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出台“新兴产业十三五规划”,澄海玩具加速转型升级

 摘要

以澄海玩具产业为例,玩具制造和生产是当地经济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但是近年来,随着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加快,澄海玩具开始转型升级。


近日,《汕头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印发。


根据规划,到2020年,汕头战略性新兴产业综合实力明显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产业支撑体系较为完善,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带动作用强的骨干企业,形成一批产业链完整、集聚度高、拥有关键核心技术和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建成具有区域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城市。


规划还提到,汕头要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材料等优势产业,培育发展新能源、绿色低碳、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等潜力产业,构建产业体系新支柱。


汕头打造现代经济体系离不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而战略性新兴产业正是推动落实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在汕头业已走上产业转型升级“快车道”的当下,这一规划的出台无疑是为汕头实体经济发展、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注入一剂“强心针”。而当前汕头对营商环境的“革命性再造”,同样是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017年,汕头工业增加值、工业投资额首次突破千亿大关。杨立轩 摄


汕头开始走上产业转型升级快车道


据汕头市经信局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汕头工业增加值、工业投资额双双首次突破1000亿大关,工业增加值达到1072.4亿元,占GDP比重45.3%,对GDP增长贡献率45.9%。此外,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93.57亿元,增速10.0%,为3年来最高。工业投资和技术改造投资总量均居全省第二,工业投资增速(25.7%)居全省第三。


那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的成绩如何呢?


据汕头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17年,汕头高端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产业产值分别增长10.3%、15.7%和13.6%,先进制造业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33.9%。


也就是说,汕头已经开始走上产业转型升级的“快车道”——2017年,汕头新增省级智能制造试点2个、公共技术支撑平台1个。高技术制造业、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1.7%和10.7%。


汕头加快传统产业技术升级,不断实现“汕头智造向”“汕头智造”的跃升。受访者供图


由“制造”跃升至“智造”“创造”


规划提到,汕头将加快推动纺织服装、工艺玩具、印刷包装传统优势产业技术升级改造,加快生产方式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柔性化转变,实现“汕头制造”向“汕头智造”“汕头创造”跃升。


目前,汕头的实体经济依托传统产业的比重依然较大,以澄海玩具产业为例,玩具制造和生产是当地经济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但是近年来,随着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加快,澄海玩具开始转型升级。


澄海企业纷纷寻求上市的路子,来获得更大的资本融资,以为企业投入转型升级提供更多资金支持。而澄海玩具的转型除了向更智能化的玩具生产转型以外,还寻求向动漫、娱乐化的方向发展。像奥飞动漫、星辉娱乐、骅威科技从单纯玩具生产,转向动漫娱乐方向发展,都成为传统玩具企业转型升级的缩影。


而汕头的轻工装备制造也有着深厚的基础,其中,华鹰软包等企业就是生动的例子,目前他们已经从单纯的印刷包装,走向新材料研发,并且寻求更大规模的扩产转型。


中海信创新产业城总经理李莉告诉记者,目前汕头的确在往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方向探索,在园区方面,他们也力求对该类型产业提供支持。像落户在濠江的中海信创新产业城目前入驻的企业也是分布在新兴产业领域,首期已经有新材料、生物医疗等领域的企业入驻。


按照《汕头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三五规划》,汕头将建成具有区域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城市。杨立轩 摄


装备制造产业探索产业链条集聚


规划中提到,要加快推动比亚迪跨座式单轨项目投产,吸引上下游关联企业进驻比亚迪濠江工业园,形成轨道交通产业集群。依托比亚迪“云轨”试验段项目及比亚迪濠江工业园,重点支持轨道驱动、电机、电控、车身、底盘、转向架、轨道梁等全产业链核心技术攻关,实现跨座式单轨“云轨”的产业化。


比亚迪的落户正是汕头引进和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一个缩影。


比亚迪落户在汕头南山湾科技产业园,主要规划有云轨产业项目及智能终端零部件生产项目,拟建设轻轨研究院汕头车辆厂、轨道工程事业部轨道梁厂、IT事业群一部智能终端零部件制造厂。


在比亚迪已经建成的汕头车辆厂,记者看到,整条比亚迪生产线已经实现了智能制造4.0,也就是在更大程上度提高材料使用率,使生产科技含量更高、自动化程度更高、污染程度更小或接近无。


