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挑选幼儿园能避开「虐童老师」这类不合格教育者?


题图:《熔炉》


怎样挑选幼儿园,能避开「虐童老师」这类不合格教育者?


知友:王怡蕊(知乎编辑推荐,知乎心理学话题的优秀回答者)


我家孩子也正在这个年纪,为了给小朋友在附近找到合适的托班、幼儿园,真是做了不少工作。


1. 我个人在选择托班和幼儿园的时候,第一个在意的就是老师、老师、老师(重要的事情说三遍)。相对来说,我并不那么在意幼儿园的品牌和场地。


  • 托班、幼儿园期间,孩子其实并不需要多么精深的课程设置。温暖的陪伴,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塑造,是这个年龄段的儿童最重要的发展任务。老师、家长只要能运用好自己的常识和基本素质,就可以能照顾好孩子。


  • 不论是多精深的儿童课程,都需要老师来实现。如果老师的素质、能力和意愿(其实意愿也是能力的一部分)不够,课程的意图也无法得到展现。


2. 第二重要的是学校的管理,如果一个学校的管理不得力,非常优秀的老师会很难发挥,甚至会被排挤。假如员工关怀不够,薪酬体制不公平,管理混乱,那么老师的主观能动性自然就不可能被调动起来。


3. 我最后会考虑的才是幼儿园的理念、场所和设施,比如是否有足够的玩具、室外活动场所、新风系统、空气净化器等等。


本来,幼儿园的理念特别重要;但这比较抽象,商家的自我宣传又没有什么可信度,况且,没有深入的了解,幼儿园的真实理念我们又感受不到。


至于幼儿园的资质,完全是法律问题。


对我个人来说,幼儿园的管理比资质更重要。管理好坏取决于园长,以及他招进来的老师。要判断园长和老师怎么样,最直接的方法,无疑就是聊一下。


而这个,其实并不需要什么特殊的评判标准,依靠我们与人相处的经验常识就可以了。当然,其他家长的评价也具备参考价值。

前两天,我家对面的一家幼儿园开放日,我一个同事兼邻居去看了,回来在群里说了她的感想:


“这个幼儿园怎么说呢。”


“感觉不是很值那个钱。几个外教都是感觉不太专业的。就是随便找了几个会说英文的外国人。也没有教育的背景。院长助理还是以前在游轮上工作的。”


“我刚才聊了一下,感觉一般般”


“环境么还算可以”


“我没看到院长,但我老公看到了。他说怪怪的”


“特别那几个外教,我个人感觉不太好”


“就像是长期酗酒的那种外国人”


“长相就有点 WS”


“我问了几个问题,回答的就给我绕弯弯”


“根本没有实质的答案”


你看,这就是一个普通但上心的家长会注意到的事情。


在挑选幼儿园这件事情上,我觉得依靠自己的直觉,自己的常识就已经足够了。写博士论文,确实需要好的导师;上幼儿园,真的只需要一个好的“人”就可以了。


判断这人怎么样,用心跟老师谈谈吧。用你交朋友的经验,用你在职场交流的经验,用你的人生经验。It's not rocket science.


通过沟通,你能感受到老师是不是认真,感受到幼儿园是不是唯利是图、金钱至上。


在我自己逐个了解的托班幼儿园中,虽说各有优缺点,但也注意到,其中有不少都采取了开放的政策——就是说,家长如果担心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可以去“突击检查”。


可能也没有家长每天在那里蹲点,但感觉上,愿意这样做的幼儿园应该不至于有虐待儿童的老师。


还有的幼儿园,不但全程监控,家长也可以随时在手机上看到幼儿园里的情况。选择这样的幼儿园应该更让人放心,总有妈妈和爸爸会没事在手机上刷刷自家宝宝在干嘛。


当然也不排除一个可能,而且是很大的可能,那就是你考察了所有可以入学的幼儿园,仍然没有找到合适的,最后不得不在矮子里面拔将军。


这样,把小孩送进去以后,自然心里满怀忐忑,这也是很多家长的无奈。


其实这时候,还可以考虑求助家里的老人多多加以照看。


我们这一代家长总是觉得爷爷奶奶不该过多参与到孩子的养育中,但其实从进化史来看,祖辈的照料从来都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


奶奶和爷爷的退出是近代西方形成的习惯,未必就是最佳的。


当然,老人没有义务为我们做这些,所以,我们的心态需要调节到“求助”频道。


另外,同小区、相邻小区的家长群也是个互相帮助的好渠道。


比如,我和邻居家长们就组成了一个给托班年纪一起玩耍的群。


互相信任的邻居之间,委托彼此照顾孩子几个小时,本就是我们这代在“大院子”里长大的人的童年回忆。


这种互相看管的形式其实类似于国外的的家庭托班(family daycare)。


家庭托班一般人数很少,很多家庭托班是全职妈妈在孩子略大以后,一方面给自己孩子找玩伴,另一方面补贴家用。对于小年龄段的孩子,这种形式尤其适合。因为:


  • 2~3 岁的孩子,其实并不需要大集体的生活,有几个玩伴就足矣;


  • 相比小托班,小朋友多的机构更加容易交叉感染而导致患病;


  • 小托班老师是固定的一位,很多时候,这个老师自己的孩子也在她的家庭托班中照料,所以其他家长很容易建立起信任感。


  • 因为人数少,托班老师也有足够的精力去照顾每个小朋友的需求。


在澳洲,这类家庭托班会得到政府的支持和补贴。遗憾的是,国内现在还没有类似的官方认可的形式。于是,只能依托邻居之间的互助来实现。



 本文内容来自「知乎」

 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知乎热门文章

知乎神脑洞 | 一直往地下挖会发生什么?

那些吃鸡过程中的尴尬瞬间

万一被孩子撞见和爱人做羞羞的事怎么办?