈妈”艾米带领小雁们飞向安大略湖,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心也开始紧紧连在一起……


曾有网友如此说:

小时候,爸爸为我做了一个木头房子,多年以后,我尽管早已不再是玩玩具的年龄了,但还会不时地把这木头房子找出来,不仅为了欣赏,也借以回顾往昔——我眼看着父亲用他的双手将我的梦想变为现实的那段岁月。


小时候,我爸是个木匠,我也还不会画画。某天我爸用铅笔在木板上给我画了一辆桑塔纳3000,当时觉得流弊的不行,酷得不行。然后,我就走上了绘画的不归路……记忆中这就是老爸陪我做的很普通却很酷,而且影响我人生的一件事。


这就是来自于爸爸的力量。


爸爸会让孩子看到: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04.陪伴绝不是陪着


曾有个孩子写了一篇作文《爸爸看手机》:


有一次,我叫爸爸进来跟我一起看书、玩、画画,可我叫完后,爸爸没听见,害我叫了很久很久,终于把爸爸叫进来了,爸爸进来的时候还拿着手机;“我爸爸在厕所解便的时候,也在看手机;爸爸解完便了,都不知道出来,还在里面看手机……


孩子的成长需要陪伴,而陪伴并不是陪着。



放下吸引我们的手机、电视、娱乐活动……学习专心地陪伴孩子,那用不了多久的时间。


一个来自台湾家庭教育的“123”法则,可供爸爸们参考。


 陪伴孩子的“123”法则就是:每天1次,每次20分钟,爸爸与孩子做3件事的任意1种。


3件事指:一起读书,一起玩游戏,一起聊天。


在台湾多年的实践证明,每天按照“123”法则进行一次高质量的亲子互动,比长时间漫无目的地腻在一起强百倍!


一天20分钟,相信每个爸爸都可以做得到的。

 

05、榜样的力量


美国儿科权威医学博士斯波克说:“孩子是通过观察他们的父母来学习尊重、爱和得体的行为的。”


孩子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主要任务是学习。



李嘉诚在两个孩子小时候,就在董事会会议上设下固定座位,让李泽钜和李泽楷两兄弟旁听。


从小就受这种精英氛围的熏陶,让李泽钜和李泽楷两兄弟都非常上进,拥有超越常人的魄力和坚持。


他们会把我们的一举一动,学习并复制到他们的人生当中。

 

什么样的年纪,就陪伴孩子做什么样的事。让孩子离他恐惧的事情越远越好,请不要让他承受不属于他们这个年龄段该承受的恐惧。


别用一时的突发奇想,去赌孩子的一生。


他们永远不是我们的玩具。


猜你想看

2018高考将取消二三本,初中生最倒霉!这4大对策,家长越早知道越好

爸,你早就不爱我妈了吧。

作者简介:筱泓,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富书签约作者,人生多坎坷,且以文疗伤;愿流年无殇,岁月留香。本文首发桔子妈妈讲故事( ID:mry56651 ),转载请在后台回复“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