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抢玩具”那些你不知道的事儿


关于我们

本公众号由四位高知宝妈运营。我们以科研的态度在当妈路上摸爬滚打,爱尝试爱较真也爱做“综述”,把所有理论实践后得出的育儿干货与大家分享,希望更多的仙妈用我们的“懒人招式”进行科学育儿。




前两天Su妈的那篇《在科学育儿之后,还应该学会“随他去吧”》发出以后,有很多网友在后台与我们互动,其中有一位网友与我们一起探讨了一个问题:一岁半的宝宝被抢了玩具,我应该帮助TA要回来吗?

 

对于这个问题,相信很多娃妈都遇到过

也许你会说,

“我孩子的东西被抢了我还不能替TA抢回来我还是老妈子吗”

也许你还会说,

“这就是现实社会的残酷,孩子玩具被抢就抢了吧,让他们从小就知道,并不是你想要的东西就一定永远属于你”……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哪一种观点才是对的?才是对孩子最好的?

 

让我们先来看两个真实的小故事——


在一场游乐园里的烟花表演现场,有两个差不多大的小宝宝也和妈妈们在一起等待烟花表演的开始,两个宝宝都是一岁半到两岁的样子。表演开始的时候,大概是因为近距离观赏烟花,导致烟花升空时的爆破声让两个宝宝都受到了惊吓,结果两个宝宝都开始焦躁地哭泣。其中一个宝宝的妈妈也因为孩子的哭声而非常地焦虑,同时还在指责宝宝的爸爸,“我就说不能带他来看,你非要来,你看看现在怎么办!”大概是因为宝妈焦虑和气愤的情绪让宝宝也受到了感染,这位宝宝哭的更加厉害。

而另一位宝宝的妈妈,则抱着孩子在怀中轻声安抚,告诉孩子“这个是烟花表演,不会伤害到你的,你抬头看看,天上的烟花就像星星一样漂亮”,这位妈妈怀中的孩子似乎一下就安静了下来,先是趴在妈妈肩头试探性地抬头看烟花,后面大概更加适应这个环境了,反倒兴奋地在妈妈怀中左顾右盼,小脑袋转来转去来回观赏。对于这样一个例子,我们暂且不去讨论是否应该带小宝宝去看烟花的问题,但不得不承认,母亲这样一个角色,会带给孩子勇气。


另一个故事,发生在一个小朋友的游玩区,很多小朋友在一起玩套圈和皮球,孩子们的年龄大概在1岁到5、6岁不等。有一个大概1岁半的小朋友,一直抱着妈妈的大腿,眼神中透露着想去和大孩子一起玩球的渴望,但又犹豫着不敢过去。而这位宝宝的妈妈则一直用手推着孩子的肩膀,对孩子说,“你快去玩吧,快去玩吧,别老粘着妈妈”可是孩子依然迟迟不敢迈出第一步,于是孩子的妈妈又说“你不去玩我就带你走了啊”

这时还有一个差不多大的小朋友也和妈妈来到了游玩区,这位小朋友同样对这样一个游玩环境,既充满好奇和向往,也带着一丝犹豫和畏惧。而这位妈妈则蹲下来对她的宝宝说“宝宝你想和哥哥们一起玩球对吗?你去吧,妈妈在你身后陪着你”。不难想象,听了这位妈妈的话,孩子勇敢迈出了自己的脚步,并且在成功拿到一个皮球的时候,回头给了妈妈一个发自内心的笑脸。没错,母亲这样一个角色,再次带给了孩子勇气和信任。


其实,成为一个好的家长并没有一个标准答案,因为每个孩子的情况都是与众不同的,每个家长在育儿的道路上,一定会面临各种各样不同的挑战或困境,每个家长本身也具有不同的个性和能力。不论是面对一岁半的孩子玩具被抢该不该由家长帮忙抢回来这样的问题,还是育儿道路上各种让你觉得内心犹豫挣扎或是在各种科学育儿观点面前不知该信哪一种的时候,不如先问问自己的内心,是不是做到了“给宝宝所有他需要的,并非所有他想要的”

 

说到这里,让我们回归这篇文章最初的那个问题——

一岁半的宝宝玩具被抢了,该不该由家长帮忙要回来

如果要Piu妈来回答,Piu妈会说“应该”。


当然,任何一个与育儿有关的问题,答案都没有这么简单的“Yes”or”No”,任何问题都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具体分析。对于2岁以内的小朋友,语言表达能力和心智发展的成熟度都还没有到可以自己解决问题的时候。因此,如果玩具被抢以后,孩子的情绪并没有受到很大的影响,而是转去玩其他的玩具,那么父母可以不加干预;但如果孩子的情绪明显受到了巨大影响,且试图拿回玩具但无果并表现出向家人求助的信号时,不建议父母当旁观者。

 

试想,如果一个2岁不到的小朋友,正在玩自己心爱的小车,突然过来了一个4、5岁的小哥哥,一下抢走了自己的玩具,自己想要跟哥哥拿回玩具,但无奈个人语言表达能力有限,且身高、体力差异悬殊,无法通过自己的努力要回玩具。这个时候,如果父母依然秉持“我不应该让孩子过分依赖我”、“应该让孩子从小就感受社会竞争的残酷”、“别人的孩子我不方便管教”这样的观点,面对孩子委屈的眼泪和迫切的求助,口中依然说着“没事你让哥哥玩一会”、“你要学会分享”这样的话,是不是会对孩子产生困扰,让TA困惑以后遇到困难是否还要相信父母会是自己坚强的后盾?