而在比亚迪汕头车辆厂里的无污染生产车间,记者看到该企业坚持从源头抓整个生产流程的所有废料产生进行优化流程与程序,将源头到产品出来的整个流程的污染控制最低。


据了解,比亚迪“云轨”是比亚迪1000名工程师历时5年,投资50亿元研发的跨座式单轨产品。比亚迪“云轨”属于中小运力的轨道交通,综合优势非常突出。据介绍,云轨造价仅为地铁的1/5,而建设周期仅为地铁的1/3。在爬坡能力方面较强,转弯半径小,具有极强的地形适应能力,其噪音低的优点,适应云轨在城市建筑群中穿梭的现实。


2017年2月,比亚迪就开始轨道梁厂土建施工,2017年4月份开始车辆厂土建施工。随后,仅仅不到6个月的短暂时间就完成了车辆厂的主要基建施工,并在两个月时间内相继实现机加、焊接、涂装等设备安装调试工作。


目前,车辆厂完成了汕头首列云轨的总装工作,也就是说,汕头车辆厂顺利实现试生产的目标。不仅为汕头云轨线路早日通车的目标奠定了基础,更为全国乃至海外的云轨工程项目提供可靠的服务保障。


据比亚迪汕头地区总经理兼车辆厂厂长王传华介绍,比亚迪汕头车辆厂2018年要奋斗的目标也就是要保证产能,实现每年200节—300节的产能。


在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的背景下,汕头近年来许多企业均加大对科技的投入。杨立轩 摄


军民融合探索产业发展新模式


在发展优势产业方面,规划提到,以卫星应用产业园区为依托,初步建成民用航天技术研发、卫星应用和技术服务产业基地。


规划提到重点发展民用卫星通信、卫星遥感、卫星导航等技术,支持北斗导航、高分卫星应用产品与解决方案提供与服务、航天器和民用三维可视化与仿真产品开发与应用、卫星通信网络端站集成服务,形成新兴民用航天高新技术应用产业集群。


据汕头市广东航宇卫星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航宇科技依托其卫星应用技术方面的优势,在军民融合中主推技术“军用转民用”,像当前已经研发广东航宇研发的融合规划云平台,以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就是其中一个“军民融合”的实例。


据汕头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汕头高度重视军民融合工作,主动参与配合,协助上级部门与地方产业形成有效对接。目前,除了汕头市广东航宇卫星科技有限公司,广东金明精机股份有限公司也已经申请到“民参军”资质。


此外,记者还了解到,广东东方锆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向省国防科工办递交了保密资质认定申请;华伦电子、夏野电器等企业,也积极参与军队现代化建设,航宇电子、智美科技等企业正在尝试推进军用技术的民用化创新。


规划中提到,在汕头探索建设军民融合等新的模式,包括建立军地企业对接机制,加快发展船舰修造、北斗应用、军工电子信息、通用航空及航空配件等产业,壮大提升汕头优势主导产业。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参与军品科研生产和军工基础建设,支持企业加大军民两用技术研发投入。


对此,汕头市经信局表示,将继续结合汕头的产业实际、产业基础,在大力引进适用军用技术的同时,积极推动新技术、新业态在民用和军用领域实现双向融合贯通,进一步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全力打造推动产业、企业做大做强的加速器。


依托平台发展优势海洋产业


规划指出,按照“功能引领、高端突破、集群发展、产城融合”的布局原则,汕头以三大平台为核心引领,以产业园区、产业基地作为各区县新兴产业延伸发展的关键载体,将实现分工协作、联动发展和上下游融合,打造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基地。


随着广东省沿海经济带发展战略的推进,汕头加快打造省域副中心城市,已经加快推进华侨试验区、国家级高新区、临港经济区“三大平台”建设,依托平台,大力发展科技创新、金融服务、通用航空、装备制造等高端产业,补齐创新发展和高端功能短板。


汕头有丰富的海洋资源优势,向海洋要资源,向临港产业发展,上海电气汕头风电装备项目就是其中一个生动写照。


上海电气汕头风电装备项目位于濠江区广澳物流园,占地面积136亩,计划投资5亿元,计划年产能150—200台,预计年产值将超过60亿元。项目于2017年11月启动,目前正在打桩,预计今年年底具备生产能力,争取建成最先进的海上风电装备基地。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上海电气打造粤东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链,全力以赴推动广东海上风电智能制造项目建设,早日实现产品下线。


根据规划,汕头将依托南澳等海上风电场,大力开发海上风能资源,积极引进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企业,支持风电产品开发及应用,逐步形成海上风电规模化发展。


此外,像在海洋生物领域,规划提出,可以依托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汕头海洋生物试验站和汕头大学海洋生物研究所南澳临海实验站,推动以海洋药物、工业海洋微生物产品、海洋生物功能制品、海洋生化制品为重点的研发和推广应用项目建设。


来源:南方日报 汕头观察

文:南方日报全媒体记者 沈丛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