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蓓乐园】玩具被抢怎么办 打回来还是忍下去?

宝贝成长误区系列报道(之一)


成长的道路上,每个宝宝都会产生一系列的自然行为,在宝宝的敏感期内如何避免教育的误区,正是家长们所关注的焦点。本报今起推出“宝贝成长误区系列报道”,将梳理家长育儿过期中常见问题和典型误区,邀请幼教专家、资深教师为读者答疑解惑,正确施教,让宝宝们在科学的育儿方法中健康快乐成长。

善良的代价


现代教育的迷惑


大部分宝宝在两岁多时就会进入物权意识的敏感期,常说“这是我的”“那是我的”,似乎什么东西都不肯和他人分享。然而这正是宝宝在进行物权归属的练习,通过对归属权的确认来认知他与物品的关系。国外的教育专家常说两岁孩子的哲学是“我的我的,什么都是我的。”针对这一现象,我们的家长是如何理解该阶段孩子行为的?记者据此随机采访了我市市民。


陆女士家的“小王子”今年刚好三岁,由于家中条件不错,大人们习惯给宝宝买各式各样的玩具,从最简易的积木到电动小火车、遥控小飞机,零零总总地堆积起来,能放满大半个房间。然而让陆女士头疼的是,家中如果来了同龄的小朋友,自家宝宝就将玩具护得死死的,根本不让其他小朋友去碰。“你是没看到,只要家里来了其他小孩,他那两个眼睛瞪得圆溜溜的。只要看到其他小朋友碰了他的玩具,他就会大叫大闹起来,大人怎么哄都不听,想起这点真的是脑壳痛。”陆女士无奈道。更让陆女士头疼的是,有时亲戚带来的小孩子偏偏看上了自己宝宝的玩具,不但要抢着玩,还硬要抢着带回家。这样一来,自家宝宝更是不依不饶地大哭起来。拉着大人的手一直想去要回来,可那个小朋友就是不给,大人们怎么哄都没办法。“看到宝贝哇哇大哭了十几分钟,对方小孩的妈妈还说我家孩子娇气,听得我心里很窝火,其间我们一直在安慰宝宝,拿其他玩具给他也不要,他就一直说:姐姐不好,抢我的玩具……”


陆女士表示,在小孩的教育问题上,自己真是费尽心血。大人不指望他从小多有出息,能背多少唐诗、认多少汉字,但基本的礼貌,自己还是坚持宝宝要学会的。“假如发现他去抢别的小朋友的玩具,我会很严厉地教训他。所以宝宝去别人家倒从不会抢其它小朋友的玩具,但他自己也不那么大方,尤其是现在长大了,也知道保护自己的东西了。”


回顾过去几年的教育,陆女士坦言,宝宝出生后,自己一开始也教他要学会善良大方、帮助弱小,这样教育却换来孩子被邻居当成傻子一样欺负。去年宝宝更小一些,只要带着玩具出去玩,邻居的男孩就会欺负他抢他玩具。“你说不还手吧,就怕宝宝懦弱,失去了自我保护意识,还手吧,又怕孩子养成暴戾的性格,走上以暴制暴的不归路。对于现代教育我也迷茫了,做个好人受欺负,做坏人做不来。”



保护宝宝


关注孩子的内心感受


采访中大部分家长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你若犯我,我必犯人”的心理,既不想自家的孩子侵犯别人,也不想孩子受到欺负。家住汇东的张先生就表示,当自己的宝宝遇到这类情况时,他教宝宝:“如果对方没经你允许抢了你的玩具,那你可以再去抢回来。”


张先生说,他一开始也不知道怎么教宝宝才好,但年初和亲戚聚餐时,一个亲戚的小孩总是抢宝宝手上的玩具,大人制止了好几次都没效果。那个小孩子是隔代教育的,带他的老人只懂溺爱,不懂界限和规则。他后来看到一本幼教类的书上写:孩子被欺负或玩具被抢时,首先要与孩子产生共情,感受出孩子的内心是伤心的、委屈的、愤怒的还是不安的;然后让孩子明白父母在关爱他,当他遇到危险时,父母会第一时间出来保护他。“后来我就不再执着于让宝宝做个乖孩子了。” 张先生表示,现在如果自家宝宝因为玩具被抢走了,伤心得大哭,他们就会蹲下身,看着他的眼睛说:“你的玩具被人抢走了,一定很难过吧。”宝宝就会把头埋在我的臂弯里蹭来蹭去,一会情绪就平复了。“书上说3岁以前是建立孩子安全感的重要时机,要让孩子明白父母会保护他。如果遇到了那种无脑护崽的大人,跑来说什么不要太小气,让别人玩玩又怎么了一类的话,我心里只会冷笑,该怎么做还怎么做,毕竟3岁以前的孩子连所有权的概念都很模糊,‘小气’这种词汇他根本不理解。小孩子嘛,规则永远最重要,无论谁抢了玩具,都要还回来。”