 

因此,Piu妈的观点是:作为家长,在做任何一个反应和决定之前,先问问自己,这样的反应和决定,是不是做到了“给宝宝所有他需要的,并非所有他想要的”?

 

对于2岁以上的宝宝,我们确实应该慢慢教会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处理;也应该慢慢让他们懂得,“分享”与“失去”之间的区别。但对于一个2岁以内的宝宝,语言能力和身体行动能力的制约,让“求助于父母”成为TA现阶段所“需要”的,对于孩子来说,父母所能给予的包括“勇气”、“信任”等在内的“情绪上的可获得性”至关重要。

 

那么,面对孩子被抢玩具这件事情,家长如何“干预”可以尽量保证不给孩子造成太多“为人礼节”方面的负面影响,又可以行之有效地解决问题呢?Piu妈在此也给出几个建议共娃妈们参考:

 

帮助孩子抒发情绪


有的孩子在玩具被抢或者是试图再把自己的玩具要回来但无果的时候,很容易陷入情绪崩溃的状态中,有时家长会碍于公共场合的面子,强行把孩子抱走。其实家长可以先让自己放轻松,尽量避免说“人家小哥哥就是玩你一下玩具而已别哭了”、“别哭了那么小气干啥啊”之类让孩子觉得更加委屈的话,而是用同理心帮助孩子找到情感共鸣:“妈妈知道你的玩具被小哥哥拿走了你很难过,哭一哭吧没关系的”。在孩子的情绪得以抒发以后,会比较容易冷静下来。

 

 鼓励孩子说出自己内心的意愿


对于2岁以内的孩子,有的宝宝可能在玩具被抢以后,已经尝试了自己要回玩具,有的可能在玩具被抢以后就直接进入情绪崩溃的阶段。如果是后者,Piu妈建议,家长可以先鼓励孩子表达出自己的意愿,比如让孩子告诉抢自己玩具的小哥哥,哪怕只是简单的说一句“我的”,也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孩子知道,他们可以表达出对玩具被抢这件事情的不满。

 

通过合适的沟通帮助孩子取回玩具


确实,自己的宝宝自己心疼,别人家的宝宝也有别人家的父母心疼。因此,在干预“抢玩具”这件事情的过程中,作为被抢玩具的宝宝家长,也确实应该注意到抢玩具的孩子的感受。Piu妈建议,家长干预时,应首先观察抢玩具的孩子家长是否在附近以及该家长是否也有干预的意愿。如果抢玩具的孩子家长也有干预的意愿,那么是最简单直接的方法;如果抢玩具的孩子家长在附近但没有表现出要干预的意愿,那么被抢玩具的孩子家长可以尝试先与另一方家长沟通,毕竟成年人之间的沟通更便捷,有时点到为止即可;如果抢玩具的孩子家长并未在附近,那么被抢玩具的孩子家长最好能以孩子的口吻与抢玩具的孩子进行沟通,比如“小哥哥你拿的是弟弟的玩具哦,可以还给他吗”,“弟弟很喜欢他的玩具,如果是小哥哥的玩具被其他人拿走了也会很伤心的是吗?请还给弟弟好吗”之类的话语,让抢玩具的孩子主动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在尽量保护两个孩子的情绪的同时,帮助自己的孩子要回玩具。

 

其实,“要不要帮孩子拿回玩具”只不过是育儿路上的一个小插曲,最重要的,是家长所能给予孩子的信任,以及所能教会孩子的勇气。


图/源于网络


更多热门文章可点击

↓↓↓ 

双语育儿 | 懒癌父母必备英文绘本讲义 | 第6期 Spot goes to school 小玻系列

看战斗力爆表的小仙女如何与老人结成科学育儿联盟

妈咪仙秘籍 | 1-3岁男宝冬日穿搭指南

《0-18个月的宝宝到底能看哪些绘本》

《0-12月宝宝到底需要哪些玩具》

《想要带着低幼龄宝宝一起坐飞机?看完这篇全搞定》

有牙没牙,天天刷刷,这才是宝宝牙齿护理的正确打开方式!

妈咪仙秘籍 | 可以说是关于“奶睡”最中肯的观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