张先生强调,不但要保护好自己的孩子,也要教育小孩不能抢别人的东西。“这个就要教宝宝换位思考了,如果自己的玩具被抢走会伤心,那自己去抢其他小朋友的玩具,别人也会伤心。我打算等宝宝再长大点再引导他和其他小朋友共享玩具。” 



绝对避免不可能


家庭教育很重要



带着问题,记者采访了自贡市第一幼儿园园长陈欲晓。陈欲晓表示,面对这类问题,家长的态度和家庭教育非常重要。小孩子之间出现这类情况要完全避免是不可能的,但绝不可以教孩子以暴制暴。“孩子被欺负或被抢玩具,很多父母的第一反应都是:‘打回去!’这是行不通的。”首先,儿时大人教导的解决问题的方式会成为他们处理事情的基础。其次, 以暴制暴只会让孩子之间简单无心的矛盾升级。有些孩子天生气质温和,太小的时候没有“物权”概念,并不知道玩具是自己的;等大一些了,语言表达能力强了,配合父母的示范引导,就不会这样做了,所以无需担心孩子长大会受欺负。


陈园长说,在孩子不愿意分享的时,成人千万不要说“你就是小气”一类的标签,应该温和地引导孩子如何正确对待分享。遇到这类情况时可以告诉宝宝:“一个人玩玩具的话,玩法可能会更少;和小朋友们一起玩,有更多的玩法,更热闹哦。”让孩子了解到自己的玩具分给别人玩后还可以要回来,这样有助于孩子学会分享。


如果遇到自家孩子主动抢别人东西,家长们又该怎么处理呢?陈园长表示,这种情况家长一定要制止,注意不要伤到孩子的自尊心,尤其不要给孩子贴上“强盗”或“小偷”的标签,以免给小孩心理留下阴影。但作为家长,要严肃及时地告诉孩子:那不是你的玩具,不可以不经别人同意就随便拿,这样其他小朋友会难过的,应督促宝宝将东西还给其他小朋友并道歉。 


陈园长表示,如果想避免孩子在没有建立物权概念时,与别的小朋友抢玩具的情形,父母可以随身带上一个小玩具。如果孩子特别喜欢别人的玩具,我们可以让孩子自己去沟通,用自己的玩具与他人交换。 但在交换之前家长一定要先问孩子:“拿这个跟小朋友交换,你愿意吗?”这个过程也是孩子思考的过程,无论愿意或不愿意,就让孩子自己做决定吧。当然,带上的玩具最好是孩子比较喜欢的,用自己珍爱的玩具交换才更有价值,才能让孩子体验到物权概念真正的含义;同时这个过程也是一个提升孩子社交能力的过程。



这些早教误区


千万别进



对于处在强烈的物权意识确认期的孩子,大人千万不要去逗引孩子或强抢孩子手中的东西,更不要让他哇哇大哭,然后羞他“你真小气!”


当孩子能分享,并把东西分给我们吃时,我们一定要接受。不要说“我是逗你的,我不吃,你吃吧”,拒绝孩子的分享将给孩子带来失落感。孩子得不到分享的快乐就会把分享和失望联系在一起,慢慢就不愿意分享了。


当孩子进入“秩序”“完美”“执拗”的敏感期,成人把一块饼掰掉一点给孩子,孩子会哭闹不止、拒绝接受。成人千万不要认为孩子自私,那是“完美”的敏感期,我们破坏了孩子对圆的感觉。  

对孩子的教育应是引导,不是强迫。大多数家长自以为是,喜欢强迫孩子分享,绝大多数情况下,不过是怕自己没面子,怕被人说“你看孩子被她娇惯成什么样子了”。


在孩子的世界里,只有喜欢和不喜欢,不要往他们的世界里加上大人的价值观。在孩子眼里,最爱的玩具独一无二。如果强迫分享,轻则造成孩子对分享产生恐惧感,重则不敢保护自己的东西,无法正确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意愿,更无法在长大后建立责任感。(记者 罗植文)





自贡大教育诚意相伴

教育资讯一网打尽 

联系我们

电话:0813-8218605(座机)
Q Q:254092412(群)
微信:自贡大教育(公众号)
地址:自流井区汇川路1818号
官网:www.zgm.cn
邮箱:zgwbxjz@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